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變引發質變,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從最最極端的角度來說,哪怕隻是弱小如螞蟻那樣的生物,隻要擁有足夠的數量,也能殺死一隻大象。
火銃的子彈,若是論單體威力,在冷兵器時代很多東西都能超過它。
但火銃的好處就在於,它能形成一個非常驚人的數量。
任何一個能上戰場的士兵,都能人手一把。
甚至,那些輔助作戰的輔兵,一樣也能帶著火銃上前線殺敵,發揮出和正兵完全無二的威力。
幾百上千把火銃,和幾千幾萬把火銃的威力比起來,那是截然不同的。
【宋太祖趙匡胤:難怪,朕總覺得這大明既然有了火銃,就應該能橫掃天下才對。現在總算明白了,大明的火銃普及率太低了,遠遠不夠啊。】
【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說得對,任何兵種隻有形成一定的數量規模,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優勢。視頻裡大明的火銃兵數量還是太少了。】
像蒙古騎兵,不也一樣?
一千幾百的蒙古騎兵,無非就是在邊境打打草穀。
一萬幾千的蒙古騎兵,也就隻夠進行一場中小型戰役。
但若是有了十萬八萬的蒙古騎兵……
成吉思汗直接橫掃亞歐!
這就是量變引發的質變啊。
【宋太祖趙匡胤:所以嘛,但凡朱翊鈞這小子能把賞賜和福王還有自己享受的錢給邊軍更換武器裝備,一人一把火銃,隨隨便便都把努爾哈赤轟死了。】
看到這句話之後,朱元璋的表情頓時變得頗為古怪。
但又不得不承認,趙匡胤說的確實是事實。
康熙皇帝則嗬嗬地笑了起來。
“好好好,有朱翊鈞這種皇帝和太祖在同一個時代出現,這不是天佑大清又是什麼呢?”
胤禛則想到了另外一方麵。
“父皇,火銃絕對是將來兵器發展的優先方向,大清也不能一直指望從英國、法國等地購買火銃,工部的研發也一定得跟上才行。”
說著,胤禛忍不住瞪了一眼弘曆。
這個臭小子,就是因為火器太落後,四次緬甸之戰,被緬甸猴子打得哭爹喊娘,不知道浪費了大清多少將士的性命!
弘曆領會了胤禛眼神中的意思,下意識地縮了縮腦袋。
在這方麵,弘曆也是真不敢犟嘴啊。
康熙笑嗬嗬地開口。
“那是自然,眼下從英法等國購買火銃,本來也隻不過是為了防止俄羅斯狼子野心罷了。”
“哦,對了,布裡亞特行動準備得如何了?”
布裡亞特行動,是康熙皇帝在看完了乾隆篇盤點視頻之後,和軍機處、兵部進行商議之後誕生的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其目的就是要將在《尼布楚條約》中割讓給了沙俄帝國的布裡亞特蒙古地區給奪回!
至於為什麼不是西伯利亞其他地方而是布裡亞特地區,答案也很簡單。
西伯利亞疆域雖然非常遼闊,但是真正讓一定數量百姓生存,建立城鎮的地區,其實也就是南邊的一條走廊。
布裡亞特地區就位於這條走廊的中部。
換言之,隻要拿下了布裡亞特地區,那麼在布裡亞特以東的所有西伯利亞其他地區,沙俄都無法再建立像樣的城鎮了。
即便能建立,那也屬於表麵連接本土,事實上卻是飛地的城鎮。
這樣一來,大清北方邊疆的隱患就能大大消除,再也不需要擔心黑龍江一帶遭受沙俄的覬覦了。
不過當時大清最主要的威脅還是準噶爾汗國,所以大清朝廷的工作重心都聚集在準噶爾方麵。
直到最近滅亡了初步掌控了準噶爾汗國,康熙皇帝才終於騰出手來,準備解決一下布裡亞特問題。
大清帝國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尼布楚條約》之中吃的虧,這一次得連本帶利的拿回來!
聽到康熙的話之後,胤禛趕忙開口道:
“回皇阿瑪的話,對喀爾喀軍隊的培訓已經完成了,預計明年布裡亞特地區開春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了。”
大清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直接抄襲沙俄,采用蠶食的方式。
為了避免直接開戰,大清不會派出官方身份的人員或者軍隊。
大清的計劃是,以大清北部喀爾喀蒙古最臨近布裡亞特的車臣諸部,讓這些部落之中的蒙古人北上,去搶奪布裡亞特蒙古人的草場。
有大清朝廷的支持,喀爾喀蒙古諸部肯定能打贏布裡亞特蒙古諸部。
等蠶食到一定程度,控製了布裡亞特蒙古,這時候大清就可以用外交的方式,逼迫沙俄承認現狀。
要是不承認,那就打一仗嘛。
大清北京到布裡亞特,也就幾千裡。
沙俄莫斯科到布裡亞特,那可是足足上萬裡,距離翻了兩倍還多。
就這種距離,隻要沙俄的皇帝不是傻子,在得知大清擁有英國、法國的支持後,都會有所掂量。
至於為啥不直接全麵開戰,康熙也有自己的想法。
布裡亞特地理位置雖然很重要,但統治價值不高。
所謂的統治價值,就是能給國家創造的財政、軍事各方麵價值。
布裡亞特那麼北的地方,財政價值幾乎沒有。
軍事價值也就是能提供一些馬匹,但大清內部都有漠南漠北了,缺這點馬?
另外一方麵,大清也沒必要因為這點地方和沙俄爆發全麵戰爭。
尤其是在看完朱翊鈞抗倭戰爭後,康熙皇帝的這種想法越發堅定。
小小一個倭國的豐臣秀吉,就把大明搞得元氣大傷,才有了大清崛起的機會。
若是大清和沙俄全麵開戰,英國和法國人趁機蠶食大清的勢力範圍,那大清同樣也是非常吃虧的。
作為統治了大清一甲子的皇帝,老康熙在這些方麵可是絕對不會衝動。
能用代價最小的方式解決問題,那就算時間拖長一點,方式曲折一點也無所謂。
康熙想到這裡,忍不住看了一眼弘曆。
盤點視頻之中的弘曆,終究還是太過年輕氣盛了一些。
年輕人氣盛是好事,但一個皇帝若是不夠成熟,給國家帶來的不是眼前的災禍,就是將來的隱患!
康熙覺得,對弘曆乃至胤禛的帝王教育,還需要繼續加強才對。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綎率領著東路明軍一路狂奔。
中午時分,劉綎抵達了赫圖阿拉附近的阿布達裡岡。
來自朝鮮的李將軍又一次湊了過來,憂心忡忡地開口。
“劉將軍,你真的確定沒問題嗎?總感覺這個地方很適合埋伏啊。”
“而且我們都已經到這裡了,一路上怎麼都沒有看到其他的大明部隊呢?”
劉綎被這李將軍說了好幾次,心中也開始有點嘀咕了。
“來人啊,去把那信使找來,我問問他。”
過了片刻,劉綎的部下有些疑惑地回報。
“將軍,那信使一個時辰前說要先回赫圖阿拉向杜鬆大人報信,已經離開了。”
“什麼?”劉綎臉色一變,怒道:
“怎麼不告訴我?快傳令,讓全軍先停下,我們……”
話音未落,一陣擂鼓聲突然響起。
劉綎猛然抬頭,發現從山崗的兩側突然出現了無數後金軍。
密集的箭雨朝著明軍落下。
猝不及防的明軍頓時被射倒一大片,陣腳大亂。
緊接著,更多的後金軍呼嘯而出,朝著明軍殺了過來。
明軍本就是以一字長蛇陣快速行軍,壓根就來不及組織什麼陣型。
當後金軍先鋒都已經殺入明軍之中時,許多明軍的臉上甚至都還帶著茫然、疑惑的表情。
不是說好的來赫圖阿拉圍攻後金人,怎麼反而被後金人埋伏了?
這一戰,發生得快,結束的也快。
後金人實力本就更強,數量上同樣也是劉綎這支東路軍的將近三倍。
以有心算無心之下,劉綎的東路軍自然是沒有一點勝算。
劉綎死死地瞪著眼睛,臉龐上的表情除了悔恨,還是悔恨。
他的腦袋被人提著,來到了努爾哈赤的麵前。
“皇阿瑪,明軍提督劉綎首級在此!”
努爾哈赤滿意點頭。
“這個劉綎,當年抗倭戰爭的時候朕就知道他是一個廢物。”
“沒想到二十年過去了,劉綎居然還被明國認為是當世一流名將。”
“哈哈,就這種廢物也能在明國之中大出風頭,明國不滅亡才是咄咄怪事呢。”
【至此,短短四天時間,明軍四路軍之中的北、西、東三路全部都被後金殲滅,而且都是全軍覆沒。】
畫麵一轉,到了最後一支明軍,也就是李如柏的南路軍。
跟隨著南路軍的朝鮮元帥薑宏立一臉疑惑,對著李如柏開口。
“李提督,我們已經在這裡停留兩天時間了,為何不繼續向前?”
“再停留下去,恐怕會延誤軍機啊。”
李如柏聞言,表情微微變幻,緩緩開口道:
“薑元帥稍安勿躁,本官正在等待來自沈陽的消息。”
“等沈陽來了消息之後,本官會繼續進軍的。”
薑宏立皺起眉頭,欲言又止。
他也不是傻子,當然能看得出來李如柏對自己有所隱瞞。
沉吟片刻,薑宏立轉身離去。
李如柏深吸一口氣,拿起了一封信。
三天前,李如柏就已經收到消息。
杜鬆疑似在薩爾滸戰敗!
在收到這個消息之後,李如柏立刻停止了進軍。
杜鬆可是四路明軍之中最強的一路,如果杜鬆輸了,那這場仗就徹底沒搞頭了。
停止進軍後,李如柏又派人飛馬前往沈陽,希望能從楊鎬那邊獲得更加確定的情報。
同時,李如柏也派人去通知距離自己最近的東路軍劉綎所部。
但截止目前為止,無論是沈陽方麵還是劉綎方麵,都還沒有消息傳回。
這讓李如柏越發憂心,隻能止步不前。
這種事情當然不可能告訴朝鮮人,不然朝鮮人直接跑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