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桑弘羊斂財兩千年,曆代皇帝齊稱讚(2 / 2)

“陛下放心,臣等一定會趕緊拿個章程出來。”

貞觀世界。

李世民笑道:

“漢武帝真不愧是千古大帝,功在千秋啊。”

李治回想了一下這些年當太子接觸到的各項國內政策,表情不由古怪。

“好像漢武帝的這些政策,到現在咱們大唐朝廷也還在用啊,父皇。”

李世民哈哈大笑。

“那可不?強乾弱枝嘛,很正常。”

“你以為後世那個大宋為什麼如此富庶?無非就是在漢武帝製定這些政策的基礎上變本加厲而已嘛。”

在沒有紙幣的年代,財富產生的總量是大體穩定的。

國家想要拿得多,老百姓就一定拿得少。

大宋朝廷能有錢,就肯定是因為它拿得多。

不然,大宋的老百姓為啥要沒事乾天天搞起義?

朝廷拿太多了,分給老百姓的財富太少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不造反還能怎麼辦?

李治感慨道:

“就不能兩全其美嗎?尋找一個數值,讓老百姓能有錢,國庫也能持續運轉下去。”

房玄齡搖了搖頭,道:

“殿下,天底下哪裡有這種完美的辦法?”

“曆朝曆代若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也不至於會改朝換代這麼多次了。”

李世民嗯了一聲,淡淡道:

“每個朝代,隻有開國的時候是最平等的,因為那時候天底下的所有財富都能用來重新分配。”

“等到統治秩序穩定了,那些有權的、有錢的就會想辦法掠奪老百姓的財富,這樣才能讓他們的財富進行繼續增長。”

“慢慢的,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財富被掠奪殆儘活不下去了,新一輪的改朝換代自然也就來了。”

李治道:

“那朝廷為什麼不打擊呢?”

李世民哈哈大笑。

“傻孩子,朝廷中的官員們就是掠奪財富的主力軍啊,你讓他們自己打擊自己?”

李治啞然無言。

良久後,李治道:

“那父皇就沒有一個解決辦法嗎?”

李世民聳了聳肩膀,道:

“目前來看,的確並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不過大唐的話,短時間內應該不用擔心這些。”

李治好奇道:

“這又是為何呢?”

李世民笑道:

“因為通過戰爭征服其他國家,同樣也能為大唐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量財富。”

“隻要對外戰爭還有收益,那些貪得無厭的饕餮們就還能暫時滿足。”

“等到大唐征服整個地球,再也沒有辦法獲得新的財富進項後,那時的大唐後代皇帝就得開始頭疼了。”

“反正,朕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就期待後來者的智慧吧。”

李治有些無語,也有些無奈。

作為千古大帝的父皇,竟然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嗎?

征服全球,估計也得一兩百年吧。

呃,這麼說來,好像也不是我需要麵對的問題了?

李治的心情突然也變好了。

此時,華夏的其他皇帝們也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明太祖朱元璋:漢武帝的很多政策,到現在大明也還在用。可謂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宋太祖趙匡胤:嗬嗬,劉徹肯定沒想到,從他往後,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就學會了用這一整套製度來盤剝百姓。】

【明太祖朱元璋:行了吧你,用得最厲害的不就是你大宋?老百姓都要被你趙家逼死了。】

【宋太祖趙匡胤:???大宋可是商業最繁華的時代,你懂個屁。】

【明太祖朱元璋:笑死人了,老百姓的土地都被你大宋士大夫給兼並完了,除了做生意和打工之外還能怎麼活?】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明,老百姓可以選擇做生意也可以選擇種田。你大宋連田都不給百姓,你還驕傲上了?】

【唐太宗李世民:咳咳,諸位,咱們畢竟都是皇帝,天天吵這個也不好,聊點有深度的。】

【唐太宗李世民:你們說,這種財富兼並導致改朝換代的問題,能解決嗎?】

【明太祖朱元璋:朕是沒這本事。】

【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你們千古大帝都沒本事,朕當然也沒本事。】

【昭烈帝劉備:朕目前還想著怎麼乾掉曹阿瞞和劉大耳,屬實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

……

一番討論過後,曆朝曆代的皇帝們相當愉快地達成了共識。

反正可以通過戰爭征服,開疆拓土的方式來獲得更多財富平息國內矛盾,將來的事情就交給將來的皇帝去煩惱吧。

說不定將來的人們就能想出更好的方式了呢?

實在不行,無非也就是改朝換代嘛。

看過金幕這麼多部視頻後,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對改朝換代這件事情已經非常淡定了。

反正大部分人都是開國太祖,無非就是在九泉之下痛罵子孫不孝無能。

自己都享受過一輩子了,無所謂的。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這場大辯論,整整進行了五個多月的時間。因雙方爭執的焦點主要在鹽鐵國營政策上,又被稱為“鹽鐵會議”。】

【鹽鐵會議的核心,是“國強”和“民富”間的取舍。】

【作為一手建立了整個漢武帝時代從上到下財稅係統的天才人物,桑弘羊熬過了漫長的車輪戰,將對麵的六十多名大儒駁斥得啞口無言。】

桑弘羊的經濟思想是非常成熟的。

首先,他認為並不隻有農業才能讓國家富強,工商業同樣也可以成為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

桑弘羊是華夏有史以來第一位將工商業提升到和農業同樣地位的人,就連當年春秋時代的齊國名相管仲在這一點上都比不過桑弘羊。

工商業的發展同時還能反哺農業,是所謂“工不出,則農用乏;商不出,則寶貨絕。”

其次,桑弘羊認為商品在國內的流通是極其重要的,能讓各地互通有無,幫助工商業發展的同時給國家帶來更多的稅收和財源,老百姓、工人、商人也都能從中獲利。

用一句現代化的說法,這就是“內循環”。

最後,桑弘羊還非常重視對外貿易,絲綢之路就是桑弘羊一手打造出來的。

最難得的是,桑弘羊意識到了貨幣泛濫的危害,提出了“貨物為本,乃大漢之實。貨幣為末,乃大漢之虛。”

現代華爾街和美聯儲玩的那一套把戲,桑弘羊早在兩千年之前就看透了!

桑弘羊力主絲綢之路的開創,出於兩個目的。

一是通過對外貿易來控製外國,即儘可能向國外輸出多餘商品,以造成國外對國內商品的依賴,從而導致其政治上的被動。

二是通過對外貿易來達到“外國之物內流,而利不外泄”,既要削弱敵國,又要豐富國內的商品供應。

桑弘羊認為,隻要嚴格控製出口,並大量輸出國內豐富的黃金和絲綢,就能從急需黃金和絲綢的敵國換取國內需要的商品。

此舉不但可以削弱敵國,還可以保證國內市場的供應。

同時,禁止鐵兵器等軍備物資的貿易,並從西域大量購買戰馬,還可以使西域各國乃至匈奴的軍隊難以與漢軍抗衡。

【桑弘羊既是一位真正的實乾家,同樣也是一位財政思想極為豐富、紮實,並足夠腳踏實地的思想家。】

【他對國家財政的治理思想,直到兩千年後的現代依舊能在全世界諸多國家財政製度中體現出來。】

【五個月的時間,儒生們隻會誇誇而談,桑弘羊卻能在反駁對方的同時舉出各種實例說明這些政策對國家的益處。】

【這場鹽鐵會議的大辯論,桑弘羊麵對著極其不利的局麵,卻能舌戰群儒,讓諸多質疑者啞口無言。】

【桑弘羊並非完人,但絕對是華夏五千年曆史上絕無僅有的財政天才!】

鏡頭轉回大殿。

霍光沉默地注視著麵前一眾啞口無言的大儒。

這都是第四批了。

整個大漢國內所有能言善辯的大儒,統統都被霍光找來了。

但,沒有一個能打的!

和桑弘羊相比,這些個所謂的大儒,壓根就拿不出任何切實的措施和辦法。

空談誤國!

霍光在心中歎了一口氣,站了起來,對著座位上的小皇帝劉弗陵恭敬行禮。

“陛下,臣以為,辯論也該到此結束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