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視線都聚集在了霍光身上,大殿中落針可聞。
就連劉弗陵的心也都提了起來,不知道霍光接下來究竟會采取什麼樣的行動。
是直接還政,還是……
霍光依舊還是那副仿佛永遠不會變的沉穩表情,用所有人都極為熟稔的語氣不緊不慢地開口道:
“臣天資駑鈍,得蒙先帝錯愛,奉遺詔為輔政大臣,至今一十有二年。”
“如今陛下成年加冕,親政之日已至。”
“臣請還政於陛下,功成身退,告老歸鄉,頤養天年。”
劉弗陵聞言,心中又是意外,又是驚喜。
霍光竟然真的要還政了?
難道朕之前真的錯怪他了,他當真是大漢的大忠臣,是第二個功成身退的周公。
年輕的皇帝心神激蕩,足足過了好一會才控製住了情緒。
霍光還等著劉弗陵的回答呢。
劉弗陵深吸一口氣,就要開口。
卻在此時,一個聲音響起。
“大司馬之言,臣不敢苟同也!”
劉弗陵怔了一下,轉頭看去。
右將軍張安世同樣手持芴板,站了出來。
張安世一臉慷慨激昂,義正言辭地開口道:
“過去十二年,大漢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四夷臣服,邊疆平靜。”
“此皆為大司馬之功也!”
“如今陛下剛剛成年,若是大司馬就此辭官,朝中政務恐怕會陷入混亂。”
“臣張安世鬥膽,請陛下繼續委政於大司馬。”
“如此,大漢幸甚!”
劉弗陵張大了嘴巴,死死地盯著張安世,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緊接著,一名又一名的大臣站了出來。
“陛下,臣讚同右將軍之言。”
“陛下,臣也認為,大司馬勞苦功高,理當繼續輔佐陛下執政!”
“陛下,大漢不可一日無大司馬啊!”
看著麵前這群大臣,劉弗陵臉上的笑容一點點地消失了。
這個霍光!
朕本以為你是誠心誠意想要還政於朕。
沒想到啊沒想到。
原來你隻是讓張安世這群黨羽來配合你演戲。
演給朕和全天下人看!
你把朕當成什麼了,還以為朕是當年那個懵懵懂懂的八歲孩童嗎?
有那麼一瞬間,劉弗陵幾乎無法遏製住自己內心中的憤怒,就想要站起來痛斥霍光這個亂臣賊子,將麵前這群霍氏亂黨直接一網打儘,全部處死!
但在話語即將開口之前,劉弗陵心中的最後一絲理智阻止了他。
不行。
不能這樣做。
霍光權傾朝野,朕若是今日當場和他翻臉,是絕對鬥不過他的。
除非有人能幫忙,否則……
等等!
劉弗陵身體猛然一震,想起了一個人。
下一秒鐘,劉弗陵的視線轉向了霍光對麵的座位。
在那裡,坐著一名年紀比霍光更加老邁的長者。
大漢丞相,富民侯田千秋。
若說還有誰能在朝堂上和霍光對抗,也隻能是田千秋才有這個資格和能力!
不少人注意到了劉弗陵的視線,同樣也看向了丞相田千秋。
從劉徹末期算起,田千秋也當了十幾年的丞相了。
的確,田千秋隻不過是一個有名無實,並無權力的丞相。
但丞相就是丞相,是文武百官之首,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千百年來,在華夏人的心中,丞相執政就是比大司馬執政更加名正言順!
這位即將年逾古稀,近來一直纏綿於病榻的老丞相,究竟有沒有這個勇氣,在這種時候站出來反對霍光?
田千秋歎了一口氣,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
“陛下,老臣認為,茲事體大,倒也無需立刻做出決定。”
“不如就此廣開門路,讓天下人暢所欲言。”
“若天下人皆認可大司馬繼續輔政,那陛下順應天心民意,也無不可。”
聽著田千秋的話,劉弗陵心中頓時一動。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朕就不信,全天下的人都願意看到霍光繼續執政下去。
朕就不信,大漢百年,竟然連個仗義執言的忠臣都沒有!
劉弗陵立刻開口道:
“好,那就依照丞相的意思,讓天下人暢所欲言吧!”
“大司馬,你覺得如何?”
霍光深吸一口氣,表情平靜地看了一眼田千秋,然後轉頭對著劉弗陵恭敬開口:
“臣無異議。”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中,扶蘇露出失望表情。
“霍光終究還是要當權臣嗎?”
“難道好好地當一個忠臣,就真的有這麼難?”
視頻播放到這裡,任誰也能看得出來,霍光是不願意還政給劉弗陵的。
否則,又怎麼會有如此之多的大臣當麵施壓劉弗陵,逼迫已經成年的劉弗陵繼續允許霍光執政?
看似執政輔佐,實際上就是依舊維持之前的格局,讓劉弗陵當一個政令不出皇宮的傀儡!
在場的諸多大秦臣子也開始抨擊霍光。
“霍光看起來老實,想不到也是一個心懷叵測之徒!”
“當初漢武帝就應該直接殺掉霍光才是。”
“這漢朝皇帝劉弗陵自毀長城,縱容霍光做大,也算自食其果。”
秦始皇笑了笑,開口道:
“霍光不放權,這是注定的事情。”
“周公就是周公,華夏五千年也隻能出一個,不可能再出第二個了。”
周公旦,或者叫他全名姬旦,是華夏曆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
周武王死後,周公旦以攝政大臣的身份平定了三監之亂,穩住了新生的周朝對剛征服中原之地的統治。
為了更好地統治天下,周公旦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結合周朝傳統創建了一整套嶄新的禮儀製度。
這套禮儀製度以後世的眼光來看,當然存在著諸多落後弊端和不足之處。
但在當時,正是這套先進的,以宗法製、封建製、嫡長子繼承製、井田製等一係列製度組成的“周禮”製度,幫助周朝穩定下來,發展壯大。
從此,華夏後裔遵循著周公旦的禮製,架長車,持矛戈,從黃河中下遊朝四麵八方輻射而出。
北到薊遼,南至長江,東起渤海,西抵隴西。
華夏的後裔們用刀劍和文明同化了一個又一個其他民族,在一片又一片之前從未征服過的地方建立了穩固的統治,開枝散葉。
華夏文明的勢力範圍在接下來的千年中,實現了史無前例的擴張。
周公定禮,定的不僅僅是周禮,更是接下來華夏三千年的文明根基!
更難得的是,周成王舉行成年禮後,周公旦便當真將權力還歸成王,從曾經的攝政王退回到臣子。
作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親弟弟,無論文治還是武功都屬於當世最強者的周公旦,當真想要篡位的話,易如反掌。
但在唾手可得的王位麵前,周公旦選擇了放手。
禮儀既定,君為君,臣為臣。
臣旦,何能不歸政於天子!
秦始皇感慨道:
“霍光不會是周公,華夏也不會再有第二個周公了。”
“禮是周公定的,也隻有周公才能遵守。”
“其他人,在掌控了權力之後,誰又舍得放手呢?”
權力,是一種比毒品更可怕,更讓人欲罷不能的東西。
而霍光要麵對的還不是一般的權力,而是至高無上、專屬於皇帝的,統治整個華夏世界的權力!
曆史上多少老皇帝明明已經年邁昏聵,卻依舊死死抓著權力,就是不願意讓年富力強的太子接班。
甚至為了保住權力,一些老皇帝還會直接對太子痛下殺手!
隻有死亡才能讓這些皇帝無可奈何地離開這個世界,放開握住權力的手。
巫蠱之禍中,劉徹對劉據的懷疑、迫害,便是這種心態的體現。
就連千古大帝劉徹都無法擺脫這種心態,霍光又怎麼可能做到呢?
也不僅僅是霍光。
秦始皇那位“仲父”呂不韋,何嘗不是如此?
秦始皇又歎了一口氣。
“這就是人性啊。”
“荀子言:‘人性本惡。’”
“朕早自呂不韋身上知之,如今的霍光,無非便是再一次驗證了這番話罷了。”
沒有人能逃過被權力掌控的結局。
古往今來,華夏上下五千年,僅周公姬旦一人例外!