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樣的集體沉默,劉徹也是徹底無語了。
他將目光轉向衛青。
衛青很淡定,壓根就沒起身。
衛青知道,作為如今大漢頭號名將,而且還是戰功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唯一頭號名將,自己是不可能獲得任何出征機會的。
果然,幾秒鐘後,劉徹就將視線從衛青身上移開了。
在這一點上,君臣兩人已經擁有了非常好的默契。
衛青,隻需要好好地當一個吉祥物大司馬就行。
有平陽公主這個老婆在,衛青隻要不搞事,一定能善終。
甚至劉徹都特地將衛青的爵位改為平陽侯了,意思還不夠明顯嗎?
劉徹又看向其他幾個人。
嗯,大部分都是衛青的嫡係。
這也不行啊。
衛青嫡係如果能建功,本質上來說和衛青建功並無太大區彆。
劉徹繼續移開目光,轉向其他並非衛青嫡係的人。
李廣的孫子李陵?
這個資曆不夠,也太年輕了。
路博德?這個太老了,而且說起來路博德算是半個霍去病那邊的人,連帶著和衛青關係也不錯。
諸多名字一一在劉徹腦子裡跳過,又一一被排除。
劉徹很無奈地發現一個事實。
如果真的想要派人去打南越國,確實是很難繞開衛青、霍去病兩人的陰影。
沒辦法啊,誰讓衛青和霍去病打的勝仗最多呢?
打勝仗多,他們的部下自然升官也就快,就能占據軍隊的各個要害職位。
那些非衛霍二人麾下的,要麼就是沒戰功,要麼就是沒資曆,總之就是不讓人放心。
劉徹已經被南越國丞相呂嘉啪啪打臉了一次,大漢第二次出征務必要竟全功,碾壓南越國才行!
劉徹歎了一口氣。
他突然發現一件事情。
自己思考了這麼久,竟然還是沒有一個人主動站出來請戰!
用不用你,那是一回事。
問題是,你們這些臣子得表個態啊!
連個為國出征的態度都沒有,你們是連朕這個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了?
劉徹強忍著怒火,並未當眾發作。
俗話說得好,法不責眾!
如果一下子把所有軍隊的將領都罵進去,那就等於是沒罵。
隻會平白折損劉徹皇帝的威嚴。
劉徹冷冷道:
“好了,今天的朝會就到這裡,都回去好好想一下,有什麼好主意給朕提一提!”
眾人紛紛散去。
衛青和幾名老部下並肩而行。
“你們為何不請戰?”
公孫賀苦笑一聲,道:
“大將軍,不是咱們不願意請戰,實在是不熟悉嶺南啊。”
張次公也道:
“大將軍,你若是說出征匈奴,咱們二話不說也就去了。”
“嶺南這地方據說到處都是瘴氣,就怕去了十有八九打不贏,平白沒了自家爵位!”
劉徹治下,對失敗的懲罰是非常嚴厲的。
蘇建、公孫敖都曾經封侯,但也都因為一次失敗而被廢黜侯爵,甚至還要上交大筆金錢給自己買命。
李廣雖然沒封侯,但也有過因為一次失敗就被判死罪,隻能花錢買命的經曆。
就算是大名鼎鼎的博望候張騫,同樣也因為跟李廣搭檔的時候失期,被罷黜爵位隻能買命。
換句話說,這些封侯的大漢將軍是沒有任何容錯率的。
讓你上戰場,你就必須贏。
贏不了,爵位肯定是沒了,死罪肯定要判的,花費大筆家財買命也是必須的。
而且現在上戰場,戰功也沒有那麼好撈了。
衛青之前漠北之戰,殺了一萬多匈奴人,還燒了趙信城。
如果是漢匈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這樣的功勞至少能讓衛青增加幾千戶封地食邑,能讓衛青麾下至少五名部將封侯。
可漠北之戰後,衛青麾下無人封侯,衛青本人也隻被給了一些象征性的賞賜。
就算是霍去病那邊吧,殺了七萬多人,是衛青的五倍左右,夠厲害了吧?
換做漢匈戰爭開始那陣,這七萬多匈奴人的命至少能批發十個列侯以上。
結果呢?
霍去病麾下也僅僅隻有三人封侯,李敢還隻不過是個關內侯,就算是有老爹李廣自殺的感情加成,都摸不到列侯的邊。
換句話說,現在上戰場,功勞難得,待遇難提升。
但隻要一個不小心,那就是罷黜爵位、死罪買命的套餐下來。
收益小,風險大,完全不成正比。
誰願意乾?
直接躺在長安城的府邸裡舒舒服服擺爛不香嗎?
再加上南越國的戰場是步兵主場,和眾人熟悉的草原戰場完全不同,失敗的風險更高。
各種因素疊加下來,也就造成了劉徹很想打,但將軍們都不願意請戰出征的局麵。
衛青歎了一口氣,對著眾人道:
“你們這樣會惹怒陛下的。”
衛青非常清楚劉徹這個姐夫加小舅子的性格。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拒絕出戰就能讓劉徹放棄?
那隻會讓劉徹記仇!
眾人對視一眼,都有些不安。
張次公道:
“大將軍為何不主動請戰?若是大將軍出征,我等願意追隨。”
打仗嘛,既然風險巨大,那就跟著一定會贏的主帥便好。
霍去病已經死了,現在大漢中唯一一個百戰百勝的名將就是衛青。
跟衛青出征,就算是撈不到什麼大的好處,起碼最後的勝利是沒問題的。
衛青聞言,苦笑一聲。
“我啊,已經老了,打不動了。”
“你們啊,和我不一樣,該聽陛下的還是要聽,該賣的命還是得賣!”
“好好培養你們的兒子吧。”
說完這句話,衛青飄然而去。
有些話,就算是跟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也沒辦法說透。
說出去了,萬一傳到了劉徹的耳裡,就是衛青的滅門禍事。
隻能說,看這些老部下們究竟有多少悟性了。
看到這裡,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笑出了聲。
“這些家夥,還真是不懂皇帝怒火的威力啊。”
太子楊勇眨了眨眼睛,笑道:
“看來這些不願意出戰的君侯們很快就會有大麻煩了。”
隋文帝點了點頭,道:
“那是肯定的。”
“就算是普通的皇帝,也沒辦法容忍這樣的冷場,更何況是漢武帝劉徹?”
劉徹之心高氣傲,在曆史上也是能排名前幾的。
這一次金幕中的朝會,等於是劉徹先被南越國丞相呂嘉啪啪打臉,然後又被這些臣子們聯合起來啪啪打臉。
同一件事情,被外部敵人和內部臣子打臉兩次。
這就真應了一句話。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旋即,隋文帝又道:
“當然,這件事情也並非隻有臣子們的錯,劉徹對待功勞的標準前後不一,也是很大的問題。”
漢朝當然也有一套標準的軍功製度。
但對劉徹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來說,什麼製度不製度的,就是屁話。
就比如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不遵軍令,帶八百人私自離開大軍千裡去找匈奴人決戰。
按照大漢朝正常的軍功評判,霍去病違反了“遵守主將命令”這條戰場上的第一鐵則,不管他立下多大的功勞,撐死也就是一個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結果呢?
劉徹直接大手一揮,給了霍去病一個冠軍侯。
列侯!
是,劉徹這麼做,的確是讓霍去病開啟了傳奇人生,讓華夏多了一位百世流芳的民族英雄。
但實際上,劉徹對霍去病的封賞也徹底讓大漢軍功製度爛掉了。
其他人不可避免地會想:
“霍去病能破例,憑什麼我不能?”
“你當皇帝的不給我破例,你就是偏心!”
不僅如此,劉徹其實還有一個問題。
初期,小功重賞,有錯重罰。
後期,大功薄賞,有錯依然重罰。
這也就是金幕中剛剛張次公等人和衛青對話透露出來的玄機。
隋文帝當然明白劉徹這麼做的原因。
說白了,國家財政不夠了!
隻要是被封為列侯級彆,都會有食邑,最少的一般也有八百戶到一千戶,像衛青霍去病這種更是直接萬戶侯。
劉徹這個時候的列侯封地,當然不像春秋戰國時候那樣,屬於列侯的獨立王國。
但,有一樣東西列侯是能享受的,那就是封地食邑上交的稅賦。
“食邑”這兩個字就很明顯,就是讓列侯們吃這些食邑戶口的稅賦來養自己嘛。
問題是,食邑裡的戶口,那也是大漢的老百姓啊。
這些食邑戶口都劃給列侯了,大漢國庫收到的稅賦自然也就少了。
還是以衛青霍去病為例,兩個萬戶侯,就算最低標準,兩萬戶好了。
一戶也按最低標準五口人來算,兩萬戶就是十萬人。
換言之,單單是為了供養衛青、霍去病兩人,大漢朝廷就要損失來自十萬老百姓的收入。
劉徹在漢匈戰爭到金幕播放這個時間點,已經先後封了幾十個列侯!
這就完了?
彆忘了,大漢還有許多列侯呢!
開國功臣集團,漢文帝的親信,漢景帝的親信,漢武帝的親信……
總數加起來,沒有三四百,至少一兩百是跑不掉的。
為了奉養這些列侯,大漢損失了至少數以百萬計老百姓的稅賦收入。
這就不是一筆小錢了。
本來國庫為了打仗就已經是非常吃緊了,現在打完了還要封列侯讓國庫繼續損失財源,劉徹肯定不願意乾啊。
所以在衛霍出征的後期,經濟吃緊的劉徹不得已之下,隻能選擇減少封侯的數量。
可這種迫不得已,臣子們當然是不可能理解的。
以前的人有好處,憑什麼現在我們這批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