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眾人義憤填膺的聲討中,劉秀緩緩抬頭。
“諸位,我已經做出了決定。”
“我準備回宛城,向劉玄陛下請罪。”
眾人聞言,震驚的表情溢於言表。
“將軍,你……”
“劉玄可是殺害了大司徒啊!”
“你此時回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在眾人的一片勸阻聲中,劉秀表情平靜地開口。
“諸位,我意已決,不必多說。”
“我現在就立刻回宛城,你們在此地守好大營,不要被新軍偷襲,一切等我回來再說。”
眾人聞言,又品出了劉秀的另外一層意思。
【劉秀在得知劉演被處死之後,當天就輕騎簡從,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了宛城。】
看到這裡,西漢世界之中,太子劉據不由愕然出聲。
“這個劉秀是怎麼想的,竟然就這麼回去了?”
霍去病瞪大眼睛,一臉莫名其妙。
“他這麼回去,難道不是在送死?”
“奇怪了,這家夥怎麼會變成曆史上的光武帝?”
群臣也是竊竊私語,一臉的不理解。
漢武帝安靜地看著這一幕,嘴角卻微微勾起。
“劉秀的做法是最正確的。”
劉據猛然轉頭看向漢武帝,表情驚訝。
“父皇,您……劉秀是對的?”
漢武帝嗯了一聲。
“劉秀是對的,這個時候造反沒有任何意義,回歸宛城向劉玄請罪,才是上上策!”
劉據啞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父皇的想法,怎麼會如此獨特呢?
劉據抬頭看向金幕,心中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接下來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金幕中,劉秀已經帶著隨從,一路奔馳進了宛城,來到了大司徒府,劉演的靈堂之中。
看著靈堂正中央劉演的棺材,劉秀表情明顯變幻了幾下,然後發出了一聲深沉的歎息。
“大哥……”
靈堂裡有許多人,包括劉秀的叔父劉良,南陽劉氏家族的許多核心人物,以及劉演的諸多心腹等等。
眾人看到劉秀,立刻就圍了上來。
“三將軍!”
“文叔將軍!”
“文叔!”
披麻戴孝的叔父劉良老淚縱橫,握住劉秀的手。
“是老夫沒有看好你大哥,唉!”
劉秀看著這位從九歲開始養育自己長大的親叔父,默然片刻,輕聲開口。
“叔父不必自責,你並沒有錯,是大哥無知得罪了陛下,才有此禍。”
劉良和靈堂眾人聞言,不由愣住,露出意外表情。
劉良道:
“文叔,你……”
就在此時,一旁有人拿來一套孝服,遞給劉秀。
劉秀擺了擺手,拒絕了這套孝服。
“各位,我還要入宮替大哥向陛下請罪,就先不在此地停留了。”
說完,劉秀在眾人一臉錯愕的注視中,轉身離開了劉演的大司徒府。
畫麵一轉,已經是更始政權的臨時王宮之中。
劉秀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對著坐在上首的劉玄開口。
“臣兄長劉演懵懂無知,冒犯陛下,死有餘辜。”
“臣惶恐,特向陛下請罪!”
頭戴皇冠的劉玄聞言,也不由驚訝。
劉玄當然知道劉秀回來了,也做好了被劉秀詰問的準備。
在大殿之外,劉玄已經安排好了上百名刀斧手。
隻要劉秀敢翻臉,今天這裡就是劉秀的葬身之地!
可是,劉秀不但沒有翻臉,竟然還跪地請罪?
劉玄心中一時間無數念頭湧起,如沸水般翻騰不止。
一旁的朱鮪見狀,立刻沉聲道:
“劉文叔,你兄長罪無可赦,你也同樣是從犯!”
朱鮪的想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斬草除根!
殺了劉演,就已經和劉秀結下死仇。
此時不殺劉秀,更待何時?
另外一個殺害劉演的共犯李軼也趕忙開口:
“劉文叔,你雖然在昆陽之戰取勝,但你兄長無端頂撞陛下,你平日裡不做勸諫也是大罪一條!”
“陛下,還請將劉秀革職,押入大牢之中!”
其他在場的更始政權大臣們對視一眼。
王匡表情悠然,沒有開口。
陳牧臉色凝重,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砰一聲,有人拍了桌子。
眾人循聲看去,是定國上公王鳳。
王鳳怒氣衝衝地開口。
“劉演衝撞陛下,固然死有餘辜。但劉秀一直以來都對陛下和大漢忠心耿耿,為了大漢打贏了昆陽之戰,何罪之有?”
“至於什麼勸諫不勸諫的,你們捫心自問一下,誰家的弟弟敢對自家大哥大聲說話的,還有沒有長幼尊卑了?”
“劉演有罪,也懲罰了,此事就該一了百了,不能再波及其他無辜之人。”
“要不然傳出去,全天下人都以為咱們大漢容不得有功之臣,將來還有誰願意投奔我們共舉大業?”
王鳳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著,很是響亮。
大秦世界之中,扶蘇再度驚訝。
“這個王鳳,他之前不是堅決支持劉玄上位,讓劉演皇位落空的嗎?”
“沒想到,一場昆陽之戰,竟然就讓王鳳改變了立場。”
秦始皇嗬嗬一笑,顯然對這種情況並不意外。
“這是平衡,扶蘇。”
“平衡?”扶蘇聞言心中一動,陷入沉吟。
或許這裡麵還有其他隱情?
扶蘇迅速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開始陷入了思考之中。
漸漸地,他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似乎發現了一些關鍵所在。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聽到王鳳的話之後,劉玄的表情同樣也舒展開來。
他看著劉秀,咳嗽一聲之後,站了起來。
隨後,在眾人的注視下,劉玄走下台階,親手扶起了劉秀。
“文叔將軍,言重了。”
“你大哥對朕和大漢是有大功的,但他執意要保劉稷這個亂臣賊子,還當眾威脅頂撞朕,朕確實無法容他。”
劉秀一臉惶恐,低頭道:
“臣大哥確實死罪,陛下英明。”
劉玄笑容越發舒展,拍了拍劉秀的肩膀。
“但文叔將軍你不一樣,你是大漢的有功之臣,昆陽之戰若是沒有你,朕現在也不可能安坐宛城。”
“朕不會怪罪你,你下去吧,好好在家休息一段時間。”
劉秀趕忙謝恩,然後離開了大殿。
【劉秀回到自己的府中之後,便再也沒有去過劉演的大司徒府。】
【不僅如此,劉秀也沒有給劉演披麻戴孝,更沒有為劉演服喪,還經常在自己府邸之中召集美人飲酒取樂,言談舉止一如往常。】
【就好像世界上根本沒有過一個叫劉演的親哥哥一樣。】
西漢世界之中,太子劉據大為憤怒,忍不住道:
“這個劉秀,怎麼如此狼心狗肺!”
“親哥哥死了,他竟然無動於衷,不服喪還飲酒取樂!”
在場許多大漢臣子也是非常氣憤,紛紛聲討劉秀。
“不當礽子!”
“不忠不孝!”
“豈有此理!”
在這個時代,不孝可是一項大罪。
劉演是劉秀的大哥,劉秀又早年喪父。
長兄如父這個詞用在劉秀身上,也算恰當。
大哥死了,作為弟弟的竟然不服喪?
這對華夏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道德汙點,是華夏人無法容忍的。
華夏不信神,但對祖先,對自己血脈的來源是非常崇敬的。
這種崇敬,是從炎帝、黃帝就已經開始,曆經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代代傳承至今。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這句古話之中的“祀”,就是祭祀典禮。
祭祀什麼?
天神?
不。
許多國家都會祭祀天神,這的確不假。
但任何一個國家,在祭祀的時候,都一定會祭祀自己的祖先!
孝,是刻在華夏人心靈之中的深深印記。
不孝,就是罪大惡極!
在眾人的洶湧聲討之中,漢武帝的嘴角卻緩緩翹了起來。
“難怪劉秀能成為光武帝,確實也隻有他這般心智沉穩之人,才能收拾大漢被王莽弄得一塌糊塗的破舊山河了。”
群臣聞言,不由愕然。
劉據不敢置信地看著漢武帝。
“父皇,您……也讚同劉秀這種不孝之舉?”
漢武帝難掩失望,瞪了劉據一眼。
“你呀,就是太拘泥於禮法,不懂靈活變通!”
“朕問你,若是劉秀當真起兵造反,結局會如何?”
劉據愣了一下,不知道該說什麼。
他也不懂打仗啊。
漢武帝看向衛青。
“衛青,你來說!”
衛青沉吟片刻,開口道:
“劉玄畢竟是更始政權的皇帝,誅殺劉演雖然有些偏頗,但表麵上確實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