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狄仁傑進諫武則天,朱元璋斷言乾隆勝算隻有三成(1 / 2)

看到連李治都是這樣的態度,長孫無忌隻能閉上了嘴巴。

天下事雖然是天下人的事情,但歸根結底,還是皇室自己的事情!

既然大唐的前後兩任皇帝都選擇了認同,那長孫無忌自然也不會說些什麼。

長孫無忌其實在看完了李隆基的盤點視頻之後,也察覺到了不對。

在那篇視頻之中,從李治到武媚娘,再到李顯、李旦、李隆基,這麼長的時間跨度,竟然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長孫家族的人!

這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

長孫無忌作為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皇後的親哥哥,李治的親舅舅,大唐最受信任的宰相,他和他的後人們怎麼可能會在大唐將來的幾十年裡沒有任何出鏡的機會呢?

唯一的解釋隻有一個,那就是長孫家族在這段時間裡已經被抹掉了,徹底退出了大唐的政壇。

李世民的脾氣長孫無忌非常了解,長孫皇後是李世民的一生摯愛,李世民不可能對長孫家族下手。

結合時間線來推斷,能對長孫家族下手的人選,要麼是李治,要麼就是武媚娘!

再考慮到李治的執政時間並不短,即便是武媚娘對長孫家族下手,也一定會得到李治的默認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個結論,讓長孫無忌的心中對李治升起了極大的警惕和提防。

偏偏李治還是長孫皇後生的,長孫無忌根本就沒有理由和立場去和李治作對。

故而,長孫無忌能選擇的,隻有退讓!

對李治退讓,用親情來打動李治,或許能讓李治將來對長孫氏手下留情。

以上種種,讓長孫無忌這段時間在朝堂之中變得頗為沉默。

任何政策,隻要發現李治的傾向和自己不同,長孫無忌就會立刻選擇退讓。

就像今天一樣!

在長孫無忌複雜的眼神之中,李治好奇地開口了。

“父皇,您覺得清緬戰爭會這麼結束嗎?”

李世民想了想,道:

“若是朕來當這個大清皇帝的話,緬甸若是不滅亡,朕這輩子都咽不下這口氣。”

“不過三次清緬戰爭也證明了緬甸確實是一個堪比高句麗的強敵,朕會在第三次戰爭失敗之後選擇休戰一段時間,總結經驗教訓,重新訓練部隊,幾年之後再開戰。”

李治又問道:

“那父皇覺得,這個乾隆皇帝會像您這樣做嗎?”

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來:

“應該不會。”

李治好奇道:

“是因為父皇看透了乾隆皇帝的性格?”

李世民失笑搖頭:

“不,是因為乾隆皇帝若是真的能按照朕的想法來做的話,他應該就不會入選這個敗家子皇帝的盤點視頻了。”

李治聞言,不由啞然,隻能轉頭看向金幕。

事情真的會如同父皇所想一般進行嗎?

乾隆皇帝,還會再立刻發動第四次清緬戰爭?

金幕之中,畫麵再度浮現。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無比鐵青。

“明瑞竟然死了……”

“損兵折將,大清的將士竟然損失了這麼多!”

“就差七十裡地,竟然就是打不到這個阿瓦城?”

乾隆皇帝越說越是動怒,最後終於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暴怒,直接拍了桌子。

“混賬東西,這個額爾登額,該死!”

“若不是他畏戰不前,明瑞又怎麼會孤軍奮戰,最終身亡!”

“朕要滅了他三族,不,九族!”

聽著乾隆皇帝的怒吼,在場的大清群臣們噤若寒蟬,沒有一個人敢開口說話。

領班軍機大臣傅恒的臉色同樣也是極度難看。

明瑞和傅恒的關係並不一般,從兩人的名字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富察·明瑞。

富察·傅恒。

兩人同屬鑲黃旗,都是富察氏家族出身,是三代以內的堂兄弟!

額爾登額這個蠢材,害死了明瑞,傅恒心中對額爾登額的怨恨可想而知。

但傅恒畢竟還保有理智,他用力地捏緊拳頭,過了好一會才用嘶啞的聲音開口。

“陛下,額爾登額的確該死,但他是咱們大清的旗人,是陛下您的家養奴才。”

“大清從未將任何一個家養奴才株連九族,還請陛下三思!”

在場的諸多滿族大臣聞言,紛紛下跪。

“還請陛下三思!”

八旗製度,尤其是滿八旗和蒙古八旗,是大清統治的核心。

滿蒙一體的國策,就體現在這兩個八旗之中。

隻有位列滿八旗和蒙古八旗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清統治者。

其他的,隻不過是大清統治者的奴隸!

額爾登額作為八旗的一員,若是就這麼被株連九族,那將會牽扯到滿八旗和蒙古八旗之中的不少人。

這是大清統治者階層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乾隆皇帝顯然也明白這一點,他表情冷峻地沉默了一會,終於開口了。

“株連九族便算了,但額爾登額必須淩遲處死!”

“嗯,還有額爾登額的父親和所有兄弟,統統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群臣聞言都鬆了一口氣,齊聲道:

“陛下英明!”

皇帝的怒火需要一個發泄渠道,額爾登額又確實是敗仗的罪魁禍首,僅僅是處置額爾登額和他的父親兄弟,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案。

頓了頓,乾隆皇帝又繼續開口了。

“這個緬甸,朕是一定要打下來的。”

“朕決定了,這一次朕要禦駕親征!”

聽到乾隆皇帝這句話之後,在場的群臣頓時大驚失色。

“陛下,不可啊!”

“陛下千金之軀,怎麼能親自涉險?”

“陛下若是想要再征緬甸,挑選一強悍統帥即可,無需前往西南。”

聽著眾人的齊聲勸說,乾隆皇帝不由勃然大怒,又一次拍了桌子。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朕是皇帝,還是你們才是大清的主子?”

然而群臣顯然是鐵了心,任憑乾隆皇帝如何怒罵,依舊是一連聲的反對。

終於,乾隆皇帝無可奈何,接受了這個提議。

“好,不親征也行,那……”

乾隆皇帝的目光從在場群臣身上一一掠過。

明瑞出征前是滅亡準噶爾的功臣,大清伊犁將軍,堪稱最強悍的戰將。

連明瑞都死在了緬甸,又不能禦駕親征,還能選誰?

躊躇良久之後,乾隆皇帝目光最終落在了一人身上。

“傅恒,就由你來擔任這一次的主帥吧。”

【富察·傅恒,大清領班軍機大臣、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鑲黃旗重臣,整個大清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堪比其他朝代丞相,最得乾隆皇帝信賴的臣子,成為了第四次清緬戰爭中清軍的主帥。】

【吸取了之前三次戰爭的失敗,這一次乾隆皇帝做足了準備。】

【大清最強悍的索倫兵,一次性調撥了兩千人。】

“兩千索倫兵?”看到這裡,大清世界乾清宮大殿之中,不由一陣騷動。

不少大臣的臉上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索倫兵,出自外東北野人女真的索倫部落。

野人女真是女真三部之中最北邊,也是生存環境最為惡劣的一部。

正是在極端的生存環境之中,培養出了索倫兵能征善戰的本領。

幾乎每一個索倫兵,在大清軍隊內部都有著類似於“兵王”的地位和本事。

但也是因為惡劣的生存環境,索倫部落的人數十分稀少,能用的士兵數量也並不算多。

即便是在康熙皇帝之前親征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中,也僅僅出動了五百索倫兵。

這一次征討緬甸,竟然一次性出動了兩千人!

這絕對是一個超級大手筆。

坐在龍椅上的康熙皇帝也不由動容,深深地看了一眼旁邊的弘曆。

這名少年皇孫在被親爹胤禛當眾扇了一巴掌之後,似乎完全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呆呆地坐在那裡,不知道想些什麼。

看著失魂落魄的弘曆,康熙皇帝歎了一口氣,心中的怒火悄然散去不少。

畢竟還隻是個孩子……

康熙皇帝緩緩開口道:

“緬甸確實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強敵,若是能取勝的話,出動這麼多索倫兵也算不虧了。”

這句話說出來,剛打算再罵幾句弘曆的胤禛就閉上了嘴巴。

突然,胤禛若有所覺,將目光投向了乾清宮大殿的門口。

一個胤禛無比熟悉的身影快步而入,跪在了康熙皇帝的麵前。

“兒臣見過皇阿瑪,謝皇阿瑪赦免之恩!”

不是彆人,正是胤禛在競爭皇位路上的最大對手,八皇子胤禩!

看著神采飛揚的胤禩,胤禛的臉色一點點地變得難看了起來。

一次滅亡準噶爾之戰,讓前太子胤礽徹底被打入冷宮,胤禛帶上了太子冠冕。

三次清緬戰爭的失敗,讓原本被幽禁在家的八皇子胤禩東山再起,又一次站在了乾清宮的大殿上。

胤禛下意識地抬頭,注視著半空中巨大的金幕。

第四次清緬戰爭,這麼高規格的陣容,就連索倫兵都出動了兩千人。

這一次,總不可能再輸了吧?

金幕中,視頻還在繼續播放著。

【除去索倫兵之外,乾隆皇帝還從各地調集了大量大清最能打仗的精銳。】

【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了來自福建、台灣的兩千精銳水師!】

【此外,輔佐傅恒的班底同樣也都是重量級的,副帥是戶部尚書阿裡袞,雲貴總督是和明瑞齊名的大清悍將阿桂,幕僚之中還有將來的大清兩廣總督孫士毅,以及參加過三次清緬戰爭的海蘭察、孫國興等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