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趙匡胤下定決心,黃石山城,朝鮮大臣的正反麵(1 / 2)

看到這裡,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眉頭一皺。

“這些混賬東西,到底在說些什麼?”

大宋的皇帝會被士大夫架空,成為士大夫手中的玩物?

混賬,這怎麼可能!

在場的諸多大宋臣子也是心中一緊。

宰相趙普立刻開口道:

“陛下,這些大明江南逆臣胡言亂語,不必當真。”

其他大臣也紛紛開口。

“是啊是啊,臣等對大宋的忠誠天日可鑒,怎麼會有這種忤逆行為呢?”

“大明江南逆黨野心勃勃,他們隻不過是把大宋士大夫搬出來當一個招搖撞騙的旗幟罷了。”

“陛下萬萬不可被這些亂黨的幾句胡言亂語給迷惑了呀。”

聽著麵前這些大臣們的話,趙匡胤的心中反而越發篤定了。

這些家夥……

看來,大宋確實是給了他們太多利益了。

趙匡胤開始在內心之中回想自己建立的製度。

由於大宋是繼承了五代十國,真切見識到藩鎮節度使這些武人的禍害。

所以才選擇了跟士大夫合作,以文製武。

正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士大夫就算有野心,也不可能像藩鎮節度使一樣不可收拾。

趙匡胤當然明白自己是在矯枉過正,但他之前也覺得,這種代價大宋是可以承受的。

直到金幕出現。

靖康之役,直接體現出了大宋武將被打壓的惡果。

燕雲十六州收不回來,還被遼國、金國輪番暴打。

還鬨出了讓童貫這種閹人領兵,被即將亡國的遼軍痛毆的奇恥大辱。

再加上大明的三部盤點視頻,文官和皇帝之間的激烈對抗。

尤其是這一部,為了一個太子,文官集團竟然能把皇帝逼到都不敢上朝的地步了!

這對於趙匡胤來說,其實是非常大的觸動。

很快,朝會時間結束。

趙匡胤帶著太子趙德芳回到禦書房之中,打開隨身金幕。

看著金幕中的情形,趙匡胤突然開口道:

“德芳啊,你覺得大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對嗎?”

趙德芳遲疑片刻,小心翼翼地開口。

“父皇可是大宋的開國太祖,您製定的規則,兒臣定然是要好好遵守的。”

趙德芳本身在朝廷之中並沒有什麼根基,能獲得太子的位置全靠趙匡胤的一言九鼎。

他不敢在趙匡胤麵前說任何可能會引起自家這位父皇不滿的事情。

趙匡胤哼了一聲,瞪了趙德芳一眼。

“你可是大宋將來的皇帝,如果連一點自己的見解都沒有,朕要你何用?”

訓斥了一句之後,看著惶恐不已的趙德芳,趙匡胤的語氣變得緩和了一些。

“好了,實話實說,朕不怪你。”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趙德芳還能說些什麼?

他硬著頭皮開口道:

“父皇,兒臣覺得,大宋或許還是應該效仿大清,設立一個軍機處。”

趙匡胤目光微微一凝。

軍機處,皇權的最強手段。

但……

士大夫們必然會激烈反對。

皇權和相權,就好像是蹺蹺板的兩麵。

軍機處的出現可是代表著皇權史無前例的加強,自然也就是大臣們能獲得的相權史無前例地衰弱。

趙匡胤緩緩道:

“若是將來你即位,你覺得你能做到這一點,把軍機處在大宋重現嗎?”

趙德芳不是太有信心地搖頭。

“父皇,兒臣說一句您不愛聽的。”

“如果連您這樣雄才大略的開國太祖都無法實現,兒臣……恐怕就更沒有辦法了。”

趙匡胤吐出一口氣,雖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趙德芳說的確實是實話。

開國太祖對一個王朝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就算沒有金幕,從之前曆朝曆代的史書中也同樣能看出這一點。

除非後代之中能出現像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這種千古大帝,不然一個王朝的製度和走向,在開國皇帝的時候就已經徹底確定。

想到這裡,趙匡胤不再遲疑,開口道:

“朕明白了。來人啊,去把楊業叫來,朕要和他談談!”

“德芳,你留在這裡。”

趙德芳點了點頭,思索起自家父皇的用意。

很顯然,父皇目前應該是傾向於要廢掉“皇族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立國準則了。

作為皇帝,如今親自和自己扶立起來的士大夫階層去對抗,這無疑是非常愚蠢的。

哪裡有皇帝自己下場的?

楊業,作為北漢過來的降臣,本身和大宋士大夫並沒有什麼牽連。

同時,楊業麾下的幾個兒子,在大宋軍隊之中也頗有威名和能力,各自掌控著不弱的軍隊。

若是能獲得以楊家為首的武將支持,讓楊家去和士大夫們打擂台,那事情就簡單多了。

作為皇帝的趙匡胤,隻需要不動聲色地偏心一下楊家,讓楊家不斷地在政治鬥爭中獲勝。

那麼,士大夫的勢力自然而然地就被打壓下去了。

趙德芳靈機一動,突然又想深了一層。

士大夫的勢力是被打壓下去了,那楊家若是尾大不掉呢?

是了!

楊家既然能在跟士大夫集團的鬥爭中多次獲勝,肯定會被衰弱後的士大夫集團恨之入骨。

到那個時候,父皇又可以聯合衰弱的士大夫階層,反過來打壓楊家!

等把楊家再給打壓下去了,父皇既不用擔心武夫作亂,同時也獲得了一個更弱的士大夫集團。

到這種時候,作為皇帝的父皇就真正是一言九鼎。

軍機處的設立,屆時也便順理成章。

無論文官還是武將集團,到時候都缺乏足夠的力量來反對了。

想到這裡,趙德芳忍不住敬佩地看了一眼趙匡胤。

父皇果然不愧是大宋的開國皇帝,這帝王權術之道爐火純青。

高,實在是高啊!

趙匡胤並沒有注意到趙德芳的心理活動,因為他也正在思考著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大宋的來源。

簡而言之,大宋,其實得國不正!

黃袍加身這種事情,也就騙騙無知愚民。

歸根結底,趙匡胤依舊屬於篡位,是典型的得國不正。

也正是這個原因,趙匡胤才不得不出讓更多利益給士大夫階層。

為的就是要讓士大夫階層支持新生的大宋,不至於讓大宋剛剛建國就像五代一樣因為內亂而滅亡。

這種出讓利益,導致大宋皇權天然就是要比其他由開國皇帝慢慢打下江山的朝代要更弱勢的。

像大明,朱元璋說要設立軍機處,哪個大臣敢放一個屁?

但在大宋,趙匡胤之前說要設立軍機處,立刻就被士大夫們群起而攻之,最後不得不暫時打消這個主意。

這種現象的本質,就是大宋皇權的確弱於相權,而大明的皇權完全碾壓了相權。

誰權力大,誰說話自然響亮!

趙匡胤吐出一口氣,心中暗自下定決心。

看來確實不能把這個麻煩留給後人了。

必須要趁著朕這個開國皇帝還在位,就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趙匡胤平靜了一下心態,表情恢複了之前的沉穩。

現在,就隻等楊業過來了。

希望這個以忠義聞名曆史的家夥,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除了石星和沈惟敬之外,失守南原的副總兵楊元同樣也沒逃脫朱翊鈞的懲罰。】

畫麵中,楊元的腦袋已經被掛在了京師市集外的柱子上。

“……楊元作戰不力,以儆效尤!”

【就在南原城被倭國左軍攻陷的同時,倭國右軍以加藤清正為先鋒,也包圍了朝鮮王國的另外一個重要據點,黃石城。】

【黃石山城位於慶尚道與全羅道交界處,是連接兩道的咽喉之地。】

【朝鮮都體察使李元翼在日軍襲來之前,便抽調慶尚道的三邑兵力給安陰縣監郭趯,命令其嚴守黃石山城,又調金海府使白士霖協助其守城。】

金幕畫麵之中,極為肥胖,體重至少在兩百斤以上的白士霖氣喘籲籲地出現在高台上,麵前是諸多黃石城的軍民。

白士霖擦了擦胖臉上的汗水,大義凜然地對著城中的老百姓高聲開口。

“諸位,我乃是金海府使白士霖,奉大王和都體察使李元翼大人的命令,領精兵前來鎮守此地。”

“我發誓,定會和這座城池共存亡!”

聽到了白士霖的話之後,在場原本惶恐不安的朝鮮軍民心中頓時大定,紛紛高呼起來。

“國王萬歲!”

“白大人萬歲!”

【白士霖慷慨激昂的表態,的確振奮了黃石山城之中所有軍民的心,這座城池罕見地沒有出現逃亡,所有人萬眾一心,準備守衛此地。】

很快,倭國右軍的先鋒,由加藤清正率領的兵馬浩浩蕩蕩地抵達,包圍了這座城池。

加藤清正也是豐臣秀吉麾下的宿將,他稍微打量了一下黃石山城的地形,就皺起眉頭。

“不好打啊……”

想了想,加藤清正沉聲看向不遠處一名朝鮮人。

“你,過來!”

這名朝鮮老者趕忙過來,對著加藤清正點頭哈腰。

“大人有何命令?”

加藤清正淡淡道:

“聽說你有一個兒子叫做介山,正在城裡給那個白士霖當謀士?”

得到了肯定的答複之後,加藤清正又道:

“你立刻去城下勸降,隻要能把白士霖給勸降了,你和你兒子都是大功一件,將來可以成為我加藤家的家臣!”

老者聞言頓時大喜過望,立刻就來到了城下。

“介山我兒何在?速速說服白大人投降!”

“大倭國的兵馬不是我們小小朝鮮能抗衡的,隻有立刻開城投降,才能讓城裡的上萬軍民獲得一條生路!”

白士霖此刻正好就在城頭上,聽到了老者的話之後勃然大怒,轉頭盯向身旁的一名朝鮮謀士。

此人自然就是介山。

“介山,你爹竟然給倭國人出謀劃策?”

介山傻眼了,過了好一會才戰戰兢兢地開口道:

“大人,或許投降確實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不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