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秦始皇講述戰爭本質,徐光啟給朱翊鈞的驚人提議!(2 / 2)

曹植正色道:

“父皇,咱們可不能讓吳國獨霸倭地三島,不然大魏海疆永無寧日了!”

曹操哼了一聲,道:

“朕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來人啊,傳朕的命令,立刻在合肥集結兵馬。”

“嗯,然後再派人走一趟建康,看看孫仲謀那小子願不願意議和。”

曹丕聞言,一時間有些疑惑。

一邊集結兵力,一邊議和?

但曹丕很快就回過神來。

陸地集結兵力,是為了在海上議和。

曹丕忙道:

“父皇,咱們集結的速度得夠快,要不然恐怕來不及。”

曹操臉色陰沉。

“告訴孫仲謀,這一次他若是不願意議和,朕就先聯合劉大耳,滅了他!”

建康城中,孫權接見了曹操使者,得知來意之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曹阿瞞怎麼想的?”

“倭地三島本來就是朕大吳先發現的,曹阿瞞強行來搶,被朕打敗了,他怎麼還有臉來威脅朕的?”

“回去告訴曹阿瞞,他要是不服氣的話,儘管來戰。”

“朕是打不過合肥不假,但是朕也想看看,他有沒有這個能耐打過長江來!”

看著曹魏使者臉色難看地離去,孫權的笑容越發燦爛。

“曹阿瞞啊曹阿瞞,你陸軍再厲害又如何?還不是要喝朕的洗腳水。”

在孫權身邊,東吳群臣也是笑容滿麵。

本來嘛,東吳在三國之中就是比較平庸的那個。

比名氣,劉備那邊更大。

比實力,曹操那邊更強。

好不容易有了金幕,開始了大航海,成為三國之中的海軍第一國。

結果一場海戰,還被魏國艦隊給打敗了!

這下子,東吳很多大臣心中可是憋著一股氣。

這一次打贏了,這股氣總算是可以痛快地發泄出來了。

孫權敲了敲桌子,沉聲道:

“咱們也不能就這麼讓曹魏合縱連橫,嗯,派人去成都勸說劉備,絕對不能讓劉備和東吳聯手。”

魯肅沉吟片刻,道:

“陛下,按照上一次的評分來看,曹魏和劉備的分數都比咱們高,劉備沒道理和曹操聯合的。”

三國爭霸,向來都是第二跟第三結盟,共同抵抗第一。

哪裡有第一和第二一起進攻第三的道理?

任何一個第二國這麼做,那都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啊。

孫權嗤笑道:

“子敬啊,你彆忘了,現在三國之中評分第二的可是曹魏。”

“既然蜀國最強,曹阿瞞這麼一發昏,劉備說不定還真就答應了。”

群臣頓時愣住。

對啊,都忘記了。

按照評分來算,蜀漢現在才是最強的。

曹魏這個第二,還真去聯絡蜀漢這個第一來打東吳這個第三了?

一想到這裡,眾人心中不由湧出了荒謬的感覺。

這個曹操,是真有點離譜了。

孫權頓了頓,又開口道:

“嗯,以防萬一,子敬你就親自走一趟吧。”

“實在不行,你告訴劉備,朕願意把尚香送回成都去!”

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原本是在孫劉聯盟的情況下嫁給劉備的。

後來隨著雙方圍繞荊州的爭執發酵,孫權也就找機會把孫尚香弄回東吳了。

魯肅嘴巴張了張,還是點頭道:

“臣明白了,陛下。”

蜀漢皇宮之中。

劉備看著曹魏的使者離開視線,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曹阿瞞竟然會來聯合朕一起打東吳,他怎麼想的?”

張飛嘿嘿一笑。

“曹阿瞞可能是老糊塗了,忘了咱們大漢現在才是真正最強國!”

“大哥,正好借這個機會滅了東吳,然後再乾掉曹阿瞞就能重整漢室江山了!”

劉備沒有去理會張飛,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關羽和諸葛亮。

關羽搖了搖頭,道:

“大哥,眼下咱們大漢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發展,吳國此刻滅亡,對大漢並無益處。”

諸葛亮羽扇輕搖,道:

“二爺說得對,臣認為咱們大漢無需加入曹魏和東吳的戰爭之中,但倒是可以借助這件事情謀取一些好處。”

劉備咦了一聲,有些驚訝。

“好處?什麼好處?”

諸葛亮笑道:

“陛下,這件事情上,東吳和曹魏都有求於咱們。”

“咱們若是拿不到一點好處,能說得過去嗎?”

劉備聞言先是一愣,隨後嗬嗬地笑了起來。

在談判這方麵,天底下怎麼可能有人比得上自家的丞相諸葛亮?

劉備正色道:

“丞相,這件事情就由你來負責!”

諸葛亮哈哈一笑,正色道:

“請陛下放心吧,臣一定儘力促成此事。”

三天後,諸葛亮坐到了魯肅的麵前。

“子敬啊,上次匆匆一彆,可是多年沒見啊。”

魯肅一看到諸葛亮,表情就有些僵硬。

就是這個家夥,上次和自己談判,借走了荊州,到現在還沒還!

魯肅神情嚴肅地開口。

“敢問貴國皇帝何在?”

諸葛亮哈哈一笑,表情中帶著熟悉的親熱。

“子敬何必明知故問?”

“我們陛下當然是在看金幕了。”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朱翊鈞坐在皇位上,麵容蒼老,神情中儘顯疲憊。

在他的麵前,是兩名膚色、麵容以及打扮和華夏人完全不同的男子。

【西洋傳教士,熊三拔、艾儒略。】

朱翊鈞緩緩道:

“在你們那邊的國家,也有王朝被野蠻人擊敗的經曆嗎?”

熊三拔點了點頭,用帶著濃重異國口音的大明官話開口道:

“在我們的故鄉羅馬,曾經有一個強大的,叫做羅馬帝國的王朝。”

“一千兩百年前,帝國的帝都羅馬城就被攻破了。”

“帝國從此遷移到了東方的君士坦丁堡,但兩百年前,君士坦丁堡也被攻破,帝國最終滅亡了。”

朱翊鈞平靜地聽著,感慨道:

“聽起來很像是北宋和南宋的故事。”

艾儒略點頭道:

“是的。但很可惜,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卻沒有一個像大明一樣的漢人王朝能夠再度從曆史中奮起,我們這些羅馬人的後裔也隻能分散在各個小邦國之中,接受滅亡我們國家的日耳曼皇帝統治。”

朱翊鈞忍不住哈哈一笑,露出幾分自得表情。

“我大明開國太祖以布衣之身開創大明皇朝至今兩百多年,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艾儒略感慨道:

“陛下所言極是。我等羅馬後裔時常在想,若是羅馬帝國猶在,又怎麼可能讓北邊的日耳曼蠻子建立的國家成為歐陸真正的主宰呢?”

朱翊鈞信口聊了幾句,目光落在了麵前的一幅地圖上。

這是幾名傳教士獻上的世界地圖。

當然,和真正的世界地圖相比,這幅世界地圖頗多錯漏。

但它也足以讓一直以來自稱為天朝上國的大明皇帝朱翊鈞意識到,大明並非位於世界中央,而是在亞歐大陸的東側。

和兩名傳教士聊了一會,朱翊鈞漸漸有些困乏,就揮了揮手,示意傳教士們退下。

又過一會,內閣首輔方從哲走了進來。

“陛下,徐光啟有一份奏折,臣以為陛下應該看看。”

朱翊鈞有些疑惑地接過奏折一看。

“……朝鮮乃是大明宗藩,近來卻頗為不敬,遼東戰役更是投降建奴。”

“若朝鮮當真歸建奴所有,將來必成大明後患。”

“還請陛下即刻派遣官員監製朝鮮軍政,儘收其國王之權於大明朝廷之下。”

“如此,遼東可得臂助,建奴平定之日在即!”

朱翊鈞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監製朝鮮……”

說是監製,其實就是直接吞並朝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