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竇漪房再度出手教訓劉徹,衛青出場差點嚇死曹參!(1 / 2)

看到這裡,漢初世界中,劉邦忍不住嘖了一聲。

“這個竇漪房,還真是好大的威風,讓朕有點想起呂雉了。”

劉恒聞言,忙道:

“父皇,兒臣在這條世界線上可沒有娶竇漪房。”

劉邦哈哈一笑,道:

“不,就算你娶了竇漪房,這女子也一定對你乖乖聽話的。”

劉恒一想,倒也是。

一介女流之輩,劉恒並不認為竇漪房能對自己有什麼控製的能力。

在這個時代,妻子隻不過是丈夫的附庸。

即便是皇後,也隻是強大一點的附庸罷了。

隻有熬到太後、太皇太後這種級彆,才能憑借母親、祖母的身份來控製兒子和孫子。

多年媳婦熬成婆,這句俗話背後其實是男權社會的真實體現。

劉邦倒是來了興致,笑嗬嗬地開口道:

“恒兒,你說劉徹這小子能鬥得過竇漪房嗎?”

劉恒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後有些無奈地開口道:

“父皇,劉徹壓根也不需要和竇漪房鬥啊,他隻需要老老實實等待竇漪房死了就好了。”

劉徹是很年輕不假,但那是因為他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

漢景帝劉啟死的時候都四十八歲,將近五十歲的人了。

竇漪房作為漢景帝的親生母親,就按最小的年紀算,十三歲嫁人十四歲生下劉啟,竇漪房也有六十二歲。

在這個時代,六十二歲已經是高壽,活到七十是非常少見的。

再說了,就算竇漪房能再活二十年又如何?

劉徹登基時十六歲,二十年後也才三十六。

等得起。

當然,如果劉徹真的要等二十年,估計他也早憋瘋了。

劉啟想到這裡,突然心中有些好奇,視線投向金幕。

所以劉徹究竟等了多少年呢?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徹畢竟是竇漪房的親孫子,當今的大漢皇帝,竇漪房自然不會太過為難劉徹。】

【所以竇漪房隻罷免了衛綰這個漢景帝任命的丞相,並沒有罷免劉徹真正的心腹禦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

【在竇漪房看來,劉徹經過這一次的警告後,應該也吃到教訓,不會再胡來了。】

【事實證明,竇漪房低估了劉啟這個父親對劉徹的遺傳和影響。】

【以及,錯判了自家的侄兒竇嬰。】

禦書房中,劉徹表情非常難看,對著麵前的幾名大臣道:

“老祖宗的意思很明顯,朕不能再倡導儒家,壓製黃老了。”

事實擺在眼前,無論劉徹甘心還是不甘心,都必須放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條路。

以後或許可以,但隻要太皇太後竇漪房活著一天,就不行!

幾名大臣麵麵相覷。

這幾名大臣中,包括了劉徹的心腹禦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等儒家中堅,以及愛好儒家學說剛剛被劉徹提拔起來當太尉的田蚡,還有……丞相竇嬰!

是的,沒錯。

剛剛被竇漪房任命為丞相的竇嬰,竟然也出現在了這個場合!

竇嬰想了想,開口道:

“陛下,我們可以不對黃老學派下手,但也有另外一條路,就是直接對功臣們下手。”

竇嬰甚至還給劉徹出謀劃策,對付功臣集團!

劉徹聞言,雙目微微一亮。

“好像是這個道理,讓朕想想。”

功臣集團的確是和黃老學派綁定不假。

但關鍵是,名義!

之前劉徹用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名義去打壓黃老,通過打壓黃老讓功臣集團失勢。

現在打壓不了黃老,但劉徹還可以直接打壓功臣集團啊!

把功臣集團壓製下去了,黃老學派自然也就涼涼了。

換個名義,同樣能乾掉功臣集團,起到集權的作用!

但旋即,劉徹又有些遲疑。

“這樣做,會不會又讓老祖宗生氣?”

看到劉徹的遲疑,禦史大夫趙綰頓時著急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件事情,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以為是董仲舒的功勞。

但事實上,第一個在劉徹麵前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人,正是這個禦史大夫趙綰!

趙綰可不希望劉徹在這種時候退縮,趕忙開口道:

“陛下,太皇太後若是真的生氣,那臣等早就被免官了。”

“臣以為,太皇太後隻不過是真心喜歡黃老學派,不願意看到黃老學派被打壓罷了。”

“咱們現在打壓功臣,不涉及黃老學派,太皇太後應該不會說什麼。”

竇嬰也道:

“若是太皇太後當真有所關注,臣到時候再去解釋便是了。”

竇嬰可是竇漪房最信任的侄兒。

之前,竇漪房特地讓竇嬰當前太子劉榮的老師,也就是太子太傅。

後來劉榮被廢,劉徹上位。

有竇漪房在,竇嬰自然是一點事都沒有。

竇漪房甚至打算繼續安排竇嬰當新太子劉徹的太子太傅。

但竇嬰本人和劉榮是很有感情的,在當年那場奪嫡中力保劉榮未果讓竇嬰心灰意冷,直接跑去秦嶺腳下隱居。

直到半年後被人勸說,才回到長安重新當官。

接著周亞夫被廢,竇漪房便希望竇嬰能當丞相,為此多次要求漢景帝劉啟。

然後劉啟就說出了那著名的兩句話。

最終竇漪房選擇退讓,同意劉啟讓衛綰出任丞相。

機緣巧合之下,竇嬰並未接替周亞夫,卻接替了周亞夫的繼任者衛綰。

但或許是在當年奪嫡中被竇漪房不管劉榮的事情傷透了心,竇嬰內心之中對竇漪房乃至黃老學派都產生了厭惡。

故而,竇嬰本該以外戚的身份統領功臣集團,卻沒有這麼做。

竇嬰反而選擇靠攏劉徹,想要徹底毀掉功臣集團,毀掉黃老學派!

聽完竇嬰的保證,劉徹也是放心了。

“好,那就這麼辦!”

【在趙綰、竇嬰等人的勸說下,劉徹並沒有多久,就第二次采取了行動。】

【這一次,劉徹打算將大儒申培從魯地請到長安來,設立名堂,重新規定大漢的禮儀製度。】

很快,申培規定的新禮儀製度就被公布。

這製度中各種規定繁多,也是劉徹為了掩人耳目(主要是掩竇漪房的耳目)。

真正對功臣集團的殺機,集中在裡麵的兩個不起眼條款上。

第一條的內容是:皇族、外戚、劉姓諸侯王乃至功臣諸侯,一旦有貪贓枉法的事跡,必須要得到譴責,還要開除族譜,按照法律治罪!

這一條主要針對的就是功臣集團。

功臣集團已經在大漢生根發芽近百年,搞點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的事情再正常不過,沒有一個功臣家族能跑得了。

第二條的內容是:任何大漢獲得侯爵的貴族,隻要在朝中沒有擔任官職的,都應該回到各自的封地。

這一條,其實在漢景帝時期就已經實行過了,但後來成了一紙空文。

這條看似沒啥,但殺傷力其實很大。

大漢中能獲得侯爵的,絕大部分都是開國時期得到的。

換句話說,這些侯爵的獲得者,全都是功臣集團的二代、三代家主。

他們平時居住在長安城,有什麼事情隨時可以碰頭商議,做出對策。

劉徹的老爹劉啟就是這麼被功臣們搞得焦頭爛額。

可回到封地就不一樣了。

開國功臣們的封地位於大漢各地,碰到事情想要集合起來商議,耗費的時間是很多的。

等商議完了,事情早就已經被長安城裡的劉徹搞定,來不及了。

隻要這些開國功臣們不聚集在長安中,不能及時做出反應,劉徹有一萬種辦法能在幾年內將這些功臣二代、三代貴族們的權力統統拿掉!

鏡頭中,劉徹喜氣洋洋。

“非常好,接下來就等這些混賬東西回到自己的封地,然後就可以動手了。”

禦史大夫趙綰趕忙開口道:

“陛下,所有彈劾的奏章和資料證據臣都已經準備好了,一旦他們回到封地,臣立刻送上!”

劉徹喜悅大笑。

“朕給了他們半個月的時間搬離長安,最多一個月後,大事可成!”

禦史大夫趙綰又道:

“陛下,等驅逐了這些人之後,臣以為不必將朝政稟報給太皇太後了,也好讓太皇太後在後宮之中清淨一番,頤養天年。”

劉徹嗯了一聲,滿意點頭。

“朕正有此意。”

【劉徹又一次使出殺招,讓功臣集團徹底慌了,再度找到竇漪房求救。】

“太皇太後,陛下又要對我們下手了。”

“若太皇太後不願搭救,還請看在我等父輩、祖輩為大漢出生入死的份上,給我等幾百畝薄田耕種,能苟活下去即可。”

聽著這些功臣集團二代、三代家主們的哀泣哭號,竇漪房的臉色又一次變了。

她憤怒地開口道:

“竇嬰呢,這小子在做什麼?”

之前也說過,竇漪房是真的不關心政事。

在處置完衛綰之後,竇漪房覺得有竇嬰這個侄子在,功臣集團的官職和黃老學派的思想地位肯定都是穩穩的。

就算出什麼事,竇嬰也會過來稟報。

可竇漪房萬萬沒想到,都這種時候了,還沒看到竇嬰出現!

功臣二代、三代們麵麵相覷,過了好一會才道:

“太皇太後您不知道嗎?這個新的規章製度,竇丞相就是參與製定者之一啊!”

“什麼?”竇漪房這下子真是出離憤怒了。

“這個竇嬰,他竟然敢背棄老婦對他的信任!”

竇漪房大怒之下,直接召見竇嬰,臭罵了一頓。

“你怎麼敢這樣做!”

“你還是竇家人嗎?”

麵對著竇漪房的訓斥,竇嬰自知事發,表情變得無比坦然。

“姑姑,侄兒既然讓你不喜,那侄兒回去就辭掉這丞相之位便是。”

“但姑姑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

竇漪房冷冷道:

“何事?”

竇嬰正色道:

“當年大漢開國時,民生凋敝,用黃老思想休養生息,正得其時。”

“可如今大漢開國都將近百年了,經曆高祖、文帝、先帝三代賢君的勵精圖治,早就已經不是當年的殘破舊世界了。”

“大漢已經變得更強了,黃老已經不再適應這個強悍的大漢,必須要更換新的思想,除掉這些功臣們,才能讓大漢煥發出新的生機!”

聽著竇嬰的懇切陳詞,竇漪房失望至極,冷笑不止。

“你滾吧,我不想再看見你了!”

竇嬰離開後不久,劉徹走了進來。

“孫兒見過老祖宗。”

劉徹在外麵是威嚴的皇帝不假,但在大漢太皇太後,親奶奶竇漪房麵前,劉徹隻能是個孫子!

看著麵前畢恭畢敬的劉徹,竇漪房突然有些後悔。

或許當年真的不應該廢掉劉榮的……

劉榮是真心實意喜歡黃老學派,如果劉榮當了皇帝,就不會有今天這麼多的事情。

至於栗姬那個沒腦子的女人,竇漪房其實並不放在心上。

婆婆就是婆婆,就算栗姬當了太後,竇漪房依舊還是栗姬的婆婆,栗姬一輩子也彆想在竇漪房麵前搞出什麼幺蛾子來。

而且劉榮若是當了皇帝,竇嬰應該也不會和竇漪房離心離德,導致姑侄之間鬨到這種地步。

竇漪房無聲歎了一口氣,隨後語氣非常冷淡地開口了。

“聽說皇帝又要啟用儒家的人,危及黃老的地位?”

劉徹心中一跳,暗道果然來了,趕忙解釋道:

“老祖宗且聽朕解釋,朕的意思是……”

竇漪房直接打斷了劉徹的話。

“皇帝不必解釋了,老婦讓你過來,就是想要告訴你兩句話。”

“禦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蠱惑皇帝,罷官吧。田蚡也喜歡儒家學說是吧?他也回家裡去呆著,彆當什麼太尉了。”

“那個想要在長安城裡設立什麼明堂的儒生申培,讓他哪來的滾回哪裡去。”

“哦,還有,你之前頒布的那些禮儀製度全部撤銷。”

“就這樣吧,皇帝你可以回去了。”

劉徹身體劇震,麵如死灰。

【竇漪房的第一次警告並沒有得到重視,於是這位太皇太後在第二次出手時,嚴厲地教訓了劉徹一番。】

【劉徹兩大儒家心腹禦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還有幫助劉徹的丞相竇嬰,傾向於儒家學說的太尉田蚡也都被免職。】

【柏至侯許昌出任丞相,武強侯莊青翟出任禦史大夫,功臣集團再度掌控了整個朝政。】

【經過了兩次和親奶奶的較量後,劉徹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稚嫩。】

【他隻能無可奈何地選擇暫時順從,靜靜地等待著太皇太後竇漪房死去的那一天。】

看到這裡,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緩緩點頭。

“當年的漢武大帝,還是過於青澀了。”

“不過,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太子楊勇在一旁聽到自家父皇的話,也非常讚同的點頭。

“若是漢武帝沒有這兩次失敗磨礪心性的話,恐怕也隻會和他的父親漢景帝一樣,成為一個莽撞冒失的皇帝。”

“那他應該就不會是曆史上的千古大帝了。”

隋文帝嗬嗬一笑,感慨道:

“是啊,所有的困難都是有價值的,前提是不被苦難所擊倒。”

“若是漢武帝因為這兩次失敗就此頹廢,像之前大明萬曆皇帝一樣從此不再上朝,那他就不會是漢武大帝,恐怕是漢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了。”

楊勇正色點頭。

這位大隋太子,在這一刻異常深切的理解到了失敗的意義所在。

失敗,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心性徹底被失敗所擊倒,自哀自怨,再也站不起來。

楊勇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失敗。

對楊勇來說,自己最大的失敗並不是在現實,而是在曆史。

曆史上,楊勇是被隋煬帝楊廣給搞掉了太子的位置,最終悲慘死去。

楊勇一直以來都對此耿耿於懷,隻是表麵上沒有明說。

竟然輸給了一個導致大隋滅亡的昏君!

而且,還是在曆朝曆代皇帝們的注視下,在金幕之中播放出來。

還得到了父皇、母後乃至所有大隋臣子的親眼見證。

這種失敗,可不是說能放下就放下的。

這些年來,楊勇其實一直都被曆史上的失敗所困擾。

但這一刻,楊勇突然釋懷了。

連赫赫有名的千古大帝劉徹,都被太皇太後竇漪房毫不留情地教訓了兩次,在臣子們的注視下顏麵掃地。

若非竇漪房的確沒有更好的人選,劉徹甚至可能會被廢掉!

連漢武大帝都有如此慘痛的失敗,我楊勇的這點失敗又算什麼?

漢武大帝能在失敗之後重新站起來,我難道就不能?

有父皇的悉心教導,有金幕的幫助。

我一定能在將來開創一個煌煌盛世,一個讓這個世界線所有後人都銘記的,比開皇之治還要更加輝煌的盛世!

這一刻,楊勇麵帶微笑,整個人的表情變得淡然、衝和。

他,悟了。

隋文帝不動聲色地將目光從楊勇身上收回。

然後,露出一絲欣慰笑意。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徹這一忍,就是整整四年時間。】

【為了表明自己已經吸取教訓,劉徹乾脆修建了上林苑,每日在上林苑之中遊獵,做出不問政事,垂拱而治的樣子。】

【但事實上,劉徹還是悄悄通過生身母親太後王娡提拔了韓安國等一批法家官員進入朝堂,為將來做好準備。】

【此外,在這段時間裡,劉徹也在積極招攬人才。】

【雖說在這四年裡,劉徹於朝政上並無太大作為,但在後宮中,卻發生了一係列影響到西漢曆史的“小事”。】

這一天,劉徹以皇帝的身份前往長安城外“祓禊”,也就是舉行消災祈福的儀式。

儀式結束之後,劉徹的禦駕馬車卻並沒有直接回到城裡皇宮之中,而是進入了途徑的巨大侯府。

畫麵中清楚地映出了這侯府上的牌匾字樣。

【平陽侯府。】

看到這裡,漢初世界之中的劉邦咦了一聲。

蕭何、陳平等人也目露奇光。

在場君臣,齊刷刷地將目光轉向了曹參。

大漢開國功臣,平陽侯曹參!

劉邦表情玩味:

“可以啊老曹,沒想到你的子孫後代居然還能參與到這麼關鍵的曆史大事件中呢。”

能被金幕特地播放出來的,就絕對沒有小事!

曹參這下子也是真的傻眼了。

之前陳平、周勃等人及其後代都在視頻中出鏡過。

但凡出鏡過的,就沒有乾過一件好事!

曹參當時還慶幸呢,覺得老曹家的子孫後代還是比較穩重,沒有搞風搞雨的。

萬萬沒想到,文帝、景帝時期都毫無存在感的曹參子孫們,竟然在漢武帝時期出鏡了!

曹參眼前一黑。

這下子,全完了呀!

曹參抖抖索索地開口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