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鏡頭中的王險城在漢軍持續不斷地攻打下,以一個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破敗。
城牆上各種裂縫,城裡汙水橫流,許多百姓衣衫襤褸,瘦弱不堪。
戰爭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對朝鮮這樣的小國來說,這是已經不是人禍,而是無法抵擋的天災了。
劉徹是人,但劉徹的意誌對朝鮮來說,就是天命!
王宮之中,衛右渠雙目無神,聽著麵前大臣、將軍們的彙報。
“大王,城裡的糧食已經消耗殆儘,開始出現易子而食了。”
“大王,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是時候考慮議和了,大王!”
聽著大臣們苦口婆心的勸說,衛右渠突然變得激動了起來。
“議和?”
“現在哪裡還有什麼議和,你們分明就是想要本王對劉徹的將軍投降吧?”
“你們這些當臣子的,投降了無非就是換一個主子繼續效忠。本王投降了,衛氏江山社稷就徹底斷送了!”
“本王絕不投降,絕不!”
衛右渠怒吼著,臉上充滿了憤怒。
大國也好,小國也罷。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君王願意成為亡國之君,衛右渠自然也不例外。
聽著衛右渠的話,群臣陷入沉默。
突然,一名叫做尼溪相參的大臣站起來,拔出腰間長劍,朝著衛右渠衝來。
“昏君,你不想投降就是連累大家性命,今日就殺了你,向大漢歸降!”
衛右渠大吃一驚,他身上並無武器,隻能倉皇躲避。
尼溪相參本就是武將,動作敏捷,兩步就趕上了衛右渠,一劍刺穿了衛右渠的後心。
衛右渠身體猛然一震,雙目帶著不甘和憤恨,倒地身亡。
直到此刻,大殿之中的其他人才回過神來,紛紛發出驚呼。
尼溪相參拔出帶血的長劍,大聲道:
“都隨我開城門,投降大漢!”
城外,漢軍大營。
剛剛收兵回營,準備吃晚飯的漢軍主將荀彘得到了消息,急匆匆地登上大營中的了望台。
能明顯看到,王險城中冒出了多處火光和濃煙。
“城裡出事了?”
荀彘立刻來了精神,下令道:
“先鋒軍立刻集結,再讓所有將士們用最快速度吃完,隨時等候命令攻城!”
天色雖然馬上就要暗下來,但荀彘也是跟隨衛青打過漠北之戰的宿將。
勝利機會就在眼前,怎麼可能等到明天?
果然,不到一會,王險城北側城門就被打開。
尼溪相參等人狼狽地逃了出來。
“大漢將軍何在?我等願降!”
“我等殺了衛右渠,但被衛氏餘孽攻擊,還請大漢天兵速速入城,平定事態!”
荀彘聞言,不由大喜過望。
“城門已開,全軍入城!”
圍攻數月,早就恨不得馬上進城的漢軍士氣大振,呼啦啦地衝入了王險城中。
衛右渠已死,城中剩餘的主戰派和投降派又相互攻殺。
此刻城裡完全沒有任何能抵抗漢軍的力量了。
當天晚上,荀彘就帶著漢軍徹底平定了王險城中所有的抵抗力量。
衛氏朝鮮王國,也在這一天成為了曆史。
【在持續了一年的戰爭後,劉徹終於獲得了他想要的結果。】
【衛氏朝鮮在短短三代國君之後就被大漢滅亡,領土並入了大漢之中。】
【但這場戰爭卻還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王險城中,荀彘滿臉倨傲地看著麵前戰戰兢兢的真番國使者。
“大漢這一次出兵是為了爾等出氣,爾真番國竟然沒有一兵一卒來助戰,像話嗎!”
“來人啊,把這真番蠻子拿下,再派兵滅了真番!”
荀彘僅僅派出一支數千人的軍隊,就輕而易舉地滅亡了在朝鮮半島上的真番等多個小國。
至此,朝鮮半島隻剩下南部馬韓等一些甚至都不能被稱為國家的野蠻人部落。
荀彘也沒有興趣和這些茹毛飲血的野蠻人繼續玩下去,宣告班師回朝。
畫麵中,荀彘領兵浩浩蕩蕩返回。
【西漢滅衛氏朝鮮之戰,至此徹底落下帷幕。】
【此次戰爭花費了大約一年時間,將朝鮮半島的北部和中部都納入了大漢疆域。】
【大漢在此地設置了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派出官員進行統治並在當地駐軍。】
【這個發源於商朝,經曆了衛氏篡位的國家,最終還是歸入了華夏大家庭之中。】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中,秦始皇也是有些感慨。
“劉徹這小子的開疆拓土之心,不在朕之下啊。”
“可惜,朕當年繼承的大秦,比起劉徹繼承的大漢還是差了點。”
秦始皇繼承的大秦,那是有東方六國存在的大秦,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王朝。
等秦始皇好不容易統一天下之後,他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了。
剛剛平定了百越,打跑了匈奴沒幾年,曆史上的秦始皇就死了。
劉徹則不一樣。
從一開始劉徹繼承的就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劉徹隻要搞定了國內集權的問題就可以專心對外。
劉徹也擁有充足的時間來對外開戰。
同樣是以打匈奴來說吧。
劉徹第一次大規模調兵遣將的馬邑之圍時,年僅二十三歲。
衛青第一次出征並奇襲匈奴獲勝時,劉徹也才二十七歲。
而秦始皇呢?
在四十五歲的時候,秦始皇才剛剛派出蒙恬第一次擊敗匈奴,收複河套。
從這個角度就能看出來,劉徹比秦始皇多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來打仗。
這怎麼能不讓秦始皇羨慕呢?
扶蘇能聽出秦始皇的羨慕,於是非常貼心地安慰了一句。
“父皇,這是盤點敗家子的係列視頻,您何必羨慕漢武帝呢?”
一句話立刻點醒了秦始皇。
秦始皇哈哈大笑了起來。
“對啊,這是盤點敗家子的視頻,朕完全不需要羨慕,一點都不需要,哈哈哈!”
一旁的大秦群臣聽著這對父子的對話,一邊覺得好笑,一邊又有點慶幸。
在秦始皇手底下當官挺不容易,但隻要能遵紀守法,按照法律辦事,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若在劉徹手底下當官,就劉徹這動不動在國內割肉吸血弄給軍隊去打仗的統治方式……
此刻,大秦群臣隻想發自內心地說一句。
在大秦為官,挺好!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盛大的慶祝宴會過後,桑弘羊噗通一聲,跪在了劉徹麵前。
“陛下,真不能再打了。”
“再打下去,臣都怕哪一次朝會上,諸卿要把臣活活打死了!”
聽著桑弘羊的話,劉徹和一旁的霍光、金日磾,表情各異。
劉徹也知道桑弘羊是純背鍋的,有些心虛地乾咳一聲,道:
“好好好,朕知道了。”
“無妨,再苦一苦百姓臣民,等朕徹底穩固基業後,自然也就能讓天下人過上好日子了!”
桑弘羊眼前一黑,差點暈了過去。
過了好幾秒鐘,桑弘羊才顫顫巍巍地開口道:
“陛下,莫非是還要繼續用兵?”
劉徹嗯了一聲,隨手將一份奏疏丟到了桑弘羊的麵前。
“你看看,這是來自西域敦煌郡郡守的彙報。”
“車師、樓蘭這兩個小國,必須要狠狠地教訓一番!”
桑弘羊下意識地拿起了這份奏疏。
這一次,事情又回到了匈奴這邊。
自從上一次衛青霍去病帝國雙壁出征,打得伊稚斜遠遁漠北後,西域的格局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原本西域諸國大部分都是中立,打算在漢朝和匈奴兩大強權之間左右橫跳。
漠北之戰後,大部分西域小國都選擇倒向漢朝,大宛和烏孫兩個強國則越發中立。
西域和草原,本質來說並無太多區彆。
但也有例外。
車師國和樓蘭國就是例外。
這兩個國家距離大漢敦煌郡都很近,同時距離匈奴漠北最西邊也很近。
一直以來,這兩個國家就是受匈奴影響最深,和匈奴關係最好的。
即便是伊稚斜單於被打跑了,兩國也隻是對漢朝表麵臣服,實際上卻經常給漢朝使絆子。
大漢對此並非沒有察覺。
但在劉徹為首的大漢君臣看來,畢竟隻是兩個無足輕重的小國。
大漢各種用兵的地方很多,也不需要特地對這兩個小國大動乾戈。
但問題是,這兩小國沒有自知之明啊。
大漢不理睬他們,他們反而起勁了。
尤其是這兩年,許多走絲綢之路的商隊,都被這兩個小國的軍隊假裝成馬匪,劫掠一空。
甚至就連其他小國前來朝見大漢的使者,也都被車師國和樓蘭國截殺。
這些也就算了。
最嚴重的事情在於,敦煌郡守奏疏中明確說了,大漢派往西域的最新使團,竟然被樓蘭王截殺了!
整個使團上百人,隻有三個人逃回敦煌。
劉徹表情陰冷地開口:
“他們截殺其他國家的使者,朕當做沒看見也不是不行。”
“朕的使者他們都敢殺,他們是真以為朕的大軍不能出動了?”
桑弘羊嘴角抽搐了一下,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區區財政,在國家大義麵前,的確不算啥。
桑弘羊心態麻木地開口道:
“陛下,臣知道了,少府和國庫都會全力配合的。”
等桑弘羊離開後,劉徹哼了一聲。
“這個老小子,最近怎麼有點不願意配合朕了。”
“區區一點財政虧空,又不是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