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王莽麵見王根,能否接任大司馬在此一舉(1 / 2)

看到這裡,大唐世界之中,武則天嗬嗬一笑。

“小小權術考驗,有什麼難的?”

一旁的中書令狄仁傑聞言忙道:

“若論帝王禦下之術,陛下乃是有史以來最強者,這對陛下自然是小道。”

“但對王莽而言,卻又不同了。”

武則天聞言,嘴角微微勾起。

論權術,武則天確實很強。

她畢竟是一個能憑借著權術登頂,清洗了所有政敵,甚至還讓大唐改頭換麵成為大周的華夏曆史唯一女皇帝!

武則天道:

“王莽此人,朕倒也細細研讀過有關他的曆史記載。”

狄仁傑道:

“想來陛下必然是頗有心得。”

武則天點了點頭,道:

“確實。王莽在培養人望方麵有一套,朕不如他。”

狄仁傑正色道:

“王莽隻不過是靠著王家遍布大漢朝野的勢力來推波助瀾罷了,哪裡比得上陛下以一名女子之身登臨天下?”

“陛下這番話,臣是萬萬無法認同的。”

一旁的來俊臣聞言,表情不由扭曲,心中破口大罵。

“這個姓狄的,天天就知道阿諛奉承,簡直就是大唐第一佞臣!”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撫須沉吟片刻,道:

“王莽這種情況,確實也是頗為麻煩。”

趙普忙道:

“隻不過是臣子之間相互傾軋的小事罷了,陛下也無需過於看重。”

群臣連聲應是。

趙匡胤掃了眾人一眼,不由笑道:

“怎麼,諸位卿家是擔心朕看破你們的戲碼,將來不好欺上瞞下了?”

眾人頓時一片安靜。

大臣之間的政治鬥爭,必須要通過皇帝才能達成。

換言之,誰能讓皇帝信自己的話,誰就能贏。

眼下盤點視頻已經涉及到這方麵,在場的群臣自然不願意讓趙匡胤過度涉及。

趙匡胤哈哈地笑著,掃了一眼旁邊的太子趙德芳。

“德芳啊,朕對這些臣子們的小心思早就洞徹了,倒是你這個太子要好好地看一看。”

“免得將來被人蒙蔽,還不自知!”

趙德芳趕忙應是,聚精會神地盯著金幕。

趙普等人見狀,頭皮也是有點發麻。

趙匡胤畢竟是當過臣子的人,對大臣們相互攻訐的套路熟悉,也是正常。

趙德芳可沒經曆過這些,純純菜鳥初哥。

“唉,罷了罷了,反正一朝天子一朝臣。”

“頭疼也是將來的臣子們去頭疼,與我等無關!”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坐在禦書房龍椅中,聽著胤禛的彙報。

“父皇,英吉利那邊的答複到了,該國國王和議會已經同意了大清的條件,英吉利駐大清使者也已經帶著五千支燧發槍、兩百門速射火炮和二十五萬發子彈出發。”

“該國的要求是,所有出售的武器裝備必須要當場交割現銀,大使館也應該在該國大使抵達之前建成,或者劃定一片區域由該國大使自建。”

“此外,三年內大清必須對準噶爾發動進攻,以牽扯俄羅斯的精力。”

康熙緩緩點頭,道:

“好,這些事項朕都批準了,你即刻安排下去。”

“哦對了,將來大清還會有更多的外國使節常駐,你就在禮部衙門旁邊劃出一塊地,作為各國使節團的預留。”

“還有,駐英吉利的外交使者人選確定了嗎?”

胤禛忙道:

“禮部郎中查嗣庭可以承擔此任。”

“查嗣庭?”康熙看了一眼胤禛,沉吟片刻之後搖頭道:

“此人級彆太低,不足以承擔。”

胤禛愣了一下,道:

“那禮部左右侍郎,父皇可選其中之一。”

康熙哼了一聲,道:

“禮部侍郎,連南書房的門都沒資格進。”

“讓禮部侍郎作為大清的大使,真有什麼關鍵事項,能有資格代表大清做出適當的反應?”

胤禛啞然片刻,道:

“還請父皇示下。”

康熙沉吟片刻,似乎有些遲疑。

好一會之後,老皇帝才緩緩開口道:

“讓老八去吧。”

“他有這個資格,也有這個能力。”

胤禛身體一震,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弟?”

康熙盯著胤禛,道:

“怎麼,你不願意?”

“老八對你不滿,朕把他打發到萬裡之遙去,你總不至於再給他改名叫阿其那了吧?”

胤禛額頭沁出一滴汗水,忙道:

“父皇說笑了,兒臣沒有意見。”

康熙揮了揮手,道:

“那就去擬旨吧。讓人告訴老八,他家裡的人可以全部都帶去,也可以留下,他自己決定。”

安排完這件事情,康熙又轉頭看向了一旁的弘曆。

“弘曆,王莽的曆史你讀過了嗎?”

弘曆忙道:

“粗略讀過幾次。”

康熙嗯了一聲,淡然道:

“那你就好好看看,王莽的發家篡位之路,值得每一個年輕的皇帝反複觀看。”

“看懂了王莽,你的臣子也就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威脅了。”

弘曆恭敬應是。

自從播放過乾隆皇帝的盤點視頻後,弘曆這段時間明顯成熟不少,言談動作之間也沉穩許多。

金幕中,王莽坐在自己的新都侯府書房裡,麵前是甄豐、甄邯、平晏等幾名心腹。

“主公,這些就是和淳於長有關的資料了。”

王莽仔細地閱讀了一番資料,露出笑容。

“這個淳於長,還真是渾身上下都是漏洞啊。”

甄豐聞言笑道:

“淳於長乃是咱們大漢出了名的貪腐佞臣,想要收集他的材料並不難。”

“隻是如何讓王根大司馬相信,這便隻能由君候來勸說了。”

王莽笑了笑,站了起來。

“我這便去拜訪王根叔父。”

畫麵一轉,王莽已經和王根兩人相對而坐。

王根滿頭白發,身材瘦削,一臉病容,看著王莽發出感慨。

“巨君,老夫看到你們這些年輕人,就覺得年輕真好啊。”

王莽恭恭敬敬地答道:

“叔父說笑了,侄兒已經三十八歲有餘矣。”

王根笑道:

“那也比老夫年輕多了,今天來找老夫,是有什麼事情嗎?”

王莽拿出了心腹們的材料,雙手遞給王根。

“不瞞叔父,今日乃是為了揭露淳於長的狼子野心而來。”

王根臉上並沒有什麼詫異的表情,接過這些材料隨便看了兩眼,就放在了一旁。

“巨君啊,你應該知道,到了咱們這個地位上,這種所謂的黑料毫無意義。”

“彆說是淳於長了,就是老夫,還有你……”

說到這裡,王根表情突然變得古怪,隨後乾咳一聲:

“……你好像確實沒有什麼黑料,但天下其他人終究是不能免俗的。”

“當然,你畢竟也是有心腹的,想要找你心腹的黑料,不難。”

說著,王根將桌案上另外一批材料推到王莽麵前。

“這是淳於長送來的,你看看吧。”

王莽恭敬應了一聲,拿起這些簡牘,仔細看了起來。

逐字逐句地讀完後,王莽將簡牘重新疊起,放回原位。

“侄兒禦下不嚴,讓叔父見笑了。”

王根哈哈一笑,擺手道:

“不用說你也知道,這是淳於長送來的。好了,說正事。”

“你乃是我王姓子弟,也是我兄長的孩子,於情於理都比淳於長這個王家侄子更為親近。”

“你可知老夫為何會在你和淳於長兩人之間猶豫?”

王莽恭敬道:

“還請叔父賜教。”

王根摸著胡須,緩緩開口:

“因為你想要恢複古禮,行改革之道。”

“你可知,改革是要出人命的!”

“吳起變法,被射殺於楚王屍體之上;商鞅變法,最終被車裂而亡。”

“無論你變法成功與否,王家都會因你而遭受巨大危機!”

王莽默然片刻,道:

“叔父執政大漢多年,當知如今的天下,已經到了不改革無法持續的地步。”

王根點了點頭,道:

“老夫自然是知曉的,王音、王商兩位兄長和我,終究沒有大哥那樣的智慧。”

“我三人這些年來勉力維持大漢局麵不至於崩壞,已然是我等能力的極限。”

“若是我挑選淳於長繼位,此人雖然貪婪,但他也一定會繼續執行我和兄長們的政策。”

“如此一來,縱然淳於家必定崛起,王家對淳於長有提拔之恩,又是其舅家,就算不能再如之前那般權傾朝野,但還是能保住大漢第一等家族的地位。”

說著,王根嗬嗬一笑,撫須道:

“當然,老夫還有另外一層考慮。”

“淳於長此人本就是個貪腐之徒,他若上台,大漢局麵說不定會更快崩壞。”

“屆時,天下矛頭都指向淳於長和淳於家。”

“你名聲極好,便可借助天下人的呼聲帶著王家東山再起。”

“那時,你隻需負責收拾淳於長搞出來的殘局。”

“做得好了,你就是拯救天下的聖人。”

“做得不好,也隻會讓天下人覺得淳於長倒行逆施,縱然有你王莽這般人物出山也無以為繼,不會有人怪罪你和王家。”

“我王家以退為進,將這口大黑鍋全部扔到淳於長身上,不管什麼情況都無需承擔責任,難道不好?”

聽著王根的話,王莽的表情發生了變化。

過了好一會之後,王莽才道:

“叔父這一計,或許確實對王家是好處。”

“但叔父就沒有考慮過大漢朝嗎?”

“陛下好色昏庸,大漢各地天災人禍不斷,若是再加上一個淳於長,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