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吳氏兄弟忠勤報國,項羽初識華(2 / 2)

項梁愣了一下,正想說些什麼,突然一聲嬰兒啼哭傳來。

很快,一名穩婆抱著繈褓,神情複雜地走出來。

“項百將,孩子在這裡。”

項羽小心翼翼地接過繈褓,看著裡麵那張皺巴巴的小臉,目光下意識地掃了一下孩子下半身。

是個男孩。

項羽鬆了一口氣。

終究把何大哥的血脈救下來了。

一旁的項梁突然問道:

“孩子的娘還好吧?”

穩婆搖了搖頭,輕聲道:

“她被劫掠上馬,動了胎氣,拚儘全力生下這孩兒,然後就去了。”

抱著孩子的項羽變成了一尊塑像。

項梁拍了拍項羽的肩膀,安慰道:

“起碼還有個血脈,這孩子,為叔會找個好人家將其撫養長大的。”

項羽默然不語,腦海中湧出一幕幕回憶。

那是一個陰山下的小村莊,村莊裡人人淳樸。

鐵匠何大哥,每次看到項羽率隊巡邏,總喜歡招呼項羽吃飯,免費給項羽磨磨刀劍。

偶爾得了一壇酒,那就一定要拉著項羽喝幾杯。

“不怕你笑話,項兄弟。俺爹娘以前是大秦罪人,被發配到這裡來戍邊,修長城的。”

“匈奴?俺真想殺他們。俺爹、俺兩個哥哥以前都在高闕塞,都是和匈奴打仗的時候死的。”

“他們不讓俺參軍,說何家總得有個獨苗,唉。”

“放心吧,俺們村不是有你們每天巡邏麼,這裡安全得很。”

“俺打算以後多生幾個兒子,怎麼樣也想辦法讓一個兒子回關中去。也不是怕死,就是想告訴父老鄉親,何家還是能出一個堂堂正正老秦人的!”

“你是楚國人,俺早聽出來了。什麼楚國秦國的,不都是老祖宗的後代,同樣的華夏人嘛。他們嫌棄你是楚人,那是他們沒腦子。來來,喝酒!”

“項兄弟,以後俺兒子長大了,就讓他去你麾下當兵。你這麼威猛,他肯定能和你沾不少光!”

何大哥喝酒吹牛的時候,何家嫂子總是安靜地坐在一旁,微笑著幫兩人添菜倒酒,時不時提醒何大哥彆喝多了。

項羽怔怔出神。

多麼美滿和諧的一對小夫妻啊,怎麼就都死了呢?

一具擔架從房間之中抬了出來,上麵蓋著白布,看不清何家嫂子的麵容。

擔架經過的時候,項羽懷中的嬰兒似乎有些感應,放聲大哭起來。

項羽回過神來,輕輕拍著嬰兒的後背,柔聲輕語。

“不哭,不哭,叔叔在,叔叔在……”

嬰兒漸漸放鬆下來,在項羽的懷中沉沉睡去。

項梁歎了一口氣,拍了拍項羽的肩膀。

“我去處理一下這女子的後事。”

項梁剛剛邁步,項羽突然開口。

“叔叔,侄兒想要養育這個孩子。”

項梁腳步一頓,愣了一下才道:

“你還沒成親呢。”

項羽堅持道:

“我要撫養他長大。”

項梁默然片刻,點頭道:

“好,我等會去和王校尉說一下。”

項梁離開後,項羽將孩子抱回營地。

許多好奇的目光投來。

項羽徑直回到了自己房間之中。

把孩子輕輕放在床上,看著沉睡的嬰兒,項羽自言自語。

“華夏……”

孩子突然醒了,哇哇哭鬨。

項羽吃驚,趕忙抱起孩子,輕輕搖晃。

孩子吃力地睜開眼睛,突然對項羽露出一個皺巴巴的笑容。

項羽情不自禁地一笑,輕聲對著嬰兒道:

“從今往後,你名——何項。”

頓了一頓,項羽又道:

“字屠胡。”

大漢世界之中,劉邦看著金幕之中的畫麵,難得露出了嚴肅的表情。

“這該死的胡人,是得滅了才行。”

“娘的,要是將來朕的大漢也被胡人這麼瞎搞,朕在九泉之下都睡不好覺。”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附和。

就連太子劉盈也道:

“父皇所言極是。兒臣看完金幕,恨不得親自上陣,殺幾個胡虜出氣。”

劉邦斜了一眼劉盈,道:

“你小子天天跟儒家那幾個老不死在一起讀什麼之乎者也,能有這本事?”

劉盈臉色頓時漲紅。

呂雉笑了笑,道:

“陛下可能忘了,儒家也是能執三尺劍平天下的。”

劉邦臉色頓時和緩,嗬嗬笑道:

“算了算了,朕當年的苦,就不給這小子吃了。”

“他啊,隻要以後能讓大漢平平穩穩地發展,自然會有蒙恬李牧一樣的將軍出現,追亡逐北的。”

劉盈心情激蕩,不由高聲道:

“兒臣一定蕩平漠北,不讓胡虜侵擾中原百姓!”

劉邦一笑置之。

頓了頓,劉邦又看向曹參。

“老曹啊,等會你從國庫撥一筆款子,給長城那邊的戍邊將士。”

“尤其是那些為抵抗胡虜戰死的家屬,多給點撫恤,再減免……嗯,二十年錢糧稅賦。”

曹參非常痛快地點頭。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劉邦長出一口氣,看向金幕,心中還是有些沉重。

胡虜,從古至今,都是華夏中原的心腹大患啊!

大唐世界之中,李淵表情默然。

李元吉倒是忍不住了,破口大罵。

“這些該死的瓦剌人,有朝一日定要將他們全部滅亡,腦袋都拿來當酒杯!”

大唐群臣,不少人表情都有些微妙。

大唐以北朝起家,在場許多人要麼就是五胡後裔,要麼祖先之中多多少少也混入一些五胡血脈。

聽著李元吉這話,心情還是複雜的。

李世民咳嗽一聲,開口道:

“入得漢家,便是華夏同袍。”

“這北方胡虜確實應該平定,不然將來咱們的子孫後代,豈不是如大明這般被肆意屠戮?”

這句話頓時點醒許多人。

對啊,管他祖先是誰,但咱的子孫後代那將來都是正兒八經的華夏人。

這要是自家子孫後代將來被什麼契丹、女真、蒙古、瓦剌如此屠戮……

一想到這裡,大唐眾臣頓時群情激憤。

“秦王殿下所言極是,必須要殺儘北方胡虜!”

“突厥必須死,契丹也得死!”

“堂堂大唐,務求除惡必儘!”

李元吉看著這一幕,心中不免莫名其妙。

剛剛本王說話的時候,你們這些家夥屁都不放一個。

怎麼二哥一開口,你們就激動得好像突厥人殺了全家似的?

李建成在一旁看著這一幕,臉色也是非常難看。

二弟在朝堂之中的號召力,竟然已經強大到這種地步了嗎?

李建成的危機感越來越重了。

過了一會,散朝之後,李建成突然趕上李世民的腳步。

李世民有些驚訝:

“皇兄,可是有事?”

李建成一臉和藹笑容。

“二弟啊,咱們兄弟兩人也有好久沒談心了。過幾天你若是有時間,來東宮喝頓酒如何?”

李世民愣了一下,隨後露出燦爛笑容。

“既然是皇兄相邀,那當然沒有任何問題!”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收回眼神,看向台階下一名將軍。

“楊業,你感覺如何?”

台下這名將軍,年紀約莫五十左右,但整個人龍精虎猛,雙目中熠熠生輝。

正是剛剛投降大宋不久的北漢將軍,楊業!

楊業聞言,沉聲道:

“不瞞陛下,臣之前為北漢效力,見此情形,多矣。”

趙匡胤眉頭一揚,好奇道:

“北漢和契丹乃是父子之國,難道還有戰爭?”

楊業高聲道:

“既國名為漢,自當是華夏人,如何能屈服於契丹這般胡種之下?”

“這也是為何臣不願意為北漢而死的原因,北漢劉氏,隻知道卑躬屈膝討好契丹。”

“若是有反抗者,劉氏不但不同意,反而還會將其捕殺。”

“劉氏不得人心,故而大宋之統一,乃是順應天命。”

“臣雖不才,征討契丹時,願為陛下前驅效死!”

趙匡胤聞言,嗬嗬大笑。

“好,好一個華夏楊業!”

就在此時,一封八百裡加急傳回。

“陛下,雲州急報!”

趙匡胤看著手中這份急報,臉色從期待,變成陰沉,最後大怒。

砰一聲,趙匡胤拍了桌子。

“這個曹彬潘美,竟然無能至此!”

戰報之中,曹彬潘美雖然收複了燕雲十六州的七個州,但卻在雲州之外被十餘萬騎兵主力突襲。

雙方一場苦戰,宋軍雖消滅四萬餘遼軍,但自身也傷亡三萬餘人。

損失慘重之下,北伐大軍不得不暫停進攻,暫時南撤五十裡地。

大宋群臣得到這個消息,也是麵麵相覷,心中都是大惑不解。

宰相趙普忍不住道:

“咱們大宋可是坐擁數萬火槍兵,還有火藥加持,怎麼會打成這個樣子?”

趙匡胤怒氣衝衝地開口。

“朕怎麼知道!該死的,若是被其他王朝的皇帝們知曉,怕是笑都要笑死了。”

群臣頓時默然。

難道大宋武力這個笑話,真的連火槍和火藥都拯救不了?

趙匡胤重重哼了一聲,道:

“罷了,傳旨下去,讓曹彬潘美先班師,滾回來向朕領罪!”

“至於北伐……”

趙匡胤目光落在楊業身上,沉聲道:

“爾立刻北上,接替曹彬潘美,先穩住這一次拿下的七州之地!”

楊業頓時身形挺得筆直,鏗鏘道: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

頓了頓,楊業又開口道:

“若是陛下不著急,臣希望能看到這土木堡之變後再出發。”

趙匡胤奇道:

“為何?”

楊業指了指金幕,沉聲道:

“裡麵明軍和瓦剌軍的戰法,許多都是臣之前聞所未聞。”

“臣在想,或許臣和大宋能從中學習到新的戰法,更好地擊敗契丹!”

趙匡胤一拍大腿。

“言之有理!”

金幕之中,畫麵已經切換到了明軍帥帳。

朱祁鎮坐在上首皇位上,臉上明顯帶著驚慌。

“什麼,也先竟然真的追到朕屁股後麵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