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大宋無奈背鍋,朱棣的幸福煩惱,劉徹又搞事?(2 / 2)

朱棣笑吟吟地開口道:

“華夏曆史上的商王朝被滅亡了,宋國也被滅亡了,哦對了,還有那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北宋和南宋王朝也滅亡了。”

“這些國家和王朝都是尊崇商業的,但是有什麼用呢?”

“商業這種東西,撼動不了華夏文明的底色。”

“商朝、宋國、宋朝都不行,連祖宗之地都失去的猶太人,自然更不行。”

“留著他們吧,他們隻會被華夏同化,鬨不出什麼幺蛾子的。”

朱棣信心滿滿。

曆史上的華夏,彆說是宗教了,各種異族的入侵還少嗎?

結果呢?

宗教進入華夏,反而被改造為了“華夏式宗教”,跟本土完全兩樣。

最典型的就是佛教。

當年佛教大興,全天下三四成的土地都是寺廟私產。

南朝的梁武帝幾次舍身出家,讓朝廷花錢贖回。

結果呢?

隋唐武周幾波滅佛下來,一樣收拾得老老實實。

沒有華夏文明搞不定的宗教和民族!

朱棣,就是這麼自信。

離開哭牆之後,朱棣回到了自己的臨時行宮。

這是一座在當地人看來相當輝煌大氣的宅子。

據說還是當年羅馬帝國的總督府呢。

但在朱棣看來,這宅子大是大了,卻沒有什麼精致、底蘊可言。

朱棣甚至在宅子裡收藏的畫作上看到了不知道是哪一位東羅馬帝國總督,穿著一套絲綢袍子沾沾自喜。

至於這位總督閣下身上絲綢的質量嘛,作為大明皇太子的朱棣隻能說,嗬嗬,哈哈。

也可以理解,畢竟真正的上等絲綢,華夏曆代王朝都是不外售的。

還不夠自用的呢。

朱棣站在房間中,看著麵前巨大的歐洲地形圖。

“嗯,從耶路撒冷往西出海,就是地中海了。”

“是先打掉安納托利亞半島上那個據說已經死灰複燃的奧斯曼土耳其,從陸路慢慢推進過去呢,還是直接渡過地中海,去那個神聖羅馬帝國看看?”

朱棣左手掌心支著右手手肘,右手掌心撐著下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良久,朱棣歎了一口氣。

“聽說當年歐洲有個十字軍東征,若是他們都能集合大軍前來征討本宮,那該多好!”

這樣就能一口氣滅掉了。

“算了算了,以後考慮下禦駕親征,讓朱高熾那個肥小子監國就行。”

朱棣放棄了一口吃掉整個歐洲的主意,興致勃勃地思考起這場“太子之戰”的對手。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大漢文武百官滿心認為隻要封禪結束,這位陛下即便不消停一輩子,也該消停一段時間了。】

【事實很快證明,他們錯了。】

【僅僅在封禪結束一年之後,新的戰爭再度降臨。】

【這一次,大漢征戰的並非北方的匈奴,也不是南方或者西南的異族,而是東北方向的朝鮮。】

朝鮮,這是一個源於華夏的國度。

它的發源,要說到一件華夏曆史上人人皆知的大事件。

武王伐紂。

商朝末年,周武王領兵東進討伐商紂王,最終滅亡商朝。

商朝的王公貴族們一部分在戰爭中被殺,另外一部分選擇投降。

還有最後的一部分,他們並沒有死,也沒有選擇投降,而是開始逃亡。

紂王的叔叔箕胥餘原本是商朝大臣,曾經和比乾等人一起勸諫商紂王,卻沒能成功。

周武王攻入朝歌後俘虜了箕胥餘,但最後將其釋放。

被釋放的箕胥餘不願意給周王朝效力,就帶著許多同樣想法的商朝遺民向東北遷徙,來到了朝鮮半島的北部。

在這裡,箕胥餘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建立了一個商朝文化的國家,取名為“朝鮮”。

朝,即“王朝、朝歌”。

鮮,即“新、嶄新”。

朝鮮,指的就是一個嶄新的王朝,嶄新的朝歌。

後來,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朝鮮選擇了向周朝臣服,被周天子封為諸侯,爵位是子爵。

箕氏執政的子爵朝鮮國,便被華夏簡稱為“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隻比周王朝晚一點立國,但存續的時間卻比周王朝長了近百年。

劉邦執政時,好發小燕王盧綰發動叛亂。

盧綰有一個部下,叫做衛滿。

在盧綰叛亂失敗後,衛滿帶著一千多盧綰殘部跑到箕子朝鮮境內,希望能得到箕子朝鮮的庇護。

當時的箕子朝鮮國王箕準覺得可以利用衛滿來抵擋將來漢朝可能得侵略,於是將衛滿拜為博士,還將西部和漢朝邊境上的百裡之地封給衛滿。

但接下來的形勢完全出乎了箕準的意料。

盧綰這個燕王在燕國還是有一些人心的,衛滿很快就獲得了大量盧綰餘部從燕國舊地前來投奔,勢力迅速壯大。

公元前194年,羽翼已豐的衛滿,派人向箕準假傳漢朝要派大軍來進攻,請求到箕準身邊來守護。

天真的箕準不知是詐,答應了衛滿的請求。

衛滿趁此機會,率軍向箕子朝鮮都城王險城(平壤)進發,並一舉攻占該城。

箕準驚慌之下,帶領身邊數千人從海路逃往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地。

箕準逃走後,衛滿自立為朝鮮王,定都王險城,建立衛氏朝鮮政權。

衛氏朝鮮建立後,控製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地區,與西漢燕地相鄰。

當時正好是漢惠帝劉盈剛剛登基,太後呂雉執政的時候。

呂雉滿腦子想的是穩固權力,還有用呂氏取代劉氏皇族慢慢掌控大權,哪裡有空理會遠在東北的一個小國?

很快,在經過呂雉的批準後,當時大漢的遼東太守承認衛滿是朝鮮國王,並約法三章。

第一衛滿為漢朝藩屬外臣,為漢朝保衛塞外,不使漢朝邊境受到侵犯。

第二,塞外各族首領朝見漢朝天子,以及各國與漢朝通商,衛滿不許從中阻擾。

第三,作為以上兩條的回報,漢朝答應給予衛滿一定程度兵力和物資上的支援。

此後,衛滿憑借其兵威和財物,侵略、招降周圍諸多在箕子朝鮮滅亡後自立的小國,勢力迅速膨脹,領地擴大到方圓數千裡。

時間就這麼一年年過去,新成立的衛氏朝鮮和大漢相安無事幾十年,直到衛滿的孫子衛右渠登基。

衛右渠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夥,成為朝鮮王之後,他大量招引漢人流民以擴充實力,且不再向漢朝通商朝貢,並阻礙鄰近真番等小國與漢朝通商朝貢。

衛右渠登基時,劉徹已經在位了。

對衛右渠的小動作,劉徹心知肚明,但一直以來都比較忙,也懶得理會這個小國。

直到封禪泰山時,真番使節竟然姍姍來遲。

等劉徹離開泰山回到長安城,真番國的使節才來到長安請罪。

劉徹大怒之下讓人詢問,才知道原來並不是真番國使者故意來遲,而是在路上經過衛氏朝鮮時,被衛右渠故意扣押了一個多月。

這下劉徹就忍不了了。

“衛右渠這個混賬,竟然暗中扣押前來參加朕封禪大典的使節!”

“來人,立刻派出使者,給朕好好訓斥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中,扶蘇明顯變得狐疑。

“父皇,這種派出使者訓斥的行為,當真有用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