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手術室。”李明清再次道。
匆匆而來的何亮疑問道:“院長,這幾個人看起來並沒有大礙。”
“趕緊手術,內臟出血,再耽誤下去有生命危險。”
薑日成緊張道:“內臟出血?”
“對,趕緊!”
有一位傷者,胳膊脫臼了,嗷嗷的叫喚:“醫生!有沒有啊!快來看看我,我快死了!”
李明清就在他旁邊,被他吵得腦瓜子嗡嗡的。
他蹲下,捏著他的胳膊,不到兩秒就把胳膊安好了。
傷者還在叫:“你是誰?幫忙叫下醫生。”
“醫生,好了,彆嚎了。”
等傷者回過神來就沒再見到李明清的身影。
手術室。
邵傑幾位醫生震驚於李明清的判斷。
確實危險。
幸好判斷及時,要不然真出人命了。
林振飛:“老師太厲害了,中醫這麼神嗎?看幾眼就能看出誰傷的厲害誰傷的不厲害嗎?”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院長看診經驗豐富,能看出來不奇怪。”
薑日成敬佩道。
邵傑羨慕道:“振飛,院長教了你不少吧?”
“確實教了我不少,隻是我榆木腦袋沒開竅”,林振飛有些羞愧的說道。
徐升:“你腦子這麼靈活還稱榆木腦袋?照你這麼說的話我豈不是傻子。院長收你為學生,那肯定有你的過人之處。看過你手術,技術比我好多了。”
同一手術室內,主刀醫生陳占峰有點緊張:
“彆閒聊了,我這病人情況不好。”
“怎麼了?”
“腎出血,血壓下降,休克。”
就在這時,李明清穿著手術服進手術室。
陳占峰看見他的那一刻懸著的心放下了,肯定能把人救回來。
院長出馬,就是閻王爺來了也得讓道。
“院長,您來看看。”
李明清二話不說來到手術台就開始乾活。
五分鐘後,出血點止住了,血壓上來了。
病人救回來了。
“其他幾個人的手術順利吧?”李明清問道。
林振飛:“老師,都挺順利。幸好您發現的早,要不然可能救不回來。”
“那倒不至於。”
徐升激動道:“特彆至於,察覺不到的話真的危險。”
“沒事我先去急診。”
陳占峰急忙道:“院長,要不您等一會再走吧,等手術做完,我怕中途再出現變數。”
“對,院長,您還是留下吧,再有半個小時手術就結束了。”
李明清待在手術室,時不時的給他們指導一二。
幾個人一臉感激的看著他。
能被大師指導可太幸運了,相當於上了一節大師課。
沒等到他們手術結束,李明清就被喊走了。
公交車司機救出來了。
目前昏迷不醒,腿部碾壓嚴重,生命垂危。
就在隔壁手術室。
李明清看了昏迷的司機:“通知骨科醫生協助手術,傷者需要截肢。”
“截肢?傷者家屬還沒到”,護士提醒。
“先救人,既然家屬沒來那就讓傷者親自做決定”,他一邊說著一邊拿出銀針下針。
一分鐘後,司機醒過來。
司機暈乎乎道:“這裡是?”
“醫院,你腿部受到碾壓,想保腿還是想保命?”
他沒有一絲猶豫:“保命!”
本以為這輩子過去了,沒想到還有活著的機會。
既然能活肯定先保命。
司機看向李明清,急切道:“您是明仁醫院的李院長吧?”
“對,我是。”
“太好了,我有救了。”
忙了四個多小時,車禍傷者才全部處理妥當。
幸好明仁醫院急救室夠大。
要不然根本容納不了這麼多傷者。
這麼長時間,整個醫院在高速運轉。
李明清捏著肩膀從手術室出來,一抬眼就看見凳子上有個滿身是血的人。
他連忙過去問:“你是公交車上的乘客嗎?看過醫生了嗎?”
那人把頭抬起來,是人民日報記者,卓永春。
卓永春對著他露出一個艱難的微笑。
“是你啊,我以為是傷者,你確定自己沒受傷?身上怎麼這麼多血?”
“在知道發生車禍之後我第一時間就去到車禍現場。麵對人禍,不能光看著,能救一個人就救一個人。我和司機一塊來的醫院,他沒事吧?”
李明清道:“命救回來了,腿沒保住。”
“救回來就好,我在現場看的清清楚楚,司機命大,但凡差五毫米保不住的就是腦袋了。”
他看卓永春疲累的樣子道:“回去好好休息吧。”
“李院長,不瞞你說,這次事故給我的衝擊不小,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
卓永春自顧自的分析道。
其實事故不算嚴重,乘客沒有缺胳膊斷腿的。
但他聽見了司機的慘叫,看見了司機血肉模糊的腿。
衝擊不小。
李明清:“地震災區你都緩過來了,這個也沒問題。”
“哎,在災區我一個大男人沒少哭,現在想起來還是難受。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死了那麼多人,從災區回來一直沒緩過來。”
卓永春說著說著哽咽了。
隻要是人看見地震災區的慘狀都會難以接受。
“政府撥款重建家園,災區群眾堅韌不拔,社會各界關愛和支持,正在一點點的變好。”
“聽說明仁醫院和佳雪藥妝給災區捐了不少錢。”
“也沒多少。”
卓永春佩服道:“李院長,你捐款數額絕對前三,說不定是第一。”
“不在乎多少,同為華國同胞,是心意。”李明清平淡道。
“說的好,是這麼回事,我也捐了點錢,但沒法和你比。”
“你看看你怎麼又開始比了,不管多或少,勁是往一塊使的。齊心協力,肯定能創造美好家園。”
李明清勸慰道。
記者看慣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天災地變,累計起來,容易得心理創傷。
看看現在的卓永春,心裡的那根弦繃的太緊了。
是時候鬆一鬆,好好放鬆一下。
要不然日益累積遲早出毛病。
“卓記者,要不你換一下崗位吧,彆做現場記者了,休息半年再說”,李明清建議。
“李院長,謝謝你,我考慮考慮。”
從小到大他的夢想就是成為現場記者,在新聞發生時趕到現場進行報道。
但如今他的身體狀況確實需要調整一下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