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戰爭餘波導致漢朝政壇大變動,曆朝皇帝怒斥劉據是個蠢貨(2 / 2)

穀梁派則是儒家之中最為保守,恨不得每個人都按照機器一樣教條做事,古板到極致。

皇帝劉徹說是大興儒學,實際上真正興的是儒家公羊派。

就連太子劉據的老師都是清一色的公羊派。

這種時候,劉據居然跑來說要學穀梁?

衛子夫苦口婆心,勸說了一番。

劉據不聽。

衛子夫又拉來了衛青、霍去病,各種好言相勸。

劉據還是不聽。

【沒有人知道劉據為什麼會對穀梁派感興趣,可能是少年的叛逆,又或者是天性使然。】

【總之,最後劉據成功地將穀梁派的大儒瑕丘江公召入東宮之中。】

對此,皇帝劉徹當然是很不滿意的。

劉徹並沒有完全直接把瑕丘江公趕走,也沒有給瑕丘江公正式的東宮屬官身份,隻是默認了讓瑕丘江公待在東宮之中。

這是非常罕見的帝王氣度。

氣度歸氣度,劉據召瑕丘江公進入東宮的行為,事實上給這對父子關係埋了一個超級巨大的雷。

政治理念不合!

這是曆代皇帝最為忌諱的一個接班人問題。

皇帝最重視的是什麼?當然是自己的政治遺產,也就是各種在位時的治國方針政策能否長久地傳承下去。

劉據不學公羊學穀梁,這豈不是擺明了要在將來繼位之後全盤廢除劉徹的政策,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一意孤行的劉據甚至無視了衛子夫、衛青、霍去病等至親的勸說。

這立刻就讓劉據的太子地位急劇動搖。

當時整個漢朝的官員階級,都在公羊派的指導思想下急速擴張。

他們的利益,和公羊派,和劉徹的大擴張國政息息相關。

劉據要學穀梁,那意味著整個官員階級都將會在劉據上位之後來一次大換血。

漢朝將會直接從大擴張轉向大保守。

這將會給整個官場帶來一次大洗牌。

越是身居高位的大臣,對這件事情的反應就越激烈。

公羊換穀梁,中低級的官吏不一定有事,但三公九卿這個級彆的肯定是要全部撤換掉的。

憤怒之下,一些重臣開始暗中串聯,打算一起上書,廢掉劉據另立他人。

治國思想的更換,真的不是一件小事。

漢朝從道家黃老學派改為儒家公羊學派當政,可是整整用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劉徹三代皇帝。

天真的劉據以為自己是太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他根本就不知道,他這種做法直接把自己推到了整個朝堂的對立麵。

無論文官、武將、勳貴、宗室,全都在反對他這種行為。

好好的漢武大帝盛世,你居然想著要全盤更改?

你劉據甚至都還不是皇帝呢!

等你當了皇帝,那還了得?

【這件事情,充分證明了太子劉據在政治上的低智。】

【對百姓而言,治國思想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有和沒有都無關緊要。】

【但對於一個國家的皇帝來說,治國思想是整個王朝強盛的根基,是一個皇帝治國最重要的基礎。】

【沒有這個基礎,任何皇帝都不可能締造一個盛世。】

【劉據在這一項上,甚至不如許多本係列盤點視頻中的其他昏君。】

看到這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都震驚了。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緩緩開口。

“好嚴厲的批評,實在罕見。”

金幕對盤點視頻中一係列主角的批評,比這更嚴厲的也有很多。

但對於一個並非主角,僅僅是繼承人進行的批評,秦始皇印象中似乎就劉據一個。

扶蘇愣了一下,有些不滿地開口道:

“金幕的批評是否過於嚴厲了?”

“難道在大規模用兵之後,就不能讓新皇帝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了?”

扶蘇自認為和劉據的處境有些相似。

故而在心態上,扶蘇明顯傾向於劉據。

秦始皇笑了起來,道:

“扶蘇啊,這就是你沒有看破本質了。”

“朕問你,若你將來登基,會用哪一家的思想治國?”

扶蘇不假思索地說道:

“當然是法家!”

大秦憑借著商鞅變法而起家,法家是大秦的根本,扶蘇當然也不會改。

更何況,法家本身也並不僅僅隻能用來對外征戰。

處理民間大小糾紛、懲治貪官汙吏、規定老百姓的稅賦水平高低,等等等等,許許多多的方麵都需要用法律來給全天下大秦子民確立一個規範。

說白了,大秦用法家思想,不是因為法家隻知道打仗,而是因為用法家思想來打仗,足夠高效!

一個高效率的思想製度,能用來高效打仗,當然也可以高效治國。

秦始皇笑了起來,道:

“對啊,你並沒有背棄朕的治國思想,但劉據可是切切實實地背棄了劉徹的治國思想。”

“你以為你和劉據一樣,實際上你和劉據有著根本的不同。”

扶蘇愣住了。

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秦始皇悠悠地開口道:

“想想吧,金幕之中批評過你的治國思想嗎?曆史上的你,可是非常傾向於儒家的,可就是那樣金幕也隻是說你過於軟弱,在接到旨意後就自殺了。”

“劉據的這個做法,若是真的等他登基,漢朝就要瞬間大亂了。”

扶蘇仔細一想,突然汗流浹背。

“這麼說來,劉據其實並不是孩兒,而更像是……”

秦始皇嗯了一聲,平靜開口。

“胡亥。”

漢初世界中,劉邦勃然大怒。

“劉徹這小子就已經夠讓人鬨心了,怎麼還跑出來劉據這麼一個蠢豬?”

“娘的,朕的大漢就不能有點聰明人了?”

蕭何陳平對視一眼,臉色都是非常凝重。

劉恒小心翼翼地開口道:

“父皇,消消氣,消消氣。”

劉邦乾脆拍桌大罵。

“你讓朕怎麼消氣?”

“劉徹本來就已經把整個國家搞的搖搖欲墜了,大漢都有點病入膏肓的意思了你懂不?”

“這個時候上來的新皇帝應該是慢慢用補劑,想辦法吊住大漢的性命,等大漢身體逐漸康複。”

“劉據這個小王八蛋倒好,擺明了上來就推翻劉徹的一切!”

“你給一個重病人上來就接連喝一堆猛藥,你是嫌大漢死得不夠快嗎?”

“娘的,這劉據若是真做成了,他一定就是那個大漢的亡國之君。”

“這就是一個大漢版本的嬴胡亥!”

劉恒也震驚了。

他是真沒想到,自家父皇對劉據的評價竟然低到這種地步。

胡亥,那可是正兒八經的亡國之君啊!

貞觀世界。

李世民搖了搖頭,道:

“劉據的確是太天真了,說實話,劉徹在對待劉據這件事情上,過於心慈手軟了。”

“啊?”李治震驚了。

“父皇,您說漢武帝對劉據心慈手軟?”

大唐離漢朝可是大幾百年,李治當然早就從史書上讀過劉徹和劉據這對父子的結局。

這能叫手軟?

李世民笑嗬嗬地開口道:

“治國理念不合,這是比父子感情不合更加要命的事情,懂嗎?”

“父子感情不合尚且可以彌補,但治國理念不合,那就是比死敵還可怕!”

李治沉默片刻,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若是父皇您有一個治國理念不合的太子,應該如何?”

李世民掃了一眼李治,淡淡開口道:

“朕會廢掉他的太子之位,囚禁他一輩子,讓他永遠無法和外人接觸,孤獨老死。”

“他的孩子們也必須永遠不能和他見麵,免得受到他的影響,將來讓他那些天真愚蠢的治國理念在大唐後代皇帝身上死灰複燃。”

李治身體情不自禁地顫抖了一下。

從剛剛李世民的身上,李治能明顯察覺到殺機!

治國理念不合這件事情,竟然能讓父皇對親兒子動了殺機?

大明世界。

朱元璋搖了搖頭。

“劉據,確實是個蠢材。”

“一個太子,擺明車馬和自家千古大帝父皇唱反調,還沒登基就得罪了整個官場上勢力最大的那批獲利者。”

“居然還有人拿他來和標兒相提並論?”

“娘的,他也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