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秦始皇講述戰爭本質,徐光啟給朱翊鈞的驚人提議!(1 / 2)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重重地哼了一聲。

“這些該死的女真人,竟然沒有和朕在同一個時代,不然朕一定會讓他們死得很慘。”

在一旁的王離,氣憤地握住了拳頭。

“異族竟然敢如此欺辱華夏,簡直豈有此理!”

在場的大秦群臣,表情都是非常的憤怒。

大秦,橫掃六合八荒。

不管是東方六國,還是周圍的所有異族,全部都得跪下來,對大秦唱征服。

這樣的大秦,自尊心是非常強烈的。

在他們看來,華夏人就是天生高高在上,統治天下一切異族的。

當他們發現金幕之中的華夏同族被如此欺辱,殺戮,他們內心之中的憤怒無以言表。

誠然,盤點視頻已經播放了很多部。

但每一次看到這樣的情形,還是讓大秦人發自內心的憤怒。

不僅僅是對異族的憤怒,也是對這些敗家子皇帝們的憤怒。

怒其不爭!

但凡這些敗家子們爭氣一點,又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秦始皇呼出一口氣,道:

“一個皇帝的好壞,對於天下萬民來說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這都是朱翊鈞造的孽啊。”

扶蘇重重地點頭。

“這朱翊鈞,實在是太昏庸,太無能了!”

痛罵了一番朱翊鈞之後,扶蘇心中也有些不解。

“父皇,兒臣有點奇怪。”

“朱翊鈞明明打贏了這麼多場戰爭,為何反而引來了更多的覬覦者呢?”

按照扶蘇的想法,大明既然一直在贏,那麼邊疆的其他民族不是應該因為害怕而變得更加安穩才對嗎?

秦始皇聞言並未說話,而是看了一眼蒙恬。

一直沉默的大將軍蒙恬緩緩開口。

“太子殿下,這裡麵的道理很簡單。”

“朱翊鈞的仗,都是糊塗仗。”

“真正強悍王朝發動的戰爭,一定是乾淨利落地勝利,對敢於發動戰爭的異族展開無情的屠戮。”

“一定能殺到敢發動戰爭的異族元氣大傷,徹底膽寒才行。”

“這樣的勝利,才能讓其他異族噤若寒蟬。”

“朱翊鈞這所謂的萬曆三大征……”

蒙恬說到這裡,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

“不過如此。”

扶蘇沉吟片刻,基本明白了蒙恬的意思。

就以大秦來說。

蒙恬之前打匈奴,一戰就殺了十幾萬匈奴人。

直接把匈奴人殺到膽寒,多年不敢再大規模的犯邊。

平定南邊的百越,大秦也失敗過。

然而第二次,大秦發動數十萬軍民南下,篳路藍縷,直接拿下。

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膽敢反抗的百越各個部落,都是直接被滅族!

而朱翊鈞呢?

所謂的萬曆三大征,沒有入鏡的播州楊應龍就不去提了。

哱拜之亂,大明官軍先輸一場,還要緊急抽調各地援軍,再從遼東把李如鬆調來,才終於打贏了。

抗倭朝鮮戰爭更不必說,打得稀碎,最後甚至要賄賂倭軍,才能讓倭軍撤軍。

遼東可就在朝鮮旁邊!

明軍的這種表現看在努爾哈赤眼裡,隻會助長努爾哈赤的野心。

假設,明軍一個月掃平哱拜,三個月滅掉十幾萬入侵朝鮮的倭軍。

努爾哈赤看到這種情況,他敢生出一絲一毫對大明的不敬?

扶蘇吐出一口氣,道:

“所以戰爭並不是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顯示國力,達成目標,震懾潛在敵人?”

回答扶蘇的是秦始皇。

“說得沒錯。”

“失敗並不可恥,朕這輩子也經曆過不少次的失敗。”

“但重要的是,失敗過後要做出及時調整,要在第二次圓滿完成目標。”

“隻要目標達成,誰敢不服?”

秦始皇所說的目標,當然不是所謂的勝利。

而是把敵人殺到膽寒,是讓大秦所有老百姓自信心爆棚,讓所有異族噤若寒蟬。

這才是大秦發動戰爭的目標,這才是戰爭勝利的意義!

秦始皇又繼續開口。

“最重要的是,得主動。”

“主動,就意味著情況可控。”

“想不想打,想小打小鬨還是大打出手,都控製在自己手裡。”

“這樣就能提前預判出戰爭對國家的影響,真正做到讓戰爭服務於國家。”

“但朱翊鈞嘛,嗬嗬……”

扶蘇順著秦始皇的思路一想。

朱翊鈞的所謂萬曆三大征,還真沒有任何一次是主動的。

哱拜和楊應龍,都是叛亂爆發之後的平叛。

朝鮮抗倭戰爭,也是在得知朝鮮被入侵之後,為了大明的利益不得已之下迎戰。

蒙恬沉聲道:

“陛下所言極是。朱翊鈞治下的大明平日裡完全就沒有為戰爭做好準備,隻有等到事情爆發之後才倉促進行各項籌備,導致每次出兵前的準備都至少要一年半載。”

“咱們大秦,就算是金幕沒有出現之前,一萬人左右的出兵最多隻需要一個月,十萬人以上的出兵也最多三個月。”

出兵時間,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是外敵入侵還是內部叛亂,一個月出兵和三個月出兵,結局可以說大相徑庭。

一個月出兵平定叛亂,被禍害的一般也就是叛亂當地和附近幾個郡縣。

這麼短的時間,叛軍也沒有辦法去招兵買馬,擴大影響力。

但三個月才出兵,叛軍就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招兵買馬,叛亂的波及範圍就會更大,需要用來平叛的軍隊、物資等投入也會成倍增長。

蒙恬補充了一句。

“戰爭的持續時間越短,對國力的損耗就越小。”

“朱翊鈞每一次都要一年半載才能正式開啟戰爭,單單是準備戰爭這段時間就已經讓大明內部國力損耗巨大了。”

蒙毅在一旁補充道:

“再加上礦稅監等亂象,大明竟然還能撐到萬曆四十多年才開始潰敗,隻能說大明王朝的底蘊確實是很充足。”

扶蘇啞然。

但仔細一想,也不得不承認蒙氏兄弟的話很有道理。

被朱翊鈞禍害了四十多年才徹底爛掉,相較於胡亥幾年時間就搞垮的大秦,確實大明是強很多了。

不過扶蘇再一想,又覺得這好像也不是什麼太值得慶祝的事情。

金幕中的大秦確實是滅亡得很快,但相應的,新的華夏王朝(漢朝)重建的時間也快啊。

十幾年的時間,天下就能迎來和平。

反之像朱翊鈞治下的大明,四十多年的時間,一步步的爛掉。

足足兩代人飽受折磨,生不如死。

甚至,連儘頭都看不到!

都說好死不如賴活,但這種慢性死亡的“賴活”,確實也是太讓人絕望了一些。

扶蘇搖了搖頭,腦海中閃過一個詞語。

叛逆。

朱翊鈞啊朱翊鈞,僅僅是因為少年時期的叛逆,你就要把大明折磨成這個樣子嗎?

真不愧是被金幕列入盤點的敗家子皇帝啊!

三國世界。

曹操正看著金幕,準備發表一番高談闊論。

一名八百裡加急使者帶來的情報,讓曹操頓時表情變得難看起來。

“什麼,海戰失敗了?”

這句話立刻讓曹魏皇宮之中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曹丕忍不住問道:

“父皇,發生了什麼?”

曹操哼了一聲,冷冷開口。

“五天前,大魏艦隊在海上和吳國過了過招。”

至於結果,曹操剛剛已經說過了。

賈詡從曹操手中接過這份戰報,仔細地看了一會,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六百艘戰艦?吳國這是傾巢而出啊。”

從戰報中看出,吳國這一次可是動用了六百艘戰艦,將近四萬水師。

魏國雖然也傾力支援,但魏國的戰艦總數也不過三百艘左右。

敵眾我寡之下,魏國艦隊在海戰中被打敗,不得不退到九州島的據點之中。

吳軍艦隊乘勝追擊,已經將魏國據點包圍。

形勢對於魏國水軍而言,極其不利!

聽完賈詡的介紹,在場的魏國大臣們心中都是一沉。

曹操一聲冷笑。

“朕還真沒想到,孫仲謀那個混賬東西竟然這麼有魄力。”

“哼,這一次算是被他贏了半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