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CQB戰術培訓(中)(1 / 2)

生化危城 持械碼字 2589 字 17天前

然後是cqb的四大原則:運用突然性、行動暴力、全向警戒、快速。

把一項技術粗暴地用“原則”歸納,這本身是一種地攤文學做法,但在cqb中這四因素的確是考量戰術具體流程的指標,可以單拎出來具體分析。

1、運用突然性。

在軍事的各個層級不論戰略、戰役、還是戰術中,突然性都是發展勝利的寶貴資產。在進攻中,擁有突然性的一方能弱化敵人防禦,掌控主動性,把握交戰區域、交戰時間,先人一步占據戰略、戰役、戰術的關鍵節點。所以不難理解,在cqb中,一個分隊對付沒有準備和警戒的敵人遠比將房間“工事化”的敵人更輕鬆,更容易。

為了達成突然性,在行動總體-分隊-行動人員三個層級上均有不同的表現和維持手段,行動總體層級可以通過機動計劃(直接投送、隱秘滲透)、佯攻、選擇交戰時間達成,分隊層級可依靠靜默通訊,孤立敵人,在敵人視覺接觸以外運動的方式保持,個人層級則是細化到聲光的靜默紀律(無聲移動、光影遮蔽)達成突然性。

突然性會隨接敵逐步降低,你可以想象在cqb中,突然性是一個倒計時的沙漏,從第一聲槍響或者大門打開,沙漏裡的沙子飛快灑落,換句話說,敵人知曉自己遭到了襲擊,戰鬥觸發。但需要注意的是,突然性可細分,並不是戰鬥觸發突然性就完全消失。例如,敵人知道遭受襲擊,但敵人不知道我方確切位置,敵人知道了我方位置,但不知道我方何時發動攻擊。

提示:進攻方天生的劣勢。

在所有形態的戰爭、戰鬥中,防禦一方始終保有進攻方無法複製的優勢,或是構建的工事,或是預先占據陣位準備的火力計劃,或是對關鍵地形的占據。在cqb中也一樣,進攻一方可以是身經百戰的operator,但如果一名舉著槍的放羊娃躲在harder(房間中與門口平行的角落,後續詳敘),這個operator在戰術層麵也會始終劣勢。因為operator需要從戒備姿態轉換到瞄準,從門口克服門框的阻擋進行武器流動,到目視目標,識彆威脅,瞄準圖像形成(不管是潛意識工作狀態還是下意識狀態都會有這個步驟),到最後的扣動扳機流程,比放羊娃多了數個步驟,放羊娃隻需要等待operator出現,在他腦袋出現在照門和準星後,扣下扳機。在上麵的情景裡,operator不論運用上麵技術,都會落後防禦方一子,即便是現在網紅的以色列Lp技術(先不談論Lp技術能否清理harder)切角過程中也會先行一步曝光自己。

2、行動暴力。

這個概念在oldschool理論中表現為,接敵前,從進攻發起將自身暴露給一個方向、一個角度的心理準備、侵略性動作(直白點說就是時刻準備開火),確保自身在下一個暴露的方向、角度上保有及時戰鬥的能力(拿切角舉例,具體行為是假設每切過一個角度,行動人員大腦都須假設敵人的存在)

隨著cqb的ttp發展,它被融入了新的概念——“ou”(字麵翻譯衝量,它實際上是一種態勢塑造,個人理解是塑造進攻\/主動權態勢),這個概念相比於毀傷力更抽象,具體的解釋為:

保持進攻勢頭和主動性,分割、孤立、削弱建築內敵人的協同及防禦,控製建築內關鍵交通設施及部位,保證隊伍流動安全,擠占敵人陣位,塑造對己方有利的態勢,強迫敵人按本能、按態勢行動,分隊便可以掌控主動性,決定交戰時間、交戰區域、甚至轉入防禦和穩定。

3、全向警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