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之下,鋼鐵廠專用的礦石處理車間、高爐車間、鐵水預處理車間、精煉車間、鑄造車間、軋製車間、後期處理車間,總計七個專用車間接連建成。
這在之前的鋼鐵廠之中可從來沒有過。
之前的鋼鐵廠哪兒分這麼多道工序。鐵礦石運來了,直接丟到高爐裡麵,然後直接就把鐵水灌注到模具裡成型就完事兒了。
這也正是之前高爐產量低、效率低、產品質量粗糙的問題所在。
越是細化、流程化,產量和效率才能提高,產品質量才能穩定。
不僅如此,在不同的車間之間,李青鬆還史無前例的儘可能使用自動化設備。
譬如各種履帶、傳送帶、自動投料之類,隻要是無需芯片,隻需機械結構便可以實現的初步自動化設備,李青鬆是能上就上,儘可能的節省人力,提升效率。
數百名克隆體便這樣忙碌了足足一年多的時間。
最終,不僅前期節餘的五千噸鋼鐵用完,便連這一年多時間裡新生產出來的五千噸左右的鋼鐵也全部用掉,一點沒剩。
這一點多時間裡,除了這座鋼鐵廠,李青鬆是一點彆的工程都沒做。
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就算想做,也沒有鋼鐵可用。
但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此刻,這座總占地麵積達到了一萬餘平米,各道工序儘可能完善,流程儘可能自動化的鋼鐵廠終於建成了。
它專門用於生產在洛神星上用量最大,堪稱基礎建設材料的低溫鋼。
看著麵前這充斥著眾多高大機械,各機械間還通過各種管道、傳送帶、線纜連接的鋼鐵廠,李青鬆心中滿是欣慰。
它一天就能生產270噸,一年便是十萬噸鋼鐵。
他仿佛看到了鋼鐵源源不斷的從這座鋼鐵廠之中流出來,經過後續鑄造加工後,變成了一個個零部件,成為了自己整座基地的養料,讓自己的洛神星基地快速茁壯成長的景象。
有了這座鋼鐵廠,後續不管是專用的化工廠還是種植基地,金屬加工廠還是宇航服工廠,被服廠還是克隆人培育中心,就都可以上馬了啊……
不過現階段,這座鋼鐵廠雖然已經造好,但暫時還無法全功率投產,隻能先小功率的運轉著,暫時先將之前那些簡陋鋼鐵廠的產能接過來而已。
還需要一些配套的設施,它才能真正發揮出威力來。
在李青鬆的組織之下,算上近一年來新培育出的400餘名克隆人,總計800名克隆體組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駕駛著各種機械,拿著各種工具,雄赳赳氣昂昂的離開了主基地。
現在,李青鬆要修一條連接一號鐵礦與一號鋼鐵廠的鐵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