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聞言,陷入短暫的沉默。
好一會之後,這位華夏唯一的女皇帝才開口道:
“你覺得,朕應該把旦兒和顯兒全部殺掉嗎?”
來俊臣下意識地就想要點頭應是,但話到嘴邊,卻硬生生地止住了。
“這種大事,並非臣一個小吏所能夠置喙。”
“但之前陛下讓臣負責的是打擊任何李唐皇族複辟的可能,臣如今正是奉命而為。”
武則天目光幽深地看了一眼來俊臣。
若是剛剛來俊臣當真想要對將來的皇位發表一番意見的話,他現在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你下去吧,狄仁傑暫時不用你管了。”
來俊臣有些愕然,但還是轉身離開。
片刻的寂靜之後,武則天緩緩開口。
“婉兒,你怎麼看?”
站在武則天身旁的,正是宮廷女官,前大唐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
本來武則天更寵信的是親女兒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隻不過是邊緣人物。
但在看完了李隆基盤點視頻,發現太平公主是神龍政變背後主要支持力量之一後,武則天就將太平公主幽禁了。
上官婉兒由此從邊緣人成為了核心成員之一。
聽到武則天的話之後,上官婉兒俏臉微微顫抖了一下,恭敬道:
“此事關係大周江山社稷,並非臣所能夠置喙。”
武則天淡淡道:
“朕讓你說。”
上官婉兒秀眉緊皺,陷入劇烈地內心鬥爭之中。
足足過了好一會,上官婉兒才道:
“陛下,或許……您可以考慮直接傳位給武隆基殿下?”
此時,李旦名字是“武輪”。
爹都姓武,李隆基自然也隻能是武隆基。
武則天眉頭一揚,過了好一會才道:
“朕怎麼保證將來他繼位之後不會改回大唐?”
上官婉兒苦笑一聲,道:
“臣隻是覺得,從盤點視頻來看,這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武則天並沒有發怒,而是陷入了深思。
上官婉兒說的其實沒錯。
武氏家族這邊,武三思、武承嗣全是廢物,讓他們繼位,武周極大可能二代而亡。
最重要的是,武三思和武承嗣都不是武則天的兒子,將來他們繼位,武則天輩分怎麼算?
他們會選擇認武則天做母親,還是選擇在繼位之後就把武則天拋棄?
反之,親兒子李旦李顯,固然是有能力了,卻又會在繼位之後改回大唐,徹底否定武則天這個女皇帝!
故而,上官婉兒提出來的這個建議,其實相當不錯。
李隆基此刻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皇孫。
有武三思、武承嗣、李旦、李顯四人爭位,沒有誰會認為李隆基有一絲一毫登基的可能。
縱然現在李旦李顯都被廢黜和幽禁,但朝堂之中依然存在了一批對大唐念念不忘的力量。
隻要將李隆基抬出來,這股力量一定會立刻團結在李隆基身邊,能讓李隆基很快就穩住繼承人的位置。
武則天心中思緒百轉千回,終於平靜開口。
“去,把隆基召進宮來,朕要見一見這個孫子。”
另外一個世界之中,康熙注視著金幕,哼了一聲。
“這個北魏,同樣是異族南下,就沒有大清這種能力。”
“區區一個陳慶之北伐,竟然就能搞得如此狼狽,爾朱榮真是個廢物!”
聽到康熙的話之後,在場的諸多皇子們紛紛開口表示讚同。
八皇子忙道:
“彆說是北魏了,就算是蒙古人,不也隻能占據中原幾十年?”
“也就隻有咱們大清,才能穩固統治華夏,千秋萬載!”
聽著八皇子的馬屁,康熙臉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哼,朱元璋那個老東西,無非就是仗著第一批金幕觀眾的優勢,才能夠成為第一個兌換《工業革命》的王朝。”
“等過一段時間,朕的大清加入評分之後,一定會讓這些所謂的漢人王朝知道,咱們滿人建立的華夏王朝才是最強悍的!”
頓了頓,康熙又將目光投向了十四皇子。
“老十四,你來說說,若你是陳慶之,該如何解決接下來的麻煩?”
陳慶之是南北朝人,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自然是耳熟能詳。
這其實算是康熙對十四皇子的一個考驗。
畢竟,十四皇子是康熙這麼多兒子裡,公認最能打仗的一個!
十四皇子沉吟片刻,開口道:
“不瞞父皇說,若是兒臣和陳慶之易地而處,所用的手段應該會更加激烈。”
“激烈?”康熙揚起了眉頭。
十四皇子平靜開口道:
“咱們大清,當年是怎麼征服江南的?就兩個字,屠城!”
“陳慶之居然不選擇屠城,還是過於心慈手軟了。”
眾皇子聞言,臉色都發生了變化。
滿清在入關之後,征服明朝剩餘領土的過程中,屠城是一個經常采用的手段。
“濟南屠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殺,數以十萬計忠於明朝的軍民被屠殺。
還有統計說,單單是江南一地被滿清軍隊屠殺的人口就超過了一百萬!
康熙朝之中,許多老臣都是當年大屠殺的劊子手。
四皇子胤禛皺眉道:
“老十四,現在大清也是華夏的一部分,你彆總提什麼屠殺不屠殺的。”
十四皇子看了四皇子胤禛一眼,笑道:
“四哥,你說這話就不對了。”
“殺人是最簡單就能解決問題的辦法,什麼懷柔安撫,哪裡有殺人來得爽快?”
“再說了,咱們要是不殺了那麼多漢人,能這麼快就征服整個華夏嗎?”
話語中,帶著幾分得意。
胤禛皺眉道:
“老十四,我再說一次,現在大清就是華夏王朝之一,皇族當然要信任滿人,但也不能像你這樣,不把漢人當人看!”
十四皇子哼了一聲,直接翻了一個白眼,不再開口。
八皇子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嘴角不由扯出一絲笑意。
四皇子和十四皇子,兩人是一母所生。
但卻很奇怪的,這對親生兄弟之間並不算太和睦!
對於一直和四皇子不對付的八皇子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康熙見狀,微微皺眉道:
“好了,彆吵了。朕問老十四呢,老四你讓他說話,不要插嘴。”
胤禛隻能點頭應是。
十四皇子得意地看了一眼胤禛,隨後繼續開口道:
“父皇,兒臣是陳慶之的話,隻要走一路殺一路,把中原的人口全部殺乾淨就行。”
“若是北魏繼續派兵,兒臣就向南梁皇帝請求支援。”
“即便南梁皇帝不出兵支援,那兒臣也已經把中原的人口屠殺一空,讓中原徹底失去了戰爭潛力,同樣也是對北魏的削弱。”
“陳慶之隻選擇劫掠,卻不選擇屠城,這隻能說明他過於軟弱!”
康熙聞言,若有所思,隨後緩緩點頭。
“老十四,你說的辦法倒也沒錯。”
“陳慶之,確實是心慈手軟了一些。”
“想要靠劫掠來維持仆從軍的士氣,以少量白袍軍作為主力在關鍵時刻出擊,確實不如直接屠城更有效果。”
十四皇子哼了一聲,道:
“這就是漢人的局限性,他們被儒家文化給腐蝕了,滿腦子就知道什麼王道。”
“隻有咱們滿人這種從白山黑水之中拚殺出來的種族,才真正能體會到弱肉強食的道理!”
四皇子胤禛連連皺眉,終於還是又一次的反駁了起來。
“老十四,人的性格是要看環境的!”
“就算是咱們的八旗,入關還沒有二十年,不也被中原的生活給腐化了嗎?”
八旗兵,包含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是滿清入關平定天下的絕對主力部隊。
但從多爾袞入關,到吳三桂“三藩之亂”這麼二十多年時間,八旗就廢了。
到吳三桂起兵當年,就把陝西、貴州、湖南的八旗兵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對八旗兵那些年最好的闡述。
年輕的康熙萬般無奈,隻能大量啟用以漢人降兵為主的綠營。
再加上從東北野人女真調來的索倫兵,以及蒙古諸部的全力援助,這才穩住戰線,逐步反擊並形成僵持。
用了八年時間把吳三桂熬死後,清廷終於獲得了勝利。
胤禛用八旗的墮落來反駁十四皇子,可謂無比貼切。
十四皇子氣得臉都紅了,怒道:
“四哥,你怎麼老是替這些漢人說話?”
話音剛落,在場所有人立刻將目光投向了胤禛。
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指控!
滿清是一個並不願意積極融入華夏文明的王朝。
之所以宣稱自己是華夏王朝,隻不過為了穩住占據王朝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避免大元時期此起彼伏的漢人叛亂情況再現。
為了讓滿人牢牢把持朝政,滿清采取了諸多政策。
滿人有專門的科舉考試,考試的難度大約相當於現代小學三年級水平,通過就能當官。
就算滿人通不過這三年級水平的考試,他也能輕輕鬆鬆憑借著滿人血脈混一個小吏,衣食無憂。
甚至,就算八旗滿人啥也不乾,每年也能獲得來自朝廷的贍養,隻要你願意多生娃,將來讓娃去當官就行!
漢人,則必須按照大明式的科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才能搶到一個當官的資格。
在任何一個官職的競爭中,隻要是滿人和漢人競爭的,縱然漢人官員的素質能力遠超滿人,一百次競爭裡也隻有一次是漢人獲勝,剩下九十九次都是滿人獲勝。
在朝廷,內閣大學士必須是滿人,六部設立滿人尚書、侍郎和漢人尚書、侍郎。
滿人尚書是六部真正的掌控者,自不必說。
就連比漢人尚書更低級的滿人侍郎,權力同樣也比漢人尚書更大。
甚至,六部裡的滿人郎中,都可以不把漢人尚書、侍郎放在眼裡!
任何朝廷旨意,都由滿文發布,到地方上再轉譯為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