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趙構求和,魏吳東關之戰,秦檜勸降大宋楚州(1 / 2)

大隋世界之中,所有人一時間都變得安靜下來。

當然,大宋世界之中也是如此。

隋文帝的表情頓時變得無比古怪。

足足過了好一會,這位大隋開國皇帝才呼出一口氣,道:

“這個李世民,還真會想啊……”

太子楊勇坐在一旁,此刻也想通了其中一些關節,不由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二弟如果真的去了大宋,那恐怕還真是一件好事。”

高熲、宇文述等人的表情同樣也是一個比一個微妙。

高熲咳嗽一聲,正色道:

“楊廣殿下若是取代趙構的話,那應該就是宋金全麵戰爭,不死不休了。”

宇文述笑嗬嗬地開口道:

“那樣楊廣殿下說不定還真能成為大宋的英雄皇帝,中興之主了呢。”

楊勇也忍不住笑出了聲,過了好幾秒鐘才惋惜地開口道:

“誰說不是呢?可惜了,金幕並沒有這樣的功能。”

隋文帝啞然失笑,過了好一會才道:

“是啊,可惜金幕並沒有這樣的功能,不然把楊廣那個臭小子扔到大宋去,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大宋世界之中,正準備開口說奏章之事的趙匡胤思路都被打斷了。

他表情古怪地看著麵前的諸多大臣。

“諸位卿家,你們覺得呢?”

趙普表情停滯半晌,道:

“這個主意聽起來其實還是,還是……有些意思的。”

楊業倒是沒有什麼心理負擔,直接開口道:

“隋煬帝可是有名的戰狂,讓他來到大宋趙構那個世界的話,絕對能和金國人打得天翻地覆。”

“嗯,不過隋煬帝誌大才疏,恐怕也難以戰勝金國群獠啊。”

金國人可恨歸可恨,但能滅掉遼國,實力之強悍自不必多言。

就算是趙匡胤的這個大宋,若不是得到金幕的幫助獲得了諸多火器,也未必就敢說一定能穩贏金國了。

趙匡胤吐出一口氣,道:

“是啊,開皇盛世多的是錢,正好讓趙構那個混賬東西好好地去敗家。”

“唉,他娘的,你們說,這李世民的提議要是真的,那該多好。”

頓了頓,趙匡胤表情重新變得嚴肅起來。

“好了,咱們好好討論一下這個彈劾奏章的事情!”

聽著趙匡胤的話,趙普等宰相的臉色不由發苦。

還要來啊?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河北平原上,大批金軍正在浩浩蕩蕩地南下。

臨時營地中,作為主帥之一的完顏宗翰見到了來自大宋的使者。

這名使者態度極其諂媚,彎腰幾乎及地,雙手奉上了一份趙構親筆手書。

“大帥,這是我國小王的請和詔書,還請大帥過目。”

完顏宗翰冷笑一聲,接過了這份詔書。

剛看到詔書開頭,完顏宗翰就是一怔。

在金國曆次南征的過程中,趙構派出的求和使者接連不斷,類似的請和詔更是不知道寫了多少。

對完顏宗翰來說,這玩意用來擦屁股都嫌硬。

但今天這份請和詔,和之前還是不太一樣的。

在之前的請和詔中,開頭一般是“大宋皇帝構致書大金元帥帳前……”

但這一次的開頭卻變成了“宋康王構謹致元帥閣下……”

趙構在這份詔書之中直接就把自己降了一個等基,從皇帝降成了王爺!

完顏宗翰哂然一笑,繼續看了下去。

“……小宋有失先資於大國,此構之過也……”

“今則儘攜臣屬,遠竄荊蠻……”

“隻求受命於中原大金國,得一親王封號,無須勞煩元帥閣下勞師遠征……”

“願去尊號,用大金正碩年號,比於藩臣……”

“隻求為大金之陪隸,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無有二上矣!”

“社稷存亡,在閣下一言。某之受賜,有若登天之難。而閣下之垂恩,則如轉圜之易。”

“伏唯元帥閣下明察!”

“宋康王構敬上。”

完顏宗翰看完,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抬頭看著麵前諂媚的大宋使者,發出一聲譏笑。

“這就是你們的大宋皇帝?”

聽著完顏宗翰毫不掩飾的嘲諷,縱然這個宋國使者再怎麼厚臉皮,此刻也不由有些尷尬。

使者賠笑道:

“如今世界上已經沒有大宋皇帝的,隻有一心求和的大金臣屬康王趙構。”

“還請元帥大人看在我們康王殿下對大金忠心耿耿的份上,就此和談罷兵吧。”

完顏宗翰哈哈大笑道:

“和談罷兵?可以啊,你讓趙構帶著一家老小都過來吧,隻要他願意獻出所有大宋領土,搬到在大金中都居住,那麼他從今往後就永遠也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了。”

“怎麼樣?”

使者聞言,頓時呆滯。

趙構要是真願意獻出大宋所有領土的話,那早就投降了。

歸根結底,趙構這些卑微的言辭,無非就是想要獲得和平,好繼續當他的大宋皇帝罷了。

隻要還是大宋皇帝,趙構就能擁有無上的權勢,無儘的奢靡享受。

這可不是去金國當一個階下囚能實現的生活!

完顏宗翰看到使者反應,又一次地發出了冷笑。

“你也知道趙構不可能會這麼做對吧,那你還不快滾!”

將使者驅逐離開之後,完顏宗翰看著麵前的金國諸多將軍,沉聲道:

“這三番五次的南下,大家估計也都煩了。”

“咱們都努努力,這一次徹底解決了宋國,把整個天下收入囊中,今後就隻需要天天在家享受就好了。”

眾人齊聲領命,其中又以兀術最為迫不及待。

【在求和失敗,又得知金軍南下之後,趙構徹底慌了神。】

【趙構將隆裕皇太後和宮中的嬪妃們全部從揚州送到了江南西路的首府洪州(南昌),同時秘密下令讓藍珪等人準備好馬匹船隻,準備一旦金軍兵鋒逼近就立刻逃亡。】

【但趙構也知道一味的逃跑終歸不能解決問題,軍隊也是他必須要牢牢掌控的。】

【此時主戰派大臣之中,張浚已經被趙構打發去京兆府(長安)守衛關中和巴蜀,剩餘朝堂之中的主戰派也因為藍珪等太監的回歸而被再度壓製,削弱了許多。】

【但趙構依舊對掌握兵權的主戰派韓世忠等大將並不放心,於是他便接連發出旨意,催促杜充領兵前往江淮一帶布防。】

畫麵中,杜充接到旨意,不但不著急,反而淡定地翹起了二郎腿。

“陛下這麼急著找我去,又不給我加官進爵,嗬嗬……”

“那我就慢一點去,有什麼好怕的?”

杜充悠閒地將旨意丟在了桌案上,翹起了二郎腿。

【杜充的刻意拖延,讓趙構感覺到壓力巨大。】

趙構看著麵前的呂頤浩,沉聲道:

“朕覺得,若是文武百官有家屬想要南下的,就一律批準吧。”

呂頤浩聞言,剛剛開口想要說的話立刻就堵住了。

過了幾秒鐘,呂頤浩點頭道:

“陛下所言極是,臣也是這麼想的。”

這些天,呂頤浩的態度其實也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

一方麵,藍珪等太監的回宮重掌權力,以及杜充可能被任用的情況,都讓呂頤浩壓力巨大。

另外一方麵,趙構剛剛發布的那條旨意,確實也暗合呂頤浩的心思。

呂頤浩打算等會回家,就立刻讓自己家中的妻子和幾個年幼的兒子南下,前往福建乃至廣州一帶。

彆看大宋現在還保有黃河以南的大部分領土,但事實上從趙構到每一個平民百姓,心中都沒有任何的安全感。

金軍的騎兵南下實在是太凶狠了,每一次都是長途奔襲,壓根不走尋常路!

趙構看著呂頤浩配合的態度,滿意地點了點頭。

最開始的時候,趙構還以為呂頤浩是一個非常堅決的主戰派。

但隨著時間的過去,趙構逐漸發現,呂頤浩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堅決。

畢竟真正堅決的主戰派,就比如李綱,現在可是還在被發配降職的路上呢。

呂頤浩顯然並不想像李綱那樣當一個任期隻有七十五天的宰相,那麼向趙構妥協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趙構吐出一口氣,又道:

“呂卿家,朕感覺單單讓韓世忠等人鎮守江淮一帶恐怕還是有些力量不足,應該讓杜充繼續領兵南下,加強江淮和杭州之間的防線,你覺得如何?”

呂頤浩有些遲疑。

他本想提及汴京,但又很清楚,汴京如今失守已成定局,沒有必要在這方麵觸怒趙構。

呂頤浩便順著趙構的意思道:

“杜充能鎮守汴京這麼長的時間都未丟失,想來應該還是有些本事的。”

“朝堂之中也多有對杜充讚揚的聲音,既然陛下認為應該將杜充調來,臣也沒有什麼意見。”

呂頤浩隻不過是順水推舟,但在趙構看來,這便是同意了。

趙構大筆一揮,又發出了一道旨意。

很快,杜充就接到了這份旨意。

“……具官杜充,沈鷙有謀。徇國忘家,得烈丈夫之勇;臨機料敵,有古名將之風。”

“比守兩京,備經百戰,夷夏聞名而喪氣,兵民矢死而一心……”

“……今命杜充為大宋同知樞密院事,總兵防淮,欽此!”

這奏章之中對杜充的吹捧誇獎,簡直把杜充吹得如同一個百戰百勝的軍神一般。

但杜充聽完這旨意之後,眉頭卻一點點地皺了起來。

同知樞密院事,就是副樞密使。

打發要飯的呢?

他並沒有什麼表情地站起來,接過了這份旨意。

然後,提筆就寫了一份拒絕的奏折。

“……臣杜充征戰多年,身體病弱,今已有中風之相。”

“懇請陛下恩準,允臣乞骸骨歸鄉養病,臣不勝感激之至!”

將這份奏折交給八百裡加急帶走之後,杜充咳嗽一聲,對著下屬吩咐道:

“去找幾個醫者過來,給本官看病。”

“嗯,要找那種足夠機靈的!”

營地之中,張憲和王貴站在一起,百無聊賴地說著話。

“怎麼都已經過去十天了,咱們還是一點都沒動?”

“誰知道呢?聽說好像是杜充大人生病了,所以才沒動的。”

“你說這算什麼?要生病他怎麼不在汴京的時候就生病呢,那咱們現在應該還能守衛一下汴京呢。”

“害,都這種時候了,說這些還有什麼意思?不過等金人退走之後,咱們應該還是能回到汴京的。”

就在兩人議論的時候,正好看到嶽飛策馬回營,於是兩人迅速就迎了上去。

“怎麼樣,杜充大人情況如何?”

杜充作為主將生病了,嶽飛這個下屬的統製去探望病情也是理所當然的。

嶽飛眉頭皺起,想了想,對著兩人道:

“你們去把其他幾個兄弟召集到我帳篷裡。”

片刻後,嶽飛看著麵前的幾名心腹,沉聲道:

“我感覺杜充大人是在裝病。”

“啊?”眾人聞言,不由大感驚訝。

張憲忍不住道:

“他裝病乾什麼?我們都已經離開汴京了啊。”

王貴似乎想到了什麼,有些鄙夷地開口道:

“據說陛下的上一份旨意是讓我們去江淮進行防守,杜充該不會是害怕了,不敢去那邊,所以才裝病的吧?”

此言一出,眾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嶽飛吐出一口氣,緩緩道:

“或許正是如此。”

“唉,我現在真有些後悔跟了杜大人了。”

嶽飛原本聽從杜充的號令,一方麵因為杜充是朝廷任命的宗澤繼任者,名正言順。

另外一方麵,嶽飛也不想重現第二次不遵號令,導致出現友軍死亡的後悔之事。

但讓嶽飛沒想到的是,即便自己聽從了杜充,擊敗了張用王善那些友軍,但最終的結果依舊還是主動撤離汴京,把大宋的京師拱手讓給了金人。

這讓嶽飛時不時產生自我懷疑。

如果聽從命令拚命奮戰的結果依舊還是這樣,那自己之前所做的那些事情又有什麼意義呢?

楊再興憤怒地開口:

“汴京太靠近河北,杜充逃了還算情有可原。”

“都已經到了淮河這裡了,他怎麼連和金軍交戰的勇氣都沒有?”

“他還是個大宋的熱血男兒嗎?”

眾人都很氣憤,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官大一級壓死人,杜充比在場的所有人又高了何止一級?

他們就算再憤怒,也拿杜充一點辦法都沒有。

徐慶沉默良久,歎了一口氣,道:

“除了李綱和宗澤大人之外,大宋的其他高官們,真的都很讓人失望啊。”

便在此時,外麵突然傳來了馬蹄聲,隨後有人在外麵大喊。

“嶽飛統製何在?杜充大人召你去帥帳之中開會!”

嶽飛驚訝地站了起來。

“開會?”

自己剛剛去見杜充的時候,杜充可是一臉病容,看起來好像隨時都會死掉。

現在又開什麼會?

帶著滿腹的疑惑,嶽飛很快來到帥帳之中,見到了其他統製以上的將軍,當然還有坐在最上首的杜充。

此時的杜充神采飛揚,滿麵紅光,哪裡還有半點生病的樣子?

……這到底怎麼回事?

嶽飛更加的疑惑了。

杜充嗬嗬一笑,對著麵前的諸多下屬們舉起了手中的一份旨意。

“諸位,這是陛下剛剛派人送來的旨意。”

“本官已經決定了,馬上就領兵前往建康府!”

頓了頓,杜充難掩心中得意,笑著對眾人道:

“還有,各位以後不要叫本官杜大人了,記得叫杜相公!”

眾人聞言,紛紛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杜相公?

這豈不是意味著,杜充已經成為了宰相的一員?

【原本趙構封給杜充的同知樞密院事,就已經是副宰相的一員了。】

【但杜充依舊不滿,稱病推辭。於是趙構不得已之下,將呂頤浩升為左相,同時把杜充越級提拔為右相。】

【隨後趙構又命杜充以右相身份兼任江、淮宣撫使,統領江淮一帶十餘萬兵馬負責鎮守建康。】

【這下杜充終於滿意了,他也不去兩淮,而是直奔長江南岸的建康。】

三國世界。

魏國皇宮之中,曹操一聲冷笑:

“這個杜充是真能跑啊,居然從黃河南岸的汴京,直接跑到了長江南岸的建康。”

曹丕摸了摸鼻子,頗為無語地說道:

“南下千裡,竟然和金軍一次戰鬥都沒有,竟然還能加官進爵?”

大宋可是在金國的南邊,杜充南下千裡的行為就是放棄了這一千裡直線上的所有土地。

這樣的行為不但沒有被罵,還能越級提拔升官。

曹丕覺得,趙構這個皇帝應該是真的有點失心瘋了。

曹植看了一眼曹丕,不動聲色地開口道:

“有些人的心裡就隻會想著自己的皇位,為了保住皇位,什麼事情都能乾得出來。”

曹丕頓時皺眉,很不滿地對著曹植開口:

“你說話就說話,看著我什麼意思?”

曹植微微一笑,道:

“兄長誤會了,臣弟總不可能在父皇和兄長麵前閉著眼睛說話吧?”

曹丕哼了一聲,頗為不高興地盯著曹植。

這個曹植,最近是真的有點活躍!

自從魏軍在倭地那邊陷入劣勢之後,朝堂中就隱隱約約有一種言論。

魏軍之所以劣勢,是因為戰船數量不夠。

戰船數量不夠,則是因為曹丕這個之前負責建造戰船,還曾經去琅琊造船廠監督過的太子,能力不行!

還有上一次評分,魏國的評分被蜀國反超,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曹丕這個太子輔政不力。

此消彼長,曹植這段時間在許多人心裡又成為了一個可以投資的對象。

這讓曹丕非常不安。

曹操看到了兩兄弟之間的這種氣氛,但並不打算調解。

對這兩個兒子,曹操其實都不太滿意。

若不是大兒子曹昂戰死在了宛城,無論曹丕還是曹植都一點機會沒有。

都看了這麼多部金幕視頻,怎麼就沒有一點進步呢?

曹操心情煩躁,乾脆將曹丕和曹植兩個兒子趕走,隻留下賈詡一個。

“文和啊,之前讓你在吳國準備的那件事情,現在如何了?”

賈詡撫須一笑,顯得胸有成竹:

“陛下是打算現在就發動嗎?”

曹操嗯了一聲,雙目中閃過一絲精芒:

“就現在,不然朕的倭地據點保不住了。”

賈詡點頭道:

“那就請陛下傳旨吧。”

東吳都城,建康。

陸遜又一次來到了呂蒙府。

這段時間陸遜經常來呂蒙府拜訪,就連呂蒙府的下人們都習以為常了。

兩人依舊還是坐在呂蒙府後花園的涼亭中。

看似無所遁形,實則能將周圍一百步內的所有景象儘收眼底,無需像在房間中那樣擔心有隔牆之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