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朕的童年,和朱翊鈞比起來的話,也算是有些相似的。”
李世民聞言,心中不由一動。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跟隨北周開國太祖宇文泰一起並肩作戰,建立了關隴軍事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
宇文泰論功行賞,將李虎冊封為唐國公,柱國大將軍,也就是“八柱國”之一。
李虎死後,他的兒子李昞同樣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和柱國大將軍的官職,依舊還是“八柱國”之一。
如果沒有什麼意外,李淵長大成年之後,也會順利繼承唐國公的爵位和柱國大將軍的官職,穩居八柱國之位。
但意外偏偏就發生了。
李淵七歲的時候,老爹李昞死了!
這下子,事情就尷尬了。
一個七歲的孩子,怎麼可能像自家老爹、祖父一樣,參與到國政大事之中呢?
於是,七歲李淵雖然依舊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但柱國大將軍的官職自然是沒他什麼事了。
李世民想到這裡,也是不由好奇道:
“父皇,在祖父去世,您沒成年之前,咱們李家的日子恐怕不好過吧?”
李淵聞言,頓時哈哈地笑了起來。
“何止是不好過?”
“朕和你說,官場上講究的就是一個人走茶涼。”
“朕繼承爵位七歲,成年二十歲,中間這十三年啊,黃花菜都涼了不知道多少遍嘍!”
“這朱翊鈞童年時代好歹還是個皇帝呢,朕呢?什麼都不是!”
“嗬嗬,若不是朕的外公獨孤信,還有那位姨丈……”
李淵說到這裡,搖了搖頭,心中滿是感慨。
那些年的李家,從一個北周的頂級豪門逐步墜落,變成二流,乃至三流家族。
作為李家名義上的家主,李淵卻因為沒有成年,隻能眼睜睜地看著。
這種童年的煎熬和壓力,比朱翊鈞大了何止一百倍?
李淵說到這,露出幾分自得。
“但朕,挺過來了!”
“朕不但挺過了那些年家族衰落帶來的各種磨難,還建立了大唐,還教出了你這樣的千古大帝!”
“朱翊鈞呢?隻不過是老師和母親嚴厲了一些,就叛逆成這種樣子。”
“三十五歲了,還幼稚地和朝臣鬥氣。”
“嗬嗬,難怪會上盤點視頻,確實是廢物一個。”
李世民聞言,也是大為讚同。
“父皇說得太對了,朱翊鈞其實也並非沒有才能。”
“但他的心性實在是太過脆弱,這終究讓他無法成為那種傳頌後世的明君。”
李淵搖了搖頭,嗤笑道:
“有才能的人,朕這輩子見過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但大部分人,最終也不過是個傷仲永的結局。”
“嗯,你哥哥建成,何嘗不是如此?”
李世民聞言,不由有些尷尬。
畢竟金幕都劇透玄武門事變了……
李世民乾咳一聲,趕忙道:
“請父皇放心,兒臣以後一定會好好照顧大哥和弟弟,還有侄兒們。”
李淵笑了笑,灑然道:
“你大哥和弟弟,注定是要幽禁一生,這是他們生在帝王家卻成為失敗者的宿命,朕也無可奈何。”
“但你如果真能好好對待他們的兒子,朕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李世民正色道:
“父皇放心吧,兒臣的心性您難道還不清楚?”
李淵聞言,沉默片刻,緩緩點頭。
“是啊,你比起朱翊鈞還有你大哥,不但才能遠超他們,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性!”
“世民啊,正是因為你的心性如此的強韌,你才能成為千古大帝。”
“甚至,就連朕這個父親,在心性上都不如你啊。”
聽著李淵的感慨和讚歎,李世民心中難免自得的同時,卻湧現出了另外一個想法。
“父皇這麼誇我,該不會隻是為了讓我將來登基之後,儘可能地對大哥、弟弟和侄子們好一點吧……”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萬曆二十五年十一月,大明各地集結而來的兵馬終於陸續進入遼東。】
【當月二十九日,朱翊鈞委任的明軍最高指揮官,禦倭經略、兵部尚書邢階抵達漢城,召開了軍事會議。】
邢階坐在最上首,左右兩邊分彆是楊鎬和麻貴。
邢階緩緩開口。
“此次,陛下給我們的任務底線是把所有的倭人全部驅逐出朝鮮!”
“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多地殺傷倭軍,揚大明國威!”
“對了,大明水師不日也即將北上,支援朝鮮水師在海上作戰。”
聽到邢階的話,楊鎬和麻貴在欣喜之餘,心中也不由多了幾分壓力。
皇帝陛下的性情大家都是知道的。
要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那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將來的仕途絕對是到頭了!
【經過仔細的商議後,明軍決定兵分三路,南下作戰。】
【三路明軍兵馬總計四萬九千人,將一路掃蕩各路之地,最終在蔚山城會合。】
【奪取蔚山這個地理上至關重要的據點後,在南下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清掃半島南部的敵人,最後合圍釜山,徹底殲滅和驅逐所有倭寇!】
邢階安排完三路大軍的人選和任務之後,表情嚴肅地看著楊鎬和麻貴。
“兩位,本官需要坐鎮漢城,你們兩人就負責領兵吧。”
“具體作戰事宜,由你二人和眾將商議為準。”
“若有爭議,以八百裡加急速報本官裁決!”
楊鎬和麻貴對視一眼,齊聲應是。
【邢階的這個安排,充滿了大明文官慣用的製衡和穩妥。】
【但。他並不知道,也正是這個安排,給大明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埋下了一顆大雷。】
畫麵一轉,已經到了蔚山城。
此時的蔚山城,那座原先屬於朝鮮的城池已經被拆除了一大半。
在原先蔚山城的東南處,倭軍正在緊鑼密鼓地修建一座新城。
由於新城是十月份撤兵之後才修建的,至今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主體結構雖已基本搭建完畢,但還有大量細節的地方沒有完成。
【十二月二十三日,拂曉。】
剛剛亮起來的天色下,一支三百人的明軍正在悄無聲息地前進著。
這支明軍的首領不是彆人,正是李成梁的五兒子,曾經在上一次大明抗倭戰爭中大放異彩餓李如梅。
明軍的準備工作非常細致,每一匹戰馬都戴著口籠,就連戰馬的四蹄都用布包起來。
昨夜剛剛下了雪,早晨顯得異常寒冷。
又是剛剛天亮,大部分倭軍都還在被窩之中睡覺。
李如梅抬頭看了一眼已經近在咫尺的蔚山城外城。
這座外城和內城是相互分離的,屬於蔚山城外圍的一個軍事要塞。
根據大明的情報來看,倭國人把這裡稱為兵營城。
李如梅放眼望去,竟然沒有在城頭發現任何一個了望哨。
這位大明將軍忍不住一聲輕笑。
“這些倭人,是真夠麻痹大意的。”
不過這也正符合李如梅的心意。
他對著周圍的部下們點了點頭。
“進攻!”
李如梅一聲令下,三百明軍立刻衝了上去。
幾個明軍的勇士搭起人梯,迅速翻上了城牆。
隻不過一兩分鐘的時間,軍營城的城門就被打開了。
李如梅策馬進入軍營城中。
直到這個時候,這座城池裡的倭軍依舊還是沒有任何反應。
這讓李如梅都有些驚訝了。
“這些倭人,就這麼怕冷?”
李如梅環首四顧,發現在這座城池之中一共有三處不同的營地。
他隨意選擇了其中一處,就帶著麾下的三百明軍衝了過去。
直到明軍衝入這一處軍營之中,裡麵一些剛剛起床的倭軍士兵們才發現了明軍的到來。
他們驚慌失措地叫著,有些當場逃命,有些下意識地找地方躲避,還有一些則揮舞著兵器衝上來。
衝上來的這些倭軍士兵,幾乎是瞬間就被三百明軍騎兵給殺光了。
明軍在營地之中四處奔馳,見人就殺。
許多倭軍還在睡夢之中,就稀裡糊塗地被送去見了閻王。
隻不過短短幾分鐘,這一處營地就被屠戮一空。
李如梅立刻率領部下追趕著潰逃的倭軍,殺入隔壁的另外一處營地之中。
這第二處營地的倭軍將領,名叫阿曾沼元秀。
隔壁營地突然傳來的廝殺聲讓阿曾沼元秀提起警惕,正在緊張地召集兵馬。
然而他還沒把睡夢中的部下召集完畢,李如梅已經殺了過來!
阿曾沼元秀見勢不妙,一聲大吼。
“全部都跟我上,擋住他們,等待友軍的支援!”
說著,阿曾沼元秀第一個迎了上去。
李如梅一聲冷笑。
“就你?”
兩人策馬,錯身而過。
阿曾沼元秀身體顫抖了一下,當場落馬栽倒。
砰的一聲,他的首級脫離身軀,咕嚕嚕地滾了出去。
在阿曾沼元秀的身後,他那些剛剛組織起陣型的倭軍部下見狀瞬間傻眼。
兩秒鐘後,所有倭軍一哄而散,四處逃亡。
李如梅又殺了一通,並未戀戰,馬不停蹄地衝上了城中的第三處,也是最後一處營地。
他要用最快的時間,把這裡的所有倭軍都擊潰!
第三處倭軍營地中的將領,名叫冷泉元滿,年紀將近六十歲,兩鬢斑白,但看起來頗為那種年老武林高手的氣勢。
在得知其他兩路友軍已經潰敗之後,剛剛起床的冷泉元滿並沒有慌亂。
還穿著睡衣,已經來不及更換戰甲的他,立刻將兩把腰刀插在腰間,隨後又拎起一把長刀衝了出去。
正好就在此時,一馬當先的李如梅也衝入了冷泉元滿的營地。
雙方目光交集的一瞬間,冷泉元滿立刻拔出一把腰刀,用力對著李如梅投擲而去。
腰刀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瞬間就來到了李如梅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