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隻是覺得,人的生命力乃是世界上最頑強的,就如金幕視頻之中那樣,殺光了匈奴還有鮮卑,沒了鮮卑還有柔然,沒了柔然又有突厥,接下來又是蒙古。”
“這片漠北草原是如此之遼闊,偏偏又和漠南隔著一片戈壁大漠,讓大漢無法將其化為郡縣統治。”
“與其耗費朝廷國孥連年征戰,倒不如招撫漠北,統治漠南,方才是兵不血刃的上策啊。”
聽著衛青的這番話之後,大殿之中一時間變得安靜。
大漢君臣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漢武帝也冷靜了下來,摸著胡須沉吟不語。
衛青的話,縱然漢武帝現在還有些不認同,但有些地方他說的是沒錯的。
打仗,真的非常消耗國力!
像霍去病,彆看每次都隻帶個幾千一萬騎兵出征,但霍去病所部的標配是一人三馬!
每次戰爭過後,霍去病隻能保證每人帶著一匹戰馬回來,也就相當於三分之二的戰馬,成為了戰爭的一次性用品。
而且,漢武帝每次派兵討伐匈奴,少則兩路,多則六路。
這六路大軍所消耗的戰馬,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都還沒算上其他騎兵必備的武器、甲胄、弓箭等等物資,以及平日裡軍隊訓練,戰馬喂食養護之類的消耗呢。
丞相公孫賀前幾天就向漢武帝訴苦過,現在大漢的國庫馬上就要破產了!
也就是漢武帝之前看了金幕,及時的開征了商業稅並在大漢內部大力發展商業,帶來了一條新的財源。
否則,大漢國庫都撐不到現在。
就在漢武帝思緒萬千的時候,一直以來沉默不語的侍中金日磾突然朝漢武帝跪了下來,畢恭畢敬地開口。
“陛下,臣以為衛大人之言,絕對是可行的。”
“臣敢擔保,隻要采納衛大人之言,漠南匈奴一定會很快就融入到華夏之中,成為大漢永久的領土。”
“屆時,大漢以漠南漢人出擊漠北匈奴,豈不是手到擒來?”
漢武帝聞言,不由皺眉。
“你的意思是,想要讓漠南匈奴被朕承認是華夏的一員?”
金日磾搖頭道:
“陛下誤會了,不是陛下承認,而是要讓所有漠南匈奴人接受華夏文化的熏陶,就如同之前的六國諸侯接受大秦、大漢文化的熏陶一般。”
“隻要陛下願意派出官員、儒生教授他們文化,臣相信,遲早有一天,漠南儘為漢人,不複匈奴所有矣!”
金日磾的這一番話,又給漢武帝不少觸動。
漠北和漠南,其實對於草原民族來說都非常的重要。
在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漠北大草原是匈奴人的草場,那裡遠離中原,匈奴人可以儘情的放牧,生養後代。
等到了秋天和冬天,嚴寒的漠北就不再適合居住,此時匈奴人就會南下來到瀕臨大漢的漠南草原,在這裡過冬。
這也就是為何,曆史上匈奴和各個草原民族南下襲擊中原王朝往往都是秋天和冬天的緣故。
一旦大漢將整個漠南草原據為己有,那匈奴人就徹底失去了南下過冬的地方。
屆時,匈奴隻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在嚴寒的漠北苦熬,另外一個就是西遷!
但不管是哪一種,其實對大漢都很有利!
漢武帝想到這裡,終於下定了決心,開口道:
“董仲舒何在?”
一名白發蒼蒼,頭戴儒冠,身著儒士袍服的老者邁步而出,朝著漢武帝躬身行禮。
“董仲舒在此。”
董仲舒出列之後,在場的文武百官看向董仲舒的目光都相當複雜。
原本在大漢開國時期,采納的是蕭何、曹參為主導的道家黃老學派思想。
黃老學派講究的是休養生息垂拱而治,對其他諸子百家並沒有太多限製。
故而在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大漢之中又一次出現了百家興盛的跡象。
但這一次,到了漢武帝一朝截止。
正是董仲舒的出現,向漢武帝提出了“天人大一統”的理論,獲得了漢武帝的欣賞。
最終,漢武帝做出決定。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從此之後,儒家一統天下,百家衰敗。
就連曾經在大秦時代聲威赫赫的法家,也不得不主動融入儒家之中,成了“儒皮法骨”,將法家的霸道和儒家的王道合二為一。
這便是後來漢宣帝教訓太子之時說出來的那句話。
“我漢家,本霸王道雜之!”
一切的一切,都在於董仲舒的身上。
很多人覺得董仲舒是個英雄,但也有許多人覺得董仲舒就是一個文化上的劊子手,徹底斷絕了第二次“百家爭鳴”在華夏的出現。
董仲舒開口道:
“關於衛大人的話,臣剛剛思索了一番,覺得確實有些道理。”
“昔年周武王分封天下一千諸侯,那時的天下到處都是商朝餘孽和山林野人,以至於諸侯不得不築城而居,讓國人和野人涇渭分明。”
“可經過曆代諸侯數百年的教化之後,東夷、西戎、北胡、南越儘入華夏,儘為華夏之民。”
“我儒家至聖孔夫子亦曾言‘有教無類’也,若能將匈奴也教化為華夏一員,則陛下教化之功,必名垂青史!”
漢武帝聽著,心中不由一動。
教化之功?
聽起來就很厲害的樣子。
戰爭的功勞,漢武帝是真不缺了。
霍去病和衛青北擊匈奴,封狼居胥,這軍功已經讓漢武帝躋身千古大帝行列。
但漢武帝依舊還是不滿足!
憑什麼朕要和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那三個家夥並稱?
朕就應該是曆史上最強的,華夏獨一無二的萬古大帝!
原本在看到大唐盤點視頻之中那遼闊的疆域時,漢武帝一度灰心喪氣。
他很清楚,大漢想要打到大唐李治朝那種疆域,幾乎沒有可能。
可現在,董仲舒的話,卻給漢武帝一絲希望。
武功不行,那教化呢?
若是能將漠南徹底教化,世世代代為華夏草原子民,難道不也是大功一件?
這種功勞,秦始皇沒有,李世民充其量算一半,朱元璋同樣也沒有!
可朕,有!
那朕,不就超過他們三個了嗎?
漢武帝想著,嘴角慢慢地翹了起來。
“好好好,董仲舒啊,你回去好好籌劃一下這件事情。”
“有什麼困難,你就和丞相商量一下。”
“若需要軍隊的幫助,你就去找衛青!”
董仲舒聞言也是激動不已,忙道:
“多謝陛下!”
董仲舒不能不激動。
諸子百家之中,各自的較勁甚至早於稷下學宮的建立。
法家,畢竟是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開辟了華夏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存在。
儒家雖然聲勢浩大,但說白了現在還真沒有建立過什麼實打實的功勞。
就連大漢的建立,那也是道家黃老學派的事!
劉邦剛當上皇帝的時候,還把儒者的頭冠摘下來當尿壺呢。
若是能幫助大漢將漠南徹底消化,那儒家在這方麵的功勞也就有了。
到那時,看那些諸子百家餘孽還有何話說!
一旁的太子劉據看著自家父皇和董仲舒、衛青等人激動的表情,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總感覺,父皇他們似乎過於激動了?
罷了罷了,眼下還輪不到本宮這個太子思考這種事情。
還是好好先看盤點視頻吧。
劉據一邊想著,一邊將視線移到了金幕上。
【在陝州,安慶緒為了阻止唐軍東進,保護偽燕都城洛陽,便儘發洛陽守軍,以禦史大夫嚴莊作為統帥,命張通儒作為副帥,合力阻擊唐軍。】
【十月十五日,郭子儀所部先鋒軍,在新店和叛軍不期而遇。】
畫麵中,郭子儀皺眉注視著麵前群山,大感棘手。
“這些叛軍駐紮在山上,有些難辦啊。”
李俶就在郭子儀的身旁,聞言趕忙道:
“郭大人,要不咱們就直接撤退,先等過幾日穩住陣腳再戰?”
郭子儀想了想,搖頭道:
“殿下,咱們剛剛在長安大勝,此刻叛軍倉促集結人心浮動,乃是取勝良機。”
“若是此時不攻,反而是給安慶緒那家夥穩固軍心的機會了。”
郭子儀下定決心,很快下令道:
“進攻!”
唐軍很快派出步卒,朝著兩側山上攻去。
另外一邊,叛軍見狀就派出一支輕騎兵,想要斷絕唐軍後路。
郭子儀又迅速下令,命弓弩手發射,擊退叛軍的輕騎兵。
叛軍不甘示弱,從山上同樣連發弓箭,將大唐進攻先鋒打退下來。
此時叛軍包抄騎兵後退,郭子儀雙目之中精光一閃。
“是個機會,讓前鋒軍立刻出擊!”
大唐一萬先鋒軍齊聲呐喊,緊追叛軍騎兵而去。
李俶見狀不由大為緊張,道:
“郭大人,怎麼不保持陣型?這樣會被敵人弓弩覆蓋吧?”
郭子儀聞言微微一笑。
“弓弩覆蓋,不可能將所有將士殺傷,隻要付出一定傷亡,我軍便可突破!”
一切果然如郭子儀所料。
唐軍先鋒雖然遭到叛軍弓弩手的阻截,但依舊緊跟叛軍輕騎兵殺到陣前。
這一處戰場地域狹小,叛軍正麵剛剛讓出一條通路讓輕騎兵過去,還沒來得及重整陣勢,唐軍已經殺到!
依舊還是先鋒將的李嗣業高聲怒吼。
“大唐的叛賊們,你李爺爺來了!”
今日李嗣業不再手持陌刀,而是揮舞著一杆長槍,神出鬼沒,將叛軍陣前幾名將官接連挑落。
叛軍陣勢頓時變得混亂起來。
唐軍見狀士氣大震,頓時有更多的部隊壓上。
李俶見狀,不由極為愕然。
“這些叛軍的戰鬥力,怎麼如此不堪?”
在李俶的印象之中,叛軍應該都是和幾天前香積寺之戰一樣,非常能打的才對。
郭子儀撫須而笑。
“香積寺之戰,叛軍精銳已然消耗殆儘。”
“如今咱們麵前這支兵馬,雖號稱十五萬大軍,但和香積寺那支十萬叛軍,戰鬥力卻是一個天一個地!”
“若此刻麵對的是香積寺那支叛軍,老臣也不敢如此托大,直接銜尾追擊了。”
李俶聞言,不由心服口服,對著郭子儀拱手道:
“郭大人,真大唐國之柱石也!”
【此時的李俶心中,開始浮現出一個念頭。】
【若將來登基為大唐新皇,必然要重用郭子儀才是!】
但李俶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不遠處,一道身影正靜悄悄地,將他和郭子儀兩人之間的對話以及表情,都儘收眼底。
此人目光陰冷,神情陰鷙,頜下無須,微微佝僂著身體。
顯然,是一名宦官!
畫麵重新轉回戰場。
此刻大唐先鋒軍在李嗣業的率領下,接連突破叛軍主力多道防線。
叛軍主帥嚴莊見狀大驚,趕忙調兵遣將。
“快,前麵的給我頂住!”
“兩翼山上立刻包抄下來,斷了李嗣業的後路,絕對不能讓他再這麼繼續猖狂下去了!”
在嚴莊的指揮下,南北兩側的山丘之上,大量叛軍湧出,居高臨下地對唐軍發動了攻擊。
這一下子攻擊果然奏效。
李嗣業顧忌後路被斷,不得不放緩了前進的腳步。
而在李嗣業身後的諸多唐軍,則由於戰場擁擠,難以展開兵力。
加之叛軍居高臨下,弓箭和滾石齊落,一時間讓攻勢正盛的唐軍變得混亂起來。
叛軍主帥嚴莊見狀大喜過望,下令道:
“快,全軍出擊,爭取最短時間擊潰唐軍!”
嚴莊是自己人知道自己事,麾下號稱十五萬大軍,其實真正能打的也就是從香積寺退回來的那一萬多殘兵。
必須要在這一萬多精銳消耗殆儘之前就取得勝利,不然拖下去,叛軍必敗無疑!
在嚴莊的嚴令之下,叛軍從三個方向對大唐主力發動了瘋狂進攻,眼看就要切斷唐軍中央。
唐軍本陣之中,李俶急得跳腳,對著郭子儀連聲催促。
“郭大人,快想想辦法啊!”
郭子儀鎮定自若,抬頭看了一下天空上的太陽,自言自語。
“算算時間,也該到了吧?”
李俶愣了一下,下意識地追問道:
“什麼東西該到了?”
郭子儀微微一笑,對著李俶道:
“殿下難道就沒有發現,在這場戰鬥開啟之後,您身邊有一個好兄弟不見了嗎?”
“好兄弟?”李俶怔了一下,隨後猛然回頭。
“葉護?”
無人應答。
就在此時,一支鳴鏑帶著尖利的嗚嗚聲,劃破長空。
叛軍本陣之中,主將嚴莊心生不妙之感,猛然轉頭。
就在鳴鏑傳來的方向,鋪天蓋地的回紇騎兵,正朝著叛軍本陣帥旗而來!
嚴莊肝膽俱裂,差點倒下馬去。
好不容易回過神來,他不敢置信地開口。
“回紇人的騎兵,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嚴莊可是位於叛軍本陣,山口後方。
前麵有數萬叛軍阻擋李嗣業進攻,兩側的山上還有叛軍的伏兵。
回紇人難道能飛?
但事到如今,由不得嚴莊去思考回紇人究竟是怎麼過來的。
回紇騎兵已經到了!
密集的箭雨從天而降,覆蓋了嚴莊所在的叛軍後陣。
頓時,叛軍陣型一陣大亂。
回紇騎兵趁勢拔出馬刀,開始衝陣。
馬刀所到之處,叛軍身首異處,血流成河。
嚴莊麵色如土,咬牙大喊道:
“堅持住!快,給我攔住這些回紇人,隻要擋住,我們殲滅了李嗣業之後還能贏!”
【然而,嚴莊錯誤地估計了叛軍的戰鬥力。】
【經過香積寺之戰的消耗後,叛軍的作戰能力和士氣都降低到了穀底。】
【回紇騎兵的出現,成為了壓倒叛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畫麵中,叛軍一潰千裡。
唐軍和回紇聯軍趁勢掩殺,斬首無數。
山上山下,到處都是叛軍的屍體。
李俶大喜過望,緊緊握住了郭子儀的手。
“本王有郭大人,真乃漢高祖得韓信也!”
郭子儀微笑不語。
一片喜悅的唐軍本陣之中,那名宦官表情越發冰冷,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絲捉摸不定的笑意。
【陝州之戰,唐、回紇聯軍再度大破叛軍十五萬之眾,斬首無數。】
【十月十六日夜晚,安慶緒聽說陝州大敗,立刻放棄洛陽,帶著三百騎兵和一千步卒渡過黃河,連夜逃往鄴城。】
【十月十八日,大唐順利收複洛陽。】
【十月二十一日,大唐攻占渾陽,迫使嚴莊投降。】
【十月二十五日,陳留城軍民發動起義,誅殺城中叛軍,將叛軍將領尹子琦斬首獻於洛陽,陳留郡全郡光複。】
【至年末,河東、河南各地被叛軍占據的所有州縣,全部光複!】
【在安祿山叛軍極盛時期,河北、中原、關中儘入叛軍之手。】
叛軍極盛期形勢
【等到大唐接連擊潰叛軍,收複長安洛陽之後,局勢已經徹底改變。】
【叛軍勢力範圍全部收縮回黃河以北,大唐朝廷基本將叛軍包圍起來,勝利在望。】
洛陽光複後形勢圖
看到這裡,貞觀世界之中,大唐君臣眉飛色舞,彈冠相慶。
“好好好,終於收複洛陽了!”
“中原光複,可喜可賀啊!”
“這些該死的叛軍,終於滾出中原了!”
龍椅之上,皇帝李世民也是長出一口氣。
“這該死的叛亂,總算是要結束了。”
群臣聞言,連連點頭讚同。
李績笑道:
“香積寺之戰,打掉了叛軍主力。陝州一戰,又將叛軍最後一點力量消滅殆儘。”
“安慶緒如今已經是孤家寡人,想必最多一個月的時間,這場鬨劇也該結束了。”
長孫無忌聞言,不由感慨道:
“沒想到啊,原本以為大唐最多一年就能平定安祿山的叛亂,結果卻整整拖了兩年的時間才收複長安和洛陽。”
群臣也是心有戚戚焉。
程咬金哼了一聲,道:
“就算是陛下罵俺俺也得說,若不是李隆基在潼關之戰瞎指揮,讓高仙芝和封常清固守的話,長安不會陷入敵手,這場叛亂更不會持續如此之久。”
此言一出,李世民也不由失笑。
“你這夯貨,今天倒是能說出些道理來了,朕又怎麼可能會怪你?”
說到這裡,李世民又忍不住罵道:
“這個李隆基,還真是權術入腦了。就連在國家危難之際,滿腦子都還想著他的狗屁權術,全然不顧戰場客觀情況!”
罵的是李隆基,李世民目光盯著的卻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兄弟。
三兄弟聞言,自然是隻能凜然受教。
李世民心中一鬆,想道:
“差不多也該是時候了。”
這場叛亂,歸根結底,還真得落在李世民身上。
玄武門之變所帶來的後續影響之深刻,若不是看了金幕,李世民本人都想不到!
李世民固然不可能再改變玄武門之變的結果,但他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
比如,真正確定皇太子的位置,想辦法讓大唐徹底擺脫諸皇子爭位,夫妻相鬥,母子兄弟相殘的慘烈情況。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正準備開口,卻聽到金幕之中傳來話語。
【對於大唐和整個天下的臣民而言,此刻的情況一片大好,堪稱勝利在外。】
【但正如之前一般,每當大唐前線進展順利之時,在後方的大唐最高統治者們,也一定會搞出一些幺蛾子來。】
【更加讓人無語的是,每當這些最高統治者的騷操作出現後,也一定會連鎖導致前線戰事生變。】
李世民表情頓時變得僵硬,不敢置信地將目光投向金幕。
不是,都這種情況了,還能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