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上麵滿載著各種機械、設備,以及初期所需要的能源,還有最為重要的,克隆體。
平均一艘貨船就能運輸3000名克隆體。1100艘飛船,便是330萬名克隆體!
擠是擠了點,不過沒關係,克隆體們不會投訴,更不會表達不滿。
李青鬆的意識,此刻便在這330萬名克隆體的其中一個克隆體的腦袋裡。
是的,這一次,李青鬆要禦駕親征!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敵神星的大規模工業化建造,然後,在那裡留下一定數量的克隆體,再將整座基地交給玉皇來管理。
自己離開的這段時間,洛神星這裡同樣由玉皇來管理,也算是對於它的一次全麵檢測。
無數台發動機轟鳴之中,龐大的艦隊緩緩掙脫了洛神星的引力場,向著浩瀚無垠的太空飛去。
一開始時候,李青鬆和克隆體之間的通訊延遲還很低,可以達到近似於實時控製的效果。
但伴隨著距離的擴大,通訊延遲便高了起來。
於是,李青鬆設想之中的那種生產模式便進入到了真正驗證的階段。
整個洛神星基地集群的基本運轉全部交給玉皇來管理。
留在那裡的數百萬名克隆體,全部成為了監督者、維護者與決策者的角色。
他們坐在巨大的控製室裡,觀察著每一個數據的變化,判斷著整體上的運行狀況,並在李青鬆的控製之下,思考著這些變化意味著什麼,是否出現了故障。
他們與李青鬆之間的連接不再是實時的,往往一個新出現的情況,需要幾十秒甚至幾分鐘才能傳遞到李青鬆腦袋裡,再得到新的反饋。
但沒有關係,這些決策並不需要立刻就做出處理,延遲幾分鐘時間也是可以接受的。
哪怕是對於某些設備的維修工作,其實也對於實時性要求不算太高。
大不了一個動作停頓幾秒幾十秒,就當是遠程控製著機器人在乾活就是了。
整體情況來看,整個洛神星基地集群的運轉仍舊平穩。
<b
r>????在玉皇AI的控製之下,列車仍舊在飛馳之中,工廠仍舊在轟鳴,種植與畜牧基地仍舊在產出大量的糧食。
甚至於連科研克隆體們的工作都未停下。
隻是互相之間的通訊出現了一些延遲,一個想法從某個克隆體腦海之中誕生,需要過幾分鐘時間才能同步到其餘克隆體腦袋裡。
因為這些延遲,基地的整體效率毫無疑問出現了較高程度的降低,且某些複雜度較高的事情暫時沒辦法去做了——畢竟玉皇AI又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它的能力還比較有限。
但沒關係,現階段李青鬆對於玉皇AI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
隻要它能勝任未來的一些基礎生產任務就夠了。彆的事情,我自己來。
時間悄然流逝著,在新型推進器的推動之下,這支龐大的艦隊僅僅耗時四個來月,便再度來到了敵神星環繞軌道之上。
看著附近空間裡仍舊存在著的眾多殘骸與碎片,看著千瘡百孔的敵神星的大地,李青鬆心中豪情萬丈。
“你們藍圖克文明的所謂開發也能叫開發?
現在,我讓你們看看真正的星球大開發是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