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劉邦的質問,漢武帝道破罷黜百家本質,董仲舒的野望!(1 / 2)

武則天很生氣,非常的生氣。

“趙飛燕,也是一代美女。”

“這個王莽,辣手摧花,實在是暴殄天物!”

聽著武則天的話,狄仁傑的嘴角抽搐了一下,沒有說話。

武則天看了一眼狄仁傑。

“怎麼,朕說的難道不對?”

狄仁傑露出笑容,非常誠懇的開口:

“陛下真知灼見,臣心服口服。”

武則天哼了一聲,正打算開口,外麵傳來一聲稟報。

“皇女求見!”

武則天聞言,嗯了一聲。

“讓她進來。”

片刻後,一名中年女子走了進來。

她的容貌並不算特彆好看,這或許是因為她父親遺傳基因的緣故。

但她身上有一種特彆的氣質,那是一種從小在皇家才能培養出來的氣質。

這種氣質如果是在男人身上,通常會稱為“不怒自威”。

她就是曾經的大唐、大周朝長平公主。

為什麼說是曾經,因為自從武則天看完了盤點視頻之後,就廢掉了她的公主身份,幽禁在家。

“孩兒見過母親。”

武則天看到長平公主之後,臉上也是有些意外。

“怎麼瘦成這個樣子?”

說完之後,武則天又立刻了然。

是了,誰能在這種情況下不變瘦呢?

無論是大唐還是大周,都是以豐腴為美。

曾經的長平公主也是一個豐腴的女子,但如今明顯淸減許多。

以其他朝代的審美而言,這讓她更顯得俏麗清秀。

但以大唐的審美來看,就失色不少。

武則天歎了一口氣,道:

“今日起,你繼續當你的大唐長平公主,依舊和之前一樣,入宮隨侍朕處理政務。”

長平公主愣了一下,臉上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恭恭敬敬地下跪。

“兒臣多謝陛下恩典!”

武則天看著長平,心情似乎好了不少。

事實上,在沒有觀看金幕之前,長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等女官掌控的權力是很大的。

長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親女兒,就連宰相們也要在她麵前讓步。

作為曆史上第一個女皇帝,這種局麵是武則天有意為之。

在看完李隆基盤點視頻之後,武則天原本已經灰心喪氣。

但狄仁傑的一番話,讓她重新醒悟過來。

武則天感慨道:

“你不需要謝朕,要謝的話,就謝狄卿吧。”

長平公主聞言有些疑惑,但還是起身,恭敬朝著狄仁傑行禮。

“長平多謝狄大人。”

狄仁傑胖乎乎的身體慌忙側了一下,隨後還禮道:

“公主殿下說的是哪裡話?老臣也隻不過是儘老臣該儘的責任罷了。”

上官婉兒在一旁見狀,俏臉上也露出了高興的表情。

長平公主之前就是武周所有女官之首,自從這位公主被幽禁,女官們也就變成一盤散沙。

上官婉兒若是論智計,其實已說得上天下一流。

但對上武則天、狄仁傑這種真正站在當世頂尖的人物,她還是過於青澀稚嫩,也缺乏籌碼。

如今有了長平公主的複出,將來等長平公主成為皇太女乃至新的大周皇帝,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嘖了一聲。

“這個王莽,還真舍得辣手摧花啊。”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就這麼沒了。”

朱棣愣了一下,忍不住道:

“父皇,四大美人不是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嗎?”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喝道:

“四大美人有五個,這是常識!”

朱棣:“???”

但很快朱棣就淡定了。

無非就是父皇想要罵俺這個兒子的小小借口罷了。

罵唄,無所謂的。

反正俺朱老四臉皮厚,頂得住!

朱高熾在一旁看著自家老爹,心中大感佩服。

若是自己的話,還真的就做不到這個地步!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王莽在清洗了諸多政敵之後,終於將朝政大權牢牢地控製在了手中。】

一塊墓碑之前,王莽安靜跪坐著。

【新成侯次子王獲之墓。】

看著二兒子的墳墓,王莽的表情帶著明顯的悲痛。

他輕聲開口。

“獲兒,當年逼死你的那些人,為父幫你報仇了。”

說完,他拿出一杯酒,靜靜地灑在了王獲的墳墓之前。

在王莽的身後,王夫人和長子王宇兩人站立,表情都頗為複雜。

片刻後,王莽站了起來,走回了不遠處的馬車。

車廂中頗為安靜,長子王宇大氣都不敢喘。

突然,王莽開口道:

“宇兒,你說這個大漢,還有救嗎?”

王宇怔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開口:

“爹您如今已經以大司馬之身執掌大漢朝政,有您的改革,想來大漢至少還能保持百年榮光。”

王莽看向王宇,表情幽深地開口:

“大司馬救不了大漢。”

王宇嚇了一跳,忙道:

“喏。”

王莽皺起眉頭,失望地開口:

“你不是我的同道中人。”

王夫人遲疑了一下,輕聲道:

“夫君,彆嚇著孩子了。”

王莽沒有做聲,轉過頭去,看向車窗之外。

新都縣的土地上,大片拋荒。

這並非是土地無主。

這裡原本都是大漢的農民們在耕作,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裡,丁家在縣令丁蒙的幫助下,逐漸吞並了新都縣九成的土地。

剩下的一成,屬於新都侯王莽。

那些失去了土地的農民,有一部分繼續留在原地,以農奴的身份為丁家耕種。

更多的人則背井離鄉,成為了流民。

沒有了足夠的人手耕種,拋荒也就成為必然。

王莽又歎了一口氣,輕聲重複了一句。

“大司馬救不了大漢。”

馬車一路行駛,進入皇宮之中。

王莽站在王政君的麵前,畢恭畢敬。

“姑母,新皇帝馬上就要登基了。”

王政君微微點頭,示意左右退下,這才輕聲開口。

“這孩子,秉性如何?”

王莽平靜道:

“侄兒已經派人調查過了,他自小性格懦弱,還怕黑,每天晚上都需要有人陪伴才能入睡。”

“至今已經九歲,尚未和其母分床。”

王政君嗯了一聲,點頭道:

“甚好。”

頓了頓,王政君又叮囑王莽道:

“無論如何,王家畢竟隻是臣子。”

“新皇九歲,你有十一年的時間來施展抱負。”

“待皇帝成年之後,你要把朝政歸還,免得如霍光一般下場。”

王莽低著頭,聽著王政君的話。

在聽到最後一句時,他雙目之中有光芒閃過。

他很好地掩飾住了異色,等抬頭時,表情一如既往的誠懇。

“姑母所言極是,侄兒若是用了十一年都無法解決大漢的難題,又有什麼顏麵繼續竊據大司馬的職位呢?”

王政君緊緊地盯著王莽,似乎想要看穿這個侄子內心之中最深處的想法。

她選擇了相信。

“好,登基大典要儘快舉行。”

畫麵一轉,一位麵容帶著稚氣的九歲孩童,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了皇位,有些惶恐不安地坐下。

群臣以王莽為首,畢恭畢敬地朝著這名九歲孩童行禮。

“臣等見過大漢皇帝陛下!”

【為達到專權目的,王莽拒絕了群臣提出的所有大漢劉姓皇族成年候選者,選擇了九歲的中山王劉衎作為新皇帝。】

【但王莽的表現,已經引起了一直以來鼎力支持他的姑母,大漢太皇太後王政君的疑心。】

畫麵中,等王莽回到了距離皇帝劉衎最近的大司馬座位後,他微微抬頭,看向上首。

在劉衎的身後,還有一個位置,被簾幕所隔開。

那裡也坐著一個人,正是大漢太皇太後王政君!

一名宦官站在眾人麵前,宣讀旨意。

“……陛下年幼,依大漢舊製,請太皇太後王氏臨朝稱製,待陛下成年,再行歸還大政!”

聽著這句話,王莽的雙目之中,不覺染上了幾分陰霾。

宦官立刻又拿出了另外一封旨意,高聲誦讀。

“……大司馬王莽,勞苦功高,特進賜封為‘安漢公’。”

“古有周公旦輔成王,今有安漢公輔漢皇,望爾戒驕戒躁,不負太皇太後、陛下重托!”

王莽趕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禮。

“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太皇太後如此信賴。”

“唯臣福薄,若受此封,問心有愧。”

“還請陛下、太皇太後收回成命!”

大殿之中群臣聞言,都是一陣愕然。

在場誰不知道皇帝是你王莽立的,誰不知道太皇太後王政君是你姑母?

彆說是一個安漢公的特進爵位了,就算是給你封個異姓王,大家也不敢說個不字啊。

你在這推辭個啥?

九歲的小皇帝劉衎見狀,不由手足無措,下意識地看向了身後的珠簾。

珠簾之中,傳出了王政君的聲音。

“新都侯何必推辭?你對大漢有功,這裡的每個人都是知道的,陛下和老婦更是知道。”

“若不賞你,天下人豈不是覺得陛下和老婦賞罰不明,寒了天下人的心?”

王莽趕忙下拜,一臉誠懇地開口:

“臣的確是給大漢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貢獻,但這並非臣自己的功勞。”

“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四人出力甚巨,乃是大漢真正的無名功臣。”

“若是陛下和太皇太後一定要封賞,還請先封賞此四人,然後再來考慮臣的封賞。”

王莽話音落下,大殿之中被他提到名字的四人身體頓時劇震,看向王莽的表情中都帶著滿滿的感激。

小皇帝劉衎呆呆地看著王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珠簾之中,王政君的聲音再度傳出。

“好,既然大司馬這麼說了,那麼剛剛你提到的四位卿家,全部爵升一級,如何?”

王莽忙道:

“陛下英明,太皇太後英明!”

“但臣以為,單單是加一級的封賞,委實無法體現這四位對大漢的功勞。”

大殿中又陷入一陣安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