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曆朝曆代皇帝紛紛盤點國庫,準(2 / 2)

畢竟其他的華夏皇帝,人家建立王朝就已經包括燕雲十六州甚至是遼東。

你趙匡胤連燕雲十六州都還沒全拿下來呢,吹噓什麼?

趙匡胤聞言,緩緩點頭。

“行,那就明年再打一次。這一次朕要親征,務必滅了遼國,把功績點給他拉滿!”

趙普連連點頭,又安慰道:

“陛下放心吧,咱們大宋都湊不出這個錢,其他各個王朝一定也湊不出這個錢的。”

“不管怎麼樣,咱們大宋肯定是第一個兌換出來的。”

趙匡胤聞言,心中頓時大定,撫須而笑。

“有道理,給他們十年二十年也湊不出來這個錢!”

論有錢,誰配和大宋比?

哼哼。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幾乎是不假思索地開口。

“來人啊,立刻去盤點國庫,朕要知道朕現在有多少現銀!”

很快,大明戶部尚書鬱新就給出了答案。

“陛下,國庫之中還有現金、現銀一千兩百萬兩左右。”

朱元璋眉頭一皺。

“差這麼多?”

鬱新道:

“不瞞陛下,若是金幕剛剛開啟之時,國庫現金現銀也才三四百萬兩呢。”

“如今是開征了商業稅,再加上從朝鮮、倭國那邊得到了大筆的現金現銀,才補充到這麼多的。”

朱元璋揉了揉太陽穴。

這隻要現金現銀的設定,是真要命啊。

突然,朱元璋心中一動,道:

“倭國那邊的繳獲是多少?”

鬱新道:

“大約六百多萬兩。”

朱元璋頓時吃驚。

“大明隻拿下了九州和四國兩個島,就有六百多萬兩現銀?”

“這要是把本州拿下了,豈不是至少還能有一千萬兩?”

本州島是倭國最大的島嶼,麵積比九州和四國加起來還要大至少一倍。

如果說本州島類似於華夏中原,那九州和四國充其量就是個嶺南,西北之類的地方。

朱棣一聽,頓時來勁了。

“父皇,要不明年先不打瓦剌韃靼了,先把倭國滅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搖頭道:

“不著急,還是先打瓦剌韃靼吧。”

為了明年北征之戰,大明已經調動了巨量的物資和軍隊。

這種時候要是轉而去進攻倭國,顯然是大材小用了。

朱元璋頓了頓,道:

“給鄭和那邊加一萬兵馬,讓他們抓緊搜刮倭國資源。”

“現金現銀為第一要務!”

鬱新提議道:

“陛下,還可以再加一些商業稅的。”

朱元璋皺眉,思考片刻後道:

“商業稅先不加了吧。”

一個很反常識的事實是,在大明提高了商業稅之後,大明的商業氛圍反而變得更加濃厚了。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隨著商業稅的鋪開,許多人都認識到,原來經商這麼賺錢!

這幾年來,大明各地湧現出一批從地主轉為商人的成功例子,這些例子又刺激著更多的人邁入商業。

朱元璋出身農民,對商業原本是很反感的。

但各地數據的反饋來看,商業的流通,最直觀的就是讓大明國庫的進賬不斷攀升。

於此同時,整個大明的糧食產量也並沒有因此而減少。

隨著朱元璋陸續廢除會所,給衛所兵們按戶口數實際分配土地後,邊疆各省去年的糧食產量甚至還出現了兩成的增長。

彆小看這兩成,要知道平時大明從內地運糧,需要消耗十石米才能把三石左右的米運到邊疆。

邊疆的糧食產量增加兩成,就等於減少了大明國庫這邊六成的消耗。

在這種局麵欣欣向榮的情況下,朱元璋並不願意進行什麼大的調整,免得破壞這個化學反應。

朱元璋長出一口氣,淡淡道:

“反正大明是肯定爭不來第一個兌換的了,也沒必要爭。”

“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做事就行。”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看著金幕中的提示,沉吟片刻,道:

“諸位愛卿,爾等覺得這本書要買嗎?”

高熲毫不遲疑地開口。

“陛下,臣以為必須要儘快入手此書!”

隋文帝又看向太子楊勇。

“勇兒,你怎麼看?”

楊勇有些遲疑。

“父皇,兒臣當然也知道金幕出品必屬精品,但這五千萬兩還要現銀,是不是太貴了一些?”

高熲爽朗地笑道:

“太子殿下,老臣覺得,就是因為這書如此之昂貴,才說明了它的價值。”

“試想,就連火槍火藥,商業稅和科舉這些,也隻不過才值一百萬兩。”

“那《工業革命》,竟然值五千萬兩,這豈不是說明它的價值是火槍火藥的五十倍?”

“隻要得到這本工業革命,大隋必然能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突飛猛進,甚至能締造出一個千古大帝國,讓陛下和太子躋身千古大帝的行列!”

聽到高熲這最後一番話,隋文帝和楊勇父子心跳不由加快。

千古大帝!

華夏五千年曆史,能被金幕作為評為千古大帝的,也就四位。

足見這個稱號,是多麼的有份量。

隋文帝下定決心,沉聲道:

“高愛卿言之有理,蘇威,國庫現在有多少錢?”

戶部尚書蘇威立刻出列,恭敬回答:

“現銀大約是兩千五百多萬兩。若是把金子也算上,總計折合三千二百萬兩左右。”

隋文帝皺眉道:

“還差這麼多?”

蘇威苦笑道:

“不瞞陛下,若是能接受布帛糧食等實物折算的話,大隋彆說是五千萬兩,就是一億兩都拿得出來。”

“但金幕那邊隻要現金,這金銀的數量確實隻有這麼多了。”

隋文帝沉吟片刻,果斷道:

“這樣吧,朕等會下一道旨意,向天下人收集金銀。”

“隻要有人將金銀交給官府,官府可以用一點五倍金銀價值的糧食布帛食鹽鐵器等物和他進行交換。”

“凡能上交一萬兩以上者,子孫可贈一秀才。上交二十萬兩,子孫可得一舉人。上交百萬兩者,子孫可有一人為進士!”

這些秀才舉人進士什麼的,當然是隋文帝從那本《大明科舉》上抄來的。

大隋雖然是科舉製度的創始人,但論到科舉的完善,那還得是大明!

在場群臣聞言,頓時一陣心動。

大明式的科舉,已經連續兩年在大隋之中舉辦了。

稍微有遠見一些的大臣們都已經意識到,科舉出身將來必然取代門閥出身。

誰想要繼續維持統治階層的地位,一個科舉出身是必不可少的。

更何況,隋文帝這邊也不是白嫖,國庫方麵甚至還贈送出比金銀價值更高的實物。

下一秒,宇文述立刻激動道:

“陛下,臣願意出百萬兩白銀,給宇文士及那小子弄個進士!”

“臣也不讓國庫吃虧,隻要按照百萬兩金銀的價格兌換相應物資給臣就好。”

之前盤點視頻中,因為宇文化及殺死了隋煬帝,整個宇文家族遭受重創。

是以,宇文述也是迫不及待來表忠。

高熲表情古怪,看著宇文述。

“老宇文,你哪來這麼多錢?”

宇文述嘿嘿一笑。

“當然是打高句麗繳獲的,還有陛下的賞賜。”

古代征戰,戰利品有一部分是默認分給主將的。

宇文述作為征討高句麗的水軍主將,參與了攻破高句麗都城平壤一戰,自然收獲頗豐。

高熲嗯了一聲,對著隋文帝道:

“陛下,臣也願意拿出兩百萬兩,給臣兩個不成器的孫子弄個進士身份。”

宇文述瞪直眼睛。

“老高,你怎麼這麼多?”

高熲哈哈大笑,一臉得意。

“老宇文,你隻不過是征高句麗的水師主將,老夫可是征討高句麗的全軍主帥!”

宇文述:“……”

其他群臣羨慕地看著這兩個家夥。

古往今來,什麼最容易賺錢?

經商?

至少在大隋,打仗當主將,才是最賺錢的!

很快,其他人也開口了。

“陛下,臣這邊有三十萬兩現銀。”

“陛下,臣這邊大概四十萬出頭。”

一時間,大家紛紛開口湊錢。

如今可是大隋開皇之治,百姓們豐衣足食,這些大臣更不必說。

蘇威很快雙目發亮,對著隋文帝道:

“陛下,已經湊到四千三百多萬,隻差六百多萬兩現銀了!”

隋文帝哈哈大笑。

“好,看來不需要昭告天下了,就長安和洛陽兩地,便可滿足朕的需求!”

糧草布帛這種東西,大隋現在要多少有多少。

能儘快換到那本《工業革命》,才是隋文帝想要做到的事情!

隋文帝滿心期待。

估計兩三個月,應該就能換到了!

曆朝曆代的皇帝,紛紛召集臣子們商議。

大部分皇帝都決定是一致的。

買!

但也有一個王朝的皇帝,此刻壓根就無心關注這件事情。

唐初世界之中,皇帝李淵表情陰沉,盯著跪在麵前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破口大罵。

“你們這兩個沒良心的東西,竟然給親兄弟下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