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蝗災爆發,趙匡胤的擔憂,弘曆的奇思妙想(2 / 2)

“周正,你玩忽職守,竟然讓養贍宮爆發火情,辜負了陛下和本官的信任!”

“來人,把他拿下,即刻斬首示眾!”

周正大驚失色,一邊掙紮一邊大叫道:

“王大人,我都是按照你的吩咐辦事,你怎麼能……”

周正的話戛然而止。

王業麵無表情地從周正胸口拔出了長劍,對著一旁的侍衛們揮了揮手。

“把這個貪官帶下去,丟到城外亂葬崗!”

看著周正的屍體被拖走,王業笑了笑,輕聲自語。

“總得有一個人來負責的嘛。”

王業一轉身,快步朝著宮中走去,出現在王莽麵前。

“陛下,已經盤點過了,養贍宮這一次的火情極為嚴重,足足燒毀了八成的糧食。”

“負責監守養贍宮的官員周正已經畏罪自殺!”

王莽大怒,一拍桌子。

“這個混賬東西,朕真是看錯他了!”

焦急不安地來回走了幾步之後,王莽道:

“現在沒有了足夠的糧食,朕要如何賑濟災民?”

王業忙道:

“回陛下的話,其實如今關中的流民都已經擁有足夠的糧食了,吃的也不錯。”

“而且太師他們在青州那邊鎮壓赤眉軍也是連戰連捷,許多流民都已經動身返回東方了。”

王莽聞言,半信半疑。

“此話當真?”

王業沉聲道:

“陛下若是不信,臣剛剛才派人去市集上采買了食物,都是流民們平日吃的便宜東西。”

“陛下一看便知。”

說著,王業就讓人將一碗食物送到了王莽的麵前。

這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糙米粥,在粥裡還有幾塊肉片。

王莽看著這碗粥,沉吟片刻之後嘗了嘗味道,點頭道:

“不錯。人嘛,還是得有點肉食葷腥,不然沒力氣,怎麼趕路回鄉?”

王業賠笑道:

“誰說不是呢,養贍宮派發的食物比起這些雖然是差了一些,但勝在免費,就更沒有問題了。”

王莽聞言,徹底放心了,拍了拍王業的肩膀。

“乾得不錯,從今往後,你就是朕的黃門令!”

王業大喜過望,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王業謝陛下大恩大德!”

【天下大亂之際,王莽不但沒有任何解決辦法,甚至就連在關中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事情都被臣子們聯手隱瞞。】

【湧入關中的數十萬流民,由於負責賑災的王業聯手諸多權貴貪腐了大量糧食,造成了大範圍的饑荒,七八成流民最終因饑餓而死。】

【於此同時,關中的諸多商販也在王業等人以賑災之名行強搶之實的情況下大量破產,後來甚至發展到了大半個關中的農民們糧食都被無償征收,拿去“賑災”。】

【就在王莽還沉浸在關中流民已經平定,天下流民也即將解決的喜訊中時,太師王匡被赤眉軍擊潰,大司空王邑被綠林軍擊潰的消息接連傳來。】

“這,這不可能!”

王莽臉色慘白,一聲大叫,捂住了自己的腦袋。

在場的新朝大臣們,一個個也是麵無人色。

王匡被赤眉軍擊敗,還算是情有可原。

畢竟赤眉軍的規模如今已經超過了二十萬,成為了新朝的心腹大患。

但昆陽之戰,王邑四十二萬大軍竟然被劉秀幾千兵馬擊潰,這就是新朝君臣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了。

王莽清醒了一些之後,不由跳腳大罵。

“王匡、王邑這些個蠢材,朕要殺了他們,殺了他們全家,殺了他們九族!”

眾人聞言,不由啞然。

王匡和王邑都是王莽的同宗本家,誅殺九族,這豈不是連王莽自己都要殺?

王莽話音出口,也意識到了自己剛剛的語病,喘了幾口氣之後,對著麵前的群臣開口。

“這兩個家夥不堪重用,朕決定另外選派能臣出征。”

“嗯,田況,你來掛帥,如何?”

眾人的目光頓時投向了師尉大夫田況。

田況之前可是連連擊敗赤眉軍,給新朝保住了青州和徐州的大功臣!

田況張了張嘴巴,有些無奈地開口。

“陛下,臣當然願意出征為陛下分憂,隻是……”

王莽以為田況是在怯戰,便怒道:

“隻是什麼?”

田況歎息一聲,道:

“陛下,臣哪裡來的兵呢?”

此言一出,整座大殿猛然變得安靜下來。

王匡東征赤眉軍時,已經帶走了關中一半的兵馬。

王邑出征綠林軍,更是將關中剩餘的絕大部分兵力都抽調一空。

田況輕聲道:

“臣已經查過了,如今整個關中最多隻有不到三萬人馬,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兵甲、訓練不足。”

“臣並不是要助長敵人士氣,隻是連太師、大司空率領的六十萬大軍都折戟沉沙,咱們這最後的三萬兵馬能守住關中便已經是上上大吉,又哪裡來的實力去征討綠林、赤眉賊匪?”

王莽徹底說不出話了。

便在此時,一名將軍衝入大殿之中,麵無人色地稟報了一條消息。

“不好了陛下,函穀關那邊剛剛傳來的消息,赤眉賊主力二十萬人已經抵達函穀關以東,隨時都可能發動進攻!”

“什麼?!”王莽身體搖搖欲墜,幾乎要當場暈倒過去。

看到這裡,漢初世界之中,劉邦放聲大笑。

“好好好,這個王莽,終於要死了!”

在場的漢初群臣,臉上紛紛露出笑容。

蕭何正色道:

“王莽篡漢,罪大惡極,若非他乃是後世之人,臣都想請陛下將此獠淩遲處死!”

曹參哼了一聲,道:

“若王莽當真在此,臣說不得就要親自持刀,將他的肉一塊塊地割下來!”

陳平微微一笑,道:

“老曹啊,打仗我是不如你,但若是說到割肉刑訊這一塊,你還是得讓我來才對。”

劉邦心情大好,雙腳翹起搭在桌麵上,道:

“若是朕所料不差,等王莽一死,接下來應該就是劉秀一統天下了。”

“嗯,其實王莽這麼鬨一下也好,天下人就會知道什麼狗屁的新王朝,根本就比不上大漢的一根腳趾頭!”

劉盈聞言,表情不由古怪,欲言又止。

這種大漢被篡的事情,就彆再發生了吧?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微微皺眉。

“諸位愛卿,你們說說,這綠林軍和赤眉軍,算是泥腿子的軍隊嗎?”

宰相趙普忙道:

“陛下剛剛也看到了,赤眉軍到處搶劫糧食,根本就是劫匪嘛!”

楊業也點頭道:

“所謂的起義軍,其實不也是禍害當地的老百姓?臣以為,與其稱為起義軍,倒不如叫做流寇!”

趙匡胤微微點頭,若有所思地開口。

“可是你們也看到了,這新朝就是被綠林軍和赤眉軍兩支匪軍給攻滅的。”

“若說這兩支匪軍都是泥腿子的軍隊,那大宋的將來豈不是……”

說到這裡,趙匡胤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趙普和楊業心中一動,都明白了趙匡胤的意思。

大宋的國策,就是皇族和士大夫合作,一起壓榨最底層的老百姓!

老百姓雖然起義不斷,但沒有士大夫的支持,對大宋而言不過是癬疥之疾,無法撼動趙氏皇族的統治和大宋的基業。

但綠林軍和赤眉軍作為農民軍,展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卻讓趙匡胤有些動搖了。

要是將來大宋壓榨老百姓過度,導致在大宋境內也出現了第二個綠林軍或者赤眉軍呢?

趙普表情有些僵硬,乾咳一聲之後開口道:

“陛下放心吧,綠林軍畢竟是擁有劉秀、劉演這種前漢的皇族參與其中的。”

“若沒有劉秀,那昆陽之戰肯定是新軍取勝,綠林軍也一定會被鎮壓!”

“總之,士大夫和皇族一定是永遠站在一起的!”

趙匡胤看了一眼趙普,沒有作聲,心中卻是另外一番想法。

沒錯,大部分的士大夫確實是和皇族站在一起的。

但難免會有少部分不得誌的士大夫會選擇站在朝廷的對立麵。

比如說,赤眉軍和綠林軍。

又比如說,黃巢……

趙匡胤深吸一口氣,突然失去了繼續開口說話的興趣。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老皇帝坐在皇位上,注視著麵前的金幕,歎了一口氣。

“寬仁,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做到的事情啊。”

戴著太子冠冕的胤禛點頭道:

“皇阿瑪所言極是,這王莽其實也並不是心中沒有百姓,他的政策有許多也是為了老百姓著想。”

“但他識人不明,任用了諸如王業、王邑、王匡這般蠢材,欺上瞞下,最終才導致民怨沸騰,讓新朝的基業覆滅。”

康熙嗯了一聲,點頭道:

“誰說不是呢?寬仁是對臣民們足夠仁慈,但絕對不是坐在龍椅上好像瞎子一般,什麼都不懂,什麼都看不到!”

“弘曆,你覺得呢?”

坐在一旁的皇孫弘曆聞言,表情有些遲疑。

康熙笑了笑,道:

“說吧,朕赦你無罪。”

弘曆便道:

“皇祖父,孫臣在想,王莽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缺點。”

康熙有些好奇。

“什麼缺點?”

弘曆正色道:

“那就是王莽教導出來的讀書人太多了!”

“皇祖父您想,若是劉秀這樣的人一輩子都沒讀過書,沒去過太學,他一輩子也就是一個種地的農民,最多便是一個小小地主罷了。”

“那樣的劉秀,就不可能帶著綠林軍贏得昆陽之戰,那新朝豈不是就能存續更長的時間了嗎?”

康熙聞言,不由愣住。

“所以你的想法是?”

弘曆輕咳一聲,道:

“孫臣認為,不,是先賢說過的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像劉秀這般喜歡造反的野心家,就是因為懂得太多,所以才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大清若是想要吸取王莽的教訓,就應該廢止各地的私塾,儘可能地讓漢人少讀書,少懂一些字。”

“隻要天下的絕大部分漢人都變得駑鈍,都不識字不懂文化,那麼大清再想要繼續禦使這些漢人,就輕而易舉了。”

“而且那樣,也不會再有劉秀這般人誕生的土壤!”

弘曆越說越是興奮,說到最後,不由眉飛色舞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