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禍害無窮的大俠郭解,劉徹內政改革,準備對匈奴開戰!(2 / 2)

“哼,我的遊俠朋友遍及天下,朝中大部分的公卿王侯都跟我有往來,區區楊氏三條人命就想要我死?這皇帝未免太天真!”

郭解便找了一家臨晉最好的客棧住下。

當天晚上,郭解正呼呼大睡,房門猛然被踹開。

一隊官兵突然湧了進來,直接把郭解按倒。

郭解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你、你們怎麼找到我的?”

領頭的將軍冷冷地開口道:

“區區一個遊俠,陛下想要抓你,你以為你能跑得掉?”

“來人,把他帶回長安去!”

鏡頭一轉,郭解被帶回長安天牢。

他並不慌張,對著負責審訊的官員道:

“楊家三人被殺的事情,我事先完全就沒有吩咐過,都是彆人乾的,你們不信可以去調查。”

【郭解勢力龐大,官府的調查遭遇了巨大困難。】

由於此案中楊季主父子二人死在軹縣,朝廷自然要派出官員前往軹縣。

官員抵達後,立刻召集了許多和郭解有關的人前來調查取證。

這些人事先都被遊俠所脅迫,或者乾脆就是和郭解沆瀣一氣的遊俠本人,自然是極力給郭解說好話,開脫。

至於被殺的楊季主父子,則被說成是貪官汙吏,死有餘辜。

一名和楊家平日裡也沒什麼聯絡,隻是有些普通往來的儒生聽不下去了,氣憤地開口道:

“郭解此人,整個人都知道他以所謂大俠之名,專門乾一些作奸犯科,違反國家法律的事情,怎麼能被你們稱為賢士呢?”

眾人頓時都不說話了。

鏡頭一轉,在一盞昏暗的油燈照耀下,這名當著朝廷官員指責國家的儒生死在了房間之中,胸口鮮血直流,死狀極為慘烈。

【有楊家三人的死亡在前,不知名儒生在朝廷使者麵前指證當晚就被殺在後,軹縣中再沒有任何一個知情人敢站出來指證郭解。】

【郭解又發動了大量關係,以掌握的陰私情況威脅長安城中的某些高官,讓他們為其脫罪。】

【這也讓主審此案的禦史大夫公孫弘麵臨巨大壓力,不得不進宮。】

“什麼,郭解應當無罪釋放?”

聽完公孫弘的話之後,劉徹皺起眉頭。

由於此案中楊叔主是被殺死在皇城腳下,劉徹早就已經要求禦史大夫公孫弘必須要彙報案情。

公孫弘開口道:

“陛下,如今所有的調查結果證明,郭解的確沒有親自動手,或者指使彆人去殺害楊家三人。”

“那些動手殺人的,應該都是郭解所謂的俠客朋友們。他們自認為出於俠義之心,任何敢指證郭解的人都是想要迫害郭大俠的武林敗類,必須人人得而誅之。”

劉徹冷笑一聲,道:

“好個遊俠,這一套都搬到朕的麵前來了?”

“怎麼,真以為朕是一個傻子不成?”

“你的意見是什麼?”

公孫弘接到了眾多列侯、官員的說情,本想說郭解無罪。

但話到嘴邊時,這位禦史大夫看著劉徹的表情,心中突然一動,開口道:

“郭解不過是一介平民,卻因為一點小事而殺了四個人。”

“證據雖然說明這四個人的死郭解都不知情,但臣覺得,這種情況反而比他親自殺人要更加惡劣。”

“試想,若是天下人都像此案一樣,隻要聽到有誰對自己朋友不好就幫朋友殺人,那大漢的法律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如果不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處斬郭解,他將來一定會給大漢和陛下帶來更大的麻煩!”

劉徹露出笑容,緩緩點頭道:

“是這個道理。既然不能以殺人罪處斬郭解,那朕就親自下旨,以彆的罪名殺了他便是!”

很快,公孫弘親自將郭解押赴刑場,宣讀旨意。

“……郭解,全家處斬!”

以為自己被釋放,原本得意洋洋的郭解一聽,表情頓時凝固。

下一秒鐘,郭解大叫了起來。

“我無罪,你們不能殺我!”

“那些列侯,我幫他們做過許多事情,隻要饒了我,我什麼都能……”

一名站在郭解身旁的侍衛突然一伸手,用一個布條將郭解的嘴巴牢牢綁住。

公孫弘表情不變,冷冷道:

“醒醒!”

很快,巨大的鍘刀落下,正中郭解的腰部,將郭解一刀兩斷。

【郭解,這位名滿天下的“大俠”,在殘害了無數人命之後,終於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郭解等人的存在,歸根結底,正是因為黃老學派“無為而治”的放縱。】

【事實證明,黃老學派所謂“管的越少就管的越好”的治國方針,隻不過是純粹的胡說八道,壓根不符合大一統王朝的實際情況。】

【也正是因為郭解之事,劉徹才下定決心,接連啟用義縱、王溫舒等法家官員到任河內郡,嚴厲打擊當地的豪強和遊俠。】

【這種打擊行為扭轉了當地的治安情況,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增加了朝廷的稅收,是真正意義上以雷霆手段行菩薩心腸,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業,大漢重新成為了百姓心中的大漢。】

【從這一點來說,劉徹做到了之前曆代所有皇帝都沒有做到,也沒有做好的事情。】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忍不住擦了一把汗。

“老蕭,看到沒有,金幕都點名批評咱們的工作沒乾好了!”

蕭何明顯有些尷尬。

這位大漢丞相,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過了好一會,蕭何才咳嗽一聲,道:

“在梳理治安這方麵,黃老的確是略微有些不如法家的。”

法家最強的就是對基層的控製力。

早在大秦時期,出門的人都擁有一塊木製的身份證明,上麵詳細記載了該人的身高、長相、住址、家庭情況,甚至還有財產!

但到了大漢,因為黃老學派基本讓鄉村自治的關係,這種玩意自然也就消失了。

黃老學派“無為而治”的小政府模式,好處就在於它能最大程度的激發老百姓們的熱情,適合休養生息。

壞處就是會出現更多的郭解。

正如唯物主義辯證法所言,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其兩麵性。

劉邦嗬嗬一笑,正色道:

“五年。”

“五年裡,朕要看到所有這些該死的豪強統統都安分下來。”

“通報天下郡守,誰要是做不到的,朕直接把他流放嶺南!”

頓了頓,劉邦又看了一眼劉恒。

“這件事情,東宮必須要全力參與。”

劉恒趕忙應是。

“請父皇放心,兒臣一定儘力完成!”

作為大漢將來的皇帝,劉恒對郭解這種人一點好感都沒有。

郭解其實就是軹縣的土皇帝。

真正的皇帝看到土皇帝,除了一巴掌拍死他全家之外,不會有任何想法。

朕的子民隻能由朕來統治,你郭解一個狗屁遊俠,憑什麼對朕的子民吆五喝六的?

劉邦又有些感慨的開口道:

“遊俠這種玩意,那是真沒有一個好東西。”

“再傳朕旨意,從今天開始全麵禁止遊俠的存在。”

“通報各郡縣對那些無業無田的浪蕩子進行全麵清查,凡是有這種人的,統統給朕送進工廠去!”

“娘的,現在朕的工廠正缺人呢。”

在曆朝曆代中,漢初世界兌換《工業革命》的時間點是比較晚的,幾年前才剛剛換到手。

窮啊。

但有了《工業革命》之後,大量的工廠自然也就如同雨後春筍一般誕生了。

各地工廠一開工,缺人的問題立刻顯現出來。

劉邦這就叫靈機一動,一舉兩得。

劉恒愣了一下,突然開口道:

“陛下,或許今後的犯人也不一定要流放嶺南,直接讓他們進廠就好了。”

“嗯,不需要給他們發工錢,讓他們在廠裡工作,就當做服刑。”

劉邦震驚了。

足足過了好幾秒鐘,劉邦才一拍大腿。

“對啊,朕怎麼沒想到呢?”

“今後,所有該流放的,都可以選擇進少府的工廠給朝廷賺錢!”

“嗯,十年起步吧。”

“那些個喜歡殺人放火的遊俠,就給朕一輩子老老實實在工廠裡免費打工吧!”

一想到這樣會讓自己的小金庫少府獲得更多的利潤,劉邦就忍不住笑得眼睛眯縫。

舒服啊。

蕭何哭笑不得。

太子殿下這個處置方法,還真是……彆出心裁啊。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對於劉徹來說,他改革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締造一個前無古人的強大漢朝。】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支強大的軍隊是必不可少的。】

劉徹最開始進行重組改革的,是宮廷禁衛軍。

距離皇帝比較遠的,統一歸南軍掌管,設衛尉、軍監進行統領。

負責宮門、宗廟、陵園的警戒。

另外一支則被稱為“內層”,也就是皇帝身邊的常備軍,隨時負責聽從皇帝調遣。

這支軍隊由“三公九卿”裡九卿之一郎中令(後改稱光祿勳)負責指揮。

郎又分為中郎、侍郎、郎中。

中郎俸祿六百石,侍郎俸祿四百石,郎中俸祿三百石。

這些“郎”是每天跟隨在皇帝左右,就連兩千石官員見了他們都要客客氣氣的。

主管“郎”的機構是郎署。

郎署最高級的主屬軍職是五官、左、右中郎將,俸祿兩千石,統領所有中郎、侍郎。

還有車、戶、騎三將,俸祿一千石,統領郎中。

無論是中郎將還是車、戶、騎三將,他們都是皇帝的家臣。

這樣一來,皇帝的私人安全就有了保證。

緊接著,劉徹又在光祿勳麾下增設了三支親軍,分彆是期門軍、羽林軍和羽林孤兒軍。

期門軍完全由擁有強悍個人武藝的武士組成,也就是小說裡的“大內高手”。

羽林軍則是由擅長射箭和馬上作戰的騎士所組成,屬於一支極為強悍的機動力量。

羽林孤兒軍,顧名思義,是由羽林軍戰死將士的孤兒後裔所組成,他們從小被皇家收養,對皇家忠心耿耿。

而且期門軍、羽林軍這兩支軍隊,可不是什麼遊俠之類遊手好閒的人能混進去的。

想要進入這兩支軍隊,必須是“三輔六郡”之中的良家子。

三輔乃京畿三輔,簡單說便是長安附近的關中地區。

六郡是隴西郡、天水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西河郡。

這三輔六郡屬於當年大秦王朝的核心地帶,真正“老秦人”所在之地。

其他地方的人,哪怕你再強,也沒用。

此外,每年光祿勳還要對麾下的各郎官進行考核,挑選出足夠忠誠並且有能力的人,派往邊郡作為高級將官,乃至出任太守。

劉徹所建立的這套光祿勳麾下郎官係統中,走出了非常多的名將:

大將軍衛青,先入建章宮,後自羽林軍正式“出道”,選任車騎將軍,大將軍。

霍去病,先為郎官,後為侍中,選任驃騎校尉,驃騎將軍。

李廣,先為郎官,後以騎郎將遷郎中令,選任驍騎將軍,先後出任邊地七郡太守。

之外,還有公孫敖、張騫、蘇武、李陵、李敢、趙充國……等等。

幾乎整個劉徹時代能史書留名的將軍,都出身於這個光祿勳(郎中令)係統之中,足見這個係統的成功。

【劉徹通過南軍、內層,並建立期門軍、羽林軍等精銳的方式,非常有效地維持了關中軍隊的強悍,震懾了包括諸侯國在內的其他國內勢力,讓他們不敢有所異動。】

【他又通過培訓大量精英郎官並外放為將軍、太守的方式,保證了大漢邊郡軍隊對皇帝的忠誠和戰鬥力。】

【此後隨著時間流逝,劉徹又陸續對中央軍和地方軍進行了一係列特化改革。】

除了中央的“三輔六郡”之外,劉徹對地方兵也進行了改革。

這些郡、國兵被稱為“更卒衛士”,兵種被細分為材官、騎士、樓船等,每個郡、國都有郡尉(國中尉)進行統領。

這些更卒衛士名義上是郡國兵,但當地的郡太守或者諸侯國王並沒有指揮更卒衛士的權力,隻有朝廷下旨調發虎符才能進行調動,郡尉(國中尉)也都一律由朝廷任命。

彆小看這些地方兵,在劉徹時代,即便是不出動中央軍的情況下,也往往能一口氣從地方征發十萬以上的地方兵,解決當地戰事。

在大漢出現戰爭的時候,劉徹還會發配罪犯、刑徒充軍,承諾他們隻要立下足夠戰功就可以把罪名勾銷。

被充軍的人中,最有名的就是“七科謫”。

包括:有罪官吏、亡命之徒、出嫁贅婿、犯罪商人、商人籍貫、商人籍貫之子、商人籍貫之孫。

其中商人籍貫包括男女雙方。

換言之,一個人隻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以及自己任意一位是商人籍貫,那他就屬於“七科謫”之列,必須從軍。

但充軍還不僅限於此。

隨著大漢征發兵源人數不足,劉徹又把豪吏(家裡特彆有錢的吏員)以及惡少也加入了充軍的行列。

此外,朝廷若是兵源不足,還會繼續招募雇傭兵。

雇傭兵種類多樣,分為“勇敢、奔命、應募、私從、亡命、徒、罪人、應算罪人”等諸多級彆,每個級彆的雇傭價格都不一樣。

也並不是所有雇傭兵都能獲得錢財田地,比如“亡命、罪人”這些,他們事實上是和朝廷做交易,以服役、軍功換取免受刑罰。

【經過了這番改革之後,大漢軍隊在劉徹治下的戰鬥力急速提升,不再是之前那支沒有功臣集團指揮後就一盤散沙的廢物中央軍了。】

【在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精力後,劉徹躊躇滿誌,他終於可以將目光從國內移開,投向國外的諸多敵人了。】

【首當其衝的,自然便是大漢建國以來一直盤踞在北方草原的生死大敵——匈奴!】

大秦世界中,秦始皇嘖了一聲。

“漢侯,你的大漢不太行啊,居然要到你曾孫的時候才敢對匈奴用兵。”

眾人目光齊齊投向漢侯劉邦,表情中多有調侃。

大秦即便是在沒有金幕出現的年代,蒙恬大將軍可也已經把匈奴十幾萬大軍打得屁滾尿流了。

劉邦有些尷尬,擦了擦汗,道:

“兒孫不孝,讓陛下見笑了。”

“這個所謂大漢,哪裡比得上大秦嘛。”

“大秦才是天下第一!”

秦始皇哈哈一笑,不予置評。

扶蘇看著劉邦的模樣,心中也是有些疑惑。

這個每天上朝不是隱身就是拍馬屁的家夥,當真是那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漢高祖嗎?

漢初世界中,皇位上的漢高祖劉邦一拍大腿。

“好,打匈奴就是好啊!”

“朕就喜歡這樣的後代。”

對劉邦來說,白登之圍後被迫和親,一直以來都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雖說在金幕出現後,灌嬰周勃等人早就已經滅了匈奴。

但曆朝曆代皇帝現在有個鄙視鏈。

金幕出現之前越強的,優越感就越厲害。

金幕出現之前打不過北方草原異族的,發彈幕吵架底氣都沒那麼足。

劉邦看到這裡,已經很清楚自己這輩子是奈何不了匈奴了。

但如果曆史上自己的子孫們能暴打匈奴,那也是給劉邦爭了一口氣!

在場的其他大漢眾人,也都提起了精神,頗為緊張地關注著。

劉恒下意識地握緊拳頭,道:

“劉徹這小子能行嗎?”

他多少還是有點擔心這個孫子的。

蕭何也有些憂慮,道:

“匈奴可不是那麼好打的。”

當年白登之圍,劉邦禦駕親征的那支漢軍可不弱。

那是乾掉了項羽,平定了諸多異姓諸侯王叛亂的精銳之師。

一樣被冒頓弄得灰頭土臉,求和收場。

曹參也擔心地開口道:

“金幕裡看起來,大漢這麼多年軍隊真正打過的也就是一場七國之亂,能擋得住匈奴大軍嗎?”

這些開國功臣們,都不太看好劉徹對匈奴的戰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