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忽必烈解決蒙漢矛盾,老天爺給王莽的機會(2 / 2)

元朝出自蒙古帝國,這是一個純正的遊牧帝國。

遊牧帝國當然不可能擅長農耕。

那問題來了,他們在征服了中原,獲得了大批農田之後,怎麼辦?

蒙古貴族們的答案是——放牧!

沒錯,在中原放牧!

於是,從河北到河南,從湖廣到江西安徽江蘇。

大量的平原耕田直接放荒,成為了蒙古貴族們的牧場。

漢人以前是三等四等,不敢和蒙古老爺爭。

可現在皇帝陛下說了,大家都平等了。

你們蒙古人把我們漢人千百年的耕田全占了,我們也不需要你全部還回來,至少拿出一部分來給我們漢人當耕地,好讓我們有辦法養活自己吧?

在漢人群體看來,自己的訴求一點都不過分。

但擁有田地的蒙古貴族們就是另外的想法了。

蒙古貴族們覺得,這些土地可是我們跟隨著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等一代代大蒙古帝王打下來的,是蒙古和大元皇帝們賞賜給我們,對我們為大蒙古帝國、大元王朝出生入死的獎勵。

我拿命拚來的獎勵,憑什麼還給你們這些被我們征服的漢人?

雙方之間一開始還隻是打嘴炮,但隨著大元王朝大規模開啟科舉,大規模進行漢化,越來越多的漢人官員進入朝堂之中,矛盾就開始越發激烈。

到了最近這段時間,漢人官員和蒙古、色目官員之間幾乎已經勢同水火,在朝堂上也開始相互攻訐。

今天,此時此刻,這兩派官員就正在忽必烈麵前爭吵著。

“我祖父和父親跟隨過成吉思汗和蒙古大汗才打下來的土地,憑什麼讓出來給你們?”

“那是我們漢人世世代代耕作了幾千年的土地,你們拿來當養馬的草場,導致大元糧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國庫空虛,就應該退牧還耕!”

“退牧還耕?行啊,有種你們和我們打啊,信不信我一隻手都捏死你們這些沒用的漢人?”

“打就打啊,誰怕誰?有了火槍,你真以為騎兵還算兵中之王?”

……

“夠了!”

忽必烈心煩意亂,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都是大元的臣子,吵來吵去的像什麼樣子!”

“都給朕滾出去,彆在這裡煩朕!”

群臣聞言,隻能退下。

隻是離去之時,漢人臣子和蒙古、色目臣子各走各的,涇渭分明。

忽必烈默然片刻,看著被留下來的劉秉忠苦笑一聲。

“劉卿家,你的這個漢化主意,可真是害苦朕了!”

“你得給朕想個辦法,收拾一下這個爛攤子!”

劉秉忠臉頰抽動,心中也有幾分無奈。

漢化的主意確實是劉秉忠提出來的,但忽必烈這個皇帝要是不點頭,大元的漢化怎麼可能推得動?

這分明就是甩鍋嘛!

好在劉秉忠也確實是有了主意。

他畢竟是如今的大元丞相,忽必烈麾下最為倚重的謀士。

能在蒙古人建立的帝國之中以漢人之身坐到這個位置上的人,又怎麼可能沒有足夠才華?

劉秉忠微笑開口:

“陛下,臣確實有一個能讓雙方都滿意,嗯,至少是大體滿意的方案。”

忽必烈眼睛一亮,開口道:

“那還不快快道來!”

劉秉忠笑道:

“雙方爭執的核心,其實就是土地!”

“那麼,大元隻需要獲得更多的土地,問題不就解決了?”

忽必烈愣了一下,片刻之後緩緩開口。

“你的意思是……對外擴張?”

劉秉忠點頭道:

“正是。開疆拓土,更多的土地不就來了嗎?”

“臣實話實說,中原的土地原本就更加適合耕作,越往南就越不適合養馬,陛下應該是認同的吧?”

忽必烈微微點頭。

養馬可不是說有草場就行的。

得有地方讓馬兒奔馳,還得有足夠適合的氣候。

蒙古帝國當年之所以能一路西征,最遠打到了中歐和埃及,就和蒙古馬的習性有關。

蒙古馬和西域的汗血寶馬、西亞的阿拉伯馬比起來,速度其實是慢的。

汗血寶馬能日行千裡,同樣的時間蒙古馬可能也就六七百裡。

但蒙古馬卻也有汗血寶馬和阿拉伯馬不具備的優點,那就是強悍的耐力,以及對食物的低需求。

汗血寶馬和阿拉伯馬是很能跑,但如果真要每天日行千裡,跑個幾天,最多十天半個月,馬就徹底廢了。

在平日,汗血寶馬和阿拉伯馬更是需要悉心照料,絲毫怠慢不得。

蒙古馬不同,這種馬是出生在蒙古高原上。

蒙古高原的氣候是很差的,尤其漠北氣候極其惡劣,每逢冬季大雪災,連世世代代居住的遊牧民都大量凍死,更何況是馬?

而蒙古人的大本營哈拉和林,就在漠北!

正是在這種極端的惡劣氣候下,培養出了蒙古馬好養活,強耐力的優點。

蒙古馬可以連續不斷地以自己的極限速度,奔馳超過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正是因為擁有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蒙古帝國的騎兵大軍才能翻越中亞、西亞、東歐的萬裡草原,一路打到匈牙利境內。

也是因為蒙古馬的這種特質,才有了蒙古騎兵天下無敵的“曼古歹”戰術。

劉秉忠悠悠開口:

“來自草原的蒙古馬,至今已經在中原地區養了多年。”

“有司稟報,在中原地區養出的蒙古馬後代,無論是耐力還是存活率都低了很多。”

“陛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養馬也是同樣的道理。”

“大漠草原種不出好糧食,中原的平原也養不出好馬,那陛下又何必逆天而行?”

忽必烈被說服了。

“那劉卿家的意思是,讓朕西征?”

既然是討論養馬,那打下來的地盤就必須得適合養馬。

南邊的東南亞(比中原更熱)、北邊的西伯利亞(比漠北更冷)自然是第一批排除的。

東邊就是遼闊的大海,更不用說。

那就隻能是西邊!

劉秉忠點頭笑道:

“沒錯,臣認為,必須要西征!”

“察合台汗國占據的西域,那是出產汗血寶馬的地方。”

“再往西是金帳汗國占據的中亞、東亞、東歐,那裡大草原連成一片,更是絕佳的養馬地。”

“對了,還有伊爾汗國,他們那裡出產的阿拉伯馬和汗血寶馬齊名,當然也是一等一的養馬地。”

“大元隻要把這些地方打下來,再封給有戰功的蒙古貴族們去當馬場,把中原退牧還耕重新變為耕地。”

“如此一來,蒙古貴族們得到了比中原更好的牧場,漢人得到了祖祖輩輩傳承的耕地。”

“而陛下您,不但擴張了疆域,也獲得了所有人的感激,以及國庫內更多的糧食和更優良的戰馬。”

“這難道不是皆大歡喜嗎?”

忽必烈哈哈地笑了起來。

“好,很好,非常好!”

“這確實是一個好主意。”

“察合台汗國和金帳汗國,支持阿裡不哥和朕作對這麼多年,朕早就想要滅掉他們了。”

“既如此,那就安排下去吧。”

“準備西征!”

忽必烈雙目之中,燃燒著火焰。

下一次的金幕評分,大元王朝是肯定會參與其中的。

既然已經確定要融入華夏,那麼大元王朝就一定要拿到高分。

甚至……滿分!

忽必烈的話,擲地有聲。

這是傳承自偉大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血脈的驕傲,是大元開國皇帝的自信!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王莽廢除了井田製,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新朝內部的矛盾。】

【但改革並不是說說話而已,在井田製的實施和恢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人失去了土地,利益受到損害。】

【而朝廷自然是不會對他們進行任何彌補的,這些人對新朝和王莽同樣懷恨在心。】

【在對外戰爭中,由於新朝幾乎和所有外族開戰導致兵力不足,隻能選擇在國內大量征兵。】

【但新朝又缺乏一舉擊潰所有外族的能力,導致國境線上烽火連年,邊疆百姓大量成為流民,內地百姓也因為戰爭的征召導致田地荒廢。】

【如果說西漢末年就已經十分虛弱,那麼新朝則是在西漢末年的基礎上,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加虛弱。】

【但上天並不是沒有給王莽機會,就在王莽左支右絀的時候,一封來自匈奴的信送到了皇宮之中。】

王莽看著麵前的這封信,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匈奴單於死了?”

原先的匈奴單於號稱“烏珠留若鞮單於”,名囊知牙斯,就是和新朝連年交戰的那個。

但囊知牙斯已經死了。

如今剛剛繼位的匈奴單於是囊知牙斯的弟弟,單名一個“鹹”字,號稱“烏累若鞮單於”。

這位烏累若鞮單於是在一番內戰之後上位的,根基並不穩固。

送來這封信,也是希望和新朝暫時休戰,並向新朝求公主和親。

將信件給幾名心腹傳閱之後,王莽道:

“各位卿家,你們是什麼建議?”

此時王莽的頭號心腹王舜已經去世,平晏、王邑、甄豐、甄邯、劉歆等人屬於新朝的核心重臣。

劉歆沉吟片刻,開口道:

“陛下,邊疆各族叛亂,以匈奴最甚,危害最大。”

“若是能暫時安撫匈奴,大新就可集結兵力一舉擊破下句麗(高句麗)、句町等小族,讓四夷安定。”

“如此不失為上策。”

聽到劉歆的話,王莽不免有些心動。

但劉歆話音剛落,王邑就站出來,大聲反駁。

“陛下,眼下正是削弱和滅亡匈奴的絕佳時機,怎麼能跟匈奴談什麼和親?”

滅亡匈奴?

王莽雙目猛然射出精光。

這可是連漢武帝都沒做到的豐功偉業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