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給大漢賣命,難道現在我們這一批就不是了?
這種事情,其實就是君臣之間的一種博弈。
無關對錯,隻在於立場。
誰都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損,最終搞出了這麼一個雙輸的局麵。
楊勇認真地聽著隋文帝的分析,內心之中感覺又獲得了許多對皇帝、臣子以及治國利益分配的知識點。
楊勇忍不住道:
“那父皇覺得,要怎麼樣才能逆轉這種雙輸的局麵呢?”
隋文帝灑然一笑,道:
“那太簡單了,隻要把大漢治理得像朕的大隋一樣富庶就可以嘞。”
楊勇一時間無言以對。
隋文帝的這句話對嗎?
那是太對了。
以大隋開皇之治的國力,哪怕是沒有金幕出現之前,隨隨便便都能支撐劉徹那種級彆和頻率的戰爭。
就算是隋煬帝楊廣這種敗家子,也得先來個興建東都,巡遊江南,開鑿大運河,再加上整整三次百萬大軍出征高句麗,才能把大隋徹底搞崩呢。
劉徹這幾萬十萬的出征,算個屁啊!
但是問題來了。
劉徹接手的文景之治,論富庶程度壓根就比不上大隋的開皇之治啊。
隋文帝這種話,就有點百億富翁欺負億萬富翁的意思了。
看著一臉無語加無奈的楊勇,隋文帝笑了起來。
“傻孩子,朕逗你玩呢。”
逗兒子真的很好玩嗎?
隻要當過爹的都知道,那可是太好玩了!
楊勇:“……”
此刻的楊勇,心情非常複雜。
自家嚴肅的老爹,啥時候變成了這種樣子?
嗯,好像是自從金幕出現後,隋文帝就越來越活潑了。
返老還童了屬於是。
楊勇這麼一想,越發蛋疼了。
金幕也不全然都是好事啊。
隋文帝笑嗬嗬地開口道:
“好了,說正事吧。”
“其實就算是大漢,也同樣有辦法能應對的。”
“劉徹隻要有點耐心,平均五年發動一場戰爭就行。”
五年一場的戰爭頻率,大漢國庫是絕對能支持住的。
民間的老百姓也能承受得了這種頻率的服徭役。
國庫能支持得住,出征的將軍們就一直能獲得豐厚賞賜,自然也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出戰熱情。
還是那句老話。
打仗,打的就是錢,是經濟,是國力!
隻要有充足的國力,以大漢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還怕找不到人來賣命?
有句話說得最直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隋文帝淡淡道:
“劉徹的問題,就是他太心急了。”
“過於好大喜功,想要將原本幾十年解決的事情,一口氣在十年裡解決。”
“大漢的國力壓根就支撐不起這種烈度的戰爭,國家不給他搞窮才怪。”
匈奴很弱嗎?
劉徹麵對的匈奴可一點都不弱。
那是一個掌控了從遼東到西域,幅員萬裡,資源眾多,騎兵強悍的大帝國。
在全麵開戰的時候,匈奴帝國也才僅僅傳承到了第三代單於。
從王朝周期律來看,這個時候的匈奴帝國依舊還在巔峰,甚至有繼續往上走的潛質。
劉徹硬生生地用一次次戰爭將上升期的匈奴給乾得粉碎,從一個遊牧帝國退化到了隻有漠北的遊牧民族。
想要實現這一點,怎麼可能不付出代價?
代價就是,大漢國庫窮了,老百姓生活越來越難過了。
將軍們也不願意出征了,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都來了。
現實社會不是小說,戰爭資源也不是敲一敲鍵盤就能憑空出現的。
劉徹為了實現自己乾碎匈奴帝國的夢想,讓整個大漢跟著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南越國之亂,其實就是這種代價開始初步反噬的征兆。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徹陰沉著臉,回到了禦書房中。
他大發雷霆,將禦書房砸得亂七八糟。
“這些家夥,朕給他們封侯,給他們爵位俸祿,讓他們擁有常人難及的尊貴地位。”
“他們竟然這麼回報朕?”
“在朕需要他們給朕賣命的時候,他們竟然隻會沉默?”
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劉徹心態瞬間大爆炸。
這位早就已經習慣了勝利的漢武大帝,壓根就沒想到,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金幕中的劉徹沒想到,金幕之外西漢世界線的漢武帝同樣也沒想到。
漢武帝看著金幕中憤怒的自己,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還是太年輕了啊。”
在這條世界線上,南越國早就已經被解決了,而且解決得非常簡單。
火槍火炮這種東西,在奔馳如飛的草原上可能還沒那麼好用。
可在嶺南這種山嶺地區,最適合步兵發揮的主場,火槍火炮就是神器!
大漢征服南越國的過程,順利得完全沒有任何意外。
就連負責記載的司馬遷也就輕描淡寫一句話。
“乙醜年,帝命將軍次公滅南越。”
就完了。
太順利了。
完全沒啥值得寫的。
華夏的史家最喜歡寫的從來都不是勝利。
而是失敗。
但凡失敗,史官們長篇累牘,一改惜字如金的風格,恨不得把每一個失敗的細節都寫出來。
必須要讓後人銘記!
至於勝利嘛,一筆帶過就行。
贏都贏了,有什麼好寫的?
以至於後世有人吐槽。
看華夏的曆史,總是會發現各種各樣,類型各異的失敗。
但就很奇怪。
經曆了這麼多次大大小小失敗的華夏,從一個隻在黃河流域發展的民族,變成了現代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穩穩位居世界前列的超級疆域大國。
倒是其他那些經常在自家神話典籍中吹噓各種輝煌大勝的民族,一看現代疆域,比起華夏來說就是螞蟻對大象。
為啥是神話典籍而不是史書?
因為整個地球文明中,華夏文明是唯一一個從公元前就開始堅持寫史,著史直到現代,擁有最詳細曆史資料的。
其他各個民族沒有這種習慣,他們對曆史的記載要麼是靠神話典籍,甚至有些是靠當時作家寫的小說!
曆史上的甜蜜嘛,淺嘗輒止就行。
曆史上的痛楚,那就必須銘記在心!
憶苦思甜,為啥憶苦會放在思甜之前,就是因為吃過苦,才更願意奮鬥,才更能保證一個文明的存續。
漢武帝感慨道:
“還好用金幕的出現,朕不需要再經曆金幕中視頻裡的這種折騰了。”
漢武帝對金幕中的自己,那是完全能做到感同身受的。
哦,也不對,可能也感同身受不了。
因為現在的大漢真的非常富庶了。
金幕給大漢帶來的是全方麵的發展,尤其是在兌換了《工業革命》之後。
現在的大漢基本可以算是一個初級工業化的國家了。
可彆小看這個“初級”工業化。
再初級,那也是工業國家。
工業國家打農業國家,那就是降維打擊。
不信?
看看滿清後期是怎麼被各路工業化國家輪番暴打的就知道了。
甚至就連滿清東邊,跪舔華夏一千年的倭國,都能在“明治維新”這種完全不徹底,保留了巨量封建殘餘的工業化之後,於甲午戰爭中暴打滿清。
工業化,就相當於是小說之中的飛升。
哪怕是再初級的飛升,打起凡人來也是輕輕鬆鬆,手拿把掐。
大漢本來就是同時代最強的農業國。
現在直接進化到了工業國。
那還能有什麼苦吃?
大漢的軍隊出去走一圈,就一句話。
“你們一起上吧,我趕時間!”
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了很多。
倒不是漢武帝變仁慈了。
事實上,什麼商業稅和各種跟工業相關的稅收,漢武帝一點沒少收。
但大漢的老百姓,生活依舊肉眼可見地變好了。
為啥?
因為有了新的壓榨對象。
大漢的對外戰爭,帶來了巨量的資源,以及巨量的奴隸。
大漢的統治階級們,壓根就看不上大漢老百姓身上這三瓜兩棗。
直接去搶異族的,他不香嗎?
大量奴隸的輸入,更是填補了大漢人力資源的缺口。
現在大漢普通老百姓家裡,有三個五個異族奴隸的,那太常見了。
嗯,沒錯,大漢現在是廢除奴隸製度了。
所以這些異族也不叫奴隸,而是叫做“家仆”。
終身家仆,不發工錢的那種。
上頭沒有皇帝和統治階級的拚命吸血,
再加上工業化帶來的各種便利,鐵路、巨量工業商品、暴增的食物產量,以及欣欣向榮的國勢。
大漢老百姓的日子怎麼可能不好呢?
漢武帝想到這裡,忍不住感慨道:
“金幕,真是神了!”
沒有金幕,這一切怎麼可能發生呢?
漢武帝看著金幕中的劉徹,心中突然有些好奇。
金幕的出現,是在曆史上霍去病即將死亡的時間點。
如今金幕中播放的內容雖然是原來的曆史,但對這條世界線的漢武帝來說,卻是他沒經曆過的人生了。
漢武帝很想知道,曆史上的自己,究竟會怎麼做,才能解決南越國之事引發的相關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