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網那澎湃的電力支撐之下,這台巨型推進器內部,一些特殊工質被電離,然後其離子開始在線圈之中加速,最終獲取到了極高的速度,彙聚成一股極為明亮,極為粗壯的藍色火焰,從尾部向外界噴射了出去,聲勢極為驚人。
一時間,整個巨大的實驗廠房裡都被這明亮的火焰染成了藍色。
它們的噴射速度最高甚至達到了30公裡每秒!而此刻李青鬆普遍使用的化學燃料推進器,其氣體噴射速度普遍不超過5公裡每秒。
顯而易見的,單位質量的工質被噴射出去的速度越高,其提供的反推力便越大。
從5公裡每秒直接暴漲到30公裡每秒,噴射速度提升了六倍,對應提供的推力也提升了六倍!
如果這種噴射速度可以應用到現在的那些飛船上的話,那麼,原本一艘戰艦需要攜帶約30噸燃料才能滿足作戰需求,現在,卻僅僅隻需要五噸即可。
不,因為需要攜帶的燃料少了,整體質量降低的緣故,甚至連五噸都不需要,便能達到以往滿載燃料之時的作戰需求!
這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讓李青鬆十分心動。
隻可惜……
看了看巨型推進器上的設備讀數,李青鬆輕輕歎了口氣。
彆看這光柱如此明亮,如此粗壯,看起來聲勢驚人,但實際情況卻是……
它們僅僅隻提供了約0.05N的推力。
這個推力有多少?
在地球上的話,忽略空氣浮力因素,這個推力大概剛好能推動一張A4紙。
並且還不是推動這A4紙上升,而僅僅隻是推著它懸浮著不動,不掉下來。
假設這台巨型離子推進器位於沒有重力的太空環境的話,這個推力大約僅能為它提供0.16微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
它需要足足加速一年的時間,才能將自己的速度從靜止加速到約5米每秒,大概跟人跑步的速度差不多。
更不要說,此刻這台重達300噸的大家夥其實僅僅隻是一個加速器而已,它還需要額外的電力供應。
平均每個小時,都有1500度電被它消耗掉!
整體來看,這離子推進技術簡直雞肋到了極致,無用到了極致。
但李青鬆卻明白,這其實僅僅隻是一個開端而已。
就像火車剛造出來的時候,跑的還沒有馬快。到未來,它卻貢獻出了超出馬匹無數倍的運輸能力。
離子推進技術此刻雖然完全無法實用,但同樣也沒關係!
隻要一代代迭代下去,持之以恒的發展下去,它總歸會具備實用性。
“慢慢來吧,先研究著,反正短期內我也不打算將離子推進技術實用化。”
現階段更有希望實用化的,是人類世界已經掌握的,同時也是深空號飛船所使用的二次加壓推進技術。
李青鬆目前的技術路線,無論優化化學燃料推進效率,提升材料性能,還是研究可控核裂變以及裂變反應堆小型化,都是在向著這個目標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