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李世民道破李隆基昏庸真相(1 / 2)

劉邦聽到呂雉的吐槽,哈哈一笑。

“得罪這麼多人竟然還能穩居相位,確實是了不得啊。”

“這李亨也是笨,若是有朕的本事,早就聯合天下有識之士把李林甫弄死了。”

呂雉鳳目流轉,微點螓首,誠懇道:

“陛下說得對。”

在交朋友這方麵,劉邦的能力確實沒話說。

楚漢爭霸,在劉邦沒有盟友,率軍單獨麵對項羽的情況下,勝率是——零。

甚至出現過劉邦把劉盈和魯元公主這對兒女推下馬車,隻為快點逃命的場麵。

就連呂雉和劉邦親爹劉太公,都被項羽俘虜過!

然而劉邦憑借著超強的“交朋友”本事,成功地越輸越強。

軍事上輸了又如何?劉邦政治外交水平出神入化,盟友越打越多。

最後項羽隻不過是因為缺糧而撤退,就被劉邦帶著全天下的諸侯包圍起來,一舉消滅了項羽。

論打仗,劉邦隻配給項羽牽馬。

但要說到搞政治外交這些,項羽給劉邦提鞋都不配。

劉邦笑嗬嗬地,又問了呂雉一個問題。

“皇後啊,你覺得李亨這個太子鬥得過李林甫嗎?”

呂雉不假思索地開口。

“李亨乃是真正的正統皇帝,隻要能成功繼位,李林甫必死無疑。”

臣子怎麼和皇帝鬥?

劉邦嘿嘿一笑。

“若是李亨繼位後殺了李林甫,那這大唐應該也就要滅亡了吧。”

“啊?”呂雉一臉震驚,過了片刻之後才忍不住道:

“陛下,真沒困?”

劉邦沒好氣地伸手,用力在呂雉身上拍了一下。

“困什麼困,你就看著吧!”

手感不錯,讓劉邦的語氣立刻變得溫和不少。

“像李林甫這樣的人,那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讓他輔佐君王建設國家,他是屁也不會。”

“可若是讓他來敗掉一個興盛的王朝,天底下簡直沒有比他更完美的人選了!”

呂雉眨了眨眼,依舊半信半疑。

死掉一個奸臣,就會天下大亂,甚至有滅國之危?

這種話,怎麼聽都覺得太過離譜了!

奸臣死了,國家隨之興盛,這才是正常的情況吧?

金幕之中,李林甫又一次來到了李隆基的麵前。

“陛下,近來大唐邊疆頻繁被異族襲擾,臣認為,乃是地方節度使的過錯。”

說著,李林甫將密密麻麻一堆奏章交給李隆基查閱。

李隆基看完之後,果然頗為不喜。

“搞什麼東西,這些家夥就沒一個中用的?”

“朕讓他們當節度使鎮守邊疆,他們就是這麼回報朕的?”

其實上麵並沒有什麼大的敗仗,無非就是異族又騷擾了幾個村鎮,或者趁著唐軍不備偷襲了幾個要塞。

屬於那種對大唐實力毫無影響,但皇帝一看又覺得很丟麵子的情況。

李林甫聞言忙道:

“陛下設立節度使的時候曾規定,非文官不可出任。”

“臣以為,文官實在過於懦弱,讓文官領兵,吃敗仗是遲早的事情。”

“還是以武將領兵,最為穩妥。”

李隆基嗬的一聲冷笑,斜了李林甫一眼。

“你當朕是傻子?文官領兵,朕隻需要一紙詔書就能解除其軍權。”

“武將領兵,若是擁兵自重,朕怎麼處置他們?”

“現在可不是府兵的時代了!”

【由於開元盛世的到來,大唐人口急速增多,單單是長安城就已經超過百萬人口,整個關中更是近千萬人居住。】

【密集的人口讓狹小的關中土地分配變得極為緊張,導致以均田製為主的府兵製度全麵崩壞,李隆基不得不改為募兵製度。】

【在募兵製度之前,大唐關中府兵之強悍乃是天下第一,僅憑關中一地府兵便可威震整個大唐所有不臣。】

【募兵製度之後,關中府兵一蹶不振,各地邊軍成為大唐的精銳力量。】

【李隆基設立節度使製度之初,以文官領兵,便是為避免邊軍發生叛亂。】

【文官作為節度使,統兵若是接連得勝威望大漲,李隆基便將其召回朝廷出任宰相,改由其他文官接任,從而避免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可能性。】

【而李林甫想要做的,便是破壞這個製度!】

隻見李林甫懇切道:

“當年的大唐,確實有張嘉貞、張說等文官節度使以戰功拜相,可如今新一代的文官早已無法和那些前輩相提並論。”

“若繼續任用文官掌控,隻能讓大唐邊疆防衛越發鬆懈。”

“至於陛下擔心武將出任節度使會擁兵自重,臣也有個辦法可以解決。”

李隆基咦了一聲,驚訝地看著李林甫。

“什麼辦法?”

李林甫正色道:

“陛下,若節度使擁兵自重,想的是什麼?定然是覬覦天下!”

“隻要陛下不用漢將,以胡人將領出任節度使,此事便可解決。”

李隆基愣住了。

過了片刻,李隆基緩緩點頭。

“好像……是有些道理。”

李林甫趁熱打鐵,勸說道:

“陛下請想啊,一個胡人當上節度使,他就算想造反,邊軍會跟著他一起造反嗎?肯定是不會的。”

“邊軍之中從來都以咱們漢人為主,天底下哪有漢人支持胡人當皇帝的道理?”

“況且像高仙芝,哥舒翰這些胡人將領,能力之強人所共知,對陛下也是忠心耿耿。”

“隻要命這些胡人出鎮地方,大唐不但邊疆可得安寧,陛下也同樣可以高枕無憂!”

李隆基沉吟良久,終於點頭。

“有些道理,那就這麼辦吧!”

【在得到李隆基同意之後,李林甫立刻將諸多胡人命名為節度使,取代了之前以漢人文官出任節度使的規矩。】

【在哥舒翰、高仙芝等一眾赫赫有名的胡人將軍就任節度使時,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大唐北方邊疆也有一個籍籍無名的大胖子胡人成為節度使的一員。】

【他的名字,叫做安祿山。】

【借助這股風潮,李林甫又趁勢讓濟陽彆駕魏林誣陷王忠嗣,想要除掉這個太子李亨在軍隊之中最強悍的幫手。】

【李隆基雖未殺死王忠嗣,但也免去了王忠嗣四鎮節度使的職務,將這位大唐唯一的漢人名將貶為漢陽太守,五年後又貶至漢樂郡出任郡守。】

【王忠嗣至漢樂郡赴任當年便暴病而亡,死因成謎。他死後,漢人將軍在大唐之中再無任何競爭力,地位被胡人將軍全麵取代。】

唐初世界之中,李淵又一次皺眉,忍不住搓了搓手。

“完了,朕怎麼看著這情況是越來越不妙了呢?”

群臣聞言,也是麵麵相覷。

一開始看到開元盛世的時候,大殿之中的大唐君臣,那叫一個歡聲笑語。

盤點彆的朝代,都是昏君。

盤點咱們大唐,一個開元盛世砸臉上!

這種幸福感,簡直無法言喻。

沒想到,才高興了這麼一點時間,竟然就冒出了一個李林甫!

裴寂有些頭疼地揉了揉太陽穴,道:

“真搞不明白,能開創開元盛世的李隆基陛下,怎麼會被李林甫這樣的奸臣蒙蔽了如此之久呢?”

這句話一說出來,立刻就得到了群臣的附和。

李建成感慨道:

“作為君王,還是需要時刻小心謹慎,親賢臣而遠小人,方是正道。”

李建成說完,下意識地看了不遠處的李世民一眼。

自從李元吉被剝奪所有權力軟禁之後,李建成說什麼話都是小心翼翼。

唯恐被李世民抓住什麼破綻來一波啪啪打臉,讓李建成步了李元吉的後塵。

這番話,李建成還是很滿意的。

中規中矩,絕對挑不出任何毛病!

但就在李建成看清李世民表情之後,他心裡剛剛泛起的一點點好情緒立刻就消失無蹤。

李世民笑了。

這種笑容,李建成的印象可太深刻了。

就是之前那種嘲諷李元吉的笑容!

便在此時,李淵也注意到了,便開口道:

“世民啊,你是覺得你皇兄說的話不對?”

李世民愣了一下,臉上表情一變,立刻就以一副病秧子的神情開口道:

“父皇,兒臣中毒太深,身體實在是……”

李淵大怒,直接拍了桌子,口水亂噴。

“孫道長的回信昨天剛剛送到朕的案頭,你少和朕來這一套!”

李世民臉上表情頓時變得僵硬。

這個孫思邈,是真藏不住話啊!

裝病失敗的李世民揉了揉鼻子,好吧,看來還是隻能靠嘴皮子了。

李世民直起身體,輕笑道:

“皇兄說的那番話,當然是沒有錯的。”

李淵狐疑道:

“那你笑什麼?”

李世民道:

“兒臣笑是因為兒臣覺得,李隆基並沒有變得昏庸,他應該從始至終都明白李林甫的本性。”

李世民話音落下,在場大唐群臣頓時一陣嘩然。

李建成遲疑了一下,硬生生忍住開口反駁李世民的衝動。

這讓眼角餘光一直關注李建成的李世民頗為遺憾。

李淵皺眉道:

“世民,你搞錯了吧?”

李世民笑道:

“請父皇想一想,金幕視頻盤點裡,壓根就沒有說過李隆基得過什麼重病,又或者是吃什麼仙丹壞了腦子。”

“既如此,一個能開創這般輝煌盛世的明君,怎麼可能毫無征兆就變成任用奸佞胡作非為的昏君呢?”

“這也太不合理了。”

李淵聞言,陷入思考。

仔細一想,李淵覺得李世民說的很有道理,不由輕輕點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