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劉徹的晚年和逝世,這視頻居然還在播放?(1 / 2)

蕭何沉吟片刻,開口道:

“會說話的,當年都被陛下您殺了。”

“罪名是妄圖蠱惑陛下。”

劉邦臉色頓時變得僵硬。

蕭何這個老東西,沒事乾就喜歡拆台是吧?

朕記下了。

幾秒鐘後,劉邦若無其事地笑了笑。

“唉,人老了就是容易忘記事,你們說對不對啊?哈哈哈。”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連連點頭。

幾十上百顆腦袋不斷上下擺動,蔚為壯觀。

劉邦咳嗽一聲,道:

“好了,說回正題。”

“你們覺得劉徹應該選一個什麼樣的皇子當繼承人呢?”

“諸位卿家儘可暢所欲言,反正朕的太子都選好了。”

劉恒不假思索地開口道:

“應該選一個願意休養生息的。”

蕭何讚同地開口:

“絕對不能選一個還想要繼續開戰的。”

陳平想了想,道:

“還得選一個擁有足夠政治智慧,不,應該擁有超強政治智慧的人。”

劉邦咦了一聲,道:

“陳平你這話是為何啊?”

陳平解釋道:

“劉徹陛下是真正的千古大帝,他麾下的這些臣子常年與其接觸,同樣也被劉徹陛下打磨成為了極為出色的人才。”

“不是擁有超強政治智慧的人,是非常難以駕馭的。”

劉邦點了點頭,讚同道:

“是啊,這也是那麼多金幕視頻中,王朝的第二代皇帝總是很容易成為敗家子的原因。”

在華夏的很多朝代,開國皇帝就是整個朝代最強的皇帝。

而那些開國群臣們,在這位最強皇帝麾下效力,經年累月被調教,水平同樣也是非常高的。

第二代皇帝一上來,麵對這群水平極高的大臣……

簡直就是剛出新手村的小號,碰上了一群滿級世界服前百名大佬。

一個不注意,分分鐘就被這群老油條玩死。

劉邦不由看了劉恒一眼。

曆史上,劉恒竟然能和陳平、周勃這些開國老油條對陣,有來有回。

這何嘗不是一種高水平的體現?

如今有了金幕的教育,想來劉恒將來會變得更加睿智。

大漢的下一代,應該是沒什麼好擔憂的了。

劉邦想到這裡,嘴角不由翹了起來。

再看向金幕,劉邦心中少了許多焦急,更多的是好奇。

劉徹這家夥,會選什麼樣的皇子作為繼承人呢?

這個問題,甚至連漢武帝本人都很好奇。

另外一個西漢世界中,漢武帝開口對衛青道:

“你覺得朕會選擇皇子之中的誰作為繼承人?”

衛青不假思索地開口道:

“皇長子劉據。”

漢武帝眼珠子一瞪:

“朕問的是金幕!”

衛青臉色不變,開口道:

“臣隻選皇長子劉據。”

漢武帝直接翻了一個白眼。

衛青這個家夥,以前還畢恭畢敬的。

最近是越來越喜歡和朕頂嘴了。

簡直豈有此理!

吐槽歸吐槽,漢武帝自己思考了一會之後,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好像除了劉據之外,就真的沒有什麼人選了。

無論是曆史上還是在如今這個世界線之中,漢武帝的兒子都是非常多的。

但沒有任何一個兒子能讓漢武帝百分之百的滿意。

如果說劉據隻能勉強有個七十五分的話,那其他的兒子們,連一個六十分及格的都沒有。

這就很尷尬了。

歸根結底,還是漢武帝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太少了。

白天忙於國事,晚上享受美人溫柔鄉。

孩子又多,十幾個兒子。

除了劉據作為太子還能經常和漢武帝見麵,勉強算是能接受一點耳提麵命。

其他的兒子,大部分都隻能在一年一度的春節時才能和漢武帝見一麵。

就這種見麵頻率,妥妥的留守兒童都不如。

有娘生沒爹教,成材的幾率低得可憐啊。

漢武帝呼出一口氣,無語地笑了笑。

“朕果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啊。”

衛青聽到這一句,也不知道該說些啥好。

總不可能說“陛下,您說得對”吧?

君臣兩人陷入沉默,繼續注視著麵前的金幕。

【對已經步入生命晚年的劉徹來說,選擇太子將是他對整個大漢帝國的最終交代,同時也是他的霸業能否存續下去的保證。】

【皇帝已經打算挑選太子的風聲,在大漢各地不脛而走,許多皇子都開始蠢蠢欲動。】

燕王劉旦得知消息,大喜過望。

“父皇這一次挑選太子,本王身為長子,豈能錯過?”

截止目前,老皇帝劉徹一共有六個兒子。

長子就是前太子劉據。

次子是齊王劉閎,在成年獲封齊王沒幾年就去世了。

三子就是這個燕王劉旦,如今劉徹還在世的最年長兒子。

劉旦趕忙上奏疏給劉徹,表示願意回京擔任皇宮守衛。

這奏疏看似委婉,實則明顯。

如今每日裡給劉徹擔任守衛的,不是霍光就是金日磾這樣真正受到劉徹信任的核心重臣。

若是劉旦真的能負責劉徹的守衛,太子之位也就板上釘釘了。

這種伎倆對於漢武大帝而言,無疑是過於低級了。

劉徹看完奏疏之後拍案大怒。

“劉旦這個蠢材!來人啊,去把燕王府送奏疏來的狗腿子殺了,腦袋送回去給劉旦。”

“再削掉他三個縣的封地,讓他好好清醒清醒!”

劉旦就此出局。

劉徹的第四個兒子是和劉旦同一個母親的廣陵王劉胥,他天生神力,十幾歲就能赤手空拳打死虎豹等猛獸。

但劉胥屬於隻有肌肉沒有腦子的類型,劉徹非常不喜歡這個兒子。

劉胥在看到自家同胞哥哥劉旦的下場後也老實了,不敢做什麼小動作。

但劉胥本身是在封地而不是在長安,既然什麼都不做,就等於直接放棄了皇位的爭奪。

第五個就是李廣利的侄子,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劉髆。

劉髆本來還是挺聰明的,因為母親的緣故,劉徹對這個兒子也算不錯。

當然,那指的是李廣利沒有投降匈奴之前。

有趣的是,當李廣利投降匈奴導致全家被殺後不久,本來身體挺好,也足夠年輕的劉髆在第二年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大漢朝廷對外的說法是劉髆“暴病而亡”,但真正的死因嘛,至少所有知情者都諱莫如深。

再然後,就是劉徹最小,也是唯一一個尚未封王的六兒子——劉弗陵。

劉弗陵是鉤弋夫人所生的,今年才剛剛八歲。

都說爹娘愛幼子,這句話在劉弗陵身上體現得淋漓儘致。

各種鏡頭不斷走馬燈一般閃過,都是老劉徹、鉤弋夫人和劉弗陵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情形。

【已經成年的五個兒子,三個已經過世,兩個是爛泥扶不上牆。】

【幼子劉弗陵因還未成年,便成為了唯一一個還能指望得上的繼承人。】

【劉徹彆無選擇。】

【在劉據死後,劉徹就已經下定決心,立當時隻有四歲的劉弗陵為太子。】

【但劉徹也非常清楚,自己已經將近七十歲高齡,基本不可能活到劉弗陵成年並接掌皇位了。】

【劉徹需要一個人來掌控劉弗陵成年前的大漢朝堂,讓劉弗陵有足夠的時間成長起來,最終接管皇位。】

看到這裡,秦始皇摸了摸下巴,陷入沉吟。

“這倒是個麻煩事。”

扶蘇笑道:

“父皇覺得,這個人選要怎麼選?”

秦始皇笑道:

“這個很簡單。”

“首先,選一個在朝堂中沒有什麼根基,甚至是群敵環伺的人。”

“其次,選一個劉弗陵二十歲時應該也差不多會死掉的人。”

“最後,再選幾個能限製這個托孤重臣的人。不能隻有一個托孤重臣,至少也得四五個人,好讓他們內鬥。”

“做完這一切,就可以聽天由命了。”

扶蘇一開始聽著還是滿臉佩服,聽到最後一句話感覺到不太對勁了。

“聽、聽天由命?”

秦始皇看了一眼扶蘇,道:

“傻孩子,你真以為世界上的事情是可以算得清清楚楚的?”

“人是會變的,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動。老人會死去,新人會成長。”

“劉徹縱然能算計得了老臣子們的一切,那些還在基層,還未成長起來卻注定會在將來的朝堂上大放異彩的新人,他怎麼算計?”

“縱然是千古大帝,也不可能算計得了一個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

“劉弗陵若是十七八歲,甚至是十五六歲,劉徹的安排都足以讓他順順利利成年登基。”

“可他才八歲啊,這確實也隻能聽天由命了。”

漢初世界,劉邦懶洋洋地打了一個哈欠。

“嗬嗬,這個劉徹,都已經被竇漪房治過一次了,竟然還要立少帝。”

“哼,等大漢被那個什麼鉤弋夫人搞得亂七八糟,劉徹在九泉之下就老實了。”

自從看了金幕中的呂後稱製,竇漪房壓製劉徹,劉邦對大漢朝的太後們就有了非常深的忌憚。

大漢的事情,就應該由大漢劉氏皇帝說了算。

你們這些個呂氏、竇氏女人騎在大漢皇帝頭上拉屎,算什麼?

就算你們是劉氏皇帝的親娘和祖母,最高的皇權也應該掌握在劉氏皇帝手中,和這些女人沒有任何關係!

劉恒同樣也眉頭緊皺,道:

“也不知道這個鉤弋夫人家族的外戚是怎麼樣的。”

“若是衛青霍去病一般,還算大漢之福。”

“可如果是李廣利這種,那就是大漢之禍了。”

蕭何趕忙安慰憂心忡忡的父子兩人。

“陛下、太子不用著急,這已經是曆史上未來之事,著急也無法改變。”

周勃嗯了一聲,道:

“就算鉤弋夫人真的把大漢弄滅亡了,咱們這些開國先祖們也隻能吸取教訓。”

劉邦劉恒瞬間將目光聚焦在周勃臉上。

會說話你就多說點!

周勃傻眼了,冷汗滾滾冒出。

好在,這個時候金幕中傳出的聲音吸引了眾人注意力。

【劉徹選定的輔佐之臣,早在巫蠱之禍剛剛結束時就已經有了苗頭。】

趁著眾人轉頭去看金幕的時候,周勃偷偷地擦了擦汗。

娘的,下次可不能亂說話了。

差點就要命了!

金幕中,劉徹坐在禦書房中,閉目不語。

霍光邁步走了進來,對著劉徹道:

“陛下,根據有司的情報,所有依附劉據作亂的犯人都已經逮捕。”

“眼下各法司可以用來審訊的吏員人手嚴重不足,臣認為應該召回那些曾經在法司中履職的吏員,以儘快審結此次大案,安天下臣民之心。”

劉徹嗯了一聲,突然對著霍光開口道:

“你對李廣利怎麼看?”

霍光遲疑了一下,開口道:

“從海西侯在叛亂之中所行諸事來看,他更多傾向於自保。”

劉徹又問道:

“桑弘羊呢?”

霍光又道:

“大司農為陛下多年操勞,雖遭天下責難,實則對國家有功。”

劉徹再問道:

“金日磾又如何?”

霍光答道:

“金日磾雖為匈奴人,但多年隨侍陛下,忠心毋庸置疑,是大漢最大的忠臣。”

劉徹露出笑容,拿起了手邊的一幅畫。

“霍光,這是畫工前不久剛剛畫完的一幅畫,朕賜給你。”

霍光趕忙恭敬謝恩。

巫蠱之禍剛剛告一段落,此刻還在朝堂上屹立的重臣中,霍光是地位最為尷尬的那一個。

全天下人都知道霍光和霍去病的關係,更知道霍去病和叛亂太子劉據的關係!

此刻劉徹能對霍光做出賞賜,彆說是一幅畫,哪怕僅僅是一根毛筆,都足以讓霍光在這場超級大動亂中活下來。

片刻後,霍光離開皇宮,坐上回家的馬車,這才敢小心翼翼地將剛剛劉徹賞賜下來的畫作打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