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悟空!(1 / 2)

終於有效的解決了相當一部分因為通訊延遲所導致的戰力暴跌的問題,李青鬆心中滿是喜悅。

尤其是,李青鬆還知道,伴隨著後續自己繼續進行的大規模對抗演習,伴隨著繼續生成的大量作戰數據,戰鬥AI還會更加智能,帶來更大的戰力提升。

再伴隨著自己芯片技術的繼續發展,超算算力的進一步暴漲,未來,說不定自己的作戰半徑還將進一步擴大,說不定就算雙程通訊延遲高達一小時——這對應30光分,也即5.4億公裡的距離,自己仍舊可以讓艦隊保持較高的戰鬥力。

到時候,自己就算在地球上,都能遙控指揮位於小行星帶外側的星際戰鬥!

尤其是,李青鬆此刻還有一個想法。

有人控製的戰鬥飛船固然有其優勢,就算通訊延遲高達一個小時,自己也總能通過對克隆體的控製,不斷執行一些智能化程序無法做到的事情,像是內部對飛船的維修、高難度的戰術動作、整體上的戰略布局之類。

無人控製的飛船便沒有這種優勢了。

但它們具備另外的優勢。

它們可以造的很小,更加靈活。它們的平均戰力遠遠比不上有人飛船,但它們的數量可以很多,依靠數量去淹沒對手。

最重要的是,無人作戰設備,譬如無人飛船、武裝衛星之類,自己可以完全交給戰鬥AI去操縱,無需耗費自己一點精力!

它們固然不夠智能,因為自己無法直接控製它們。但無所謂,隻要數量夠多就行!

這樣的話,就算自己在地球上,距離地球一百億,乃至一千億公裡的地方,自己都可以部署武裝力量!

雖然此刻李青鬆還造不出符合要求,具備實戰意義的無人武器,不過不耽誤他此刻便開始進行作戰理論的鋪墊與思考。

“如此一來,我未來的作戰方式將會是這樣的:

首先是大規模大範圍布設超算,布設大量的無人作戰設施,讓戰鬥AI全自動操控著它們去戰鬥。

同時,以我本體為核心,在周邊一定範圍內布設有人飛船組成的艦隊。

這些艦隊是我整個作戰力量的核心,伴隨著戰場局勢的變化,有人艦隊可以方便的移動。

如此,有人加無人,AI加我自己的智能,兩層作戰力量相互配合,便能爆發出遠超單一一種控製方式的作戰實力……”

幾乎在考慮到這種可能性的一瞬間,李青鬆便察覺到,有人加無人,幾乎一定是未來星際作戰的通用方式。

不僅自己,其餘的文明,也包括即將到來的藍圖克文明,幾乎也必然是這種打法。

沒辦法,有人加無人,規模化的無人飛船和無人作戰武器,加精銳化的有人戰鬥飛船,兩者相加,優勢太明顯了。

同時,李青鬆還察覺到了在這種作戰模式下,普通星際文明的優勢與劣勢,還有自己這種特殊存在的優勢劣勢所在。

自己的優勢很明顯,萬眾一心,沒有內耗,便可以在通訊延遲較低的作戰半徑內,實現有人艦隊戰力的極大提升,同時,無人作戰力量自己也必將遠超同等技術水平的對手。

因為自己的生產力更高。

但劣勢在於,在距離自己本體較遠,通訊延遲較高的地方,自己有人艦隊的作戰實力必將低於對手。

因為對手的有人戰鬥飛船可以由智慧生命個體自主決策,無需指揮官遙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