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趙高讓劉邦破防,嶽飛二度北伐,秦皇漢武激動失態(2 / 2)

七八次啊。

這讓劉邦怎麼忍?

反複破防好吧。

劉邦氣衝衝地開口道:

“這個蠢材如果是朕的後代,朕非要打爆他的狗頭不行!”

陳平忙道:

“陛下消消氣,不必和趙構這個昏君一般見識。”

劉邦哼了一聲,對著劉盈和劉恒兩個兒子道:

“你們要記住,將來如果發現有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

“朕可以容許你們做錯事情,但絕對不能允許你們因為瞻前顧後,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從眼前溜走,卻什麼也不做!”

劉盈和劉恒趕緊點頭。

恰好,外麵已經是黃昏時分。

眾人紛紛起身告辭,離開大殿。

呂雉對著劉邦笑道:

“陛下要不要去臣妾那裡散散心?”

劉邦愣了一下,隨後笑道:

“朕今天去薄妃那裡,明天再去皇後那吧。”

說完劉邦就走了。

薄姬有一點好,就是很溫和,不吵不鬨,不會讓本來就很煩的劉邦變得更加煩躁。

劉邦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很自由,很舒心。

反而是作為皇後的呂雉,總喜歡端著架子,說這個說那個。

本來就很煩了,還要被嘮叨,這哪個男人能喜歡的?

所以最近這段時間,劉邦隻要心煩就去找薄姬,呂雉那邊是從來不去的。

呂雉看著劉邦離開的背影,風韻猶存的俏臉上漸漸布滿陰霾。

“又去見那個小賤人……”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趙鼎無法說動趙構,於是采取了一個曲線救國的辦法。】

【他以廣開言路的名義,請求趙構對之前的大宋宰相們征求如今大宋治理天下的良策。】

【這個計策被趙構所采納。】

【趙鼎並沒有想到,這個初衷是讓主戰派宰相能群策群力進諫趙構的計策,卻給自己挖了一個超級大坑!】

很快,幾名前宰相的奏章就送到了趙構的麵前。

前左相李綱的奏章中非常鮮明地表明立場:“勿遣使者求和”、“北伐中原”、“決戰河北”。

前左相呂頤浩的奏章則稍微溫和一些:“可派使者求和麻痹金人,大軍出其不意北伐中原,可一戰功成。”

前左相朱勝非的奏章也讓人意外地非常直接:“今大宋有三十萬大軍,金國皇位更迭內亂,若錯此北伐良機,實在可惜。”

前參知政事李邴並未提及北伐,而是建議趙構重新啟用李綱和呂頤浩兩位名臣。

看完這四份奏章之後,趙構極為不滿,憤憤地開口道:

“這些蠢材,一天天就知道北伐北伐,除了北伐就沒有彆的話了?”

趙構並不蠢,恰恰相反,趙構文武雙全,是一個聰明人。

最開始當皇帝的時候,毫無經驗的趙構被汪伯彥和黃潛善兩個奸臣玩得團團轉。

但揚州之亂,苗劉兵變,海上逃亡以及金軍六次南征等諸多事情的輪番吊打下,趙構現在也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皇帝了。

“北伐,能贏嗎?”趙構自言自語了一句,然後又做出了回答。

“應該是有不小希望的。”

以前的宋軍對金軍,就好像是綿羊對老虎。

但去年宋軍可是連續在關中、襄漢、長江三處戰場上都擊敗了金軍!

這足以說明,宋軍現在擁有了金軍掰手腕的實力。

北伐,的確是可行的。

但馬上,趙構又喃喃自語。

“若拿下了中原,是不是就要奪回山東關中?”

“奪回山東關中,是不是就要奪回河北?”

“奪回河北,是不是還要滅掉金國?”

“滅掉金國,是不是他們……就回來了?”

趙構口中的“他們”,指的當然就是老爹宋徽宗和哥哥宋欽宗了。

這兩人還沒死呢!

雖然被金人封了“昏徳公”這種屈辱的稱號,但宋徽宗趙佶不但沒死,這幾年甚至已經在金國的土地上又給趙構生了八個弟弟妹妹。

老爹宋徽宗都沒死,更加年輕的哥哥宋欽宗自不必說。

以前趙構是覺得大宋打不過金國,所以隻能求和。

現在趙構承認大宋能打得過金國了,但是他又害怕,萬一真的北伐太順利了,金國被迫把宋徽宗宋欽宗送回來怎麼辦?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說,宋徽宗和宋欽宗都是大宋真正的正統皇帝,趙構隻不過是一個無奈之下的臨時選擇罷了。

隻要宋徽宗和宋欽宗任何一個回到大宋,整個大宋的文武百官和子民們都會立刻拋棄趙構,重新成為宋徽宗、宋欽宗的子民。

這是趙構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

都當了這麼多年皇帝了,好不容易穩定住大宋局勢了,這種時候讓宋徽宗宋欽宗回來摘桃子?

絕對不可能!

和皇位相比,北伐收複的那點領土算什麼?

華夏尊嚴,大宋苦難又算什麼?

趙構咬牙切齒地罵了幾句,定了定神,拿起了另外一份奏折。

這是來自於前右相汪伯彥的。

汪伯彥的奏章中講了一個故事,是“決戰將軍”和“萬全元老”的對話。

單看這名字就能知道,決戰將軍是主戰派,萬全元老屬於主和派。

故事的最後,以決戰將軍被萬全元老說服,不再開戰而告終。

字裡行間,都充滿了主和的意味。

趙構看完這份奏章,臉色放緩不少。

“哼,這個汪伯彥還是有些見識的。”

“要不要召他回朝呢?”

趙構沉吟片刻,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一方麵,汪伯彥的名聲實在是太臭了,臭不可聞那種。

召他回朝,輿論肯定是要翻天了,趙構沒必要為了汪伯彥承擔這個風險。

另外一方麵,汪伯彥的無能是揚州之亂最直接的原因。

揚州之亂對趙構來說非常重要。

就是因為揚州之亂,趙構失去了一個男人最基本的功能!

趙構不可能怪罪自己,那自然就隻能怪罪汪伯彥了。

信手將汪伯彥的奏折丟到一旁,趙構拿起了最後一份沒看過的奏折。

“嗯,秦檜寫的……”

秦檜這份奏折之中其實也是主和派的老一套,沒什麼新意。

在奏折中,秦檜還自我吹噓了一番。

暗示大宋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為秦檜當時的議和忍辱負重,給了大宋發育的時間。

趙構看完奏折,對奏折中的內容並沒有什麼印象,反而盯著秦檜的名字看了半天。

“嗯,秦檜這家夥已經被證實和完顏撻懶有關係,這是得到完顏撻懶親口承認的。”

“眼下朝廷之中全是主戰派也挺煩的,如果有秦檜這麼一個和金國有聯係的主和派,議和的事情應該是可以快速推進的。”

“或許,也該到用秦檜的時候了……”

“嗯,不過趙鼎和張浚才剛剛拜相,無緣無故給他們免職也不行,最好還是等待一個機會……”

趙構陷入了沉吟之中。

【在這段時間裡,金國和大宋之間由於各自的內部問題,維持了短時間的和平。】

【但這種和平很快就被打破了。】

【紹興六年正月,右相兼都督張浚在鎮江府召集諸多東南大將,進行了一場軍事會議。】

鏡頭緩緩掃過房間,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嶽飛、楊沂中等人都在列。

去年冬天,宋朝朝廷將全國軍隊統一改稱“行營護軍”。

張俊部為中護軍,駐建康府。

韓世忠部為前護軍,駐承州、楚州。

嶽飛部為後護軍,駐鄂州。

劉光世部為左護軍,駐太平州。

吳玠部為右護軍,駐川、陝。

王彥率領的“八字軍”為前副護軍。

張浚站在巨大的地圖麵前,慷慨激昂地開口道:

“諸位,陛下已經同意北伐了!”

聽到這句話之後,在場諸將臉色各異。

韓世忠和嶽飛都顯得頗為激動,劉光世麵無表情,張俊皺起眉頭,楊沂中則陷入思索。

張浚並沒有去理會眾人的表情,自顧自地開口吩咐道:

“韓世忠將軍,你屆時從淮東出兵,進攻京東路的淮陽。”

“若能取勝,則再視情況繼續北上。”

“嶽飛將軍,你從襄陽府直取中原,儘可能地向北打,越遠越好。”

“張俊將軍,你從建康府北上屯駐在泗州,見機行事。”

“劉光世將軍,你北上進駐廬州,見機行事。”

“楊沂中將軍,你作為張俊將軍的後援。”

“嗯,整個戰線的布置就是這樣。”

嶽飛聞言,表情從一開始的激動變為疑惑。

韓世忠同樣也是如此,忍不住問了一句:

“那吳玠將軍呢?”

張浚道:

“吳玠將軍因為關中、漢中戰場距離我們太遠,難以進行有效策應,所以這一次吳玠軍不列入北伐計劃之中,由他本人自行決定是否出戰。”

嶽飛默然片刻,還是忍不住開口道:

“為何不是五路一起北伐?”

從張浚剛剛交代的任務來看,隻有嶽飛和韓世忠兩支軍隊被明確安排了北伐。

劉光世和張俊的任務是“見機行事”。

見鬼了,就劉光世這個逃跑將軍和張俊這個大草包,他們敢北上一步?

所謂見機行事,無非就是龜縮不動罷了。

不對,龜縮不動對他們來說可能都算是好的了。

說不定戰爭剛開,這兩個家夥又要忙不迭逃回長江以南了。

至於楊沂中就更好笑了,竟然當張俊的後援?

張俊連北伐都不敢,需要什麼後援?

所以大宋朝廷這個安排,事實上五路兵馬隻有嶽飛和韓世忠兩路是真正北伐的,其他三路充其量就隻能算是個來助威的。

這就非常怪了。

大家都是大宋的將軍,為什麼要搞出有人進攻有人防守的樣子呢?

金國內部剛換皇帝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這種時候大宋北伐哪裡需要什麼防守?

聽著嶽飛的疑惑,張浚臉上的表情也微微有些僵硬,乾咳一聲道:

“嶽將軍,這是陛下和朝廷諸位相公商議過後的決策,你們隻需要執行即可。”

張浚也是有苦說不出。

為了讓趙構同意北伐,趙鼎和張浚這對左右相那真是費儘口舌啊。

不但要收買宮裡的宦官說好話,還得向根本不想北伐的皇帝趙構讓步。

最後搞出來的,就是這個不倫不類,五路兵馬兩攻三守的方案,才勉強讓趙構點頭。

指望趙構下令五路齊飛?

那是純純癡人說夢了。

會議結束之後,張浚特地把韓世忠和嶽飛兩人留下來。

“韓將軍,嶽將軍,有些話本官也不方便說。”

“但國難當前,我等身為臣子縱然有許多險阻,也必須要為之。”

“隻能請兩位將軍多多發揮了。”

看著堂堂大宋右相把姿態放得這麼低,嶽飛和韓世忠也不免動容。

韓世忠畢竟是常年駐守兩淮,距離臨安府朝廷更近,而且身居高位的時間更長,心中其實已經有所猜測。

這位大宋名將正色開口道:

“請張相公放心,韓某雖然駑鈍,但也一定儘力而為!”

嶽飛更是心情激動,情不自禁地抬高了聲調:

“張相公放心,嶽飛必會竭儘全力,收複更多失地。”

【這一次北伐雖然因為皇帝趙構的怯懦導致了兩路主攻三路主守的怪異局麵,但由於兩位正宰相都傾向於北伐,故而在職權範圍內給了韓世忠和嶽飛大量支持。】

【此戰中,劃歸給嶽飛指揮的部隊還有:】

【荊湖南路安撫司任土安、王俊諸部一萬餘人。】

【江西南路安撫製置司統製祁超、統領高道等部近一萬人。】

【右相張浚都督府左軍統製杜湛所部數千人。】

【再加上嶽家軍本部七萬兵馬,這一路的總兵力達到了十萬人之巨,無論是數量還是軍隊戰鬥力都是大宋之冠。】

【且嶽飛治軍極為嚴謹,嚴格執行“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軍紀,聲望同樣也是諸軍之冠。】

【凡是從大宋淪陷區南下投奔的起義軍,十個裡有九個都選擇加入嶽家軍。】

【此時的嶽飛,已經成為大宋當之無愧的頭號戰將!】

畫麵中,十萬大軍雲集。

旌旗招展,人潮洶湧,聲勢浩蕩。

無數將士都注視著前方,等待著那個男人。

一麵大纛迎風而來,出現在所有人的視線中。

上有四個禦筆大字。

“精忠嶽飛!”

嶽飛精神抖擻,策馬來到諸軍麵前。

他舉起手中長槍,直指汴京方向,高聲大吼。

“北伐,複我河山!”

這一刻,他不再是大宋最頂級沉穩的戰將嶽飛。

他是一個想要北伐,想要光複河山,想要向金人報仇雪恨的大宋熱血男兒!

十萬將士齊聲怒吼:

“北伐,複我河山!”

呼聲震動風雲,讓天地都為之變色。

嶽飛點了點頭,心中燃燒著熊熊火焰。

“出發!”

十萬嶽家軍,踏上了第二次北伐的征程。

這一幕,也讓金幕麵前的曆朝曆代皇帝心潮澎湃。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連連點頭,一臉欣慰。

“好,好個嶽飛!”

“終於成長起來了,終於變成了朕希望看到的樣子了。”

扶蘇同樣也是心中激動不已。

“難怪,難怪嶽飛會在視頻中有這麼多的篇幅。”

“好啊,北伐,殺金人!”

扶蘇一臉鬥誌燃燒的模樣,讓人感覺如果他在大宋世界之中的話,下一刻肯定就要加入嶽家軍之中。

王離驚訝地看著扶蘇。

一直以來,扶蘇的性格都是沉穩、溫和、儒雅等等,屬於內向型特質。

沒想到,今天扶蘇竟然也被嶽飛感染了。

秦始皇看著扶蘇的模樣,哈哈大笑。

“對,北伐,殺他娘的金人!”

秦始皇極為難得地蹦出一句臟話。

扶蘇驚愕地看著秦始皇:

“父皇,您……”

秦始皇笑容不減,重複了一句。

“北伐,殺他娘的金人!”

扶蘇愣了幾秒,露出了同樣的笑容:

“對,北伐,殺他娘的金人!”

父子兩人對視,同時放聲大笑。

王離站在一旁,隻感覺熱血沸騰,熾烈如火!

西漢世界之中,漢武帝猛然起立。

“乾他,乾死這些金狗!”

這句話,直接讓在場的大漢群臣呆若木雞,心中無比震驚。

咱們這位皇帝陛下,年輕的時候雖然也是滿懷鬥誌。

可等到老了之後,基本上就是隻管著奢靡享受了。

沒想到,竟然被嶽飛激勵,重燃鬥誌了?

還沒等眾人回過神來,另外一個更大的聲音出現。

“殺金狗,光複中原河山,給我殺,殺光他們!”

眾人齊齊轉頭,隨後更加愕然。

喊出這句話的人,是太子劉據!

等等,這位太子殿下,平日裡不是最為沉穩的人嗎?

除了金幕提問的時候,其他時間段甚至都很難看到這位太子殿下臉上的表情變化。

許多人私底下都說,若是沒有金幕在,太子劉據的深沉感簡直和漢武帝年輕時一模一樣!

漢武帝好歹年輕的時候還熱血過,猛揍匈奴多年。

劉據是真的從小到大就一個穩字,也就偶爾在金幕麵前破防失態。

就是這樣的一位太子,現在竟然如此熱血地喊著口號,甚至比漢武帝還大聲?

衛青深吸一口氣,心中不由感慨。

“這金幕,還真是一個了不得的東西啊!”

大唐世界,李治霍然而起。

“殺金賊,給我衝,衝衝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