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大漢群臣看到這裡,心中也都鬆了一口氣。
諸侯國解決了,國內也沒出什麼亂子。
這意味著群臣不必擔心像之前一樣出什麼幺蛾子了。
不用擔心被波及連累了!
劉恒有些無語地捏了捏眉心,道:
“這不就是以勢壓人麼?劉徹這小子,倒是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啊。”
劉邦笑道:
“這小子是純純沾了衛青的光,若是沒有衛青坐鎮的話,恐怕諸侯國全都要造反了。”
“有衛青在,倒也算是一個非常精準的時機,頭腦還是很不錯的。”
蕭何正色道:
“劉徹陛下的確是天縱英才,這個時間點選得正好,應該能解決諸侯國的問題。”
曹參陳平等人也連聲稱是,對劉徹大加讚揚。
黃老學派的根基是功臣集團,功臣集團雖然會爭奪皇權,但它本身利益是和朝廷綁定的。
若朝廷能直接吞並所有諸侯國,對功臣集團來說是大大的好事,這意味著功臣集團又能獲得更多的官職和權利,何樂而不為呢?
劉恒感慨道:
“劉徹這小子的運氣是真不錯啊,什麼好事都讓他趕上了。”
劉邦嘿了一聲,道:
“運氣?這天底下哪裡有運氣這種說法,劉徹若是不奮鬥,不爭,不集權,不提拔衛青,哪裡來的推恩令?”
“嗯,單單從他做的這些事情來看,已經是大漢非常罕見的明君了。”
“難怪將來能成就千古大帝之名。”
劉恒忙道:
“父皇謬讚了,劉徹這小子還是運氣好,若是沒有父皇您開創大漢,哪裡有他什麼事?”
畢竟是劉恒的親孫子,作為爺爺,該謙虛還是得謙虛幾句。
劉邦哈哈大笑:
“好你個恒兒,祖父的架子擺的還挺足的。”
“嗯,還好,現在大漢的製度已經改革得七七八八,若是早幾年看到這個視頻,朕可真是有的忙了。”
群臣連連點頭稱是。
若是早幾年看到劉徹這部視頻,那在場的許多人腦袋上的官帽,甚至是自家的爵位都會被劉邦無情的擼掉。
現在改革基本上已經完成,大家都用各種形式融入了新的大漢統治秩序之中,反而是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笑了起來。
“千古第一陽謀?這個說法倒是有點意思。”
李治看了一眼李世民,試探性地開口道:
“父皇覺得算嗎?”
李世民想了想,道:
“算其實也能算,的確也是陽謀嘛。”
“但歸根結底,漢武帝主要還是在收拾西漢開國時期傳下來的爛攤子罷了。”
“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啊,隻能說,開國時候的製度設計是真的太重要了。”
李治連連點頭,心有戚戚焉。
一個開國時候埋下的坑,要用三代皇帝近百年的時間去解決。
若是開國時候沒有這種坑,這三代皇帝們就能騰出手來去做更多的事情,對大漢來說豈不是更好。
房玄齡正色道:
“西漢畢竟隻是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對整個國家的製度探索的確不夠成熟。”
長孫無忌也道:
“漢高祖在消滅異姓諸侯王時,其實就能將這些諸侯國直接並入朝廷治下。”
“他之所以做出分封的決定,應該還是擔心蕭何曹參為首的功臣集團。”
這兩位乃是大唐中負責修訂《隋書》主要負責人,對曆史自然是有很深研究的。
李治愣了一下:
“擔心功臣集團?”
李世民看著李治懵懂的表情,不由笑了。
“功臣集團當然是要擔心的,你看就算是有諸侯王的情況下,功臣集團都能誅殺呂氏扶立文帝,能讓漢景帝被迫屈服。”
“若是最開始就沒有諸侯王,恐怕西漢皇帝們分分鐘就被功臣集團架空了,漢文帝以下基本都是傀儡,會變成春秋時代晉國六卿乾政的形狀了。”
晉國六卿?
李治迅速在腦海中找到了相應的曆史記載。
晉國的傳承,在最開始是經曆過小宗篡位大宗變故的。
晉文侯的弟弟姬成師(曲沃桓叔)一脈經曆過數十年的戰爭,奪取了晉文侯一脈的正統,成為了新的晉國統治者,史稱“曲沃代翼”。
本身就是通過歪路子上位的,姬成師的後代們就特彆提防自家的叔叔、弟弟們,把這些公族都殺了個乾乾淨淨。
導致的結果就是,沒有了公族子弟對國君的拱衛,臣子們反而做大。
最終形成了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卿聯手架空朝堂,晉國君主變成了六卿手中的提線木偶。
在一番殘酷的廝殺過後,範氏、中行氏被驅逐出晉國,原本大優勢的智氏於勝利在望之際被趙氏絕地反擊,聯合魏氏、韓氏所滅。
獲得勝利的趙氏、魏氏、韓氏鑒於之前的廝殺實在過於殘酷,也不敢打下去了,就約定大家直接把晉國瓜分,自立為國。
這就是“三家分晉”。
李治想到這裡,有些驚訝地開口道:
“父皇的意思是,若沒有諸侯國在外作為屏障,西漢可能會也被功臣集團瓜分?”
李世民笑道:
“這幾乎是必然的。呂雉為什麼當不上第一個女皇帝,就是因為她的權術手段太弱了。”
“呂雉僅僅控製了西漢諸侯王,卻無法消滅功臣集團,導致功臣集團反而趁著外麵諸侯王被打壓的時機悄悄做大。”
“所以才有了呂雉死後功臣集團反攻倒算呂氏,甚至能決定皇帝廢立的事情。”
“都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這句話在呂雉身上可謂展現得淋漓儘致。”
“真正的威脅功臣集團不知道去打壓,反而隻看著眼前的威脅劉姓諸侯王,呂氏不死全族才怪了。”
“哼,什麼呂後,連觀音奴的一根手指頭都比不上!”
說到最後,李世民的表情有些懷念,又有些哀傷。
他想起了他的一生摯愛,已經過世的長孫皇後。
李治在懷念母親的同時,心中開始梳理起了西漢建立的整個權力鬥爭脈絡。
最開始,主要的矛盾是異姓諸侯王。
劉邦帶著皇族子弟和功臣集團一起消滅了異姓諸侯王。
此時,劉邦開始擔心起功臣集團將來會對劉姓未來皇帝造成威脅。
於是就分封了大量劉姓諸侯王在外,而且讓諸侯王們一個個成為國中之國,擁有大量兵馬對朝廷內部的軍功集團進行威懾。
但呂雉上來之後,選擇和功臣集團合作,把劉邦的兒子弄死了一大片,劉姓諸侯王一時間無力和朝廷對抗,功臣集團趁機做大。
呂雉死後,功臣集團覺得這是一個控製朝政的絕佳良機,一舉發動,滅掉呂氏,扶立皇帝。
劇本到這裡,其實劉家的天下已經很困難了。
但偏偏功臣集團看走了眼,選了漢文帝劉恒!
劉恒看起來老實巴交,一臉的傀儡君王之相。
結果這位漢文帝的權術手腕玩的飛起,在功臣集團和諸侯王之間左右橫跳,硬是撐住了皇帝的逼格,把持住了最高權力。
扮豬吃虎的最高境界!
從漢文帝和竇漪房生的小兒子劉武就可以看得出來。
漢文帝本身就當過諸侯王(代王),他對諸侯國的危害心知肚明。
那為何漢文帝還要特地給嫡次子劉武分疆裂土,而且還封到中原富庶地區的梁國?
因為梁國距離長安近!
一旦功臣集團敢有什麼異動,梁王劉武分分鐘就帶著梁國大軍殺進關中,來支援大哥漢景帝劉啟。
就問你功臣集團敢不敢動吧。
結果上來的漢景帝,是個愣頭青。
上來就要乾諸侯王。
功臣集團一看,嘴巴都笑歪了。
你趕緊弄死諸侯王吧,我們支持!
但漢景帝又玩了一個騷操作。
在弄死諸侯王的同時,漢景帝還要把儒家士人扶起來,順便將功臣集團也一起弄死。
這功臣集團就不願意了。
於是在七國之亂中,漢景帝被坑了一波大的。
七國之亂後,漢景帝也回過神來了。
諸侯國的確是大患,可近在咫尺的功臣集團,更是大漢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