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那咱們就來談一談。
我們甚至都不直接和你談,我們讓你娘,讓大漢皇太後來給你談。
你都不需要當麵向我們這些臣子認慫道歉,夠給你麵子了吧?
劉啟太自信了,覺得三年時間足夠安排一切了。
但事到如今他才發現,沒有功臣集團的配合,他壓根什麼也玩不轉!
他隻能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求自家母後。
希望能憑借母後的威望和能力,讓功臣集團配合。
為此,他願意做出妥協。
太後竇漪房歎了一口氣,道:
“母後已經和他們談過了。”
“他們的條件很簡單,隻要殺了晁錯就行。”
“什麼?”劉啟身心俱震,驚愕開口:“殺了晁錯?”
晁錯,可是劉啟最為倚重,最為信賴的心腹智囊!
殺了晁錯,就等於劉啟自斷臂膀!
劉啟忙道:
“母後,兒臣可以讓他們當宰相,可以免去晁錯的官職,可以……”
竇漪房搖了搖頭,打斷了劉啟的話:
“殺了晁錯,讓那些儒家和法家的蠢貨們滾出朝堂上的重要職位,繼續堅持黃老治國。”
“皇帝,這是唯一能解決辦法的方式。”
劉啟心沉到了穀底,但還是努力地想要爭取希望:
“母後,殺了晁錯,朕就等於是向劉濞他們認慫,朕皇帝的顏麵何在啊!”
“朕的意思是……”
竇漪房突然怒了,厲聲道:
“皇帝,現在你的皇位都要保不住了,還想著什麼顏麵!”
“老身坐在這裡和你談,而不是陶青周亞夫他們在這裡,讓你和他們道歉,就已經足夠給你顏麵了!”
“為了區區一個晁錯,你難道連皇位都不要了嗎!”
劉啟身體搖搖欲墜,臉色煞白,完全說不出話。
竇漪房深吸一口氣,冷冷開口:
“老婦已經讓竇嬰帶著袁盎入宮了,你應該知道袁盎是代表誰來的。”
“去見一見袁盎,做出你的決定吧。”
鏡頭一轉,劉啟坐在皇位上,麵無表情地看著眼前的袁盎。
袁盎曾經奉西漢朝廷指派當過一段時間的吳國丞相,對吳國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這位臣子也並不在意劉啟的冷淡態度,躬身道:
“陛下,為今之計,隻有殺了晁錯,才能表明陛下不願意和劉姓宗親開戰的決心,爭取大義。”
“若是晁錯死後,劉濞等人依舊進軍,就足以證明劉濞等人就是為了造反篡位。”
“屆時,天下臣民都看清了劉濞等人的真麵目,一定都會團結起來,幫助陛下迅速平定這場叛亂的!”
劉啟臉頰明顯抽搐了一下。
這些家夥……
明明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借著這次機會逼迫朕自毀長城,停止用儒法取代黃老的改革。
居然還特地給朕找了這麼一個光明正大的借口?
嗬嗬,以為朕這樣就會感激他們了?
劉啟袖子中的拳頭,握得緊緊的。
他恨不得立刻讓人殺了麵前的袁盎,然後再把陶青、周亞夫那些功臣集團的領袖們一網打儘。
可是……
不行啊!
劉啟當然可以這麼做,隻要他下旨,長安城中的軍隊不用半天就能做到。
可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大漢朝廷徹底散架,叛軍將勢如破竹地攻入長安,殺掉劉啟!
良久之後,劉啟平靜地開口。
“朕明白了,那就殺了晁錯吧。”
【事實上,儒家和法家此刻已經察覺到了不對,發動了各種力量希望能改變局勢。】
【但這個時候的儒、法兩家和開國至今就一直屹立在朝堂上的功臣集團來說,實在是太嫩了!】
袁盎入宮後不久,一份奏折就送到了劉啟麵前。
這是來自三位“三公九卿”級重臣的聯名奏折,其中彈劾了晁錯各種罪狀,要求將晁錯處斬!
劉啟目光幽深地看著上麵聯署的三個名字。
丞相陶青,大漢開國功臣開封侯陶舍之子,襲爵開封侯。
中尉陳嘉,大漢開國功臣複陽侯陳胥之子,襲爵複陽侯。
廷尉張鷗,大漢開國功臣安丘侯張說最小的兒子,其兄長張奴襲爵安丘侯。
“好,很好。”
這些功臣集團的家夥,明明是他們逼迫劉啟殺掉晁錯,但自始至終,他們都沒有出麵過。
他們甚至找來了一個曾經是儒者,並非功臣二代、三代的袁盎來獻策殺晁錯,就是不出麵當這個惡人!
劉啟甚至能想到,將來史書上的記載一定是自己這個平庸的皇帝被劉濞那些叛軍給嚇尿了,驚慌之下殺了晁錯。
這些家夥,明明操控了一切,卻依舊能躲在幕後,甚至連史書上都是清清白白!
甚至,他們如果平定了叛亂,還得是史書上的大功臣!
朕背了黑鍋,還得捏著鼻子賞賜他們!
黑鍋全是朕的,好名聲全是他們的!
如果將來朕對他們下手,為朕今天的遭遇報仇……
那朕還會被史書記載是個心胸狹窄,打壓功臣的混賬皇帝!
這一刻,看透了一切的劉啟簡直惡心到了極致。
但劉啟又能做什麼呢?
劉啟默然良久,終於提起了手中的禦筆,批了一個“準”字。
“把奏疏送去給丞相吧。”
看著一旁的太監快步將奏疏拿走,劉啟緩緩後靠在了坐席的斜撐上,臉上失去了所有表情。
【這是劉啟人生至今,最為慘痛的一課。】
看到這裡,漢初世界之中,劉邦哼了一聲,臉上是毫不掩飾的嫌棄表情。
“蠢材,連幾個小輩都玩不過!”
劉邦話音剛剛落下,麵前立刻幾名大臣跪下。
周勃,張說,陳胥還有陶舍。
他們的兒子都是剛剛在金幕中出現過,或者是被提到過名字的功臣集團核心人物!
“臣等教子無方,還請陛下恕罪!”
這四個人,心中是真的慌。
金幕中的漢景帝劉啟確實不算啥。
甚至就連金幕中劉啟的老爹漢文帝,也不算啥。
可劉邦,那就不一樣了。
功臣集團能在文帝、景帝兩朝威風八麵,的確是因為他們足夠根深勢大,連皇帝都忌憚,不得不退讓。
但在漢高祖劉邦麵前,功臣集團狗屁不死!
武力再猛,猛得過項羽?
打仗再強,強得過韓信?
算計再深,深得過呂雉?
上麵這三個人,已經都被劉邦給弄死了。
是的,就在幾天前,呂雉在冷宮中“自儘身亡”。
就項羽韓信和呂雉,劉邦想要誰死就要誰死。
蕭何陳平曹參,在劉邦麵前那也是服服帖帖。
周勃這幾個對劉邦來說,又算哪根蔥?
隻要劉邦一句話,蕭何曹參陳平這三位如今功臣集團的真正領袖都會直接出手,乾掉周勃等人,以證明對劉邦的忠誠!
不是什麼人都能收服韓信殺掉項羽一統天下的!
劉邦平日不正經,不威嚴,是因為他壓根就沒必要用這種方式來樹立皇帝的權威。
劉邦隻要坐在這裡,就是大漢最高的權威!
什麼功臣集團,呂氏外戚,劉姓諸侯王。
對劉邦來說,就是一句話的事。
這些所謂的勢力、集團,說白了不就是大漢的一部分嗎?
劉邦,一個把大漢從無到有弄出來的締造者,隨時都可以剔除掉任何一部分,用其他部分取而代之。
人是會變,會成長的。
劉邦在沒發跡之前,的確是個死混混街溜子不假。
但現在的劉邦,就是真正的皇帝,開創了華夏最鼎盛王朝之一“大漢”的漢高祖!
劉邦治下的大漢,確實不是最強形態的大漢。
但劉邦這個皇帝,絕對是最言出法隨,最百無禁忌的大漢皇帝!
周勃張說等人跟隨著劉邦打下江山,劉邦究竟有多厲害,他們親眼見證,心知肚明。
他們甚至連給自己辯解一句都不敢,隻能老老實實的請罪。
劉邦喲了一聲,笑嗬嗬地開口道:
“行啦,都是自家兄弟,搞這種有什麼意思?”
“說出去還以為朕在虐待功臣呢,史官說不定還要把朕記載成劉啟一樣的昏君呢,嗬嗬。”
周勃等人明顯聽出劉邦話語中的嘲諷,越發慌了。
“陛下,臣等真的知錯了。”
“還請陛下降罪!”
此刻周勃是最慌的。
之前金幕裡,周勃在長安城外給漢文帝劉恒搞事。
現在,周勃的兒子周亞夫明顯又算計了漢景帝劉啟。
這是把劉邦的兒子和孫子一起算計了啊。
金幕事情發生的時候,劉邦早都死了。
可現在這個世界線,劉邦還活著!
這讓犯事最多的周勃怎麼不慌?
就在周勃等人連連求饒的時候,蕭何忍不住看了一眼曹參。
曹參有些茫然的和蕭何對視,隨後又有些焦急地示意蕭何出手。
救一下啊,畢竟都是功臣集團自己人。
作為功臣集團的領袖,如果就這麼坐視,那將來其他功臣集團的小弟們怎麼想?
蕭何無語,又看了一眼陳平。
能不能救?
陳平思考了一下,微不可查地點頭。
蕭何見陳平想法與己一致,便對著陳平示意了一下。
陳平急了,看了一眼曹參。
他才是禦史大夫,這事也不歸我管啊,老蕭。
蕭何一瞪眼。
你不出麵,讓我出麵?
我才是老大!
陳平無奈,隻能站了起來,咳嗽一聲道:
“陛下雖有愛護臣子之心,但周勃等人教子無方,挑釁大漢皇帝威嚴,的確應該受罰。”
“臣以為,可削去周勃等人一半食邑,以儆效尤!”
陳平和蕭何是聰明的,也看出劉邦的意思了。
劉邦就是要給金幕裡的孫子劉啟出氣!
金幕裡,周勃等人的兒子不是逼著劉邦孫子認錯嗎?
那現在,劉邦就要逼著周勃這些當爹的主動認錯、認罪、認罰!
可惜,周勃這些家夥腦子被恐懼塞滿了,完全轉不過彎來。
如果蕭何陳平這些大佬們不幫忙轉圜一下,這氣氛要再僵持下去,可就不是認錯認罰這麼簡單了。
劉邦是真有可能下狠手,甚至當場殺人的。
還是那句話,漢高祖百無禁忌,言出法隨,不服也得服!
得到陳平提示後,周勃等人終於回過神來,連連開口。
“陛下,臣願意削除封邑。”
“陛下,臣自請除去爵位!”
“陛下,臣自請流放巴蜀!”
一個態度比一個誠懇,一個態度比一個謙卑。
劉邦見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行了行了,都是自家兄弟,說這種話乾什麼?”
“唉,既然你們嫌自己食邑太多,主動上奏疏給朕……哦對了,奏疏呢?”
周勃身體一震,忙道:
“奏疏今日已經送上了,陛下應該是還沒來得及批閱!”
其他幾人連連點頭。
“對對對,奏疏今日已經送上了!”
這意思是,他們回去馬上寫一份奏疏,立刻送進宮來。
劉邦嗯了一聲,再次露出笑容:
“你們這些臣子,願意為大漢獻出八成的食邑歸還朝廷,朕若是不批準,好像也對不起你們的一片忠心啊。”
周勃等人無比誠懇,鏗鏘有力地開口道:
“還請陛下務必批準!”
劉邦再度大笑起來。
“唉,朕有時候挺欣慰的。”
“大漢有你們這樣的臣子,是朕的福氣啊。”
“史官,史官!你他娘的記下來沒有?”
聽著劉邦的大喊,就坐在宮殿角落處的史官忙戰戰兢兢地開口道:
“陛下,都記下來了。”
劉邦嗬嗬大笑,老懷欣慰。
“這就很好嘛,總不能隻記朕的蠢孫子劉啟,不記朕的忠臣周勃這些,後人還以為朕是厚此薄彼呢!”
“好啦,你們都回去坐著吧,開心點!看看你們一個個都是什麼表情,不知道的還以為朕剛剛差點就要動手殺了你們呢,哈哈。”
周勃等人身體又是一顫,竭力露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再三謝恩,然後戰戰兢兢地起身回到坐席。
張說在起身時因為腿軟還摔了一跤,讓劉邦忍不住捧腹大笑。
蕭何陳平對視一眼,都從對方臉上看到了無奈,以及濃重的危機感。
金幕中的七國之亂,功臣集團應該是能大獲全勝。
可在金幕之外的漢初世界,功臣集團們這下可是要麵臨滅亡危機了!
一旁的劉恒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對自家父皇的欽佩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地步。
劉恒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當年父皇尚未發跡時說過的一句話。
“大丈夫,當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