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鐵路已經鋪設完畢,分基地建設完成,發電廠建設完畢。
李青鬆心中滿是喜悅:“這座鋼鐵廠終於可以滿負荷運轉了啊……”
於是以主基地為中心,總計四座基地便呈現出了熱火朝天的景象。
一列又一列火車在鐵軌之上來回奔馳,不斷將大量的礦石運回主基地。
分基地那裡,休息完畢的克隆體們穿著宇航服從宿舍區離開,再從充電區將充滿了電的各種車輛開走,奔赴采礦點。
忙碌了十幾個小時的礦工們則駕駛著車輛回到充電區,將它們充上電,再回到宿舍區,簡單洗漱,熱騰騰的飯菜便端了上來。
大快朵頤之後,略微活動休息片刻,便來到宿舍開始睡覺。
“碼頭”上,幾十名克隆體操作著各種機械,將初步處理好的礦產一車廂一車廂的吊裝到火車上。等30個車廂湊滿,伴隨著澎湃電力的供應,伴隨著大地的輕微顫抖,總質量高達一千多噸的重載列車便呼嘯著駛向被黑暗籠罩的遠方。
來到主基地所在的峽穀,在這裡的碼頭處,同樣有一整套的機械化設備將這些物資吊裝下來。
鐵礦石和各種煉鋼需要的材料運到鋼鐵廠,氧礦和托林礦則運送到發電廠之中。
六台發電機沉悶的轟鳴著,將大量的電力生產出來。鋼鐵廠那裡,各個車間有序配合,大量的礦石最終化作鋼錠或者鋼板,被運到倉庫之中暫時存放。
來自於其餘地方的車輛如同螞蟻一般彙聚到這裡,將一塊塊鋼錠,一卷卷鋼板運走,如同養料一般投放到了其餘工廠的建設工地之上,於是其餘工廠也開始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生長。
有了充足的鋼鐵供應,李青鬆終於可以放開手腳了。
第一座造出來的,是李青鬆心心念念的電池廠。
在化學工業的有力支撐之下,這座同樣采取正規化建造的電池廠,平均每天能生產出10塊大容量的電池組,然後供應給機械廠。
機械廠還未進行細分作業,現階段不管是拖拉機、礦車,還是推土機、挖掘機,現階段都從這裡生產。
有了足夠的鋼鐵,這裡也開始滿負荷生產,平均每天便可以生產出10輛機械車輛。
再之後,便是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等。
伴隨著人口愈發增多,糧食需求愈發增加,對於農業設施,李青鬆也采取了細化的策略。
他建造了總計10座農業中心,其中一處中心專門種植小麥,另一處專門種植玉米,再是大豆、蔬菜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座禽類中心,專門養殖雞鴨鵝,產肉的同時還能產蛋,還有一座畜牧中心,養殖豬牛羊之類,以及一座水產中心,專門養魚。
但這一切工廠都不是李青鬆最看重的。
最讓李青鬆看重的,是一座位於基地最核心的工廠。
克隆體培育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