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不太合適,你想啊,這些官員們當官都得三年五載的,這豈不是說朕要好幾年才能收到一筆修宮費?”
“這收到猴年馬月去了都收不齊呢,肯定不合適!”
“嗯,那就這樣吧,朕等會就下旨,把所有的刺史和郡守全部都調動起來。”
“嗯,刺史跨州調動,郡守們就在州內相互調動。”
“如此一來,所有刺史和郡守們不就都得立刻繳納修宮費了?”
“這錢啊,一下子就來了嘛,哈哈哈!”
劉宏說到興奮處,不由雙手叉腰,得意大笑。
何進徹底傻眼了。
“陛下,您這……”
劉宏大手一揮,斬釘截鐵地開口。
“此計妙極,就這麼辦吧!”
【劉宏的修宮費政策一出,頓時就引爆了整個大漢官場。】
畫麵一轉,曹操剛剛回到府中,就看到了自家怒氣衝衝的老爹曹嵩。
“不乾了,這個鳥官,老夫是一刻鐘也乾不下去了!”
“就是一個平級調動,竟然要收老夫一百萬錢!”
“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曹操聞言,不由表情僵硬。
過了片刻,曹操才道:
“父親,咱們不是可以往下攤派麼?”
曹嵩氣得吹胡子瞪眼睛。
“攤派?老夫都已經攤派三輪了,現在整個衙門之中六成以上的官員全都辭官歸家了,你讓老夫再去找誰攤派?”
“若是這錢交不上去,十常侍的狗腿子馬上就要來找老夫的麻煩,曹氏還能活嗎?”
曹操啞口無言。
曹嵩深吸一口氣,緩緩道:
“老夫已經想好了,家裡還有最後一筆錢,老夫再幫你走一走門路,看看能不能讓你往上挪動一下。”
“至於老夫這個鳥官,今後是不當了,曹氏就靠你了。”
曹操默然片刻,道:
“父親,難道就不能勸說一下陛下嗎?”
曹嵩嗬嗬冷笑。
“勸說陛下?真敢開口的那些人,早就被免官的免官,流放的流放了。”
“蔡邕,一代大儒,編撰了熹平石經,聲名赫赫。”
“就因為一份奏章進諫陛下,差點連命都沒了!”
“老夫一個宦官之後,本來就被天下士族看做十常侍黨羽,何苦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還會死全家的事情?”
“好了,今後曹氏都交給你了,你好自為之吧。”
曹操滿懷惆悵,從曹嵩書房之中離開。
走得幾步,他不由長歎一聲。
“這大漢,究竟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畫麵一轉,一名中年男子拍案而起。
“豈有此理,調動也就罷了,怎麼還要交什麼修宮費!”
“老夫司馬直一生清廉,又哪裡來的錢去交什麼修宮費?”
“老夫辭官,不乾了!”
司馬直怒氣衝衝,來到尚書台之中,將辭官奏章摔到趙忠的麵前。
趙忠接過辭官奏章,麵不改色地瀏覽了一遍,露出笑容。
“司馬大人,你也不必生氣。這樣吧,陛下那邊也知道你的情況,特意叮囑下來,你的修宮費可以打個折扣!”
“嗯,你可以少交一百萬錢,隻需要交原先九成的修宮費,就能去青州當你的刺史了,如何?”
司馬直勃然大怒,對著趙忠吼道:
“老夫一生清廉,從未壓榨百姓,哪裡來的九百萬錢交給陛下!”
趙忠看到司馬直這般,臉色頓時變得陰沉。
“怎麼,司馬大人要不再好好想想?”
“你一個人的死活,確實也無傷大雅。”
“但整個司馬氏若是因你而遭禍,這恐怕是司馬大人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吧?”
“你!”司馬直怒視趙忠,“你怎麼敢這麼做!”
趙忠哈哈大笑,一臉無所謂的表情。
“司馬大人,老夫就是陛下的一條老狗。”
“陛下想要錢,老夫就得想辦法給陛下錢,這件事情很難理解嗎?”
“你想死,隨你。但你得給我交完錢再死,懂嗎?”
“不然,死的不僅僅是你,還有整個司馬氏!”
司馬直失魂落魄地離開了尚書台。
畫麵又一轉,劉宏站在少府庫房之中,打開了一個箱子上的封條。
封條上寫著三個字“司馬直”。
劉宏看著麵前的諸多金銀銅錢,樂了。
“想不到這司馬直號稱清官,家裡竟然也有這麼多錢?”
“哈哈,朕早就知道大漢這些士族的嘴臉了。”
張讓跟隨在劉宏身旁,聞言忙道:
“誰說不是呢?這些士族一個個在當地霸占了不知道多少田地人口,早就腦滿腸肥。”
“什麼狗屁清官,無非就是家族有錢,不屑貪那點小錢罷了。”
“誰又不知道他們在當地壓榨百姓有多麼酷烈,才能維持這種所謂的清官名聲呢。”
劉宏嗯了一聲,淡淡道:
“士族,虛偽之極!朕既然放開黨錮,給了他們當官的機會,他們就應該乖乖的把錢交給朕。”
“又想當官,又不想給錢,天底下哪裡有這種好事!”
說著,劉宏愉悅地笑了起來。
畫麵一轉,已經是孟津一處驛站。
司馬直坐在驛站房間之中,奮筆疾書,寫著一份奏章。
“……當今天下,十常侍宦官亂政,各地百姓民不聊生。”
“若長此以往,大漢將有覆亡之危!”
“臣泣血上奏,望陛下及時醒悟,誅殺閹豎,勵精圖治,仍不失為一代明君!”
寫完奏章之後,司馬直靜坐良久,拿出一個小小瓷瓶,拔開瓶塞,將瓶中毒藥一飲而儘。
砰一聲,司馬直倒在地上,七竅流血而亡。
【在劉宏變本加厲的壓榨之下,原本因黃巾軍被鎮壓而暫時穩定一些的東漢帝國,內部烽煙再度四起。】
【太原、河東、汝南先後有黃巾軍餘部爆發起義,在太行山之中,張燕所率領的黑山賊,更是號稱百萬之眾。】
【等到當年年末,青州、徐州兩地的黃巾軍更是鋪天蓋地,朝廷在這兩州之中的統治甚至都出不了郡城,九成以上的縣城和幾乎所有鄉鎮都被黃巾軍所控製。】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也不由動容。
“這個劉宏,簡直是朕看如此之多盤點視頻以來,最為貪財的一個皇帝!”
扶蘇也是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才道:
“天下怎麼會有如此貪財之人呢?”
大秦群臣,同樣也是大開眼界。
貪財的人,其實哪哪都有,大家也都見過。
但貪財的皇帝,那就很少見了。
貪財到這種地步的皇帝,更是鳳毛麟角,聞所未聞!
秦始皇心中突然有了一點危機感,看向扶蘇。
“扶蘇啊,你可不能像劉宏一樣貪財!”
扶蘇聞言,不由好笑。
“父皇,兒臣要這麼多錢來做什麼?”
“對兒臣來說,大秦的強盛才是最重要的。”
“兒臣更喜歡大秦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能家底殷實,都能擁有自己的財富。”
秦始皇嗯了一聲,點頭道:
“藏富於民,這其實是黃老的學說。”
“不過你若是能做到這一點,怎麼也能比劉宏這個臭小子強上一百倍了。”
西漢世界之中,劉邦癱倒在榻上,有氣無力地開口。
“這劉宏,究竟是哪個臭小子的後裔?”
“娘的,要是被朕知道,現在朕就立刻把他的祖宗開革出劉氏族譜!”
丟臉,實在是太丟臉了!
縱然是劉邦這般沒臉沒皮著稱的皇帝,看到劉宏的表現之後,也是完全受不了。
蕭何曹參等人也是麵麵相覷。
蕭何乾笑一聲,道:
“陛下,臣覺得真的很有必要給皇子皇孫們在金錢這方麵進行一個好的教育。”
曹參正色道:
“金錢終究隻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既然生來便是皇族,本該想著利用這種便利施展抱負,為大漢儘一份力才是。”
“怎能沉迷於這些銅臭之物,忘了真正大道!”
劉邦歎了一口氣,目光看向在場的劉盈和劉恒兩個兒子。
劉盈倒是還好,他畢竟當了太子這麼多年,也沒聽說過有什麼貪財的癖好。
倒是這個劉恒……
劉邦心中一驚,趕忙招手示意陳平過來。
等陳平來後,劉邦便附耳道:
“老陳啊,劉恒這小子,在代國那邊就藩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貪財的傳聞啊?”
陳平愣了一下,隨後同樣也對著劉邦附耳道:
“陛下放心吧,代王在代國的時候生活是非常樸素的,也從未對金錢或者其他享受有什麼追求和癡迷之處。”
劉邦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就好。”
要是劉恒這小子也和劉宏一樣貪財,那劉邦可就不會再把劉恒列入到將來皇帝的可選繼承人之中去了。
這貪財的皇帝,實在是太嚇人了!
東漢世界之中,劉秀揉著太陽穴,除了心累,還是心累。
“朕的子孫,竟然是這個樣子的?”
群臣也同樣啞口無言。
大漢將來的皇帝,怎麼會變成這種樣子的?
我們的後世子孫,竟然要為劉宏這種皇帝效命?
想想,都覺得那種生活,簡直讓人窒息啊!
宋弘乾笑一聲,開口道:
“陛下,臣覺得,將來對所有皇子皇孫進行金錢教育,勢在必行啊。”
劉秀重重點頭,沉聲道:
“傳朕的旨意,從今天開始,選派大儒對所有皇子皇孫進行教育。”
“一旦發現有哪個臭小子貪財成性的,朕直接廢了他,讓他當一輩子的農民去!”
就在劉秀發火的時候,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正當各地起義紛紛時,一個對大漢曆史至關重要的事件,正在大漢西部邊疆悄然發生。】
畫麵一轉,孫堅騎著馬,帶著幾名隨從,進入了長安城外的一座軍營之中。
來到帥帳之內,孫堅朝著坐於上首的主將行禮。
“見過張將軍!”
【大漢車騎將軍,張溫。】
張溫看到孫堅到來之後,頓時歡喜不已,離開座位,親切地握住孫堅的手。
“文台啊,你總算是來了。”
孫堅忙道:
“蒙張大人賞識,讓孫某能參與到平定邊章、韓遂之亂,是孫某的榮幸。”
張溫笑著開口。
“董卓征討邊章韓遂不利,朝廷讓老夫來負責這個爛攤子,老夫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好在朱儁大人和老夫有些交情,推薦了你這個江東猛虎。”
“得文台之助,想來邊章、韓遂不足為懼!”
【孫堅被任命為張溫麾下參軍。】
孫堅坐下來,對著張溫道:
“大人,堅以為,董卓雖然作戰不力,但畢竟和邊章韓遂對抗多日,對這兩名叛賊必然頗為了解。”
“大人現在是董卓的上司,應該召集董卓前來,詢問軍情,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張溫連連點頭。
“文台言之有理,那就這麼辦吧。”
畫麵一轉,董卓抬頭挺胸,進入帥帳之中。
張溫臉色難看,瞪著董卓道:
“董仲穎,老夫十天前就命爾前來,爾遲遲不至,是何道理?”
董卓哼了一聲,冷然道:
“董某還想要問朝廷一句,邊章韓遂叛亂,朝廷不給我董卓援兵物資也就算了,竟然還派張公來取代我的位置,是何道理?”
張溫勃然大怒,一拍桌子。
“董卓,爾是在質疑朝廷和陛下的命令?”
董卓冷笑一聲,抬頭不語,顯然是默認。
孫堅就坐在旁邊,看到董卓和張溫一番言語交鋒,遲疑片刻之後站了起來,來到張溫身旁。
孫堅附耳,對著張溫開口道:
“張公,董卓征討叛賊不力,反而對朝廷和張公出言不遜,又遲遲奉詔不至,當誅之!”
張溫吃了一驚,過了好一會才輕聲對孫堅道:
“董卓此人在隴西巴蜀享有盛名,當地諸多蠻族羌人都願意聽命於他。”
“若老夫殺了此人,恐怕蠻族羌人的叛亂更加猛烈了。”
孫堅搖了搖頭,正色輕聲道:
“董卓的名氣,無非是仗著大漢朝廷而來。誰有朝廷的支持,誰就能震懾巴蜀蠻族和羌人,並非董卓的能力也。”
“將軍所率,乃是大漢帝王之師,威震天下莫敢不從,又何須擔憂一個小小董卓?”
“今日隻要將軍以軍法將董卓誅殺,三軍必然心生敬服,任憑將軍驅使,平定邊章、韓遂便不在話下了。”
“若您不殺了董卓,任由他冒犯您和朝廷的威嚴,將士們又怎麼可能會對您產生敬服呢?到那時,軍威士氣受損,此次的征討恐怕隻能徒勞無功!”
張溫遲疑良久,對著孫堅道:
“文台啊,你且回去吧,彆讓董卓知曉你說他的壞話,會讓你惹禍上身。”
孫堅見張溫執意不願殺董卓,無奈之下歎息一聲,轉頭離開。
董卓緊緊地注視著孫堅,兩人擦肩而過。
等孫堅離開之後,董卓傲然道:
“張公如今乃是主將,召我前來,我已然奉命。”
“現在,是否可以繼續商議征討韓遂邊章之事了?”
【在該次征討之中,張溫率軍先破北宮伯玉,又派遣周慎、董卓分率兩路兵馬追擊敵軍。】
【但兩人不但沒有打敗羌人,反而周慎還全軍覆沒,隻有董卓全軍歸還。】
【流言四起,許多人都認為是董卓暗中勾結羌人,養寇自重,害死了周慎。】
【但這種流言並無證據,張溫最終因此次失敗而去職。】
【由於此時中原各處烽火連天,起義軍遍地,東漢朝廷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對邊章韓遂的征討,仍舊命令董卓鎮守該地,將主力調回中原。】
【孫堅則因為在擊破北宮伯玉之戰中表現出色,被朝廷封為議郎。】
三國世界之中,劉備看到這裡,不由心生怒火,拍案而罵。
“張溫此人,軟弱無謀,實在是蠢材一個!”
“若是當時能聽孫文台之言殺了董卓,大漢又怎麼可能會有接下來的這些禍事!”
蜀漢群臣聞言,不由紛紛讚同。
“是啊,若殺了董卓,大漢或許還能有挽回的餘地。”
諸葛亮歎息道:
“孫文台此時對大漢還是忠心耿耿的,若是張溫能聽孫文台之言,那大漢便多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忠臣,而不是吳國的開國帝王!”
關羽冷笑一聲,道:
“多了一個忠臣又能如何,大漢的忠臣難道還少了?”
“若不是這些忠臣都被靈帝和十常侍給迫害了,如今的天下又怎麼可能會被曹操和孫權分了一大半去!”
劉備默然不語。
魏王宮之中,曹操嘖嘖作聲。
“孫文台此人,確實是頗有見識,當時就能看出董卓的狼子野心。”
“可惜孫文台死得太早了,若是如今孫文台坐鎮江東,那孤可就不能隻放一個張遼在合肥了,起碼得多加三倍兵力才行。”
曹丕咳嗽一聲,道:
“兒臣聽說,孫文台每戰必身先士卒,舍生忘死。”
“以他這種打法,出事是遲早的。”
曹操微微點頭,突然歎息一聲。
“夏侯淵那個蠢材,不也是如此?”
“否則,又怎麼會被黃忠那個白首匹夫所殺!”
吳王宮之中,孫權看著金幕中的孫堅,一臉神往。
“沒想到,父王當年竟然還有這般英勇事跡,過人眼光!”
孫堅雖是孫權的父親,但孫權幼時孫堅就已經在各地為官,隨後又參與平叛,兩父子之間的相處很少。
等孫權稍微大了一點,孫堅已然死去。
故而,對這位父親,孫權的確知之甚少。
魯肅在一旁,也不由感慨。
“先王若是能躲過那一次劫難,或許咱們大吳已然一統天下了。”
孫權點了點頭,心情複雜。
幼年喪父,成年喪兄。
吳國的內政,固然是三國之中最為混亂的。
但誰又知道,孤一路走來,究竟有多麼辛苦。
若是孤的心眼少一點,能力欠缺一些,說不得就和許昌之中那個大漢皇帝一般,被張氏或者陸氏等江南大族玩弄於掌心之中了吧?
孫權深吸一口氣,目光重新變得堅定起來。
評分倒數第一又如何?
父兄打下的基業,絕對不能在我孫仲謀的手中敗落!
孫權按住心中諸多心思,露出一個笑容。
“逝者已矣,生者自當奮發,才能不辜負先輩的努力。”
“好了,科舉殿試明日就要進行,到時候大家記得都來,一起見證咱們大吳的第一次科舉盛事!”
陸遜、呂蒙等人聞言,表情都不由頗為微妙。
誰都知道,科舉這種事情就是在挖世家大族的根。
但縱使世家們再如何百般拖延,東吳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科舉,終究還是要舉行了!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相較於張角等人率領的黃巾之亂而言,第二次的大起義涵蓋了東漢幾乎所有領土,遍地烽煙。】
【任何有識之士都能感覺到,東漢王朝的末世即將到來。】
【就在此時,劉宏的又一步昏招,徹底給東漢王朝的棺材板釘上了最後一根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