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劉邦的疑惑,劉恒一時間腦子有些轉不過彎。
但他並未詢問,而是認真思考。
現在的劉恒當然還不是那個超級老油條漢文帝,但一個人基本的思維框架其實在成年的時候就已經定型,後麵的一生都是在給這個框架填充經驗。
劉恒迅速就明白了劉邦的意思。
削藩當然是要下旨的。
但問題是,劉啟並沒有得到開國功臣集團的支持!
大漢兩大勢力,諸侯王和軍功集團。
想要對付諸侯王,就必須要得到開國功臣集團的支持,才能事半功倍。
劉恒當然也知道,晁錯已經在不餘遺力的打擊開國功臣集團了。
但削藩旨意下達時,劉啟才剛剛登基三年。
三年時間,在有薄太後庇護的情況下,劉啟顯然不可能真正讓功臣集團傷筋動骨。
那麼,功臣集團就一定還掌握了西漢朝廷內部相當巨大的一股勢力。
功臣集團是怎麼來的?
那是陪著劉邦打天下,用命博出來的。
這意味著,功臣集團在軍隊中會有很強悍的力量和影響力。
沒有功臣集團的支持,後勤能不能充足?軍隊能不能聽話,有沒有戰鬥力?
這些,都是要打上大大問號的。
而劉啟,竟然在得不到功臣集團支持下就悍然削藩。
這,簡直太蠢了!
想通了這一點,劉恒頓時啞口無言,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這個劉啟,他爹,咳,我的布置他是一點都不明白啊。”
蕭何陳平對視一眼,都搖了搖頭。
事情涉及到功臣集團,這兩位功臣集團的領袖人物自然也不方便開口說話。
但對劉啟的處理方式,那是非常不以為然。
劉邦怒氣衝衝地開口道:
“劉啟就是個蠢材!”
“他娘的,朕當年打項羽,還要集合全天下的諸侯去打。”
“他自己連臣子都團結不了,就去削藩?”
“這晁錯也是腦子壞掉了,這麼點政治頭腦都沒有,還當什麼禦史大夫!”
“法家的人就沒有一點政治智慧的嗎?”
聽著劉邦的怒罵,劉恒也是不由有一種扶額的衝動。
劉邦瞪了一眼劉恒,怒道:
“回去教一教劉啟,讓他有點腦子!”
劉恒汗了一下,道:
“父皇,兒臣如今這個兒子劉啟,和金幕裡的劉啟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
劉恒現在的嫡長子劉啟,是蕭何的孫女蕭氏所生。
金幕中的漢景帝劉啟,是竇太後竇漪房所生。
母親都不同,隻是名字一樣,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人?
劉邦聞言,也愣了一下。
過了幾秒鐘,劉邦才哼了一聲,道:
“總之,教好這個臭小子就是了。”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接到了聖旨之後,吳王劉濞很快打出了“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率領兵馬北上。】
【隨後,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濟南王劉辟光、濟北王劉誌六人紛紛響應。】
【由於共有七個諸侯國造反,故而稱為“七國之亂”。】
【麵對著這種情況,劉啟和晁錯並沒有慌亂。】
【正如晁錯在《削藩疏》中所言,“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這對君臣早就已經意料到了七國造反的情況。】
【事實上,謀反的力量甚至比這對君臣所預想的還要更小一些。】
禦書房中,晁錯對著劉啟道:
“陛下,齊王劉將閭秘密派人送來信件,聲明對朝廷的忠誠,希望朝廷能儘快出兵支援齊國,以免齊國被其他叛亂諸侯國攻克、挾裹。”
“齊王居然沒反?”劉啟明顯有些意外。
戰國時代的齊國就是非常著名的強國,論名聲之大可以和秦、楚並肩。
西漢建立後,劉邦將庶長子劉肥封到這裡當齊王。
劉肥的齊國基本沿用了戰國時代齊國的疆域,也是漢初頂級的諸侯國。
但等劉邦死去之後,呂雉、漢文帝對齊國進行了分化打擊,直接從齊國內部分出了膠東、膠西、濟北、菑川、濟南、城陽六個諸侯國。
所以本該和吳國、楚國相提並論的強大諸侯國齊國,在這個時候就是一個臭弟弟。
劉啟想了想,也沒把齊國當回事,便道:
“朕已經下旨召集兵馬了,隻要大軍一出,這些造反的諸侯就可以被全部平定!”
劉啟還是很有信心的。
這三年時間裡,劉啟對大漢朝廷的實力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
隻要能完整發動大漢朝廷的實力,彆說隻有七個諸侯國了,就是全天下的諸侯國一起反了,劉啟也有必勝的信心!
劉啟心情愉快地對著晁錯說道:
“愛卿,接下來隻要按部就班地發動軍隊,咱們的大業就可以徹底實現了。”
晁錯也是非常激動的開口道:
“隻要陛下能平定諸侯王的叛亂,接下來就可以順勢將那些功臣集團的大臣們全部罷黜。”
“等真正忠於陛下的法、儒之士進入朝堂成為主流,接著便是對匈奴的反擊。”
“陛下您將會成為大漢的始皇帝,超越高祖和文皇帝的存在!”
劉啟被晁錯說的這些話弄的激動不已,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
大漢第一皇帝的名號,似乎已經在向劉啟招手了!
宋朝世界之中,趙匡胤哈哈一笑。
“這個漢景帝畢竟還是剛剛當上皇帝,還是天真啊。”
太子趙德芳坐在一旁,若有所思地開口道:
“兒臣突然想起來,在曆史書上,對諸侯起兵初期西漢朝廷方麵的記載很模糊,幾乎沒有啊。”
“隻有那件事情之後,又變得詳細了起來。”
趙匡胤嗯了一聲,淡淡道:
“所以你知道朕為什麼會把大宋的製度設計成那種麻煩的樣子了吧?”
“嗬嗬,朕不知道麻煩?”
“但麻煩,也有麻煩的好處!”
趙德芳身體一震,隨後恍然大悟。
“父皇高見!”
這一刻,趙德芳覺得自己對帝王之道的理解又深入了一點。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笑嗬嗬地看著朱高熾。
“高熾啊,你有什麼想法什麼?”
朱高熾若有所思地開口:
“兒臣似乎明白為何此人會死了。”
朱元璋嗯了一聲,淡淡道:
“這就是朕為何要廢掉丞相製度的原因之一。”
“哼,堂堂皇帝,搞成這麼狼狽的樣子,不像話!”
“隻不過,嘿……”
朱元璋說到這裡,露出自嘲笑容。
朱高熾秒懂朱元璋的自嘲,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朱元璋歎息道:
“在這件事情上,朕的想法的確還是不如康熙、雍正那兩小子的。”
“南書房、軍機處,嘖,這兩個小子的想法,比你爹那個蠢材高明多了!”
“內閣司禮監分治,搞得閹人乾政,貽笑大方!”
朱高熾一臉尷尬。
不附和皇祖父,有違臣禮。
附和皇祖父,豈不是在罵自家親爹?有違孝禮。
朱高熾遲疑兩秒,決定放大招——裝聾作啞。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然而,局勢並沒有像漢景帝劉啟所想象的那般變化。】
【七國之亂最開始的半個月裡,一切都在向對叛軍有利的情況發展。】
一幕幕畫麵分彆呈現。
在南方,吳王劉濞在廣陵起兵,置糧倉於淮南的東陽,向西渡過淮河與楚國大軍會合。
大量吳國、楚國的間諜和遊騎兵深入肴澠地區活動,破壞西漢朝廷對前方戰況的偵查。
幾天後,吳楚聯軍渡過淮水,向西進攻,一路勢如破竹。
在山東,膠西、膠東、濟南等數個國家叛軍共攻齊王劉將閭據守的臨淄。
此時的齊國早就不是當年劉肥那個強悍的齊國了,在諸多兄弟們的圍攻下,劉將閭苦苦支撐,拚命向朝廷請援,同時不斷派出使者前往城外叛軍大營和幾個兄弟諸侯王們討價還價,隨時準備投降。
趙國方麵,趙王在起兵的同時還派人北上去草原聯絡匈奴,希望匈奴單於能儘快派出大兵南下圍攻朝廷。
一時間,各路緊急軍情猶如雪片一般飛入長安城中。
這些,其實也在劉啟的掌控之中。
七個諸侯國,從南到北都有,各地都傳來警報不是很正常?
真正脫離劉啟掌控的,是朝廷內部!
“什麼,都十天過去了,竟然才調集了不到三萬兵馬?”
劉啟聽到彙報之後,整個人都怒了,破口大罵。
“混賬,朕十萬火急的旨意,你現在給朕說隻有三萬兵馬?”
回稟的官員也傻眼了,期期艾艾地開口道:
“陛下,其實就連這三萬兵馬的糧草和軍備,眼下都還需要至少十天才能到位呢。”
劉啟差點就當場氣暈了過去。
七國方麵的兵馬再怎麼少,滿打滿算三四十萬還是有的。
漢朝的軍隊統計方式和秦朝、春秋戰國比較類似,是把整個軍營之中包括夥夫、扈從、民夫雜役在內的所有人都算成士兵,所以往往會統計出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
實際上的戰兵,估計也就十萬到十五萬之間,可能還要少一點。
但就算十萬這個數字好了,朝廷方麵隻出三萬兵馬肯定也是不行的。
在劉啟原本的預想中,這一次朝廷至少要出動十五萬以上的戰兵!
現在……三萬?
這不開玩笑嘛!
劉啟和晁錯君臣急瘋了,上躥下跳,各種想辦法。
但時間一天天過去,朝廷方麵動員兵馬的速度卻依舊慢得如同蝸牛一般。
不僅如此,丞相府、太尉府、各地領兵將軍、校尉的反應都是無比遲緩。
就好像這壓根和他們沒關係一樣!
一個月過去了,朝廷方麵的三萬戰兵竟然還是沒有任何準備完成的跡象!
朝廷方麵反應如此遲緩,自然讓叛軍士氣更盛。
而從各自國相、國尉們緊急送上來的密奏來看,許多原本並不願意追隨叛亂的諸侯們,現在也因為這種情況而開始變得蠢蠢欲動了。
劉啟雙目通紅,看著晁錯。
“晁卿家,你快給朕想辦法,快把軍隊組織起來啊!”
晁錯也是一頭的冷汗。
讓晁錯去搞政治鬥爭,去彈劾官員,絕對是一把好手。
可晁錯一個純純的文人出身,劉啟讓他去組織軍隊,晁錯是真乾不來這個活計啊。
晁錯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然後趕緊去了。
看著晁錯離開的身影,劉啟表情閃爍,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突然,一名宦官出現。
“陛下,太後請您速速前去後宮。”
很快,劉啟就來到後宮中,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大漢皇太後竇漪房。
竇漪房看著劉啟,歎了一口氣。
“皇帝,你這一次是捅出了大簍子啊。”
劉啟臉色陣青陣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突然,他靈光一閃,開口道:
“母後,是那些勳貴們,他們在故意刁難朕!”
竇漪房突然怒了,斥責了劉啟一頓。
“他們在刁難你?皇帝,是你過去三年一直在刁難他們!”
“誰不知道在諸侯被滅亡後,你下一個要開刀的就是勳貴?”
“大家都不是傻子!他們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支持你的!”
劉啟啞口無言。
的確,在過去的三年中,劉啟隻和晁錯議事,不和其他三公九卿議事。
其他這些三公九卿,全都是勳貴功臣集團的人!
突然,劉啟心中生出希望,開口道:
“母後,您可以說服他們的,對吧?”
“隻要您說服他們配合朕,朕可以讓步,朕不會再執意對他們動手了。”
事到如今,劉啟不得不屈服。
因為如果再這樣下去,劉啟的皇位就真的保不住了!
功臣集團,其實和諸侯王並沒有任何衝突。
一個主要在朝廷直接統治的土地上發展,一個在自家的封國裡發展。
井水不犯河水!
功臣集團為什麼要阻止叛亂?
就算劉濞當皇帝,不也一樣得用這些功臣集團的大臣們來當官?
大家依舊還是效忠於大漢皇帝,隻不過皇位上換了一個人而已。
劉濞再差,還能比這三年來重用儒法合流孽種晁錯,瘋狂打壓功臣集團黃老學派的劉啟差了?
劉啟太低估功臣集團了。
如今身居高位的這些功臣們,他們要麼親眼目睹,要麼親自參與過那場功臣集團對呂氏外戚的清算之中。
他們不缺乏見識,也不缺乏手段!
在申屠嘉罷相後,功臣集團甚至都沒有在明麵上反對過劉啟。
削藩令?功臣集團默認了。
調兵遣將?功臣集團也奉旨辦了。
隻不過就是效率低一點,兵馬集結速度慢了點,糧草物資到位遲了點。
劉啟也不是沒追問過,但當官的辦事,找點借口拖延,還不容易?
有種劉啟把功臣集團全部撤了,和晁錯單獨拉一支軍隊出去乾翻諸侯王啊。
功臣集團這些天的宗旨就是“不反對,不配合”。
你劉啟能自己解決了諸侯王,我們功臣集團立馬認慫,要殺要剮你劉啟說了算。
你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