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溫度之下,哪種材料能頂得住?
李青鬆的物理和化學知識告訴他,沒有任何材料能頂得住的。
這便意味著,李青鬆不可能使用任何傳統的束縛方式,譬如造一個堅固的容器之類,將這些二次加壓之後的氣體束縛住。
必須要引入新的束縛方式。
幸好,李青鬆有另一種辦法可以使用。
當經過二次加壓過程,被核裂變反應堆加熱到數萬攝氏度的高溫後,經由甲烷和氧氣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在這個溫度之下已經無法保持氣體狀態。
構成它們的分子會被直接分解,電子也會從原子之中被剝離,形成等離子體。
既然是等離子體,那便會受到磁場影響,於是李青鬆便有了適當的束縛方式。
磁場約束。
由核裂變反應堆供電,借助電能,構造出強大的磁場約束體係,不使用任何實體容器,便能將這些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束縛在一起,讓它們不至於在推進器內部就爆散開來。
接著,再由磁場進行引導,將這些等離子體從飛船尾部以極高的速度噴射出去,如此便完成了一次二次加壓過程,極大的提升了工質的利用效率。
但就算使用了磁場約束裝置,安裝這些裝置的容器同樣會受到猛烈輻射和極度高溫的影響,仍舊需要具備極高的材料性能才能頂得住。
同時,各種設備也需要在極端惡劣的工況之下工作,還需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對於材料性能的要求更高。
這同樣是一項沒有捷徑,隻能老老實實沉下心來研究的項目。
一邊向前推進著工作,李青鬆心中一邊默默感歎著:“果然,科技的發展都是相互關聯的,如同鏈條一般。
前置科技是後續更先進科技的基礎。沒有前置科技,後續科技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誕生。
就像現在我進行的二次加壓推進技術的最核心技術,磁約束,便極有可能是未來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關鍵,同時,電磁轉換技術,也極有可能是未來高速離子推進技術的關鍵。
掌握了二次加壓推進技術,未來,攻克這兩大至關重要的技術難題,便也有了基礎。”
在李青鬆的全力以赴之下,很快,洛神星某
處盆地,在那座新建成的推進實驗室之中,第一次推進實驗開始。
模塊化的核裂變反應堆和傳統的化學燃燒發動機分彆放置左右,兩者之間通過厚重的管道連接,核裂變反應堆後方還有著一個巨大的噴口。
伴隨著一聲點火命令,大量的液氧和甲烷被輸送到了化學燃燒室,在劇烈的燃燒之中,變成了氣態的二氧化碳和水,然後被輸送到了核裂變反應堆模塊之中。
核裂變反應堆模塊同時開啟裂變反應。經由鈾235的裂變,隱藏在物質深處的澎湃能量被釋放了出來,一部分將氣態二氧化碳和水加熱,令其直接攀升到數萬攝氏度高溫,進而變成了等離子體,另一部分能量則轉化成電力,營造出強大的磁場,將這些等離子體束縛起來。
然後下一刻,砰的一聲,炸了。
地動山搖之間,方圓數十米都被夷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