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和十五年二月,梨花將開未開,天氣煞冷,更比冬月寒。定西郡福安將軍府內,現役福安將軍雲三豐休沐在家,老管家寶盛正在給雲三豐彙報幾件大事:
這第一件事,是大少爺雲自成得了驍龍營左都事兼校尉的官銜,直屬大元帥孟遠川管轄。寶盛道:“少爺此前來家在祠堂磕了頭。和您休沐之期錯過,因而說再擇日來家補上磕頭。”
雲三豐聽了,悶聲嗯了一下,再未有話。
寶盛又說第二件事:“瓜皮街的典當行日前送了一個鐲子來,與您畫的那個非常相似。典當行請您辨認辨認,看是否要追蹤一下來主?”
雲三豐原本熏著藥香打盹兒,一聽這話,忽將眼睛睜開,攤出手來道:“拿來我看看!”
管家將鐲子奉上。
一盤上好的冰料翡翠,飄著兩隻燕子一般的靛藍飄花。鐲子碎過,因此他親手以金銀鏤刻銜接,天下無雙。這就是他夫人的鐲子,他絕不會認錯。
雲三豐摩挲著鐲子,半晌道:“不到萬不得已,她不會動這鐲子,況且她又知道瓜皮街是我們的水鋪。寶叔,你派人去……”
寶盛的牙都快掉沒了,一把胡子微微顫著。他年過古稀,看著這將軍府建成,看著雲三豐長大,又看著他生兒育女。他把一顆心,全獻給了雲氏。
此刻見雲三豐這樣情深不智,他搬出自己老人兒的姿態,勸道:“佛都說,不涉他人因果。三豐,你該知道,她有她自己的命運。”
雲三豐垂著眼皮,考慮了半晌,道:“她若不涉我的因果,那時我就死在藍忘山下了。寶叔,既然命運叫我找著她,我再不能猶豫。”
寶盛知道雲三豐的脾氣,明麵上看著不言不語,實際心裡執拗得像頭牛。年輕的時候是小牛,還能被鞭子製服。現在是一頭老牛,死在當地都不得再動搖他的想法。
寶盛隻好道:“依你的意思,是要接他們回府?”
三豐沒說話。
寶盛道:“你執意要接回來,我也不好再說什麼。隻是有一件事,你務必要聽我的:她母子三個,不能入族譜,不得明身份,不能住在將軍府。現在,正是多事之秋,這個節骨眼上,咱們也是危如累卵。”
雲三豐點點頭,道:“我知道——她必然也不肯。我想著,先將她母子安頓在馬蹄街的彆院中居住。她一來,我就遞辭呈。一二年卸下這些殺氣,就安穩帶著孩子們去慶州養老,遠離官場。”
寶盛道:“從小你就厭惡打仗,不得已做了這些年的將軍,沒有一天高興過。也罷,功名利祿都是泡影,人活一世,總也要有個自我圓滿。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雲三豐站起身來,雙手扶著老寶叔的肩膀,道:“寶叔,慶州那邊的宅子,還得你前去盯著。大小事,你可儘情去安排,都由你做主。我這邊,最多不過一年。”…。。
寶盛老了,將軍府這邊的大小事,他也操勞不動。他雖舍不得雲三豐,但畢竟身體年齡情況放在這裡。回慶州去,好歹他身上不纏這麼多的事。
臨走前,寶盛壓著雲三豐的手,渾濁眼睛裡帶著星點淚水:“三豐,你放心,我一定把慶州的宅子拾掇好。你不要太拚命,既然說退,就要堅決些。”
絮絮叨叨說了好一陣,才把老人家送走。長女雲自如寬慰父親:“老寶叔隻是先去一步,父親你怎傷懷成這樣!”
雲三豐歎一口氣,轉身往回走:“歲數大了,總是容易想多。你爺爺是個忠君報國沒有家的人,從小隻有老寶叔帶著我。他歲數這麼大,為雲家操勞一生,我也沒能騰出手來好好給他養老。你弟弟承你爺爺衣缽,非要拚個功勳出來,幾年都不曾好好見一麵。家裡事多,又耽誤你到現在不曾嫁出去。為父不是傷懷,是愧對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