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聽到了劉徹的話之後,心中非常激動,立刻跪了下來。
“臣敢不遵命!”
很快,張騫就接受了劉徹的符節詔書,離開皇宮去做前往西域的準備。
坐在回家的馬車中,張騫也是感慨萬千。
回想過去,被匈奴兩任單於先後囚禁了十幾年。
出使西域,一路曆儘無數險阻,最終回國。
然後就是作為大軍向導,屢次出征匈奴,獲封博望侯。
本以為就此登上人生巔峰,沒想到一場和李廣搭檔的大戰,一切歸零。
張騫想到這裡,也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難道李廣老將軍當真是命格不行,誰搭檔他就克誰?”
“李廣難封”現在已經成為了漢朝內部的一個梗。
多少將軍憑借著和匈奴的戰爭封侯。
而距離封侯僅僅隻有一步之遙的李廣,卻偏偏二十年都沒有跨出這最後一步。
想了想,張騫又笑了起來。
“這一次李廣將軍應該是沒辦法出戰了,對大軍來說或許也並非一件壞事。”
剛剛打發走張騫,一份奏折就送到了劉徹的麵前。
正是郎中令李廣所上奏。
這份奏折的核心內容隻有一條。
請戰!
劉徹對此的評價是——
“胡鬨。”
平心而論,李廣的能力是沒問題的,忠誠也沒問題。
劉徹毫不懷疑,李廣擁有能憑借戰功封侯的實力。
但問題是,李廣這個人,命不好!
在李廣鎮守邊疆的時候,隻要是那種小型戰爭,李廣肯定是無往不利,殺得匈奴人不敢進犯鎮守地界一步。
但隻要大漢發動主力和匈奴開戰,李廣不是迷路,就是被全殲,又或者被敵人圍困。
簡單說,李廣屬於防守簡直無敵,進攻讓人無語的那種。
眼下,正好就是進攻!
而且這還不是一般的進攻。
劉徹瘋狂斂財,把幾乎所有弄來的錢都砸進了這場戰爭之中。
十萬騎兵,二十萬匹戰馬,這是出動的軍隊數字。
二十萬匹戰馬之中,還包括了從民間弄來的四萬匹。
此外,還有近百萬民夫,在漢朝境內轉運糧草物資。
這是真正的傾國之師,舉國戰爭。
最差的情況,如果衛青霍去病被匈奴人全殲,西漢王朝是真的會直接崩掉的。
劉徹對這一戰寄予厚望,任何一點不穩定因素都竭力希望避免。
李廣正好就是其中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李廣這個人多年以來的經曆,怎麼看都沾點黴運在裡麵的。
這種時候也彆說什麼迷信不迷信的話,換哪個人來當皇帝也不願意讓李廣這個倒黴鬼進軍隊啊。
而且李廣也六十多歲了,有沒有李廣參加,壓根不影響戰爭。
劉徹也不是不給李廣麵子。
李廣現在都已經是三公九卿之中負責保衛皇宮和皇帝人身安危的光祿勳(郎中令)。
封侯確實是沒封,但位高權重也是真的。
李廣的兒子李敢也被安排到了霍去病手下當將軍,隻要霍去病這邊一取勝,李敢是肯定能封侯的。
劉徹自認為,這種安排對李廣已經是仁至義儘!
毫無懸念,劉徹沒有答應李廣參軍的請求。
李府。
“陛下沒有同意老夫的請求。”
滿頭白發的李廣坐在主位上,老臉上是無儘的失望。
李敢就坐在李廣麵前,聞言趕忙勸說道:
“爹,您就好好保衛陛下,孩兒一定給您掙一個封侯回來!”
李廣的夫人也勸說道:
“夫君,你都一把年紀了,草原戈壁大漠你的身子骨也吃不消啊,還是好好在長安就是了。”
“打仗是孩子們的事情,你就侍奉好陛下,說不定陛下什麼時候開心了也能賞賜你一個侯爵。”
李廣聞言,頓時勃然大怒。
“我李某人和匈奴交戰一生,不能在馬上憑戰功封侯,反而要在陛
“那還不如直接讓我去死!”
李廣訓斥了一番妻子和兒子,斬釘截鐵地開口道:
“你們彆說了,這一次我定要參軍。”
“廉頗在我這個年紀一頓還能吃五斤肉三斤米,拉十石強弓。”
“我又如何能輸給他!”
【李廣下定決心,多次上奏和利用隨侍劉徹身邊的機會,懇求出戰。】
次數多了,劉徹多多少少也是被打動了。
看著跪在麵前的李廣,劉徹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李廣啊,你可知道以你的年紀,此去說不定就永遠無法回來了。”
這還真不是開玩笑。
在這個人均壽命三十歲左右的年代,李廣能活到六十多歲就已經算是高壽了。
大軍征戰在外,還要穿越草原、戈壁大漠再抵達漠北,而且是來回兩趟。
途中還要和匈奴主力交戰,其中的艱險可想而知。
就算是李廣二十多三十歲,也未必就能保證可以全身而退。
更何況現在六十多歲?
李廣非常堅定地開口道:
“臣一生和匈奴征戰,若能馬革裹屍而還,便是最大的榮耀。”
“還請陛下看在臣畢生為大漢儘忠的份上,給臣一次機會!”
看著一臉堅毅的李廣,劉徹沉默良久,歎了一口氣。
“你兒子李敢去了霍去病軍中,那你就去衛青軍中當個將軍吧。”
李廣大喜過望,對著劉徹連連磕頭。
“臣多謝陛下成全!”
看到這裡,秦始皇也是忍不住歎息一聲。
“這個李廣,老而彌堅,讓朕想起了一些故人。”
蒙恬的祖父蒙驁,年近七十依舊出征趙國,死於趙國名將李牧之手。
王離的祖父王翦,六十多歲依舊披掛出征楚國,最終一舉滅楚,拔掉了大秦統一天下最後一顆釘子。
還有最負盛名的武安君白起,在打贏長平之戰當年也超過了六十歲。
這些赫赫有名的老將,都是為大秦征戰一生,燃燒了熱血。
秦始皇在李廣的身上,看到了他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