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李綱無力回天,大宋文武相爭,嶽飛晴天霹靂(1 / 2)

鏡頭一轉,又到了應天府大宋臨時皇宮之中。

李綱頗為高興地對著趙構彙報道:

“陛下,剛剛得到的消息,金國這一次釋放了好幾名咱們大宋被俘虜的官員,都是鐵骨錚錚的不屈好漢。”

趙構聞言,頓時就沒了興致。

鐵骨錚錚?

那特麼不全都是主戰派麼?

他懶洋洋地打了一個哈欠,隨口道:

“還有什麼彆的消息?”

一旁的黃潛善趕忙開口道:

“還有一封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親筆手寫的國書。”

趙構接過這份國書,看著看著,眉頭漸漸地皺了起來。

他抬頭看了一眼李綱,欲言又止。

李綱有些疑惑地開口。

“陛下,怎麼了?”

趙構臉上的表情恢複了正常,笑嗬嗬地說道:

“沒什麼。這樣吧李卿家,你替朕去接見一下那幾位剛剛被釋放回來的官員,讓他們知道,朕和朝廷沒有忘記他們的忠義。”

李綱不疑有他,便告辭離開。

等李綱離開之後,趙構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對著麵前的黃潛善、汪伯彥開口。

“兩位卿家,你們都來看看這份國書。”

黃潛善和汪伯彥有些疑惑,將國書傳閱了一遍。

看完後,黃潛善雙目放光,立刻開口道:

“陛下,臣早就已經說了,若是留著李綱,宋金之間永無寧日啊。”

汪伯彥也道:

“是啊陛下,李綱之前可是打退過金人的,金人對他恨之入骨。李綱在朝中為相一日,金人就記恨大宋一日。”

“如此形勢,又怎麼能讓宋金之間徹底和平呢?”

黃潛善和汪伯彥的話讓趙構有些心煩意亂,但此刻趙構最關注的卻並不是這件事情。

他有些不高興地開口對著兩人道:

“朕讓你們看的,是金人有可能三度南下的事情!”

“你們說,這要怎麼解決?”

黃潛善和汪伯彥一時無言。

這兩位主和派大臣,最擅長的就是構陷同僚搞政治鬥爭。

趙構現在卻問他們打仗的事情,這讓兩人怎麼回答得上來?

好在黃潛善反應極快,立刻回過神來,給趙構出了一個主意。

“陛下,河北、中原的地形過於平坦,金人的大軍朝發夕至,實在是難以防守。”

“陛下不如移駕南遷,到淮南,不,直接去江南便是。”

汪伯彥聞言也是連連點頭,推波助瀾。

“江南距離金國中都可是有數千裡之遙,金國是斷然不可能奈何得了江南的。”

兩人的意見非常簡單。

打不過,難道還不能跑了?

趙構一聽,立刻怦然心動。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但馬上,他又開始犯難了。

“李綱卿家和宗澤卿家等人恐怕不會喜歡這個主意,不,他們肯定會反對這個主意的。”

黃潛善趁熱打鐵,開口道:

“所以現在問題不就又回來了嗎陛下,李綱是絕對不能繼續留在大宋的相位上了。”

如今大宋的宰相們之中,李綱位列左相,排名第一。

黃潛善是右相,排名第二。

汪伯彥作為樞密正使,排名第三。

兩人都位在李綱之下,對於這種情況極為不滿。

趙構聽完兩人對李綱的攻訐,依舊遲疑。

“唉,其實朕也不喜歡李綱,但他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分量實在是太重了。”

黃潛善看出了趙構內心之中的動搖,正色道:

“臣就直說了吧,陛下若是想要移駕南遷,有李綱在,此事斷無能行之理。”

“究竟何去何從,是要保住李綱等待金人怒而興師,還是南遷保證陛下您的安全,儘在陛下一念之間!”

趙構糾結良久,終於下定決心。

“罷了罷了,朕倒也不是怕死,隻是如今大宋天下儘係於朕之一身,朕實在是不敢出什麼差錯啊。”

“等會就召集群臣議事吧。”

【正如黃潛善和汪伯彥所料,趙構南遷的提議遭到了李綱的激烈反對。】

【趙構見狀,認為李綱是不將趙構的安危放在心上,從而徹底記恨上了李綱。】

【很快,趙構就下旨批準了黃潛善和汪伯彥等人的奏章,撤銷了剛剛成立不過兩個月的河北西路招撫司和河東招撫司,將張所、傅亮兩位正積極在黃河以北招兵買馬的主戰派大臣撤職流放。】

【此外,黃潛善、汪伯彥又發動諸多禦史言官上奏折瘋狂彈劾李綱。】

一份李綱親筆所寫的請辭奏折很快就放在了趙構的麵前。

這倒不是說李綱想要撂挑子。

按照大宋立國以來的慣例,宰相隻要被禦史言官彈劾,就會主動上奏折請辭。

皇帝若是支持宰相,自然駁回奏折,如此宰相也就有了底氣去壓製言官。

皇帝若是不支持宰相,那麼就可以批準奏折讓宰相辭職,也算是給宰相一個體麵。

趙構看著這份奏折,沉吟片刻,提筆寫下了批示。

“……論人臣之大戒,罪莫過於擅朝。置輔相於仰成,責尤嚴於誤國……”

“……以喜怒自分其賢愚,至賞罰失當於功罪。”

“……朋奸罔上,欺世盜名!”

“……準李綱辭去相位,流放黃州。”

【李綱從被趙構啟用為相,再到被趙構罷相,僅僅過去了七十五天。】

【這七十五天,也是大宋主戰派短暫得勢的一段時間。】

【李綱罷相之後,被三度追加流放,最後流放到當時大宋最南端的海南島上。】

【這位在其他朝代本可締造中興之勢的名相,就此徹底離開大宋舞台,鬱鬱而終。】

【但趙構並沒有想到的是,李綱罷相之後,朝堂上主戰派聲勢雖然弱了許多,但民間的怒火卻被徹底點燃了。】

趙構臨時駐蹕的應天府城中,上萬名百姓、士子走上街頭,並很快來到了趙構的臨時行宮之外。

“複用李綱為相!”

“堅決抗金!”

“誅殺黃潛善、汪伯彥等奸佞臣子!”

驚天動地的喊聲,讓正在後宮之中和幾名女子胡天胡地的趙構嚇了一大跳,連衣服都沒有穿好就衝出了殿門。

“怎麼回事,難道是金人打來了?”

“還是有人造反?”

很快,弄清楚情況的趙構勃然大怒。

“這些混賬東西是想要做什麼,他們是在威脅朕嗎?”

“朕堂堂大宋皇帝,難道連讓誰當宰相都要聽從他們的命令不成?”

話雖如此,但趙構說話時臉色發白,身體顫抖不止,顯然心中也頗為害怕。

他的心腹宦官藍珪快步而至,遞上一份文書。

“陛下,這是宮外百姓的請願書。”

趙構深吸一口氣,緩緩展開了請願書。

他下意識地先看向了落款處。

“陳東?”

趙構莫名覺得這個名字頗為熟悉,但一下子又想不起來是哪位大宋官員。

藍珪見狀趕忙提醒道:

“陛下,就是靖康元年,帶著汴京數萬軍民伏闕上書的那個太學生。”

趙構頓時恍然。

靖康元年金軍第一次南下包圍汴京城的時候,大宋朝堂內部主戰派跟主和派爭鬥不休,當時在位的宋欽宗立場也是搖擺不定,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關鍵時刻,陳東等熱血激昂的太學生,組織了一場足足有數萬汴京臣民參加的集會,在皇宮門外“伏闕上書”,堅決支持李綱等主戰派大臣。

宋欽宗被這場上書所震動,由此意識到了主戰派確實是民心所向,最終堅定地支持李綱進行抵擋,從而讓金軍第一次汴京之圍最終無功而返。

陳東由此名聲大噪,成為大宋讀書人的精神領袖之一。

不過伏闕上書發生的時候,趙構還在金軍大營之中和完顏宗望射箭呢,那場事件他並未親眼目睹。

趙構定了定神,開始看這份請願書的正文。

不看還好,看著看著,趙構的臉龐明顯變得扭曲了起來。

“……李綱乃天下民心所向,今陛下罷之,何其昏庸!”

“黃潛善、汪伯彥,奸臣也,陛下何能令其高居廟堂之上?”

“李綱不可罷,黃、汪不可用,此乃民心,陛下當正視之。”

“複用李綱,親征燕雲,迎二聖歸於汴京,仍不失陛下英明。”

“陛下本不當即大位,若依舊親小人而遠賢臣,將來二聖歸京,陛下又何以自處?”

趙構看到這裡,隻感覺太陽穴突突直跳,心中怒意如火山噴發。

他大叫一聲,直接把這份請願書撕成碎片。

“這陳東,安敢如此編排於朕!”

“來人,立刻給朕召集軍隊,將這些暴民統統驅散。”

“再給朕找到這個陳東,斬立決!”

很快,黃潛善和汪伯彥帶著大量軍隊趕到,強行將請願的民眾用棍棒、武器毆打驅散。

請願書的執筆者陳東也被逮捕,當場押往應天府東市之外。

刑場外,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憤怒的大宋百姓。

“陳東是大宋的好男兒,陛下怎麼能無辜誅殺!”

“赦免陳東,複用李綱!”

但任憑百姓們如何呼喊,黃潛善、汪伯彥兩人帶著軍隊牢牢地控製住了整個局勢,甚至不惜亮出兵刃。

在明晃晃的刀劍威脅下,所有人終於都安靜了下來。

黃潛善長出一口氣,對著負責監斬的執法官道:

“還愣著乾什麼,行刑!”

執法官一臉為難。

民意洶湧,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