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宮大殿中,皇帝劉弗陵坐在最上首,文武百官分列左右。
禦史大夫桑弘羊獨自坐著,他的身後是大漢丞相田千秋。
根據大司馬霍光的建議,田千秋作為先帝時期的丞相,理當和桑弘羊一同麵對這些儒生們的質疑。
至於同樣也在先帝時期當了幾十年侍中的霍光為什麼不需要去麵對,這個問題被所有人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在桑弘羊麵前,是數十名來自儒家各個門派的大儒。
其中,以公羊派為主。
一名大儒站起來,開口道:
“桑弘羊,你在任大司農時期,推行各項政策,弊端叢生!”
“鹽鐵山澤收歸國有,導致獵戶們無法獲得足夠食物和生活來源。”
“原本靠販鹽,打鐵為生的百姓,也同樣失去了生活保障。”
“此都是汝之過錯!”
又一名大儒站起來,開口道:
“你對天下臣民收取重稅,巧取豪奪。許多有田地、產業之人都被你弄得傾家蕩產,淪為無業遊民。”
“人性之惡,莫過於此!”
緊接著,又有其他大儒紛紛開口抨擊。
“你推行的諸多朝廷獨家經營產業,效率極為低下!”
“河東鹽田,在尚未收歸國有之前,每年可產三千石鹽,百姓每年僅需五十錢購鹽就可維持全家所需。如今河東、關中一帶的百姓每年至少需要兩百錢才能購買到足夠的鹽巴,花費是之前的四倍!”
“所謂的均輸製度,按照字麵意思應該是朝廷在豐收的時候收購食物,在災荒之年賣出。可結果呢?為了支持戰爭,均輸製度變成了免費從各地郡國手中拿到貨物,然後運去國內貨物最緊缺的地方賣出,讓朝廷大賺一筆,卻失去了均輸製度的本意!”
“跟均輸配合的平準,打著為了大漢子民謀利的名號,實際上卻是強買強賣,逼迫老百姓將緊缺的貨物賣給國家,而且收購的價格遠低於市場價,害得多少辛勤作業的百姓破產!”
“酒榷政策,不允許老百姓自行釀酒,朝廷釀酒之後販賣給百姓的價格,比原先就要高出兩成!每賣出一千升酒,朝廷就能獲得二十五萬錢的利潤。偏偏朝廷賣的酒還喜歡以次充好,老百姓花費了比以前更多的錢,買到的確實更加劣質難以下口的酒,是何道理!”
眾人對桑弘羊的抨擊,非常激烈。
基本上,桑弘羊過去那些年來為西漢推行的各項斂財製度,儘數都被拿出來瘋狂批判。
言辭中,把桑弘羊當成了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
桑弘羊表情倒是非常的平靜,聽完了諸多大儒的批判之後,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道:
“諸位的這些問題,老夫承認,的確也都是存在的。”
聽到這裡,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一陣騷動。
桑弘羊這是什麼情況?
直接承認失敗了?
但緊接著,桑弘羊就又繼續開口道:
“但是,老夫也想要問一下各位三個問題。”
在眾人的注視下,桑弘羊清了清嗓子,淡淡道:
“其一,匈奴犯邊,大漢出兵數以十萬計,軍費乃是一個天文數字。若回文景舊製,如何獲得更多的錢財來支持大漢對匈奴的戰爭?”
“其二,便無戰爭,國庫同樣需要財政收入,文景之時一旦發生災荒國庫便難以賑濟,先帝時期各地災荒國庫都能下撥款項物資。”
“若回文景舊製,國庫收入驟減,將來發生災荒如何處置?”
“其三,地方郡國謀反,何以招兵?乃地方有財政之故也。將地方之財權收歸朝廷,故而五十年來,從未聞地方任何郡國能有造反之心,天下安定。”
“若廢除國營政策,將財權重新放歸地方,將來地方富庶而朝廷國庫卻無任何錢財,如何保證地方郡國不會生出不臣之心?七國之亂就在眼前,爾等難道都是瞎子?”
聽完桑弘羊的三個問題,在場的儒生一時間都陷入沉默。
這三個問題其實歸攏起來就一件事——錢的問題。
朝廷打仗也好、賑災也好、維持國家穩定也好,都是需要錢的!
桑弘羊之前的那些搞錢製度的確在實行中有諸多不合理、不合法的地方,也確實造成了諸多弊端、冤案不假。
但,如果全都廢除了,去哪裡搞錢來給朝廷?
若是在其他場合,這些大儒們大可以直接說:
“朝廷沒錢關我們什麼事?”
“我們生活過得好就行!”
可現在是什麼場合?
皇帝坐在上麵,文武百官齊聚一堂。
誰敢在這種時候說出這樣的話?
平時在家,怎麼吹牛指點江山都行。
可到了朝堂上,那你就得辦事。
否定桑弘羊的政策,可以。
你得拿出新的,比桑弘羊更好的政策來解決國家的問題。
否則,桑弘羊的政策雖然很爛,但卻也是眼下大漢帝國的最優解。
那大漢就必須得堅持桑弘羊的政策!
看到這裡,曆朝曆代的皇帝們也饒有興致地展開了討論。
秦始皇點了點頭,道:
“這個桑弘羊的確是個奇才,竟然能搞出這麼多的斂財製度,其中有些是朕和大秦之前都沒有想到的。”
扶蘇摸著下巴,有些不太認同地開口道:
“父皇,這種斂財行為實在是太瘋狂了吧?”
“鹽鐵山澤,酒類,均輸平準,再加上賣官鬻爵以及平時的苛捐雜稅,老百姓是真的沒有一點活路啊。”
秦始皇笑嗬嗬地開口道:
“但那不是重點。”
扶蘇好奇道:
“那重點是什麼?”
秦始皇正準備開口,卻突然停住,隨後笑道:
“這個重點,你可以好好想想。”
“若你能自己想出答案並理解透徹,你對國家經濟這方麵也就算是真正合格了。”
漢初世界,劉邦雙腳翹到了桌子上,臉上滿是感慨。
“好家夥,這個桑弘羊,哦不,這個劉徹還真是為了斂財無所不用其極啊。”
劉恒也是一臉震驚,道:
“之前金幕所說的大多數都是細節,兒臣也是今天才想到,劉徹竟然把整個斂財辦法都搞成製度化了!”
丞相蕭何同樣忍不住發出了感慨,道:
“千古大帝就是千古大帝,就連斂財都如此與眾不同!”
劉邦嗯了一聲,對著蕭何道:
“你們幾個碰一下,爭取用兩三個月的時間把劉徹這套斂財製度總結歸納出來。”
“朕打算找幾個地方進行試驗推廣,若是有用的話,再全國推行!”
“啊?”一聽到劉邦這句話之後,蕭何直接震驚了。
“陛下,這可是真正的與民爭利啊,這會讓老百姓們怨聲載道的!”
其他大臣也紛紛開口阻攔。
這一刻,大家不分黃老、儒家、法家。
統一反對!
斂財,那就是把全國的財富收歸國庫。
其中當然也包括了這些臣子家族的財富!
劉邦大為不滿,怒道:
“乾什麼,你們這是要造反啊!”
“朕給國庫開源一下怎麼了?這些年大漢工業化你們得到的好處還少了?”
“老蕭,你家裡那幾個子弟,經營鋼鐵廠每年收入多少,你心裡沒點數?”
“曹參,你家的造船廠也不少得錢吧?”
“陳平你的印刷廠,周勃的火藥工廠,這些朕都不想說你們!”
聽著劉邦的怒斥,在場幾名帝國重臣表情不由尷尬。
在這個世界上搞什麼最賺錢?
當然是跟著國家的政策走最賺錢。
蕭何曹參這些人本身就是帝國重臣,能第一時間知道帝國將來的政策走向。
他們所在的家族隻需要緊跟政策,自然而然就能賺到一大筆。
劉邦冷冷道:
“給你們賺了這麼多年,也該知足了。”
“朕又不是劉徹,還要逼著你們從家裡的庫房掏錢出來。”
“朝廷該收的稅是一定要收的,誰要是還敢不服,那就得問問朕的羽林軍火槍大炮究竟管不管用了!”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地步上了,還有誰敢反對?
蕭何乾咳一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