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的製造需要鈾元素或者鈈元素。綜合勘探了洛神星和敵神星的礦藏儲備之後,李青鬆最終決定使用鈾元素來進行自己第一次對於核能利用的嘗試。
太陽係形成於約50億年前之前,組成太陽係的所有物質,全部都來源於50億年前,那大概是由於一顆超新星爆炸所形成的星雲。
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之中最為劇烈的物理運動,在這過程之中,因為過於強大的能量,自鐵元素之後的所有元素,也包括鈾和鈈,全部生成,然後被拋灑到了星際空間之中。
在太陽係的漫長演化過程之中,這些鈾元素隨機分散在了太陽係各地。
地球上有,水星火星上有,洛神星這種位於太陽係邊緣的矮行星上,也有。
當初它也大概率是在內太陽係形成的,隻是後來才脫離出來,擁有了如此遠離太陽的軌道。
經過大規模的勘探,李青鬆確實在洛神星上找到了鈾礦。
還不是一個,而是足足四個。
但……
李青鬆仍舊忍不住苦笑了起來。
“雖說有四個,但這鈾礦也太貧瘠了吧……含量最高的一個,其礦石平均鈾含量,也不過才幾克每噸而已。”
他隱約記得一個數據,那便是地球上人們所勘探的鈾礦之中,哪怕是較為貧瘠的,一噸礦石裡也會含有至少100克以上的鈾。
結果洛神星上最富的礦,卻連地球上最貧瘠的礦也比不上。
不過也沒辦法,洛神星太小,沒有熾熱的內核,沒有岩漿流動,也沒有地下水流動。
缺少了這種富集手段,礦脈貧瘠也很正常。
歎了口氣,李青鬆最終選擇了相比起來最富的那個鈾礦礦脈。
按照規劃,一座大型工廠迅速在這處鈾礦附近建成。
大量的采礦設備運抵過來,很快便有許多深埋在地下百米以上,隻有采取挖井方式才能艱難開采的礦石被挖了出來,然後進入到工廠之中接受處理。
這些礦石首先會被破碎,然後直接磨成了粉。
因為需要處理的礦石量很大的緣故,破碎、磨粉的過程也需要大量的設備,還需要極大量的電力。
沒辦法,李青鬆隻能在這座工廠附近就近造了一座電廠,專門供應它的電力消耗。
除此之外,李青鬆還專門造了一座化工廠,專門供應酸性溶液。
磨成粉之後,這些鈾礦粉就被浸泡到了酸性溶液之中接受進一步處理。
因為鈾礦粉很多的緣故,對於酸性溶液的用量也很大。幸好有這座專門建造的化工廠,才能供上使用。
完成浸泡後,後續再經過溶劑萃取技術,鈾元素的氧化物,大名鼎鼎的黃餅便被提取了出來。
看著麵前呈現出淡黃色的餅狀物,李青鬆心中暗暗想著:“以前隻在影視劇裡看到過,現在算是看到實物了。”
這玩意兒也有輻射性,雖然不高,但為了保險,李青鬆還是讓克隆體們穿上了防輻射服。
製成黃餅,隻能算是完成了濃縮鈾的第一步。
後續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黃餅經過一些化學處理,便被轉化成了六氟化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