第十七章 養料(1 / 2)

在如今克隆體數量進一步增多,工業基礎進一步增強的情況之下,通過那些原始的、小型的煉鋼設備,李青鬆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每年約5000噸。

這兩年多時間裡,李青鬆儘可能的節省鋼鐵用量,如今已經儲備了相當於現階段一年產量的鋼鐵。

此刻,李青鬆毫不心疼的將這千辛萬苦才攢下來的鋼鐵全都拿了出來。

十幾台金屬加工設備開始忙碌,通過各種各樣的工藝,將這些節餘下來的鋼鐵或者加工成了鋼管,或者長鋼條,或者連接件,或者軸承、緊固螺絲、螺母,等等。

在距離此刻主基地約一公裡之外,李青鬆已經提前選好了這自己建造基地以來的,有史以來第一座大型正規鋼鐵廠的地址。

這裡凹凸不平的地麵已經被李青鬆徹底平整,還使用適用於洛神星環境的特種水泥做了加固。

不過,說是特種水泥,其實也就是煉鋼的廢渣,以及發電機組那裡,托林和氧礦其中的雜質之類的東西磨碎,再加上一點具備一定粘性的粘合劑混合而成的而已。

這玩意兒強度有限,承重力有限,拿去在地球上造樓房,恐怕造不了三層就要垮塌。不過在洛神星這裡倒是正好能用,至少滿足現有需求沒問題。

在這平整後的地麵上,各種各樣的零部件被運到了這裡,克隆體們忙碌著將它們拚裝、緊固、焊接了起來,於是第一座全封閉的廠房出現在了洛神星之上。

它高有十米,麵積約有1000平方米的樣子。

未來,這座鋼鐵廠一切需要大氣環境的工作都會在這處廠房之中完成。

它裡麵還裝備有吊索、電動起重機等機械,可以方便的存放和移動原材料。

現階段製造吊索、起重機等設備,對於李青鬆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因為這些東西最為核心的設備無非就是一台電動機而已,而能造發電機,造電動機就不成問題。

問題無非是性能不高、容易壞之類。但現階段,能將就著用就行。李青鬆可不指望它們能像是在地球上那樣,在惡劣環境中滿負荷工作數年時間都沒一點毛病。

搭建廠房的同時,正規鋼鐵廠的其餘車間也在同步建設。

1100名克隆體之中,有高達350名克隆體投入到了這一座鋼鐵廠的建設之中。

為了方便建設,李青鬆甚至於直接在建設地點搭建了一座臨時廚房。

每天都會有產自各個種植與畜牧、水產基地的食材用拖拉機轟隆隆的運到這裡,直接就地做成飯食。克隆體們無需再回到主基地,就能在這裡飽飽的吃上一頓。

同時,這裡采用的也是日夜輪班製度,克隆體們兩班倒,一撥去休息另一撥就來上工,不管什麼時候,建設始終不會停下。

每到交接班的時候,便會有一百多名克隆體結伴,穿著宇航服小跑著從主基地的宿舍趕過來,吃飯之後就開始做上工前的準備工作。

完成了交接班,忙碌了一天的克隆體們就會撤出,先吃飯,然後同樣穿上宇航服小跑著回主基地宿舍去,匆匆睡上一覺然後第二天再小跑著過來。

洛神星的這條峽穀之中便周期性的出現來回往複的人群,一時間,便連地表那些堅硬的水冰和岩石都多了一點被磨損的跡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