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王莽改革,劉邦笑了,劉秀大難臨頭(1 / 2)

劉邦聽完群臣的話之後,反倒冷靜了不少。

他沉吟片刻,緩緩搖頭。

“王莽那是兩百年後的人了,若是朕因為兩百年後的事情就把王姓給全滅了,未免過於殘暴。”

“嗯,朕可是仁君,可不能這麼波及無辜。”

劉盈在一旁聽著,欲言又止。

之前在看靖康之變的時候,父皇您可是一言不合就要出兵東北,滅了人家女真人的曆代先祖。

怎麼到了這邊,話又不一樣了呢?

劉邦想了想,道:

“王莽似乎是河北王家的?”

“這樣好了,把河北王家的全部都流放了吧,嗯。”

“其餘各地的王家各分支,就不必波及了。”

陳平站了起來,恭敬道:

“喏。”

劉邦下完這道旨意,心情頓時又好了不少,笑道:

“朕這個人啊,就是比較仁慈,哈哈。”

“諸位卿家,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啊?”

蕭何聞言,表情微微有些古怪。

仁慈的皇帝,竟然能成為開國之君?

能在被項羽追得上天入地的時候,一腳把親生兒子和親生女兒一起踹下馬車?

能麵不改色地讓項羽分一碗親生老爹的肉羹來嘗嘗滋味?

能毫不留情地把彭越、英布等老兄弟翻臉弄死,逼得發小投奔匈奴?

能暗中讓自家老婆把大漢第一名將韓信弄死在宮裡?

蕭何深吸一口氣,表情極為嚴肅,正氣凜然地開口。

“縱觀曆朝曆代君王,仁慈無過陛下!”

陳平立刻開口:

“蕭丞相說得對,仁慈無過陛下!”

大殿之中,群臣紛紛發表極力讚同。

代王劉恒在一旁仔細地觀察著蕭何臉上的細微表情,一番細細揣測之後,不由生出高山仰止之感,大為敬服。

蕭丞相,果然不愧是大漢開國第一功臣!

我啊,要向丞相學習的地方,還是太多了!

另外一個西漢世界之中,漢武帝沉吟片刻,開口道:

“天下王姓總計多少人?”

“朕若是全殺了,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丞相公孫賀一聽,頓時頭皮發麻,趕忙開口道:

“陛下,王姓乃是大族,子孫遍及天下各處,還有許多人在朝中為官。”

“若是當真誅滅整個王姓,恐怕會引發大亂啊。”

王姓之所以顯赫,自然是因為秦國大將王翦。

大秦滅亡之後,王家就搬到了琅琊郡之中,在那裡生根發芽。

幾十年下來,王家之中培養出了許多才子,在大漢內部也占據了不少官職。

霍去病躍躍欲試,聞言笑道:

“怕什麼,咱們大漢的姓氏沒有三百也有一百,少一個姓沒什麼大不了的。”

“若是陛下擔心彆人去辦這件事情會遭到抵製,可以讓江充去嘛,那個家夥不要臉的,做這種事情正合適!”

江充聞言不由大怒。

“冠軍侯,你說的這是什麼話?江某人也是有名有姓,有頭有臉的!”

霍去病下巴高抬,對江充的話不屑一顧。

公孫賀無奈,對著漢武帝拱手。

“陛下,王莽畢竟是幾十年,不,可能是一百年後的人物。”

“怎麼能因為百年之後的事情,就把整個天下王姓之人全部誅殺呢?”

“若陛下執意這麼做,臣隻能請辭回家養老,還請陛下另選賢能。”

開什麼玩笑,本來公孫賀當這個丞相就是一個提線木偶,漢武帝說一公孫賀都不敢說二。

堂堂丞相,都被皇帝架空到這種程度了,還要為了這種史無前例的殺戮背鍋?

公孫賀又不是傻子!

公孫賀話音落下,群臣也紛紛開口。

“陛下,還請三思!”

“懲戒王莽一支即可,王姓之中也並不全都是大漢的叛徒。”

“臣認為,可將王莽一支全部滅族,其餘王姓不應當被牽連。”

這些大臣們的心中,一部分是如公孫賀般想法,另外一部分則是在未雨綢繆。

這盤點視頻一部接一部的,誰也說不好自家的子孫後代在哪一部盤點視頻之中出現,就當了那謀朝篡位的臣子!

今天要是坐視王姓被漢武帝這麼直接從大漢除名,明天說不定就要論到自家這個姓了!

在群臣一連串的反對聲中,漢武帝依舊沉默不語。

霍去病一副看熱鬨不嫌事大的表情,正準備繼續開口說些火上澆油的話,卻被一旁的衛青扯了一下袖子,低聲喝斥一句。

“去病兒,不要胡鬨!”

霍去病撇了撇嘴,不再開口。

衛青站了起來,對著漢武帝道:

“陛下,從金幕出現至今,展現出來的朝代至少有十個之多。”

“若是大漢之後的每一個王朝皇族都要被滅族的話,那再播放幾個盤點視頻,恐怕咱們大漢之中三四成的子民都要被殺絕了。”

“臣以為,既然咱們和王莽的時代並不遠,那王莽的先祖想必已經在河北祖地定居。”

“隻需將這一支王氏分支處置即可,不但能顯出陛下對大漢叛徒的嚴厲,也可顯出陛下對其餘王姓之人的寬仁。”

“想來天下百姓得知此事,定會更加稱頌陛下的賞罰分明!”

漢武帝看著衛青,微微皺眉。

“衛青啊,你一個打仗的,摻和這種事情做什麼?”

衛青默然不語,眼角的餘光卻已經掃向某個角落。

果然,太子劉據也站了起來,恭敬道:

“父皇,兒臣以為平陽侯之言有理,還請父皇三思!”

衛青心中歎息。

若不是早知道以太子的秉性一定會求情,衛青又怎麼會搶在劉據麵前開口?

劉據的母親可是衛青的親姐姐衛子夫,衛青之所以能從一個養馬的奴隸變成如今的大漢平陽侯都是因為這個姐姐。

彆人能不管劉據,但衛青是必須要死保的。

與其讓劉據開口引來漢武帝的反感,不如衛青主動開口,把漢武帝的怒氣吸引過來。

漢武帝沉默片刻,緩緩開口。

“那就依照平陽侯衛青所言,進行處置吧。”

群臣鬆了一口氣,齊聲開口。

“陛下英明!”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王莽稱帝之後,立太子就成為了首要事項。】

【王莽總計生了四個兒子,長子王宇死於反對王莽篡位,次子王獲因殺奴案被王莽逼迫上吊自殺,隻剩下三子王安和四子王臨在世。】

【王安才能不足,性子輕忽,不被王莽所喜。】

【四子王臨成為新朝第一任皇太子。】

【西漢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劉嬰,則被王莽封為定安公。】

畫麵中,一群大臣跪在王莽麵前,聽著宦官高聲宣讀旨意。

“……封王舜為太師,安新公;平晏為太傅,就新公;劉歆為國師,嘉新公;甄邯為大司馬,承新公;王尋為大司徒,章新公;王邑為大司空,隆新公……”

“改明光宮為定安宮,著為定安公劉嬰居所。安定宮中任何人不得私自與定安公交談,違者處死。”

金幕麵前的曆朝曆代皇帝們看著這一幕,都比較淡定。

改朝換代,大封群臣,屬於每一個朝代新建時常用的手段,不足為奇。

但接下來金幕之中播放的畫麵,就讓金幕麵前曆朝曆代的君臣們繃不住了。

宦官念完封賞旨意之後,又拿出了另外一份長長的旨意,誦讀道:

“歲星司肅,熒惑司哲,辰星司謀,考星以漏。”

“國朝新立,當辭舊迎新。複周禮,定新儀。”

“今,更名大司農曰:羲和。”

“更名大理寺卿曰:士。”

“更名太長曰:秩宗。”

“更名大鴻臚曰:典樂。”

“更名少府曰:共工。”

……

“改郡太守曰:大尹。”

“都尉曰:太尉。”

“縣令、長曰:宰。”

“禦史曰:執法。”

……

“更名百石曰:庶士。”

“三百石曰:下士。”

“四百石曰:中士。”

“五百石曰:命士。”

“六百石曰:元士。”

……

看著這一連串從金幕之中傳出來的官職、爵位稱號,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一口氣改這麼多?這個王莽,還真是……”

扶蘇表情頗為古怪,道:

“父皇您當年一統天下,也並沒有將大秦的官職做如此多的修改吧?”

秦始皇微微抬起下巴,帶著幾分自得開口道:

“大秦的製度就是最好的製度,朕隻需要將大秦製度推行到六國之地便可,何須更改?”

說起來,秦始皇更改最大的,其實就是“皇帝”這個稱號。

扶蘇咳嗽一聲,道:

“這金幕中一口氣說了至少上百個官職和爵位的更改,一下子全部發布出去,天下的臣民能記得住嗎?”

秦始皇又哼了一聲,道:

“記得住又如何,對王莽這個新朝而言,是能開疆拓土?還是能聚攏人心?又或者是能發展經濟國力?”

“玩弄這些命名伎倆,簡直無聊,愚蠢!”

扶蘇點頭,深以為然。

改名弄個新氣象,可以理解。

但這一口氣改幾十上百個名字,那就隻能說是離譜。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初時聽著還帶著幾分憤怒,聽著聽著就變成了疑惑,等到最後則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個王莽是怎麼想的,掉書袋掉瘋了?這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名字,真虧他想得出來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