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孟遠川早就發現了隱藏在暗處的西臨春組織。
通過蔡晟的追查,孟遠川注意到他們偷開玉礦,以墊補齊國軍資的事。隻是他們行事隱秘,孟遠川不知這組織有多龐大,所以他一邊配合西臨春的種種作為,一邊暗中排兵布陣,籌謀陰明兩麵計劃。
數月前的白石坡一戰,就是陽麵計:孟遠川將這一戰鬨得朝野皆知,沸沸揚揚。西臨春果然上當,更加急切變賣玉礦,並為齊國提供更多的情報。這場大敗傳到宮中去,派來的皇長子又與孟遠川不睦,自然讓西臨春以為孟家軍已是大廈將傾。
而陰麵的計劃,就是今日虎山關一戰。
齊國驕兵如此,完全沒想到孟遠川的隊伍已經分批探入敵後方。那隻隊伍在齊國西北的後院放了火,齊國大軍兩頭沒顧上,又被這隻軍隊穿雲箭一般打散,損傷幾乎一半。
這一仗,確實如孟遠川在奏折中預料的一般:齊國五年之內,絕無再動刀兵的可能。
陰陽兩計的關口,在於九思營的培養與運用。
三年來,孟遠川逐步縮小九思營計劃的知情人員,如雲自成等原本的心腹,也逐漸被排除在外。這保證了九思營在齊國的秘密計劃不被人知曉——少一個人,就少一份威脅。
宋陽峰彙報完,孟遠川微微點點頭笑道:“這也算得上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恰恰是利用西臨春的消息渠道,齊國才輸得那樣徹底。現在,西臨春徹底失去了北齊的信任,已被兩國不容。這一仗,咱們又與齊國定下了十年和平之約,可以說是一場大勝。”
李嘉世愧疚道:“元帥統兵二十年,用兵如神,我不該懷疑您的忠心。以我之偏見,差些壞了大事。”
孟遠川笑著擺了擺手,咳嗽卻止不住。郭紫緊急給他遞上一碗藥,孟遠川吃下去後,好長一段時間才把氣兒理順。
卿明抱拳問道:“元帥昨日故意請君入甕,難道是早就知道李竺的真麵目嗎?”
孟遠川順氣說到:“非也,他一直隱藏得很好,從沒有露出過馬腳。直到王晉死後,他才走入我的視線。”
“王晉沒有告訴您,他查到李竺的事?”卿明問。
孟遠川搖頭:“沒有。李竺家族在定西郡淵源頗深,他為人又小心謹慎,從無錯漏之處,憑誰都想不到他身上去。王晉死後,郭紫獻出了‘天機之計’,謠稱我命不久矣。前日我從大營歸來,就密不見客,營造假死意象,他果然急不可待。可以說,若非昨日他送上門來,我還真沒有能抓到他的把握。”
嘉世鬆了一口氣:“北齊大敗,他的大樹倒下去。玉礦的事情又被卿明逐漸勘破,作為一方主官,他免不了被問責。一旦玉礦的口子撕開,他就瞞不住了。所以他才急著要殺了我和元帥,冒險拿回主導權。”
孟遠川又是一陣咳嗽:“打敗北齊,保證家國安寧,才是大計。宵小之徒的陰謀詭計,隻是費人費心思,不足掛齒。好比白蟻肆虐,一隻一群去殺,是殺不死的,隻該端了他們的老巢。”歇了幾口氣,指著宋陽峰,又對嘉世說:“九思營的問題宋陽峰已儘說明。兵部和吏部一直在查這個問題,但都被我掩下去。今日大計已成,兆臨——你可配合昭親王,全麵交出九思營兵權,不叫聖上掛念。”
宋陽峰道:“這是必然的,屬下知道。”
“嗨。”孟遠川一笑,“你掌管九思營多年,一直隱瞞身份,連家都沒回過。現在你莫急著做彆的,回家去,同妻兒老小,好好團聚一番。”
宋陽峰多年征戰在外,胡子青青糊住了半張臉,幾乎看不出他臉上的表情。聽到這些,眾人唯看到他的胡子動了動,磕了個頭,下堂而去。
嘉世不禁感歎道:“元帥真是智謀過人,西北這樣複雜的局勢竟能被您妙然化解,一舉獲得如此大的勝利。我和卿明一向自詡聰明,原來不過是班門弄斧,今日我才算是見了世麵。”
孟遠川微微一笑,還未開口說話,又咳嗽不止,後來竟咳出一口血來。
“這是怎麼說?您不是說,中毒是假的嗎?”嘉世上前來,眼中儘是擔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