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曆朝皇帝齊誇衛青,匈奴左賢王於單來襲(1 / 2)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中,秦始皇露出笑容。

“好個衛青,竟然能抓住這樣的機會,真是了不起啊!”

蒙恬、王離、章邯三位將軍表情都顯得非常震驚。

蒙恬道:

“這般奇襲的打法,需要的是對局勢精準完美的判斷,一旦有任何出錯的地方,就會導致全軍覆沒。”

“衛青竟然敢這麼做,臣真是自愧不如。”

王離想了想,又想了想,還是歎了一口氣。

“這種辦法,臣恐怕打一百場仗也不會選擇一次。”

“實在是太冒險了。”

最近這些年才逐漸聲名鵲起的大將章邯笑道:

“臣倒是覺得衛青的這種打法非常符合臣的心意。”

“臣若是有機會的話,也不介意嘗試一下。”

扶蘇認真地聽著三位大秦將軍的話,並嘗試通過他們的意見進行分析。

蒙恬和王離兩位將軍,每次出戰手中都擁有著絕對的實力優勢。

他們隻需要穩紮穩打,就能將勝利收入囊中。

對奇襲這種事情,他們自然就不會熱衷。

章邯將軍乃是半路出道,因為缺少主將,被父皇由少府轉任。

他在軍隊的時間更短,立功更加心切,自然也就更願意進行冒險。

他們的性格並無長短之分,將來可以視情況,按照大秦對總體戰役的要求,來安排他們在戰場上的各個職位。

扶蘇正在思考,突然被一陣鼓掌聲所驚醒。

秦始皇拍著手,笑道:

“無論如何,衛青這一次攻破龍城王庭,是咱們華夏曆史上第一個能突襲北方遊牧王朝都城的大將。”

“難怪,衛青會在曆朝曆代皇帝心中擁有如此巨大的聲望!”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雙手叉腰,放聲大笑。

“好,好個衛青!”

“娘的,難怪會有這麼多的鏡頭,衛青這小子打仗可以,朕喜歡!”

劉邦這叫一個開心啊。

在看到李廣被俘、公孫敖戰敗、公孫賀撤兵之後,劉邦都覺得這一場戰爭應該又要以失敗告終了。

萬萬沒想到,衛青竟然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這種麵臨巨大敗局之下的大逆轉,實在是太爽了!

曹參一臉感慨:

“一路偏師奇襲匈奴王庭,攻破龍城。”

“這是何等的豐功偉績!”

蕭何撫須而笑:

“這般奇襲,真是情不自禁地讓人想起了韓信。”

“衛青,非常人所及啊!”

韓信打仗,基本都是神仙仗。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水淹龍且,四麵楚歌,都是曆史書上濃墨重彩的大戰。

衛青在這場龍城之戰中力挽狂瀾的表現,實在是太有韓信當年風範了。

曹參大笑道:

“之前因為衛青是個馬奴,多少還是有些看輕他。”

“果然是後生可畏,他比我們這些老骨頭強太多了。”

“除了韓信,咱們這批人打仗恐怕誰也比不上他!”

劉邦哼了一聲,得意洋洋地開口:

“誰說的?朕打仗就比他強。”

眾人看著自信滿滿的劉邦,陷入沉默。

過了片刻,無可奈何的劉邦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

“你們這些人一點幽默感都沒有,和你們說話真沒意思!”

眾人這才哈哈的笑了起來。

“陛下果然幽默!”

另外一個西漢世界。

漢武帝看著金幕視頻,一臉感慨。

“衛青啊,沒想到當年你竟然是在這種情況下力挽狂瀾,奇襲龍城的。”

衛青笑了笑,非常謙遜地開口道:

“陛下謬讚了,臣當時也是心中打鼓,唯恐中了匈奴人的奸計。”

“但事到臨頭,終究還是要做該做之事。”

霍去病同樣也是心中激動。

“舅舅,你當年真的好強!”

霍去病從小就聽著衛青勝利的故事長大。

但這是從金幕中親眼見證,意義自然不同。

衛青有些無奈地看了一眼自己這個侄子。

“去病,其實你舅舅現在也很強的。”

霍去病表情一僵,有些尷尬的摸了一下鼻子,沒有說話。

漢武帝被這番對話逗得哈哈大笑。

劉據非常好奇的開口道:

“平陽侯(衛青),你當時壓根就不清楚其他各支軍隊的戰況和匈奴人的去向,為何就敢如此大膽的突襲龍城呢?”

在場所有人的視線都齊刷刷地投向衛青。

包括劉徹,都非常好奇。

衛青回憶片刻,思索著開口。

“當時的情況,左賢王不可能不知道我這路兵馬所在。”

“如果他真的想吃掉我,那他早就應該出現在我的前方。”

劉據插嘴道:

“或許左賢王聽到平陽侯的名聲後害怕了。”

衛青失笑道:

“如今或許如此,當年臣隻不過是一個靠著姐姐上位,被天下人認為是幸進之徒的馬奴。”

“匈奴那時候也是壓製了大漢近百年的強悍帝國,左賢王作為匈奴帝國的太子,怎麼可能會害怕臣呢?”

“臣推斷,左賢王既然沒出現,那就是去了彆的戰場。”

“臣當時第一次領兵,確實也不敢大膽的做出決斷。等臣完全確定這件事情時,李廣、公孫敖將軍那邊的局麵已然無可挽回。”

說著,衛青臉上露出一絲歉疚表情。

李廣之所以被突襲,的確有太過懶散的原因。

但本該和衛青交戰的左賢王所部突然出現,的確也和衛青脫不開關係。

漢武帝聞言,哼了一聲,道:

“戰場上的形勢原本就是瞬息萬變,李廣作為領兵大將就應該做好對應任何情況的準備。”

“他自己沒做好,怎麼能怪到你頭上?沒這種道理。”

劉據連連點頭,覺得自家父皇說得對。

人家公孫敖麵對軍臣單於和左右賢王的夾擊,都還能帶著數千漢軍成功逃回。

你李廣被單獨的左賢王所部一次突襲就全軍覆沒,這要怪到衛青頭上也太牽強了。

左賢王又不是衛青放過去的,衛青在匈奴國境,不知道左賢王的去向再正常不過。

說來說去,還是李廣自己的問題!

衛青的性子自然不會和漢武帝父子爭辯這個,他回憶了一番,繼續說道:

“在確定左賢王已經去了李廣、公孫敖將軍那邊之後,臣就嘗試推測匈奴軍臣單於的想法。”

“臣最開始覺得他應該是打算擊潰大漢中間兩路,然後再分兵來擊退臣和公孫賀將軍。”

“所以當時臣心知來不及援助李廣和公孫敖將軍了,心中第一個想法就是撤軍。”

眾人安靜地聽著衛青說話,劉據忍不住道:

“那後來為何又不撤了?”

衛青笑了笑,道:

“但臣繼續思考後,又覺得不對。”

“軍臣單於是個老謀深算之人,臣能想到撤軍,他應該也能猜到臣會撤軍。”

“他剛剛打敗了公孫敖和李廣將軍,整個人正是最為自信的時候,絕對不會懷疑自己的判斷。”

“軍臣單於絕對不可能想到,臣不但沒有撤兵,反而直撲龍城。”

“他既然想不到,臣就擁有了足夠的時間和機會。”

“臣越想越覺得事情就是這樣,所以臣決定賭一把。”

“幸得上天和陛下保佑,臣最終賭贏了。”

聽著衛青的解釋,在場的眾人心中也是不由感慨。

劉徹笑嗬嗬地開口道:

“朕其實很清楚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衛青啊,你總喜歡謙虛。”

劉據點頭表示很讚同。

當時的衛青,自己孤軍進入草原。

往前進,隨時可能會被位於主場的匈奴人包圍。

往後退,又會有愧於大漢皇帝陛下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他還沒有足夠的補給!

這意味著,衛青想要抵達龍城,就必須要一路繳獲沿路的匈奴部落物資才行。

就是在這種風險巨大,前途未卜,戰局未知的情況下,衛青非常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斷,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這就是一個名將的素養。

這種素養,可不僅僅是一句運氣好,賭贏了就能說明的。

劉據心中也是感慨不已,看著帶著淡淡笑意的衛青。

自家這位舅舅,是真的很強悍啊。

霍去病同樣也是非常激動,聽著眾人對衛青的誇讚,霍去病甚至比自己被誇還要激動。

從小,霍去病就是在衛青的光環和教導下長大的。

毫不誇張的說,沒有衛青,就不會有大漢冠軍侯霍去病。

霍去病高興之餘,突然又有點遺憾。

將來,恐怕不會有那麼激動人心的戰爭了。

現在的大漢已經太強了,從軍隊戰鬥力上完全對這條世界線上的其他國度形成了碾壓之勢。

隻需要碾壓去,其他啥也不需要做了。

貞觀世界。

李世民露出笑容。

“這就是衛青,這就是西漢第一名將啊!”

李靖也是微微一笑,點頭道:

“是啊,衛青實在是太強了。”

李世民笑著看了一眼李靖:

“藥師,你也不必謙虛,朕很清楚,若是你和衛青易地而處,你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李靖哈哈一笑,白胡須飄揚起來,正色道:

“那倒是。”

李靖當年也是帶著三千騎兵就敢直撲東突厥頡利可汗大營的人。

對突襲這種事情,李靖可從來沒害怕過。

唐軍之所以喜歡在對外戰爭中以少勝多,這種風氣就是被李世民和李靖兩位蓋世統帥帶起來的。

搞到後來,好像不用少數兵力大勝多數敵人,都不好意思誇耀自己的軍功了。

李世民的笑聲更加響亮了。

李治找到機會,有些好奇地開口道:

“父皇,大漢第一名將難道不是霍去病嗎?”

李世民搖了搖頭,淡淡道:

“傻孩子,你要想想,霍去病是誰教出來的?”

李治有些不太服氣,開口道:

“弟子不必不如師,這句話是父皇您曾經用來激勵兒臣的。”

李世民又笑了起來,道:

“霍去病年紀輕輕,鋒芒畢露,一戰成名天下皆知,隨後又英年早逝。”

“可以說,霍去病的一生太過於燦爛輝煌,自然很容易讓人對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但真正扭轉了漢匈戰爭局勢,擊敗了匈奴的人是衛青。”

李靖點頭道:

“是啊,衛青麵臨的局勢,可比霍去病要艱難很多。”

“他隻是一個馬奴,憑借外戚幸進,將士們對他心中必然是不太服氣的。”

“他要麵對的是鎮壓了西漢三代皇帝近百年的強大匈奴帝國,漢軍在士氣和心理上都被匈奴人壓製。”

“他的友軍要麼潰敗要麼無功而返,隻有他一路兵馬孤軍奮戰。”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衛青依舊能獲得勝利,太子殿下可以想象,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奇跡!”

李靖非常罕見地抒發了一番感慨。

這是一位絕世名將,對另外一位絕世名將的認同。

熱血沸騰的年輕人,都向往成為霍去病。

成熟穩重的中年人,則更喜歡衛青。

李治正想繼續爭辯幾句,突然釋然。

爭這個有什麼意義?

衛青、霍去病,都是大漢名將,都是華夏的民族英雄。

為他們驕傲和歡呼,足矣。

多餘的爭執,實在是沒有任何必要!

大元世界。

忽必烈看著金幕中凱旋回歸的衛青,也不由感慨。

“必須要說,在大蒙古帝國崛起之前,天下最會用騎兵的名將,就是衛青和李靖了。”

蒙古帝國的騎兵威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在人類社會沒有出現工業革命之前,蒙古帝國就是疆域最遼闊的帝國。

從忽必烈口中說出來的肯定,那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

鐵穆耳有些好奇地開口道:

“皇祖,您為何不提李世民呢?”

忽必烈嗬嗬一笑,淡然道:

“朕和唐太宗都是皇帝,並非什麼名將。”

言下之意,皇帝和臣子不是一個等級的,就不應該拿來相提並論!

大明世界。

朱元璋呼出一口氣,老臉上是欣慰的表情。

“高熾,看看衛青的風采。或許將來你也能培養出一個衛青,那一定是你皇帝生涯中非常光輝燦爛的一筆。”

朱高熾笑道:

“孫臣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孫臣覺得,咱們大明的徐達、常遇春,也不遜色於衛青霍去病!”

朱元璋聞言,露出笑容。

“那是。朕的徐達和常遇春,無論是曆史上哪個朝代的名將過來,朕都有信心他們能贏!”

誰說大明的名將就一定遜色於其他朝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