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洛神星的特殊環境來說,火箭和飛船某種程度上可以算作一回事。
無非一個是一次性使用的,另一個可以重複利用,功能更多而已。但推進器方麵,不都是燃燒甲烷和氧氣,生成高溫高壓氣體噴射出去來獲取動力?
飛船機動性能提高了,火箭的性能自然也就提升了。
像是之前那樣,送一顆探測器去地球,所需要的火箭竟然有七萬噸的質量,這種事情再也不會出現了。
既然如此,向每一顆較大星球發射探測器,全麵考察其資源儲備情況,為未來做準備,便成了必然。
當初的人類世界雖然已經對每一顆大星體都做出了完善的考察,但那些數據李青鬆這裡又沒有。
還是要自力更生才行。
於是,李青鬆迅速製造了上千枚火箭和探測器,將它們運到洛神星環繞軌道,像是放炮仗那樣,一個一個的將它們點火發射了出去。
這些火箭依據任務目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最大的,其總質量也不超過2000噸。相比起那枚超巨型火箭可謂是小不點。
當然,就算推進器技術提升了,也不可能做到差距如此之大。最主要的是,此刻李青鬆對於時效並沒有那麼急切,這些探測器不用那麼心急火燎的到達目標,完全可以慢悠悠的飛過去。
如此,質量不超過2000噸的火箭就夠用了。
於是,一千多顆探測器便循著不同的軌道奔赴向了遙遠的深空。
這些探測器之中,有的是中繼通信探測器。
它們會在不同的軌道上環繞太陽運轉,為其餘衛星提供通信中繼服務。
另一部分衛星就是探測器了。
它們有的會到達八大行星處,圍繞八大行星運轉,有的則瞄準了大行星的衛星,和一些矮行星。
譬如木衛二、土衛六、穀神星、灶神星、冥王星、海衛一、月球之類。
它們將在浩瀚太空之中飛行超過20年的時間,才能到達最終目的地。
做完了這件事情,李青鬆便沒有再怎麼理會後續,無非是等待而已。
他的注意力再度放到了眼下最重要的這件事情上。
敵神星大開發。
伴隨著這段時間科技的突飛猛進,除了一些儲量較高的資源,比如鐵礦、鋁礦仍舊充裕之外,剩下的許多資源儲量已經越來越少,開采越來越難了。
譬如稀土元素,譬如銅礦、乾冰礦之類。
必須要立刻著手從敵神星上獲取資源了。
“那麼……玉皇!該你上場了!”
此刻,在李青鬆最為看重的一號超算之中,玉皇AI已經持續喂養、訓練了數年時間,並經過了嘗試性的測試,獲得了讓李青鬆較為滿意的效果。
既然如此,洛神星基地集群,就暫時交給你了!
李青鬆再度籌備了一支龐大的艦隊。
這支艦隊的總規模達到了一千五百艘飛船以上。
除了400艘水星級戰艦外,剩下的1100艘飛船全部都是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